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
论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度及其“被精神病”现象
师建国 刘飞虎
戴尊孝
【关键词】精神病;社会认知度;被精神病;舆论监督;诊断治疗权【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2.06.002-0481-04
☆
△
1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是当务之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精神疾病发病率已占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的20%,全世界平均为10%。
作者简介:师建国,男,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预56岁,汉族,本科,精神
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测未来20年中国精神疾
师,院长。研究方向:成
病发病率的这一比例将增
瘾医学及精神疾病的诊
长至25%。中国成年人精
断与治疗。
神障碍的月患病率平均为17.5%,全国各地差异不
■■_l-:■大,浙江为15.4%,青海为19.1%。由此推算出全国有1.73亿成人患有重性或轻性精神障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其中仍有30%左右的患者(大约500万)没有得到过任何的专业治疗,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比例则更高,估计高达70%。对于在疾病负担排行榜上列第2位的抑郁症,目前接受过精神医学专科治疗的还不到
10%[1‐2]
。
那么,为什么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那么低呢?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认识不足C,二是供给不足,三
是保障不足[3]
。
中国罹患精神疾病者临床治疗率低固然与老百姓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认知度低有关,但也存在个别媒体和媒体人有意无意地误读、误解,甚至误导。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媒体人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对个别事件或现象过度敏感、过度炒作有关;再一方面就是唯新闻而新闻,只讲新闻的效应,不讲科学的严谨,甚而一味拔高人权意识,忽略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造成中国没有人权的假象。“精神病医院随便抓个人就限制自由,
△基金项目:西安市科研计划项目(编号HM1122)
作者单位:710061(陕西・西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万方数据
,西安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通讯作者:师建国(Email:sjgysh@sohu.com)
就当精神病人去治疗,就去进行‘有病推定,强制用药’”。更有一些媒体甚至污蔑精神科医师为了创收将正常人当精神病人去治疗。这是毫无根据的,更是无稽之谈。有数据显示,陕西省48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日均费用排序: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最低,而排在第一位的某综合医院住院日均费用是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的11倍。事实胜于雄辩,这种人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舆论”不能被纠正,那将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精神科医师将无所适从。
2被精神病与误诊误治及其他
事实上,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师与精神病患者
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精神病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学科,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以及排除标准等,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精神疾病的诊断过程相当复杂,包括资料的搜集、客观资料分析及作出结论几个阶段l?11。
。具体的说,即全面、可靠、完整的病史,系统、细致的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这对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同时,要求精神科医师严格掌握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程序。当然,医师也没有判断利益冲突谁是谁非,谁说真话、谁说假话的专业甄别能力。建议在强制治疗精神病的认定中成立一个专业的复核小组,避免因诊断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正常人“被精神病”。
所谓“被精神病”,是指把正常人错误诊断为精神病而被送入精神病医院进行强制性治疗
[4]
。“被
精神病”侵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挑战了法律的权威,这种个别现象的确存在,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精神病收治中资源错位造成的“该收治而不收治、不该收治的被收治”的混乱局面,精神病收治
J●-、
“种种乱象凸显”(黄雪涛,刘潇虎,刘佳佳.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2010年10月10日,精神病与社会观察‐深圳衡平机构)。法院错案发生率远远高于“被精神病”事件的发生率,难道我们因此就得出中国的法官“有罪的放行,无罪的判刑”的荒唐结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精神病学发展到今天,与其他临床医学各科一样存在一些误诊误治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但不能以此为理由和根据,邀请业外人士共同做出一个当事人有无精神疾病的判断(诊断)与治疗方案,只需保允许误诊?精神疾病的诊断就不能有一个诊断过程,就不能有一个修正诊断?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不惜夸大事实,放大医师的失误。设想一下,人谁无过,又有多少医师一次失误都没有?夸大后的事实只会增加民众的偏激心理,加重精神科医师的负担,使得这场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律师、记者否定精神科医师的诊断这样的事竟然在今天的中国真的发生了,实在令人费解。这些人就连精神科是否为医学都不知道,就开始侃侃而谈,否定精神科医师的诊断,真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证家属与患者对住院、诊断与治疗方案最充分与必要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至于黄雪涛律师所提供的个别别有用心的亲属诬陷正常人为精神病人而被强制入院的几个案例,其实有的是发作性精神障碍。特别常见的是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尤其在多次发作后,缓解期有可能保留比较充分的自知力和行为能力。但在躁狂发作期,家属照顾已经筋疲力尽,要求医院协助强制入院、强制治疗。按照黄雪涛律师的观点:不能“违法”收治,应该“违法”拒治;精神科医师不能侵犯人权,应该“疑病从无”。这种观点与医学界倡导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基本原则完全背道而驰。因为,这样黄雪涛律师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争取到了“人身自由”,然而失去的却是早期及时的治疗和康复,失去的是患者痊愈的回归社会的机会。作者对其观点恕不敢苟同。医学科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自古至今误诊误治不可避免,但也正是无数的医学耕耘者在这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中、在无数的误诊误治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才使医学科学不断得到发展。毋庸置疑,到目前为止能有效帮助我们战胜疾病、解除病痛的,仍然是医学和医务人员,而非其他(比如法学、社会学或者律师等)[5]
。
3精神病患者应有基本的人权和基本的治疗权
很多人害怕被精神病,说到底还是对精神病的恐惧、排斥和否认,同时也说明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之差令人忧虑。其实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障碍与诊断为某种躯体疾病一样,只意味着身体的伤痛、健康的受损,不是个人或社会的耻辱,更与所谓人权的维护与丧失无必然的联系。有病享有治疗权,就是享有了基本的人权,一些非医学专业的人士借“被精神病”化进行夸大的炒作,恰恰是忽略了,甚至是剥夺了患者的治疗权,也就是剥夺了患者的基本的人权。炒作“被精神病患者的人万方数据
”化的人,其实是最歧视精神病
。为什么心脏病允许误诊?为什么肝脏病
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中国的个别媒体竟然还热衷于这样的报道,带来的恶果至少使中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倒退30年!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媒体、网络上引人注目的标题和/或主题无一不与“被精神病”有关,而保障精神病患者权益、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立法宗旨却很少被关注。
精神病患者是知、情、意出现了障碍,或者不协调,并不是患了精神疾病都是语无伦次。人的思维如果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圆环,那么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可能就是这个圆环中的一段出现了问题,比如偏执,而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不能看到精神病患者有正常的言语就否定疾病的存在,更不能因为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症状存在,就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正常。精神科医师面对的是精神疾病患者,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底蕴和文化修养。据了解,在国外精神科医师的收入和企业白领相比要高出5倍—10倍,但在我国,精神科医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却与对他们的要求不成正比。试想如果不尽快提高我国精神科医师的待遇,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立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最终的结果必将是精神科医师的大量流失,必将是精神疾病因为失去“对手”而给国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诸多的问题。比“被精神病”更可怕、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无人愿意从事精神科职业。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剂,更是维护社会正义的督导者。所以,舆论监督应该监督和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和权益,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夸大事件,制造轰动效应。记者、律师与精神科医师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记者、律师担负的是报道客观事实,监督和维护法律的公正,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万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违反科学规律盲目地去参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是那样的话,将是民族的悲哀,历史的倒退,行业道德的沦丧。为什么
有些记者对那么多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不感兴趣,而是对个别住院诊断有争议的病人那么热心呢?这说明我们的记者和律师队伍中一些人太需要填补精神卫生知识了。建议那些对精神科医师抱有偏见、不懂装懂的人深入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去感受因病致贫家庭的苦难,去感受被关锁精神病患者的悲惨命运。
任何人对精神疾病都没有免疫力,精神疾病可能降临到任何家庭、任何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领导,还是百姓;不管是记者,还是律师;不管对给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坚持要让患者办理出
院,最终患者在出院2个月后在家中用斧头将其母亲劈死。同样的情况在英国已经演变成了公众强烈要求修改精神卫生法以强化对精神病患者强制收治的运动。
5精神疾病的诊断是精神科执业医师的职责和义务
大量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我们身边那一幕幕血的教训,无不时刻警醒着我们,同时也告诉我们: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学科,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尊重精神科医师专业是医师,还是法官。我们要保护的原本就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的利益,但由于当前非自愿住院程序的缺失而使精神病患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不是正常人。由此,单单把枟精神卫生法枠看作是保护正常人不被精神病的法律不仅狭隘,更是对精神病患者莫大的歧视。
在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中,最核心的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任何人不能因为患有精神病而被剥夺基本的人权;二是任何精神病患者都具有接受基本治疗的权力。事实上,如果不接受及时和系统的治疗,他们的基本人权也不可能得到保障[6]
。4国外已经走过的弯路值得吸取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国外已经走过的弯路值得吸取。美国等国曾经针对非自愿住院还设立了严格的司法审核程序,每名强制住院(民事托管)患者都需要经过法庭审理才能正式入院和开始治疗,以至于精神病医院收治强制住院患者的标准高度精简成了一条:对自身或他人有迫在眉睫的危险性。住院标准变成由警察和法官等司法人员来判定。同时美国还立法保证有政府资助的由非医学人士组成的“患者权益倡导组织”代表患者在住院、治疗、出院等各个环节与医疗机构进行“斗争”,以争取患者权益。
但历史的发展证明这些措施事与愿违。由于大量患者“被解救”出精神病院后,家庭和社区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去看护与管理,由于财力人力难以维系,患者流浪街头、肇事肇祸等问题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美国等国家,监狱便成为了“最大的精神病院”‐全美国监狱中的精神病患者人数由1998年的28.3万增加到了2004年的125万。2006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轰动性案件发人深省:一名存在大量妄想症状的名叫WilliamBruce的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缅因州Riverview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
期间,由于万方数据
“患者权益倡导组织”不顾医师的建议,反
的意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无论是记者还是律师,如果对精神病学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学习、去了解、去掌握一些精神医学知识,去到精神病医院切身体会精神科医师是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的。唯有如此,发表出来的“真知灼见”才能使人信服。
虚假新闻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响强烈。对于新闻界自身而言,虚假新闻更是致命的毒瘤。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与传播,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是否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是一个医学的专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专业的科学问题应当由专业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去解决,并最终做出科学的诊断结论,而不是律师或记者来诊断。如果在媒体的错误导向下,律师、记者都去诊断精神病,甚至借助维护人权的名誉,去剥夺和影响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那将是社会的倒退、民族的悲哀。中世纪欧洲精神病人悲惨的命运就有可能在21世纪的中国重演,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将成为一句空话,人权、和谐将无从谈起,校园恶性案件、富士康12连跳的悲剧将死灰复燃!我们需要保护人权,但也不能因此而损害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正常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的精神科医务人员需要一个能够安全放心工作的环境,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尊重。但事实是,譬如在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如被围攻、谩骂、殴打,总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情和声援。而在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遭到精神病人谩骂、殴打却是家常便饭,这些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又有谁来关注过、同情过、声援过?
医患之间交心还是交手?当然,医患关系并不是一条很深的鸿沟,二者是可以找到互相信任的交
集点的。一方面,纵然生命诚可贵,但病人觉得价更高;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虽救死扶伤,却总被误解。电视剧枟心术枠让大家了解医护工作者,彼此理解对方,架起二者间的沟通桥梁。如果医患双方能相互理解,恩怨皆可抛。医生这个行业每天被贬低、怀疑,动不动医闹,甚至发生‘屠医’事件,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以后谁来医护人类的生命呢?6敢问精神科从业人员路在何方?
中国有句古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国际大融通、大接轨的当今时代,人们对精神科医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向往却开始动摇,即使是精神科医师自己也不例外。时下业内流行着一句很无奈、很时髦的话:“精神科医师难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精神科医师难当”的状况呢?精神病患者数量激增、职业危机、其它学科“入侵”、精神科医师地位低下、学医之路苦而漫长,再加上媒体的误导推波助澜。当下选择当精神科医师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医者:司人性命,仁人之术也。张孝骞教授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显然,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加强素质的修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敢问精神科从业人员路在何方?当然,路在脚下!每个能至今还坚持在精神科一线工作的人,都很平凡而伟大,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就看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只有促进精神健康,才能保障生活质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精神文明,也就没有文化强国。不能给精神科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从医环境,就不会有精神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我相信,随着枟精神卫生法枠的诞生,精神卫生事业必将迎来春天,困难终究会克服,乌云会散去,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
[1]PhillipsMR,ZhangJ,ShiQ,etal.PrevalencetreatmentincesinChinaduring2001‐05:Anepidemiological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
[2]肖水源.我国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J].中国心[3]张明园.精神卫生政策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4]刘协和.论“被精神病”事件的防止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2[5]谢斌.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5
[6]肖水源,周亮,王小平,等.精神卫生立法的公共卫生视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6
(收稿日期2012—04—21)
andas‐sociateddisabilityofmentaldisordersinfourprov‐
理卫生杂志,2009,23(12):844
2013年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征稿征订启事
・消息・
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是集精神、心理、心身等医学为一体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华首席医学网、博看网医学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11年正式并入“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杂志,2012年被美国枟乌利希期刊指南枠和美国枟化学文摘枠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41—1353/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87X。本刊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心理研究、医学鉴定、临床报告、医教管理、医学写作、专题讨论、技术与创新、短篇与个案、临床护理、综述、讲座、述评、编译、信息动态等栏目。全面介绍精神、心理、心身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内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反映国内外学科新进展。
本刊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96页码,全铜版纸精装印刷,2013年国内每册订价15.00元(RMB),全年订价90畅00元(RMB),国外每册订价30畅00元(dollar),全年订价180.00元(dollar)。
国内邮发代号:36—259,国外发行代码:Q2640,亦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地 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中路388号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编辑部。邮 编:453002 电话/传真:(0373)3373898E‐mail:lcxsjb@126.com lcxsjb@yahoo.com.cn
万方数据
网 址:http:∥www.lcxsjbzz.com
论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度及其"被精神病"现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师建国, 刘飞虎, 戴尊孝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陕西西安,710061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SOMATIC DISEASES2012,18(6)
参考文献(6条)
1. Phillips MR;Zhang J;Shi Q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2009(9 680)2. 肖水源 我国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12)3. 张明园 精神卫生政策与实践 2012
4. 刘协和 论"被精神病"事件的防止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2012(02)5. 谢斌 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2)
6. 肖水源;周亮;王小平 精神卫生立法的公共卫生视角[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csxjbzz201206001.aspx
・专家论坛・
论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度及其“被精神病”现象
师建国 刘飞虎
戴尊孝
【关键词】精神病;社会认知度;被精神病;舆论监督;诊断治疗权【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2.06.002-0481-04
☆
△
1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是当务之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精神疾病发病率已占我国所有疾病发病率的20%,全世界平均为10%。
作者简介:师建国,男,此外,世界卫生组织还预56岁,汉族,本科,精神
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
测未来20年中国精神疾
师,院长。研究方向:成
病发病率的这一比例将增
瘾医学及精神疾病的诊
长至25%。中国成年人精
断与治疗。
神障碍的月患病率平均为17.5%,全国各地差异不
■■_l-:■大,浙江为15.4%,青海为19.1%。由此推算出全国有1.73亿成人患有重性或轻性精神障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其中仍有30%左右的患者(大约500万)没有得到过任何的专业治疗,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比例则更高,估计高达70%。对于在疾病负担排行榜上列第2位的抑郁症,目前接受过精神医学专科治疗的还不到
10%[1‐2]
。
那么,为什么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那么低呢?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认识不足C,二是供给不足,三
是保障不足[3]
。
中国罹患精神疾病者临床治疗率低固然与老百姓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认知度低有关,但也存在个别媒体和媒体人有意无意地误读、误解,甚至误导。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媒体人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对个别事件或现象过度敏感、过度炒作有关;再一方面就是唯新闻而新闻,只讲新闻的效应,不讲科学的严谨,甚而一味拔高人权意识,忽略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造成中国没有人权的假象。“精神病医院随便抓个人就限制自由,
△基金项目:西安市科研计划项目(编号HM1122)
作者单位:710061(陕西・西安)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万方数据
,西安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通讯作者:师建国(Email:sjgysh@sohu.com)
就当精神病人去治疗,就去进行‘有病推定,强制用药’”。更有一些媒体甚至污蔑精神科医师为了创收将正常人当精神病人去治疗。这是毫无根据的,更是无稽之谈。有数据显示,陕西省48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日均费用排序: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最低,而排在第一位的某综合医院住院日均费用是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的11倍。事实胜于雄辩,这种人为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舆论”不能被纠正,那将是精神障碍患者的悲哀,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精神科医师将无所适从。
2被精神病与误诊误治及其他
事实上,精神病医院、精神科医师与精神病患者
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精神病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学科,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以及排除标准等,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精神疾病的诊断过程相当复杂,包括资料的搜集、客观资料分析及作出结论几个阶段l?11。
。具体的说,即全面、可靠、完整的病史,系统、细致的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实验室检查,这对保证诊断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同时,要求精神科医师严格掌握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和诊断程序。当然,医师也没有判断利益冲突谁是谁非,谁说真话、谁说假话的专业甄别能力。建议在强制治疗精神病的认定中成立一个专业的复核小组,避免因诊断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正常人“被精神病”。
所谓“被精神病”,是指把正常人错误诊断为精神病而被送入精神病医院进行强制性治疗
[4]
。“被
精神病”侵害了公民的基本人权,挑战了法律的权威,这种个别现象的确存在,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精神病收治中资源错位造成的“该收治而不收治、不该收治的被收治”的混乱局面,精神病收治
J●-、
“种种乱象凸显”(黄雪涛,刘潇虎,刘佳佳.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2010年10月10日,精神病与社会观察‐深圳衡平机构)。法院错案发生率远远高于“被精神病”事件的发生率,难道我们因此就得出中国的法官“有罪的放行,无罪的判刑”的荒唐结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精神病学发展到今天,与其他临床医学各科一样存在一些误诊误治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但不能以此为理由和根据,邀请业外人士共同做出一个当事人有无精神疾病的判断(诊断)与治疗方案,只需保允许误诊?精神疾病的诊断就不能有一个诊断过程,就不能有一个修正诊断?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不惜夸大事实,放大医师的失误。设想一下,人谁无过,又有多少医师一次失误都没有?夸大后的事实只会增加民众的偏激心理,加重精神科医师的负担,使得这场医患纠纷愈演愈烈。
律师、记者否定精神科医师的诊断这样的事竟然在今天的中国真的发生了,实在令人费解。这些人就连精神科是否为医学都不知道,就开始侃侃而谈,否定精神科医师的诊断,真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证家属与患者对住院、诊断与治疗方案最充分与必要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至于黄雪涛律师所提供的个别别有用心的亲属诬陷正常人为精神病人而被强制入院的几个案例,其实有的是发作性精神障碍。特别常见的是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尤其在多次发作后,缓解期有可能保留比较充分的自知力和行为能力。但在躁狂发作期,家属照顾已经筋疲力尽,要求医院协助强制入院、强制治疗。按照黄雪涛律师的观点:不能“违法”收治,应该“违法”拒治;精神科医师不能侵犯人权,应该“疑病从无”。这种观点与医学界倡导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健康基本原则完全背道而驰。因为,这样黄雪涛律师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争取到了“人身自由”,然而失去的却是早期及时的治疗和康复,失去的是患者痊愈的回归社会的机会。作者对其观点恕不敢苟同。医学科学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自古至今误诊误治不可避免,但也正是无数的医学耕耘者在这几千年的医学实践中、在无数的误诊误治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才使医学科学不断得到发展。毋庸置疑,到目前为止能有效帮助我们战胜疾病、解除病痛的,仍然是医学和医务人员,而非其他(比如法学、社会学或者律师等)[5]
。
3精神病患者应有基本的人权和基本的治疗权
很多人害怕被精神病,说到底还是对精神病的恐惧、排斥和否认,同时也说明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状态之差令人忧虑。其实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障碍与诊断为某种躯体疾病一样,只意味着身体的伤痛、健康的受损,不是个人或社会的耻辱,更与所谓人权的维护与丧失无必然的联系。有病享有治疗权,就是享有了基本的人权,一些非医学专业的人士借“被精神病”化进行夸大的炒作,恰恰是忽略了,甚至是剥夺了患者的治疗权,也就是剥夺了患者的基本的人权。炒作“被精神病患者的人万方数据
”化的人,其实是最歧视精神病
。为什么心脏病允许误诊?为什么肝脏病
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中国的个别媒体竟然还热衷于这样的报道,带来的恶果至少使中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倒退30年!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媒体、网络上引人注目的标题和/或主题无一不与“被精神病”有关,而保障精神病患者权益、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立法宗旨却很少被关注。
精神病患者是知、情、意出现了障碍,或者不协调,并不是患了精神疾病都是语无伦次。人的思维如果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圆环,那么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可能就是这个圆环中的一段出现了问题,比如偏执,而其他方面完全可以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不能看到精神病患者有正常的言语就否定疾病的存在,更不能因为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症状存在,就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正常。精神科医师面对的是精神疾病患者,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底蕴和文化修养。据了解,在国外精神科医师的收入和企业白领相比要高出5倍—10倍,但在我国,精神科医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却与对他们的要求不成正比。试想如果不尽快提高我国精神科医师的待遇,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立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最终的结果必将是精神科医师的大量流失,必将是精神疾病因为失去“对手”而给国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诸多的问题。比“被精神病”更可怕、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无人愿意从事精神科职业。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助推剂,更是维护社会正义的督导者。所以,舆论监督应该监督和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和权益,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夸大事件,制造轰动效应。记者、律师与精神科医师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记者、律师担负的是报道客观事实,监督和维护法律的公正,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但万不可越俎代庖,更不可违反科学规律盲目地去参与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是那样的话,将是民族的悲哀,历史的倒退,行业道德的沦丧。为什么
有些记者对那么多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不感兴趣,而是对个别住院诊断有争议的病人那么热心呢?这说明我们的记者和律师队伍中一些人太需要填补精神卫生知识了。建议那些对精神科医师抱有偏见、不懂装懂的人深入到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去感受因病致贫家庭的苦难,去感受被关锁精神病患者的悲惨命运。
任何人对精神疾病都没有免疫力,精神疾病可能降临到任何家庭、任何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领导,还是百姓;不管是记者,还是律师;不管对给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并且坚持要让患者办理出
院,最终患者在出院2个月后在家中用斧头将其母亲劈死。同样的情况在英国已经演变成了公众强烈要求修改精神卫生法以强化对精神病患者强制收治的运动。
5精神疾病的诊断是精神科执业医师的职责和义务
大量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我们身边那一幕幕血的教训,无不时刻警醒着我们,同时也告诉我们: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学科,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应遵循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尊重精神科医师专业是医师,还是法官。我们要保护的原本就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的利益,但由于当前非自愿住院程序的缺失而使精神病患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不是正常人。由此,单单把枟精神卫生法枠看作是保护正常人不被精神病的法律不仅狭隘,更是对精神病患者莫大的歧视。
在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中,最核心的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任何人不能因为患有精神病而被剥夺基本的人权;二是任何精神病患者都具有接受基本治疗的权力。事实上,如果不接受及时和系统的治疗,他们的基本人权也不可能得到保障[6]
。4国外已经走过的弯路值得吸取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国外已经走过的弯路值得吸取。美国等国曾经针对非自愿住院还设立了严格的司法审核程序,每名强制住院(民事托管)患者都需要经过法庭审理才能正式入院和开始治疗,以至于精神病医院收治强制住院患者的标准高度精简成了一条:对自身或他人有迫在眉睫的危险性。住院标准变成由警察和法官等司法人员来判定。同时美国还立法保证有政府资助的由非医学人士组成的“患者权益倡导组织”代表患者在住院、治疗、出院等各个环节与医疗机构进行“斗争”,以争取患者权益。
但历史的发展证明这些措施事与愿违。由于大量患者“被解救”出精神病院后,家庭和社区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去看护与管理,由于财力人力难以维系,患者流浪街头、肇事肇祸等问题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美国等国家,监狱便成为了“最大的精神病院”‐全美国监狱中的精神病患者人数由1998年的28.3万增加到了2004年的125万。2006年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轰动性案件发人深省:一名存在大量妄想症状的名叫WilliamBruce的年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缅因州Riverview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
期间,由于万方数据
“患者权益倡导组织”不顾医师的建议,反
的意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无论是记者还是律师,如果对精神病学感兴趣,不妨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学习、去了解、去掌握一些精神医学知识,去到精神病医院切身体会精神科医师是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的。唯有如此,发表出来的“真知灼见”才能使人信服。
虚假新闻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响强烈。对于新闻界自身而言,虚假新闻更是致命的毒瘤。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与传播,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是否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是一个医学的专业问题,更是一个科学的问题,专业的科学问题应当由专业的精神科执业医师,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去解决,并最终做出科学的诊断结论,而不是律师或记者来诊断。如果在媒体的错误导向下,律师、记者都去诊断精神病,甚至借助维护人权的名誉,去剥夺和影响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那将是社会的倒退、民族的悲哀。中世纪欧洲精神病人悲惨的命运就有可能在21世纪的中国重演,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将成为一句空话,人权、和谐将无从谈起,校园恶性案件、富士康12连跳的悲剧将死灰复燃!我们需要保护人权,但也不能因此而损害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损害正常人的合法权益。
中国的精神科医务人员需要一个能够安全放心工作的环境,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尊重。但事实是,譬如在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如被围攻、谩骂、殴打,总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情和声援。而在精神病医院,医护人员遭到精神病人谩骂、殴打却是家常便饭,这些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又有谁来关注过、同情过、声援过?
医患之间交心还是交手?当然,医患关系并不是一条很深的鸿沟,二者是可以找到互相信任的交
集点的。一方面,纵然生命诚可贵,但病人觉得价更高;而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虽救死扶伤,却总被误解。电视剧枟心术枠让大家了解医护工作者,彼此理解对方,架起二者间的沟通桥梁。如果医患双方能相互理解,恩怨皆可抛。医生这个行业每天被贬低、怀疑,动不动医闹,甚至发生‘屠医’事件,那么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以后谁来医护人类的生命呢?6敢问精神科从业人员路在何方?
中国有句古话:“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国际大融通、大接轨的当今时代,人们对精神科医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向往却开始动摇,即使是精神科医师自己也不例外。时下业内流行着一句很无奈、很时髦的话:“精神科医师难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精神科医师难当”的状况呢?精神病患者数量激增、职业危机、其它学科“入侵”、精神科医师地位低下、学医之路苦而漫长,再加上媒体的误导推波助澜。当下选择当精神科医师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医者:司人性命,仁人之术也。张孝骞教授说,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显然,我们的职业要求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加强素质的修养一刻也不能放松。敢问精神科从业人员路在何方?当然,路在脚下!每个能至今还坚持在精神科一线工作的人,都很平凡而伟大,他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就看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速度。只有促进精神健康,才能保障生活质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精神文明,也就没有文化强国。不能给精神科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从医环境,就不会有精神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我相信,随着枟精神卫生法枠的诞生,精神卫生事业必将迎来春天,困难终究会克服,乌云会散去,我国的精神卫生状况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
[1]PhillipsMR,ZhangJ,ShiQ,etal.PrevalencetreatmentincesinChinaduring2001‐05:Anepidemiological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
[2]肖水源.我国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J].中国心[3]张明园.精神卫生政策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4]刘协和.论“被精神病”事件的防止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2[5]谢斌.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5
[6]肖水源,周亮,王小平,等.精神卫生立法的公共卫生视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2):86
(收稿日期2012—04—21)
andas‐sociateddisabilityofmentaldisordersinfourprov‐
理卫生杂志,2009,23(12):844
2013年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征稿征订启事
・消息・
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是集精神、心理、心身等医学为一体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学术
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刊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华首席医学网、博看网医学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2011年正式并入“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杂志,2012年被美国枟乌利希期刊指南枠和美国枟化学文摘枠收录。国内统一刊号:CN41—1353/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187X。本刊设有:专家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心理研究、医学鉴定、临床报告、医教管理、医学写作、专题讨论、技术与创新、短篇与个案、临床护理、综述、讲座、述评、编译、信息动态等栏目。全面介绍精神、心理、心身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领域内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反映国内外学科新进展。
本刊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96页码,全铜版纸精装印刷,2013年国内每册订价15.00元(RMB),全年订价90畅00元(RMB),国外每册订价30畅00元(dollar),全年订价180.00元(dollar)。
国内邮发代号:36—259,国外发行代码:Q2640,亦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地 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中路388号枟临床心身疾病杂志枠编辑部。邮 编:453002 电话/传真:(0373)3373898E‐mail:lcxsjb@126.com lcxsjb@yahoo.com.cn
万方数据
网 址:http:∥www.lcxsjbzz.com
论精神疾病的社会认知度及其"被精神病"现象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师建国, 刘飞虎, 戴尊孝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西安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陕西西安,710061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SOMATIC DISEASES2012,18(6)
参考文献(6条)
1. Phillips MR;Zhang J;Shi Q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2009(9 680)2. 肖水源 我国精神卫生服务面临的重要挑战[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12)3. 张明园 精神卫生政策与实践 2012
4. 刘协和 论"被精神病"事件的防止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 2012(02)5. 谢斌 对精神病学的讨论往往远离医学[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2)
6. 肖水源;周亮;王小平 精神卫生立法的公共卫生视角[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2(0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csxjbzz201206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