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永康解放小学 程仙红

新修订的2011 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以往的“双基”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它们合称为“四基”。由此可见,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操作,让感觉提升为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的感觉,当这种感觉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便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建立在学生感觉的基础上,体现在操作活动过程之中。

例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摆一摆等,去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初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设计画 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 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探究,让经验系统化建构

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是获得了经验,从过程上看则是一个积极的经验建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经验,同时利用经验来建构知识,逐步积累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课前,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根12cm 长的小棒,上课时,我出示了一根同样长的小棒,“同学们,你能用一根12cm 长的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怎样才能用这一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呢?那只有把这根小棒截成三截,然后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了。”于是大家跃跃欲试,按照截成三段的方法开始拼三角形。2分钟过去

了,统计了一下结果,全班56人,有4个同学没有拼成三角形。我拿来这4个同学的小木棒,分别量了下每截的长度,作了如下记录,并且在板书时,我有意把2个短边的数值放在前面。让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4组数据(见表1)为什么拼不成一个三角形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表1

(1)A 、C

同学前两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相等。

(2)B 、D 同学前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所以它们不能构成三角形。怎样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呢?拿其他拼成三角形的同学的小棒,量一量,并作出了以下记录,见表2。

表2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师又拿出4根长度不一的小棒,让刚才没有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再拼,结果我们发现,这四个同学先量了量总长度,计算了一下,再截成3段,最终每个人都成功地拼成了一个三角形。整个课堂在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数据比较、教师适时引导、然后再操作的和谐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三、思考,让经验内化为素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数学思想也应有相应的思维操作的经验。

如小学阶段的图形面积计算,先是从长方形开始,然后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继而得出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剪、移、拼”这些经验方法只能是形象地感知,还不能将这个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更不能在新的问题情景里灵活地运用这个经验。这时,我们就可以继续对“剪、移、拼”这个方法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获得三角形的求解方法后,继续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求解诸如梯形、正六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从而获得“剪、移、拼”方法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四、应用,让经验转化为能力

教师要想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就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将储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转化为技能,实现由储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并让学生通过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实现这种内化。而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图形的平移”和“图形的旋转”后,让学生分小组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图案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统计》后,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制作成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自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有力依托,因此教师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出发,注重积累并适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经验”看似虚的,但在经历操作、探究、思考、应用等过程中变得实实在在,在虚功实做中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到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总之,教师不仅要让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一种观念意识,更要成为一种蕴涵着数学体验的新型知识技能,能广泛地迁移到一切学习和工作中,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终身发展。

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永康解放小学 程仙红

新修订的2011 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以往的“双基”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它们合称为“四基”。由此可见,基本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一、操作,让感觉提升为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某一数学知识的感觉,当这种感觉积累到一定的水平,便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使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建立在学生感觉的基础上,体现在操作活动过程之中。

例如,教学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用三角板摆一摆等,去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初步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设计画 一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这样开放的探索空间中,教学过程呈现出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学生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新知, 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探究,让经验系统化建构

从学生的学习结果看是获得了经验,从过程上看则是一个积极的经验建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经验,同时利用经验来建构知识,逐步积累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课前,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根12cm 长的小棒,上课时,我出示了一根同样长的小棒,“同学们,你能用一根12cm 长的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能。”“怎样才能用这一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呢?那只有把这根小棒截成三截,然后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了。”于是大家跃跃欲试,按照截成三段的方法开始拼三角形。2分钟过去

了,统计了一下结果,全班56人,有4个同学没有拼成三角形。我拿来这4个同学的小木棒,分别量了下每截的长度,作了如下记录,并且在板书时,我有意把2个短边的数值放在前面。让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4组数据(见表1)为什么拼不成一个三角形呢?你们发现了什么?

表1

(1)A 、C

同学前两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相等。

(2)B 、D 同学前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

所以它们不能构成三角形。怎样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呢?拿其他拼成三角形的同学的小棒,量一量,并作出了以下记录,见表2。

表2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师又拿出4根长度不一的小棒,让刚才没有拼成三角形的同学再拼,结果我们发现,这四个同学先量了量总长度,计算了一下,再截成3段,最终每个人都成功地拼成了一个三角形。整个课堂在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数据比较、教师适时引导、然后再操作的和谐氛围中,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三、思考,让经验内化为素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数学思想也应有相应的思维操作的经验。

如小学阶段的图形面积计算,先是从长方形开始,然后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继而得出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剪、移、拼”这些经验方法只能是形象地感知,还不能将这个方法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更不能在新的问题情景里灵活地运用这个经验。这时,我们就可以继续对“剪、移、拼”这个方法进行分析思考,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获得三角形的求解方法后,继续鼓励学生运用此方法求解诸如梯形、正六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从而获得“剪、移、拼”方法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四、应用,让经验转化为能力

教师要想把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就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将储存于头脑中的原理、定律、法则转化为技能,实现由储存知识向探究知识、由再现知识向创造性解决问题转化,并让学生通过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实现这种内化。而数学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图形的平移”和“图形的旋转”后,让学生分小组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习园地”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图案新颖、漂亮,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统计》后,引导学生统计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和用水量,制作成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并学会自我控制、自主管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中应用数学,能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自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有力依托,因此教师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出发,注重积累并适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经验”看似虚的,但在经历操作、探究、思考、应用等过程中变得实实在在,在虚功实做中让学生由表及里地感受到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总之,教师不仅要让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一种观念意识,更要成为一种蕴涵着数学体验的新型知识技能,能广泛地迁移到一切学习和工作中,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终身发展。


相关文章

  •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郑旭老师的<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中,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方面就做得比较好. 首先,郑老师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由"俄罗斯方块&q ...查看


  • 好玩是数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 好玩是数学学科特点的需要 博兴县第一小学宋春京2011年11月2日 19:17浏览:26评论:4 指导教师 韩国栋于11-11-2 20:56推荐尊重学生的认知,将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巧妙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浪花,让整 ...查看


  • 经历有效活动积累丰富经验
  • 经历有效活动 积累丰富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 ...查看


  • 数学手抄报:计算课,数学思维不能缺席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形成认真勤 ...查看


  •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问答 1."新课标"前言中关于数学课程是如何描述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义务教育阶段的 ...查看


  •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 如何夯实四基,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魏国强 2017.04.06 一.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与四能 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即通过 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 ...查看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骨干教师专题讲座 (一)<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体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 ...查看


  •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 数学课程的实施策略(重点教学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达成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课堂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查看


  • 2013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2013测试题) 一.选择题(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30%)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C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