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
心靈捕手 高二仁班吳瑋晨
「心靈捕手」是在敘述一位聰明絕頂的新世紀天才──威爾杭特。不同於以往的舊觀念,這位難得一見的天才卻是個狂放不羈的街頭小混混,自認看透世間的他,找了一份麻省理工學院清潔工的工作餬口生活。在一次的偶然中,他解開了數學系教授出的困難題目,從此他的人生漸漸的開始轉變。
愛好打架、血液中充滿亢奮因子的他,在一次激烈的打鬥中被送進了少年觀護所,由於愛才殷切,數學系教授以他本人之名把這位放蕩不羈的少年保了出來,但他開出兩個條件,一是他要定期來解數學,另一項則是他必須接受心靈輔導。威爾杭特欣然接受「解數學」這件事,但另一項則是他極欲想擺脫的。威爾杭特以他的伶牙俐齒,逼退了不少心理醫生,他用他敏銳的洞察力,挖出各個醫生的弱點以擺脫他們,但這招卻無法擊退教授的同窗好友同時也是一位心理教授──羅賓。
起初,羅賓相當不喜歡這個孩子,因為威爾總是以他從書本裡讀來的理論來解讀這個世界,他不懂什麼是信任、什麼是友情、什麼是愛,卻只懂得一味的批評。威爾因為從小被拋棄、家暴,所以十分害怕「愛人」這件事,他深怕他所愛的人不能給他相等的回報,所以他總是很抗拒敞開心胸表達他所愛,以至於傷害了關心他的人,並且把自己關在繭裡,不願與他人溝通,只會盲目的用暴力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經過了與羅賓的深刻討論,威爾開始漸漸的規劃出自己所要的生活,也開始體會出生命的意義,雖然途中發生很多挫折和爭吵,但由於羅賓的帶領,他終於敞開心胸,學會把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展現在他所信任的人面前,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主旨雖然簡單卻很動人。由一個叛逆小子的心路轉變歷程,來刻劃出家暴所引起的社會問題。我相信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愛因斯坦二世」,以知識來傲視世界,但我們似乎都忘了聰明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威爾雖然擁有人人稱羨的金頭腦,但由於小時候家暴的場景歷歷在目,導致他無法正視自己的問題,總是以逃避的心態來輕鬆帶過,雖然表面很堅強,但他的內心卻是恐懼不安,極欲想找個庇護所卻無從找起。後來他終於接納了來引導他的心靈導師,尋尋覓覓後終於看見了他可以靠岸的地方。 這部片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羅賓和威爾的互相激勵,雖然羅
賓身為輔導者,卻肯掏心的和威爾分享他的經歷,並且正視面對愛人死去的事實,在如此的悲慟中,他仍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反而幫助了迷路的天才找回自己,也在輔導威爾的過程中再一次挑戰思念的痛苦,卻不迷失自己。雖然威爾迷失自己將近二十年,但他終究找到了他生命的定位並且學會如何「愛人」,拋下過去的傷痛,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脫胎換骨,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自信發光體。 其實我們遇到困境時可以以樂觀的角度去面對它,因為失去並不代表真的失去,而是看你用什麼角度出發;受挫並不代表永遠的挫折,而是看我們會不會利用挫折來學習到更寶貴的經驗,樂觀的面對困難,才是生命的勇士!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
「天堂的孩子」高二仁班 裘于霈
記得從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看有兒童穿插演出的影片,像「阿信」、像「高山上的世界盃」,也早在幾年前就看過「天堂的孩子」。當時並不能體會劇中貧窮的阿里和妹妹莎拉,既然已在同校同學的腳上找到了自己無意間遺失的那雙粉紅皮鞋,為什麼沒有理直氣壯的要回,卻在跟蹤時發現了那位同學的父親是個沿街叫賣討生活的「瞎眼老伯」後,只是兄妹四目相覷,一句話也沒說地打消了討回自己迫切需要的鞋子的念頭?
但是這個周末再看「天堂的孩子」,竟意外的深受感動。這是一部勵志的兒童電影,在現實生活裡,常常從新聞報導中看到有些人因遇到困境而自暴自棄,或自我折磨,或意志消沉,或怨天尤人,甚至把自己推上絕路,造成一樁樁悲劇的遺憾;而阿里,一個稚齡的孩子面對困局時無畏地展現出負責任的勇氣、努力克服困境的勇氣、極力爭取機會的勇氣、悲天憫人的勇氣、全力以赴的勇氣、以及承擔一切後果的勇氣,超越了自我,展現生命力的強韌,使生命的格局無窮開闊。我喜歡阿里,我喜歡莎拉。
家庭經濟窘困的阿里和莎拉,用柔軟的心察覺出同是赤貧處境的小女孩的需要,內心世界起了共鳴,怎麼也不忍心去開口要鞋了。於是上學少了雙鞋,兄妹兩人必須繼續共穿一雙鞋,每天只好為換鞋疲於奔命,同時還得惦掛著不能遲到,無奈時間隨著窄巷裏急速的跑步聲消逝,因此,考試必須早退,上課必然遲到。阿里隱忍著老師日日的責罵,仍堅毅地體恤爸爸沒有錢,不要再讓爸爸四處去借錢買鞋,這樣的心思,這樣默默的體貼,這是何等的慈悲心啊!相較於生長在不虞匱乏環境中的我們,不時的擺出一付理所當然的嘴臉向父母需索著自己的必需或非必需,如果碰到被拒絕時,仍然不妥協的抗爭到底。…父母努力為我們鋪排了天堂,我們卻忘記了感恩,更不懂得珍惜,究竟天堂的孩子,是我們?還是遠在中東地區伊朗的阿里? 阿里一家五口人困居在一個不知名小鎮的小房間裡,房東不時的來催討已五個月沒繳的房租,食物也是賒賒欠欠的,母親飽受著椎間盤突出之苦,挑起生活重擔的父親工作低賤、所得微薄、朝不保夕,面對如此劣勢的生存氛圍,阿里的父母親依然真誠坦然、質樸謙和、
逆來順受;經濟條件再怎麼不寬裕,母親仍願意將食物分享給貧苦鄰居;父親仍堅守著不貪不取。這種看似平凡其實不以貧窮為恥的身教,確是造就了阿里和莎拉從小就寬厚處世的胸襟。
丟了鞋的阿里,期期盼盼希望父親手頭能夠寬鬆,好儘快幫妹妹買一雙新鞋。阿里陪著父親前往城市的豪宅區賣力的尋找打工賺錢的機會,卻想不到一場意外的車禍把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賺到的錢消耗殆盡,真是無語問蒼天!
當阿里發現學校公告欄上登著教育當局即將為學童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並公布了各名次的獎項,看著布告欄,讓阿里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第三名的獎品--免費度假營一週、球鞋一雙,啊!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不是天賜良機嗎?說什麼也要把握住。希望就在阿里的心中瞬間燃起:「我要得到第三名,我要贏得這雙球鞋!然後去鞋店換一雙莎拉的鞋。」……抱著這股堅強無比的信念,不畏體育老師的嚴峻苛責,阿里聲淚俱下地不斷反覆懇求著老師。自助天助,雖然已經超過報名期限,老師總算網開一面的給了試跑的機會。阿里全力以赴的表現,讓老師在既錯愕又驚喜中肯定了他賽跑的能耐,更讓自己如願的去參加馬拉松比賽。賽程中,阿里戰戰兢兢地讓自己維持在第三名前進著,不料競爭者惡意的絆倒了阿里,眼看終點在即,阿里奮力爬起,猛力地衝向終線,激烈的競爭終於結束,阿里虛脫的期待著自己得到第三名;…當所有師長都在為阿里得到冠軍而欣喜若狂時,阿里卻垂著頭,為痛失了”得到一雙球鞋”的機會而淚流滿面,惆悵不已。
回到家,當面對莎拉黯然失落的雙眸,此時此刻阿里只有苦嘗著滿懷愁緒,無言以對。所幸,一向習慣靜默拙於表達的父親,已買妥了兩雙嶄新的鞋子,騎著載滿家中所需物品的單車,緩緩地駛向家的方向。兩個為跑爛了鞋明日不知如何上學的孩子,一轉身,豁然開朗地擁抱了滿滿的幸福,笑逐顏開地迎向他們的天堂—爸爸用愛創造的天堂!
許多年以後,如果朋友發現我始終如一的有著海闊天空的胸襟,能夠時時行著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處處帶給人歡喜的態度,我相信這些根基之一有劇中的阿里和莎拉深刻的動人形象。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高二仁班 黃宛真
山姆雖然已經三十歲,但他的心智年齡卻停留在七歲。在他當父親的第一天,妻子便棄他而去。山姆必須靠自己的撫養女兒露西,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山姆,除了到咖啡店打工外,還得慢慢摸索如何當個好爸爸。
當露西上幼稚園,露西開始排斥學習,她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比爸爸聰明,另一方面,她也首次面對因弱智父親所帶來的歧視,同時社工人員也注意到山姆和露西間的問題,只有七歲智商的山姆如何照顧好滿七歲的露西?社工透過逼迫法律山姆放棄監護權,讓露西由寄養家庭撫養,使山姆不得以展開爭取監護權的行動。
於是山姆找上了知名女律師莉塔為他辯護,起初莉塔並不願意接受這個沒有酬勞的工作,她是個冷情的機器,她追求完美、致力於工作,與兒子的互動卻是她的敗筆。但她慢慢的了解山姆誠摯的父愛,莉塔竭盡所能的為山姆爭取露西的監護權,山姆與露西的親情也感動了寄養家庭,他們協議共同照顧露西,讓露西在山姆的身邊繼續快樂的成長。
父母的懷抱,在長久以來都是孩子們的避風港,他們總是抱著「快事共享、災難獨擋」的心,保護著子女。而山姆當然也和天下父母有著相同的心,他和別人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心智不夠成熟,他愛露西不比別人少,片中莉塔曾說過「智力顯然與愛人的能力無關」。看著弱智的山姆,我深深的感受到他不變的赤子之心,就因為他停留在七歲的心智,讓他保留了最純粹、最誠摯的愛。也因為不成熟的心智,他擁有許多的時間陪伴露西、了解露西,他知道露西要的是什麼,他能夠教露西一些在校學不到的東西。對一般的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對於山姆而言,卻是如此的艱辛,但山姆依然甘之如飴。「我以我自己為榜樣」這句話狠狠的敲入我的心裡,也許我還不懂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但是他是如此堅定的說出這句話?就好像在說「即使只有七歲的心智年齡,憑什麼我不能當露西的父親?」
西恩潘在揣摩山姆這個角色時,曾到協助智障的社會機構,他說:「我發現他們其實就和一般人一樣,沒有什麼差別。」弱智的人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上帝在雕塑他們的時候少花了一點時間,所以他們心智成長的時間比別人短,上帝關了一扇門,必會開另一扇窗。他們可能比一般人要單純、真誠,跟他們的無知也許有那麼
點關係,只要他們有家人的陪伴,無知又何妨?
當父母親在十個月的期待後,產下有缺陷的孩子,通常會有兩個選擇:拋棄或者給予更多的保護,大部分的人選擇了前者,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那令人痛徹心扉的孩子,卻忘了自己沒有資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也沒有人能夠否定他們。他們只是需要幫助,只要有了一點點的支持,他們也能成為最棒的父母,山姆在片中說:「我有許多時間,思考為人父母成功的條件,重要的是毅力、耐心和傾聽。」
而女律師莉塔,她在工作上非凡的成就,自負、高傲、完美能夠得到這些都是因為她犧牲家庭的幸福。家庭生活無非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丈夫外遇、對孩子的鴻溝與疏離,即使擁有名聲、金錢、優渥的生活,然而她仍然是具空殼。現在的社會中有許多的父母親,為了給予孩子優渥的一切,日以繼夜的工作,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生活。導致親子間的日漸疏遠、兩代之間的巨大鴻溝,如果及早發現,或許還有補教的可能性,但是又有多少年輕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選擇了走入黑暗、誤入歧途,更加速了家庭的破碎。
其實我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在回家的時候,問我們一句「今天學校怎麼樣?」,或是在我們進門的時候說一句「你回來啦!」,而不是在回家後面對一屋子的寂寞,感受爸媽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恐懼。當我們興高采烈的說著興趣時,輕輕的答一聲「嗯」,會讓我們興起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快樂,也就能悄悄的在鴻溝上搭起橋樑。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在我們快樂時快樂,在我們悲傷的時候陪伴,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就像我們的心靈導師。露西有山姆這樣的父親,相信她長大以後也會有山姆的毅力、耐心和傾聽吧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讓愛傳出去 高二仁班葉宜靜
「因為每件事都令人討厭,這世界實在爛透了!」當席莫奈老師問崔佛為什麼會有「把愛傳出去」這個構想時,崔佛是這麼告訴他的。在他們班上有些人認為這個主意不錯,而有些人認為很愚蠢,也許這個構想感覺上很理想化,但對一個只有七年級的小男生來講,能想出這麼好的點子真的很令人驚訝。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許挫折、打擊和失敗,我們都知道改變一件事並不是說改變就改變那麼容易的,更何況是要我們改變世界呢?就如同片中的席莫奈老師一樣,他不願意去改變他先前原有的規律,只要稍有一點不同就整個亂掉,而崔佛卻想改變世界。很多人覺得世界太糟糕,卻很少人是起身而力行,為這個世界做個改變。
「讓愛傳出去」這個構想是相信人性本善,方式則是以自己為中心,無條件的幫助其他三個人,必須是重大的而且是他們無法自己完成的事。而完成後的那三個人回報他的方式就是再繼續幫助其他三個人。像這樣一傳三、三傳九、九傳二十七的一直持續下去,很快就會傳開,崔佛深信,總有一天一定能改變整個世界。 崔佛的家庭狀況並不是很好,他的父母都是酒鬼,而家裡只剩母親和他相依為命,母親為了能給他更好的生活,兼了兩份差事,早出晚歸,而忽略了要了解崔佛的感受。崔佛的母親在一次因為生氣而誤打了他一個耳光後,她承認了她自己的脆弱﹕「只要你支持我,只要你認為我可以戒酒成功,我就有動力繼續努力。」當一個人最脆弱時,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支持,這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自己最親近的人都否決了自己,那在堅持下去也沒了意義。
崔佛第一個幫助的是一個穿著失魂落魄的吸毒犯,崔佛幫他重回了自己,但要持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他周遭的朋友們都有著和他一樣的不良嗜好,環境會影響著一個人,而崔佛放棄了,他認為自己失敗了。但崔佛並不知道,在不久將來的某一天,這位吸毒範竟然幫助了一個因為失意而想不開的女子。崔佛幫助的第二個人,正是席莫奈老師,席莫奈老師因為從小父親帶給他的陰影,讓他對自己沒有自信。而崔佛讓他跳脫了那層牆,但因為崔佛的媽媽犯下了大錯,使席莫奈老師又把自己一層層的防護住,崔佛也認為,自己又失敗了。而他不知道,在他錄完影的那天,也解開了席莫奈老師的心結。
後來,我想也許連崔佛的內心也開始矛盾了:「習慣原本生活的
人不容易改變,就算現狀更遭,也很難改變,他們還是放棄了。」他開始掙扎,他知道只要一放棄,大家都會是輸家。也許他認為他嘗試的都沒有成功,也許他認為他努力了那麼久還是失敗了。最後他鼓起勇氣決定幫助亞當,但卻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其實大家都知道,他是成功的!他大大的改變了整個世界,三個人,不多也不少,也許幫忙不一定會成功,但只要是用心的,我相信一定已經感動到所有的人了!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一公升的眼淚」 高二仁班 劉思與
為什麼這部片要用「一公升」來形容眼淚呢?我想是因為要讓主角能重新找回活著的自信,並能再次笑著說:「活著真是太好了﹗」的這段過程中,她至少需要一公升的眼淚。可是這部片看完,我覺得我的眼淚應該不只一公升那麼少,因為,裡面的重重困難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克服,而她在生病的這段過程中所遭遇的人、事、物,有不少都讓我非常感動。
我最感動的是她面對生病時的態度。雖然有時候還是會遇到挫折,可是她總是會想辦法克服。「脊髓小腦變性症」,一種脊髓神經遭受破壞的疾病,會無法走路、無法說話、吃東西時會噎到...,最後會昏迷不醒至死亡。眼睜睜的看著能做的事慢慢的一件一件不能做了,真的是一種很殘酷的病。雖然走起路像企鵝,亞也仍舊勇敢的外出,努力不在乎路人奇怪的注視或話語,只因她還想儘可能的用自己的雙腿走路。如果是我,可能沒法忽視那些雖然無惡意但充滿同情的眼神,因此我真的很佩服她。
她的家人是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地方。她們家本就不是個富裕的家庭,可為了負擔亞也的醫藥費、輪椅費、養護學校的學費等,父母都必須找額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可是他們都瞞著孩子不讓他們擔心,真的是很用心良苦。不管有多辛苦,他們從不曾放棄過亞也,每次都在亞也幾近崩潰邊緣的時候給予了她適度的支持,讓亞也能重新找回信心,再度讓笑容回到臉上。而她的妹妹-亞湖,卻是一個不太上進、總是悲觀的面對一切的國中女生。因為常被拿來和優秀的姐姐比,她自然而然的討厭亞也。一次因為氣話脫口而出:「要是沒有亞也姐就好了!」沒想到竟成真了。自從知道亞也生病後,亞湖的觀念改變很多。「為什麼生病的是對誰都很溫柔的亞也姐而不是我呢?既然老天要我健康的活著,一定有特別的意義吧!」為此,她想報考亞也的高中-東高,一所升學率很高的學校,以她的成績是挺困難的。「等我考上了,就可以幫到你很多了!所以再等我一下下,一下下就好了!」她下定決心後曾這麼和亞也說過,亞也感動的都哭了。能讓一個消極看待人事物的人,下定決心成為一個用功、積極且持續不斷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呀!我真的很感動亞湖願意自己改變,並開始為他人著想的這種心態,這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她的同學,也是讓我哭的淅瀝嘩啦的地方。因為她的手無法聽她控制好好拿筆,所以寫字的速度是一般人的兩倍慢,老師們都知道在這個班的上課速度要放慢,卻因此耽誤了課程進度。同學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想幫她但也不想影響學業,家長們也都鬧的很兇。可是能繼續在東高和朋友們一起唸書,才能讓亞也覺得在做她自己。所以在發現自己害朋友們受傷後,她重新思考了一遍,認為只要有關心她的家人陪在身旁,那她去哪裡都無所謂。在離開前,她向同學們講了一些十分感人的話。她敘述了從生病以來的無助和無奈,也再一次認識了自己;「不管怎樣的自己,我就是我,一定要愛上這樣的自己才能活下去。」
「跌倒了又有什麼關係?再爬起來就好了。」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
「綠色奇蹟」 高二仁班 林思妤
一本好書即使曾經閱讀過,但有時候閒來無事看到被擱置在書架上,還是會忍不住拿下來翻閱再三。一部好片即使曾經看過,但有時候碰巧轉到在HBO上撥映,還是會忍不住放下遙控器,融入電影的情境裡。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湯姆漢克,搭配著灰暗泛黃的死牢背景,就引起我的興趣而開始欣賞,當右邊一行白色的四個字降下來,我這才知道原來就是一部非常耳熟能詳的老片-「綠色奇蹟」。自此只要是一有重播我便會準備零食和舒潔衛生紙,拉攏全家大小一起坐下來看,一起分享片中耐人尋味的感動。
湯姆漢克飾演的是一個名叫保羅的典獄長,我很喜歡這個角色所流露出來的個性,雖然他看管的是犯下重案而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仍舊抱持著一顆平等對待、尊重的心,經常安撫他們惶恐不安的心情,讓他們帶著平靜的心走完他們人生最後的旅程。而那些囚犯也會從悲觀的心態漸漸地用不同角度來看待自己人生最後殘存的時間,並且也會真心懺悔,雖然已經來不及了,畢竟總比那些至死仍執迷不悟的人還來的好吧!電影的情節衍生,讓我有了一些想法。
人生在世,經常十之八九會遇到許多不如己意的事,比如:在班上人緣不好遭到同儕間無情的排擠,或是跟喜歡的人告白,他拒絕你且惡狠狠的嘲笑你的短處,這種令自己心痛破碎的經驗總會讓人很悲觀,成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嚴重的話甚至會想不開因而踏上不歸路。在這種過程中就把挫折當作是一種歷練吧!正如刀子鈍的時候越磨它才會越利越光亮。就像名人波普說:「人生像曲曲折折的流水,斷了流,卻又滾滾而來。」遇到困境時,不要一味的自怨自艾,其實抱著樂觀一點的態度,也許生命的貴人就會適時的出現在你身邊,或是事情逐漸好轉也說不定,像是下過豪大雨的天空,烏雲散了就會有彩虹掛在天際是一樣的!
在「綠色奇蹟」中不能不提及的一個傳奇性人物-約翰考菲,他是個黑人,高高大大的時常穿著吊帶褲,總是愁著臉,講話有濃濃的鼻音,眼神流露出來的是童稚與純真。他就像是上帝的奇蹟,他能看透人心、預知事件以及治療救人的能力,就像是個救世主似的。約翰雖然沒殺人,但後來他選擇踏上「綠色的末路」來解脫,我想他應該是不願再看見、聽見世人的苦痛吧!但是他仍捨不得地留下他一部分
神奇的超能力來看這個他深愛的世界。在行刑的時候,要罩上黑色的頭布時約翰講了句讓我很心痛的話:「不要把我的頭蓋住,因為我怕黑!」雖然他沒有明講他怕黑的原因,但仔細地推敲可知,他是怕在黑暗中聽到許多人的哀嚎,怕自己孤伶伶一人,無力承擔這世界每天不斷上演的悲劇吧!
為了思索有關生命的問題以及心得如何下筆?我安排了涼爽的星期六下午去誠品信義店聽場「體驗生命,快樂生活」的講座,正巧當日的主題是:「開始,就是未來-如果沒有明天,今天我要做什麼?」,我挑了第一排的好位子開始豎耳恭聽,手拿著原子筆準備振筆疾書。來賓張月麗小姐一打開話匣子便侃侃而談,她說道:「假若今天是最後一天,我應該會把時間用來陪伴家人,抱抱他們親親他們,告訴他們我是愛他們的,還有打電話跟朋友聊聊天,畢竟最後一天再去購物瞎拼買名牌包是在虛擲光陰。」像是死刑犯或是癌症末期的病患所面對的處境,最後一天活著當然要把握住,但除了做自己想做的事,非做不可的事也是必要的,才不會帶著後悔踏上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名人利佛魯曾經說:「人們往往將生命消耗於懷念以往,埋怨現狀,及擔憂將來上去」我常常做白日夢回想過去種種,往往浪費了很多時間,有時候會很自責,有時候仍在沉迷。主持人王祿旺教授恰巧有提到「活在當下」的重要:「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心肌梗塞或是發生一個沒料想到的意外,所以除了活在當下做當下該做的事,更是要做『規劃』,才不會茫茫然的又度過了一天,然後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愛默生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腦袋清晰、做事都經過大腦思考的人生活一定比沉倫無所事事的人來的有條理,生命的光澤度也會更加鮮豔動人。
在看完「綠色奇蹟」,我相信人生意義就是「愛」,在這渾沌複雜的環境中,到底有幾個能像約翰一樣純真無邪的生存?在電影結尾,已垂垂老矣的守衛官保羅回憶訴說那段「奇蹟」的過往,或許是在惆悵生死無常,或是感嘆天地不仁,他喃喃自語:「有時候,我覺得那條行刑之路好像漫長的永遠走不完。(Sometimes the Green Miles seems too long.)」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
心靈捕手 高二仁班吳瑋晨
「心靈捕手」是在敘述一位聰明絕頂的新世紀天才──威爾杭特。不同於以往的舊觀念,這位難得一見的天才卻是個狂放不羈的街頭小混混,自認看透世間的他,找了一份麻省理工學院清潔工的工作餬口生活。在一次的偶然中,他解開了數學系教授出的困難題目,從此他的人生漸漸的開始轉變。
愛好打架、血液中充滿亢奮因子的他,在一次激烈的打鬥中被送進了少年觀護所,由於愛才殷切,數學系教授以他本人之名把這位放蕩不羈的少年保了出來,但他開出兩個條件,一是他要定期來解數學,另一項則是他必須接受心靈輔導。威爾杭特欣然接受「解數學」這件事,但另一項則是他極欲想擺脫的。威爾杭特以他的伶牙俐齒,逼退了不少心理醫生,他用他敏銳的洞察力,挖出各個醫生的弱點以擺脫他們,但這招卻無法擊退教授的同窗好友同時也是一位心理教授──羅賓。
起初,羅賓相當不喜歡這個孩子,因為威爾總是以他從書本裡讀來的理論來解讀這個世界,他不懂什麼是信任、什麼是友情、什麼是愛,卻只懂得一味的批評。威爾因為從小被拋棄、家暴,所以十分害怕「愛人」這件事,他深怕他所愛的人不能給他相等的回報,所以他總是很抗拒敞開心胸表達他所愛,以至於傷害了關心他的人,並且把自己關在繭裡,不願與他人溝通,只會盲目的用暴力來發洩自己的情緒。經過了與羅賓的深刻討論,威爾開始漸漸的規劃出自己所要的生活,也開始體會出生命的意義,雖然途中發生很多挫折和爭吵,但由於羅賓的帶領,他終於敞開心胸,學會把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展現在他所信任的人面前,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
「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主旨雖然簡單卻很動人。由一個叛逆小子的心路轉變歷程,來刻劃出家暴所引起的社會問題。我相信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愛因斯坦二世」,以知識來傲視世界,但我們似乎都忘了聰明的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威爾雖然擁有人人稱羨的金頭腦,但由於小時候家暴的場景歷歷在目,導致他無法正視自己的問題,總是以逃避的心態來輕鬆帶過,雖然表面很堅強,但他的內心卻是恐懼不安,極欲想找個庇護所卻無從找起。後來他終於接納了來引導他的心靈導師,尋尋覓覓後終於看見了他可以靠岸的地方。 這部片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羅賓和威爾的互相激勵,雖然羅
賓身為輔導者,卻肯掏心的和威爾分享他的經歷,並且正視面對愛人死去的事實,在如此的悲慟中,他仍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反而幫助了迷路的天才找回自己,也在輔導威爾的過程中再一次挑戰思念的痛苦,卻不迷失自己。雖然威爾迷失自己將近二十年,但他終究找到了他生命的定位並且學會如何「愛人」,拋下過去的傷痛,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脫胎換骨,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自信發光體。 其實我們遇到困境時可以以樂觀的角度去面對它,因為失去並不代表真的失去,而是看你用什麼角度出發;受挫並不代表永遠的挫折,而是看我們會不會利用挫折來學習到更寶貴的經驗,樂觀的面對困難,才是生命的勇士!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
「天堂的孩子」高二仁班 裘于霈
記得從小時候我就特別喜歡看有兒童穿插演出的影片,像「阿信」、像「高山上的世界盃」,也早在幾年前就看過「天堂的孩子」。當時並不能體會劇中貧窮的阿里和妹妹莎拉,既然已在同校同學的腳上找到了自己無意間遺失的那雙粉紅皮鞋,為什麼沒有理直氣壯的要回,卻在跟蹤時發現了那位同學的父親是個沿街叫賣討生活的「瞎眼老伯」後,只是兄妹四目相覷,一句話也沒說地打消了討回自己迫切需要的鞋子的念頭?
但是這個周末再看「天堂的孩子」,竟意外的深受感動。這是一部勵志的兒童電影,在現實生活裡,常常從新聞報導中看到有些人因遇到困境而自暴自棄,或自我折磨,或意志消沉,或怨天尤人,甚至把自己推上絕路,造成一樁樁悲劇的遺憾;而阿里,一個稚齡的孩子面對困局時無畏地展現出負責任的勇氣、努力克服困境的勇氣、極力爭取機會的勇氣、悲天憫人的勇氣、全力以赴的勇氣、以及承擔一切後果的勇氣,超越了自我,展現生命力的強韌,使生命的格局無窮開闊。我喜歡阿里,我喜歡莎拉。
家庭經濟窘困的阿里和莎拉,用柔軟的心察覺出同是赤貧處境的小女孩的需要,內心世界起了共鳴,怎麼也不忍心去開口要鞋了。於是上學少了雙鞋,兄妹兩人必須繼續共穿一雙鞋,每天只好為換鞋疲於奔命,同時還得惦掛著不能遲到,無奈時間隨著窄巷裏急速的跑步聲消逝,因此,考試必須早退,上課必然遲到。阿里隱忍著老師日日的責罵,仍堅毅地體恤爸爸沒有錢,不要再讓爸爸四處去借錢買鞋,這樣的心思,這樣默默的體貼,這是何等的慈悲心啊!相較於生長在不虞匱乏環境中的我們,不時的擺出一付理所當然的嘴臉向父母需索著自己的必需或非必需,如果碰到被拒絕時,仍然不妥協的抗爭到底。…父母努力為我們鋪排了天堂,我們卻忘記了感恩,更不懂得珍惜,究竟天堂的孩子,是我們?還是遠在中東地區伊朗的阿里? 阿里一家五口人困居在一個不知名小鎮的小房間裡,房東不時的來催討已五個月沒繳的房租,食物也是賒賒欠欠的,母親飽受著椎間盤突出之苦,挑起生活重擔的父親工作低賤、所得微薄、朝不保夕,面對如此劣勢的生存氛圍,阿里的父母親依然真誠坦然、質樸謙和、
逆來順受;經濟條件再怎麼不寬裕,母親仍願意將食物分享給貧苦鄰居;父親仍堅守著不貪不取。這種看似平凡其實不以貧窮為恥的身教,確是造就了阿里和莎拉從小就寬厚處世的胸襟。
丟了鞋的阿里,期期盼盼希望父親手頭能夠寬鬆,好儘快幫妹妹買一雙新鞋。阿里陪著父親前往城市的豪宅區賣力的尋找打工賺錢的機會,卻想不到一場意外的車禍把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賺到的錢消耗殆盡,真是無語問蒼天!
當阿里發現學校公告欄上登著教育當局即將為學童舉辦一場「馬拉松比賽」,並公布了各名次的獎項,看著布告欄,讓阿里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第三名的獎品--免費度假營一週、球鞋一雙,啊!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不是天賜良機嗎?說什麼也要把握住。希望就在阿里的心中瞬間燃起:「我要得到第三名,我要贏得這雙球鞋!然後去鞋店換一雙莎拉的鞋。」……抱著這股堅強無比的信念,不畏體育老師的嚴峻苛責,阿里聲淚俱下地不斷反覆懇求著老師。自助天助,雖然已經超過報名期限,老師總算網開一面的給了試跑的機會。阿里全力以赴的表現,讓老師在既錯愕又驚喜中肯定了他賽跑的能耐,更讓自己如願的去參加馬拉松比賽。賽程中,阿里戰戰兢兢地讓自己維持在第三名前進著,不料競爭者惡意的絆倒了阿里,眼看終點在即,阿里奮力爬起,猛力地衝向終線,激烈的競爭終於結束,阿里虛脫的期待著自己得到第三名;…當所有師長都在為阿里得到冠軍而欣喜若狂時,阿里卻垂著頭,為痛失了”得到一雙球鞋”的機會而淚流滿面,惆悵不已。
回到家,當面對莎拉黯然失落的雙眸,此時此刻阿里只有苦嘗著滿懷愁緒,無言以對。所幸,一向習慣靜默拙於表達的父親,已買妥了兩雙嶄新的鞋子,騎著載滿家中所需物品的單車,緩緩地駛向家的方向。兩個為跑爛了鞋明日不知如何上學的孩子,一轉身,豁然開朗地擁抱了滿滿的幸福,笑逐顏開地迎向他們的天堂—爸爸用愛創造的天堂!
許多年以後,如果朋友發現我始終如一的有著海闊天空的胸襟,能夠時時行著讓人察覺不到的體貼,處處帶給人歡喜的態度,我相信這些根基之一有劇中的阿里和莎拉深刻的動人形象。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高二仁班 黃宛真
山姆雖然已經三十歲,但他的心智年齡卻停留在七歲。在他當父親的第一天,妻子便棄他而去。山姆必須靠自己的撫養女兒露西,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做的山姆,除了到咖啡店打工外,還得慢慢摸索如何當個好爸爸。
當露西上幼稚園,露西開始排斥學習,她不願意學習、不願意比爸爸聰明,另一方面,她也首次面對因弱智父親所帶來的歧視,同時社工人員也注意到山姆和露西間的問題,只有七歲智商的山姆如何照顧好滿七歲的露西?社工透過逼迫法律山姆放棄監護權,讓露西由寄養家庭撫養,使山姆不得以展開爭取監護權的行動。
於是山姆找上了知名女律師莉塔為他辯護,起初莉塔並不願意接受這個沒有酬勞的工作,她是個冷情的機器,她追求完美、致力於工作,與兒子的互動卻是她的敗筆。但她慢慢的了解山姆誠摯的父愛,莉塔竭盡所能的為山姆爭取露西的監護權,山姆與露西的親情也感動了寄養家庭,他們協議共同照顧露西,讓露西在山姆的身邊繼續快樂的成長。
父母的懷抱,在長久以來都是孩子們的避風港,他們總是抱著「快事共享、災難獨擋」的心,保護著子女。而山姆當然也和天下父母有著相同的心,他和別人唯一不同的是他的心智不夠成熟,他愛露西不比別人少,片中莉塔曾說過「智力顯然與愛人的能力無關」。看著弱智的山姆,我深深的感受到他不變的赤子之心,就因為他停留在七歲的心智,讓他保留了最純粹、最誠摯的愛。也因為不成熟的心智,他擁有許多的時間陪伴露西、了解露西,他知道露西要的是什麼,他能夠教露西一些在校學不到的東西。對一般的父母來說,照顧孩子是天經地義,對於山姆而言,卻是如此的艱辛,但山姆依然甘之如飴。「我以我自己為榜樣」這句話狠狠的敲入我的心裡,也許我還不懂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但是他是如此堅定的說出這句話?就好像在說「即使只有七歲的心智年齡,憑什麼我不能當露西的父親?」
西恩潘在揣摩山姆這個角色時,曾到協助智障的社會機構,他說:「我發現他們其實就和一般人一樣,沒有什麼差別。」弱智的人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上帝在雕塑他們的時候少花了一點時間,所以他們心智成長的時間比別人短,上帝關了一扇門,必會開另一扇窗。他們可能比一般人要單純、真誠,跟他們的無知也許有那麼
點關係,只要他們有家人的陪伴,無知又何妨?
當父母親在十個月的期待後,產下有缺陷的孩子,通常會有兩個選擇:拋棄或者給予更多的保護,大部分的人選擇了前者,因為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那令人痛徹心扉的孩子,卻忘了自己沒有資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也沒有人能夠否定他們。他們只是需要幫助,只要有了一點點的支持,他們也能成為最棒的父母,山姆在片中說:「我有許多時間,思考為人父母成功的條件,重要的是毅力、耐心和傾聽。」
而女律師莉塔,她在工作上非凡的成就,自負、高傲、完美能夠得到這些都是因為她犧牲家庭的幸福。家庭生活無非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丈夫外遇、對孩子的鴻溝與疏離,即使擁有名聲、金錢、優渥的生活,然而她仍然是具空殼。現在的社會中有許多的父母親,為了給予孩子優渥的一切,日以繼夜的工作,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生活。導致親子間的日漸疏遠、兩代之間的巨大鴻溝,如果及早發現,或許還有補教的可能性,但是又有多少年輕人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選擇了走入黑暗、誤入歧途,更加速了家庭的破碎。
其實我們只希望爸爸媽媽能在回家的時候,問我們一句「今天學校怎麼樣?」,或是在我們進門的時候說一句「你回來啦!」,而不是在回家後面對一屋子的寂寞,感受爸媽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恐懼。當我們興高采烈的說著興趣時,輕輕的答一聲「嗯」,會讓我們興起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快樂,也就能悄悄的在鴻溝上搭起橋樑。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在我們快樂時快樂,在我們悲傷的時候陪伴,在我們失落的時候鼓勵,就像我們的心靈導師。露西有山姆這樣的父親,相信她長大以後也會有山姆的毅力、耐心和傾聽吧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讓愛傳出去 高二仁班葉宜靜
「因為每件事都令人討厭,這世界實在爛透了!」當席莫奈老師問崔佛為什麼會有「把愛傳出去」這個構想時,崔佛是這麼告訴他的。在他們班上有些人認為這個主意不錯,而有些人認為很愚蠢,也許這個構想感覺上很理想化,但對一個只有七年級的小男生來講,能想出這麼好的點子真的很令人驚訝。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許挫折、打擊和失敗,我們都知道改變一件事並不是說改變就改變那麼容易的,更何況是要我們改變世界呢?就如同片中的席莫奈老師一樣,他不願意去改變他先前原有的規律,只要稍有一點不同就整個亂掉,而崔佛卻想改變世界。很多人覺得世界太糟糕,卻很少人是起身而力行,為這個世界做個改變。
「讓愛傳出去」這個構想是相信人性本善,方式則是以自己為中心,無條件的幫助其他三個人,必須是重大的而且是他們無法自己完成的事。而完成後的那三個人回報他的方式就是再繼續幫助其他三個人。像這樣一傳三、三傳九、九傳二十七的一直持續下去,很快就會傳開,崔佛深信,總有一天一定能改變整個世界。 崔佛的家庭狀況並不是很好,他的父母都是酒鬼,而家裡只剩母親和他相依為命,母親為了能給他更好的生活,兼了兩份差事,早出晚歸,而忽略了要了解崔佛的感受。崔佛的母親在一次因為生氣而誤打了他一個耳光後,她承認了她自己的脆弱﹕「只要你支持我,只要你認為我可以戒酒成功,我就有動力繼續努力。」當一個人最脆弱時,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支持,這我深深地體會到,如果自己最親近的人都否決了自己,那在堅持下去也沒了意義。
崔佛第一個幫助的是一個穿著失魂落魄的吸毒犯,崔佛幫他重回了自己,但要持續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在他周遭的朋友們都有著和他一樣的不良嗜好,環境會影響著一個人,而崔佛放棄了,他認為自己失敗了。但崔佛並不知道,在不久將來的某一天,這位吸毒範竟然幫助了一個因為失意而想不開的女子。崔佛幫助的第二個人,正是席莫奈老師,席莫奈老師因為從小父親帶給他的陰影,讓他對自己沒有自信。而崔佛讓他跳脫了那層牆,但因為崔佛的媽媽犯下了大錯,使席莫奈老師又把自己一層層的防護住,崔佛也認為,自己又失敗了。而他不知道,在他錄完影的那天,也解開了席莫奈老師的心結。
後來,我想也許連崔佛的內心也開始矛盾了:「習慣原本生活的
人不容易改變,就算現狀更遭,也很難改變,他們還是放棄了。」他開始掙扎,他知道只要一放棄,大家都會是輸家。也許他認為他嘗試的都沒有成功,也許他認為他努力了那麼久還是失敗了。最後他鼓起勇氣決定幫助亞當,但卻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其實大家都知道,他是成功的!他大大的改變了整個世界,三個人,不多也不少,也許幫忙不一定會成功,但只要是用心的,我相信一定已經感動到所有的人了!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寫作
「一公升的眼淚」 高二仁班 劉思與
為什麼這部片要用「一公升」來形容眼淚呢?我想是因為要讓主角能重新找回活著的自信,並能再次笑著說:「活著真是太好了﹗」的這段過程中,她至少需要一公升的眼淚。可是這部片看完,我覺得我的眼淚應該不只一公升那麼少,因為,裡面的重重困難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克服,而她在生病的這段過程中所遭遇的人、事、物,有不少都讓我非常感動。
我最感動的是她面對生病時的態度。雖然有時候還是會遇到挫折,可是她總是會想辦法克服。「脊髓小腦變性症」,一種脊髓神經遭受破壞的疾病,會無法走路、無法說話、吃東西時會噎到...,最後會昏迷不醒至死亡。眼睜睜的看著能做的事慢慢的一件一件不能做了,真的是一種很殘酷的病。雖然走起路像企鵝,亞也仍舊勇敢的外出,努力不在乎路人奇怪的注視或話語,只因她還想儘可能的用自己的雙腿走路。如果是我,可能沒法忽視那些雖然無惡意但充滿同情的眼神,因此我真的很佩服她。
她的家人是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地方。她們家本就不是個富裕的家庭,可為了負擔亞也的醫藥費、輪椅費、養護學校的學費等,父母都必須找額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可是他們都瞞著孩子不讓他們擔心,真的是很用心良苦。不管有多辛苦,他們從不曾放棄過亞也,每次都在亞也幾近崩潰邊緣的時候給予了她適度的支持,讓亞也能重新找回信心,再度讓笑容回到臉上。而她的妹妹-亞湖,卻是一個不太上進、總是悲觀的面對一切的國中女生。因為常被拿來和優秀的姐姐比,她自然而然的討厭亞也。一次因為氣話脫口而出:「要是沒有亞也姐就好了!」沒想到竟成真了。自從知道亞也生病後,亞湖的觀念改變很多。「為什麼生病的是對誰都很溫柔的亞也姐而不是我呢?既然老天要我健康的活著,一定有特別的意義吧!」為此,她想報考亞也的高中-東高,一所升學率很高的學校,以她的成績是挺困難的。「等我考上了,就可以幫到你很多了!所以再等我一下下,一下下就好了!」她下定決心後曾這麼和亞也說過,亞也感動的都哭了。能讓一個消極看待人事物的人,下定決心成為一個用功、積極且持續不斷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決心和毅力呀!我真的很感動亞湖願意自己改變,並開始為他人著想的這種心態,這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她的同學,也是讓我哭的淅瀝嘩啦的地方。因為她的手無法聽她控制好好拿筆,所以寫字的速度是一般人的兩倍慢,老師們都知道在這個班的上課速度要放慢,卻因此耽誤了課程進度。同學們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想幫她但也不想影響學業,家長們也都鬧的很兇。可是能繼續在東高和朋友們一起唸書,才能讓亞也覺得在做她自己。所以在發現自己害朋友們受傷後,她重新思考了一遍,認為只要有關心她的家人陪在身旁,那她去哪裡都無所謂。在離開前,她向同學們講了一些十分感人的話。她敘述了從生病以來的無助和無奈,也再一次認識了自己;「不管怎樣的自己,我就是我,一定要愛上這樣的自己才能活下去。」
「跌倒了又有什麼關係?再爬起來就好了。」
生命教育優良影片心得
「綠色奇蹟」 高二仁班 林思妤
一本好書即使曾經閱讀過,但有時候閒來無事看到被擱置在書架上,還是會忍不住拿下來翻閱再三。一部好片即使曾經看過,但有時候碰巧轉到在HBO上撥映,還是會忍不住放下遙控器,融入電影的情境裡。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我很喜歡的一個演員湯姆漢克,搭配著灰暗泛黃的死牢背景,就引起我的興趣而開始欣賞,當右邊一行白色的四個字降下來,我這才知道原來就是一部非常耳熟能詳的老片-「綠色奇蹟」。自此只要是一有重播我便會準備零食和舒潔衛生紙,拉攏全家大小一起坐下來看,一起分享片中耐人尋味的感動。
湯姆漢克飾演的是一個名叫保羅的典獄長,我很喜歡這個角色所流露出來的個性,雖然他看管的是犯下重案而被判死刑的囚犯,他仍舊抱持著一顆平等對待、尊重的心,經常安撫他們惶恐不安的心情,讓他們帶著平靜的心走完他們人生最後的旅程。而那些囚犯也會從悲觀的心態漸漸地用不同角度來看待自己人生最後殘存的時間,並且也會真心懺悔,雖然已經來不及了,畢竟總比那些至死仍執迷不悟的人還來的好吧!電影的情節衍生,讓我有了一些想法。
人生在世,經常十之八九會遇到許多不如己意的事,比如:在班上人緣不好遭到同儕間無情的排擠,或是跟喜歡的人告白,他拒絕你且惡狠狠的嘲笑你的短處,這種令自己心痛破碎的經驗總會讓人很悲觀,成天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嚴重的話甚至會想不開因而踏上不歸路。在這種過程中就把挫折當作是一種歷練吧!正如刀子鈍的時候越磨它才會越利越光亮。就像名人波普說:「人生像曲曲折折的流水,斷了流,卻又滾滾而來。」遇到困境時,不要一味的自怨自艾,其實抱著樂觀一點的態度,也許生命的貴人就會適時的出現在你身邊,或是事情逐漸好轉也說不定,像是下過豪大雨的天空,烏雲散了就會有彩虹掛在天際是一樣的!
在「綠色奇蹟」中不能不提及的一個傳奇性人物-約翰考菲,他是個黑人,高高大大的時常穿著吊帶褲,總是愁著臉,講話有濃濃的鼻音,眼神流露出來的是童稚與純真。他就像是上帝的奇蹟,他能看透人心、預知事件以及治療救人的能力,就像是個救世主似的。約翰雖然沒殺人,但後來他選擇踏上「綠色的末路」來解脫,我想他應該是不願再看見、聽見世人的苦痛吧!但是他仍捨不得地留下他一部分
神奇的超能力來看這個他深愛的世界。在行刑的時候,要罩上黑色的頭布時約翰講了句讓我很心痛的話:「不要把我的頭蓋住,因為我怕黑!」雖然他沒有明講他怕黑的原因,但仔細地推敲可知,他是怕在黑暗中聽到許多人的哀嚎,怕自己孤伶伶一人,無力承擔這世界每天不斷上演的悲劇吧!
為了思索有關生命的問題以及心得如何下筆?我安排了涼爽的星期六下午去誠品信義店聽場「體驗生命,快樂生活」的講座,正巧當日的主題是:「開始,就是未來-如果沒有明天,今天我要做什麼?」,我挑了第一排的好位子開始豎耳恭聽,手拿著原子筆準備振筆疾書。來賓張月麗小姐一打開話匣子便侃侃而談,她說道:「假若今天是最後一天,我應該會把時間用來陪伴家人,抱抱他們親親他們,告訴他們我是愛他們的,還有打電話跟朋友聊聊天,畢竟最後一天再去購物瞎拼買名牌包是在虛擲光陰。」像是死刑犯或是癌症末期的病患所面對的處境,最後一天活著當然要把握住,但除了做自己想做的事,非做不可的事也是必要的,才不會帶著後悔踏上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名人利佛魯曾經說:「人們往往將生命消耗於懷念以往,埋怨現狀,及擔憂將來上去」我常常做白日夢回想過去種種,往往浪費了很多時間,有時候會很自責,有時候仍在沉迷。主持人王祿旺教授恰巧有提到「活在當下」的重要:「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心肌梗塞或是發生一個沒料想到的意外,所以除了活在當下做當下該做的事,更是要做『規劃』,才不會茫茫然的又度過了一天,然後日復一日的惡性循環。」愛默生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怎樣思想,就有怎樣的生活」,腦袋清晰、做事都經過大腦思考的人生活一定比沉倫無所事事的人來的有條理,生命的光澤度也會更加鮮豔動人。
在看完「綠色奇蹟」,我相信人生意義就是「愛」,在這渾沌複雜的環境中,到底有幾個能像約翰一樣純真無邪的生存?在電影結尾,已垂垂老矣的守衛官保羅回憶訴說那段「奇蹟」的過往,或許是在惆悵生死無常,或是感嘆天地不仁,他喃喃自語:「有時候,我覺得那條行刑之路好像漫長的永遠走不完。(Sometimes the Green Miles seems too 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