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指标解释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期末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等于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劳务外包人员:指企业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把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季节性强的、不定期生产的生产环节或是生产线外包出来,由专业公司负责组织人员按计划和指标进行生产,这样的人员称为劳务外包人员。

劳务派遣人员: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劳务外包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的区别:劳务外包工不能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区别在于签订的合同不一样。劳务外包人员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合同,人员由外包单位管理和组织, 例如建筑业企业的外包工程等。而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并由实际用工单位管理和组织。

2、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3、管理人员: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在建筑业中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中层及以上人员,具有对人财物管理支配能力的人员。

(1)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单位第一层、第二层担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

(3)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企业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管理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部门经理或主管。

4、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5、其他从业人员:指本单位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6、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月平均人数= 2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

①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②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2)1-本季平均人数:季报基层表中应填报的平均人数是“1-本季平均人数”,以年初至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报告季内月数求得。计算公式为: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3月平均人数 31月平均人数...6月平均人数 6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9月平均人数和 9

或(用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2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3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3

本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三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求得。计算公式为:

报告季内3个月平均人数之和

3本季平均人数=

7、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可能对应的会计科目:

(1)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发放职工的工资和津补贴、奖金等应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动工资统计的是员工实际拿到的工资,所以年报应该统计的是该科目本年度1-12月的借方累计数。

(2)如果单位没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发放的职工薪酬,就只能在各项支出科目中汇集发放给本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一般归集职工工资的科目,有各项成本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事业支出等,在这些科目中发放的实物和补贴也应算在工资总额中。

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基本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基础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础工资。

绩效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上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均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和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

其他工资: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9、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含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

10、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11、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该指标上报时点击保存后直接生成,无需填报。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00(其他平均工资以此类推)

12、报表下方的建筑业企业的补充资料按照建筑业统计制度中的规定填报。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指标解释

1、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期末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等于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劳务外包人员:指企业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把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季节性强的、不定期生产的生产环节或是生产线外包出来,由专业公司负责组织人员按计划和指标进行生产,这样的人员称为劳务外包人员。

劳务派遣人员: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注意: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这些人员。

劳务外包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的区别:劳务外包工不能作为从业人员统计。区别在于签订的合同不一样。劳务外包人员签订的是劳务外包合同,人员由外包单位管理和组织, 例如建筑业企业的外包工程等。而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并由实际用工单位管理和组织。

2、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的人员。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3、管理人员:指在单位中行使管理职能、指挥或协调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员。如在企业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职能部门经理或主管。在建筑业中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中层及以上人员,具有对人财物管理支配能力的人员。

(1)机关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单位第一层、第二层担任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人员。

(2)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

(3)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一般指企业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管理人员。包括:企业董事、企业经理、企业综合部门经理或主管。

4、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支付各项工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人员,以及上述人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在岗职工还包括:

(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

(2)处于试用期人员;

(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

(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

(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

(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5、其他从业人员:指本单位中不能归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中的人员。此类人员是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具体包括:非全日制人员、聘用的正式离退休人员、兼职人员和第二职业者等,以及在本单位中工作的外籍和港澳台方人员。

6、平均人数:指报告期内(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人数按单位实际月平均人数计算得到,不得用期末人数替代。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月初人数月末人数月平均人数= 2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

①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②对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2)1-本季平均人数:季报基层表中应填报的平均人数是“1-本季平均人数”,以年初至报告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报告季内月数求得。计算公式为: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2月平均人数3月平均人数 31月平均人数...6月平均人数 6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月平均人数...9月平均人数和 9

或(用本季平均人数计算)

一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二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

三季度:1-本季平均人数=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21季度本季平均人数2季度本季平均人数3季度本季平均人数 3

本季平均人数以报告季内三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求得。计算公式为:

报告季内3个月平均人数之和

3本季平均人数=

7、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可能对应的会计科目:

(1)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发放职工的工资和津补贴、奖金等应该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劳动工资统计的是员工实际拿到的工资,所以年报应该统计的是该科目本年度1-12月的借方累计数。

(2)如果单位没有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归集发放的职工薪酬,就只能在各项支出科目中汇集发放给本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一般归集职工工资的科目,有各项成本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事业支出等,在这些科目中发放的实物和补贴也应算在工资总额中。

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其他工资四部分组成。工资总额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况的扣款。

基本工资: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的劳动报酬。各单位给个人确定的底薪可作为基本工资。包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基础工资不含定时、定额发放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也不包括补发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础工资。

绩效工资: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工作业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钱和各种资本性收益。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本单位制定的员工相关工资政策中,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不休假补贴、无食堂补贴、单位发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以及上的各种商业性保险等。上述各种项目均包括货币性质的,也包括实物性质的和各种形式的充值卡、购物卡(券)等。

其他工资:指上述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三类工资均不能包括的发给在岗职工的工资,如补发上一年度的工资等。

9、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指实际用工单位(派遣人员的使用方)在一定时期内为使用劳务派遣人员而付出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用工单位负担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但不包含因使用派遣人员而支付的管理费用和其他用工成本。

10、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11、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该指标上报时点击保存后直接生成,无需填报。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000(其他平均工资以此类推)

12、报表下方的建筑业企业的补充资料按照建筑业统计制度中的规定填报。


相关文章

  • 劳动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 劳动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一.劳动统计的任务和要求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统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 ...查看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员-
  • 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员- 目录 一.总说明---------------------------------------圆二.修订内容--------------------------------------缘三.报表目录--------- ...查看


  • 用人单位薪酬信息主要指标解释
  • 用人单位薪酬信息主要指标解释 一.企业人工成本的有关指标 (一)法人单位代码 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11714-1997) ,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机构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 关和社 ...查看


  • 精品参考2010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
  • 附件 22010 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一.编制范围 本套报表编制范围包括中央企业及其所能控制的全资或控股的子企业 (含境 外子企业.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法人责任制基建项目等) . 二.录入级次 凡纳入本套报表范围的企业及其 ...查看


  •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王志明 一.企业人工成本的基本含义及职能 1994年,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关于劳动统计指标的解释规定: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其范围包括: ...查看


  •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 劳动工资报表说明 第一部分 统计范围 根据劳动统计改革的要求, 目前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劳动统计报表范围逐步扩大的计划,2005年劳动统计年报城镇以上单位范围将依然与2004年一样扩大到规模以上私营企业. 城镇以上单位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 ...查看


  • 黑龙江2015统计年鉴目录
  • 黑龙江2015统计年鉴目录 ∙ 统计图 o 特色黑龙江 o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o 黑龙江的一天(2014年) o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o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o 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重(%) o 人口总数(万人 ...查看


  • 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 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6-08 14:00 2015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篇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大纲 Ⅰ. 考核能力要求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是<统计从业资 ...查看


  • 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 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一)生产.销售及财务状况 3.是否本年或去年新建企业: 指本年或去年由基建完成的新建投产的企业,不包括"重新登记注册.合并.拆分.改制.搬迁或扩建等"新生成的企业,是填"1",否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