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其发展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其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 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 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 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 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 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 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 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 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 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

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 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 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 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 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 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 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 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 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 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 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生态城建设需从绿色建筑入手

中国生态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三个方面:

一、生态城建设必须从绿色建筑、交通、产业三方面入手

从 全球来看,工业的能耗占37.7%,而交通能耗占29.5%,建筑的能耗也在不断的攀升,已经达到32.9%,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指标,最后演变成交通能耗 和建筑能耗占三分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建筑能耗各交通能耗突飞猛涨的时候,而工业能耗是逐年有所下降,因为工业能耗随着技术的创新、资源价格的上升而不断 下降,这是一个趋势。

我 国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每年都在逐步上升,2005年,只有一半的建筑能达到节能标准,到现在已经有99%建筑达到标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认证已经蔚然成风,每年增长率非常可观,预计今年有一个非突飞猛涨的发展进度,这涉及到节能、节水、节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节能减排的建筑形式,是未来的发 展主导模式。

太阳能光热与地缘热泵建筑一体化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猛。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超过5千万个家庭得到安装,占世界保有量的三分之二,每年可减排2千万吨的排碳体系。

太阳能与广电建筑一体化迅猛增长。不仅建筑上使用太阳能,而且在用电上逐渐接入用户的电器,这种是与电网的调控没有关系的微型的节能办法,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分散结构已经在中国出现了突飞猛涨的发展趋势有关。

地 铁以每年2000亿人民币的投资得到迅猛发展。同时,BRT(快速公交)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再加上地铁采用了新型的直线电机的技术,使得整个造价降低了四 分之一。还有太阳能电动自行车,从能耗角度来讲,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小轿车的1/12,比公交车更小型,从占有空间来讲,一辆电动自行车占 有的空间只有一般的私家车的1/20,对紧凑型城市来讲,必须有一个节能的交通工具,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车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 长。电动自行车可以像卡片一样做得非常小、非常薄,而电动车与周围建筑的光电、太阳能的发电结合在一起,用太阳能的不稳定的发电为电池充电得到了逐步的实 施。

总之,建筑、交通能耗呈现刚性,而且不断增长。一旦人们习惯使用集中空调、低密度住宅和私家车出行,纠正难度将是巨大的。因此,建筑、交通是减排的优先项,必须从规划入手,先期建设。

二、生态城的类型与各地的初步实践

一是技术创新型的生态城市,比如说阿布扎布这样一个生态城的设计,太阳能的空调可以带动新能源,起到了示范节能的作用,但是这个生态城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推广性,也就是说它的成本非常高。

二是适用宜居型生态城市,人口规模30万,建成期8-10。以适用技术为技术主体、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服务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采用以TOD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以可复制、可持续、可改进为目标主体。

三 是逐步演进型生态城市。这类城市已具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筑、交通、循环系统的改造,使它逐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排放,使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循环起来,同时 更重要的是它与产业的改造是同步进行的,比如说零排放、循环经济等等。这就使得这些先锋的城市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划地使它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四 是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市。有的城市在灾后重建中,一步就达到低碳、循环经济的目的。玉树是在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建立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虽然它历史悠久, 但是它在环境非常脆弱的条件下,必须要有一种保护环境的强大的意识,它今后的城市也要在排放更少、对大气干扰最少的状态存在。

从 各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来看,天津生态城已经是一个典范,这是两国总理亲自签署的,必须是把它做成一个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先锋城市。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正在迅猛 崛起,它以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和城市改造紧密的结合;长沙大河西是以一个老的工业基地怎样建设一个新的生态城市;合肥湖滨新城,在比较敏感的地区如何建设 人和水和谐相处的城市。

三、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首 先生态城建设必须要有可持续性、同时要有经济活力,可以提供就业。第二就是对现有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国家能源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绿色交通城市一步 一步使这些城市达到环境改善、逐步生态化的城市,每一步我们都会不断达到新的目标。对于新的城市,中国每年要建立10-60个人口在二三十万的复兴城,我 们有指标体系,从触及到发展过程中都有目标引导、目标控制,目标管理。第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因为中国有着最悠久 的农耕文明历史,长期的生存,必须要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相处,必须向周边的环境输出最小的形式来生存和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充满着敬天、顺天、法天、同天的原 始生态意识,上万年农耕文化造就各民族进行过大量的天人相付、天人一体、天人同性的原始生态文明的实践。建筑都印证着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体,这些 古代的智慧应该与建立现代化的生态城有所借鉴。

对 现代生活来讲,生态城必须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精心的摩擦,景观上具有吸引力,生态城应该是建设成本可承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城市。通过这类 “先锋”城市的实践,引导全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中新天津生态城即将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低碳试验区,这种试验区将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发展 转型提供非常好的样本和解决。生态城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相互壮大而且创新成长的。

总 之,践行“生态文明”必须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我国生态城发展模式必须遵循渐进性、多样性、成本可控性、可推广 复制性等基本原则。中新生态城将作为永不落幕的低碳试验区,对全国的生态城规划建设起到示范效应。中国生态城发展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广泛深化,并将对全球的 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其发展

1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 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 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 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术界对绿色建筑有两个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一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对全球生态环境、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影响。二是要求绿色建筑关注建筑本身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即从材料开采、加工运输、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 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 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 环境的冲击最小。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将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城市化率将从目前40%左右发展到本世纪中叶的75%以上,这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 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每个城镇人口平均耗能水平比农村人口高3~3.5倍。同时,近年来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 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而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全过程中的能耗占用了全部资源和能源的 50%,同时增加了环境负荷。这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理念及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建设部、科技部已于2005年10月印发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国家建设部和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于2006年6月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 标准》(gb/t50378-2006)。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 我国绿色建筑目前存在的不足

3.1 法制建设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我国已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二个方面的不足:一

是只有节能与节地的相关规定,缺乏对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 规;二是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忽视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同时,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缺乏财政补贴、绿色贷款、 减税政策等方面有效的激励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规范和制约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使得建筑节能长期落后,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 约型社会的一个薄弱环节。

3.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 绿色、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等方面,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绿色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

3.3 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片面: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 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 是有人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

3.4 绿色建材行业发育不健全:在绿色建材方面存在着:片面强调材料的性能使用,对于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环保考虑不多;缺乏完整有效的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对绿色建材的评价简单和盲目追求新型材料等问题。

4 推进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建议

4.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性政策:首先,针对建筑节能的相关问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同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来法规,形 成由统一的基本法律和相关配套法规组成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其次出台财政补贴、绿色贷款、减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套激励政策,支持绿色产品、绿色建筑、新能源的 开发与建设。

4.2 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撑,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形成体系化。建设部新近制定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 手册》,是一套科学全面、简明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十分有利于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4.3 加强科研和宣传教育培训:在科研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广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培训,使绿色建筑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它的实现必须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和可靠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我 国基本国情的背景下,大力推进我够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绿色建筑实践将促进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提高人类的自身生活品质。

生态城建设需从绿色建筑入手

中国生态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三个方面:

一、生态城建设必须从绿色建筑、交通、产业三方面入手

从 全球来看,工业的能耗占37.7%,而交通能耗占29.5%,建筑的能耗也在不断的攀升,已经达到32.9%,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指标,最后演变成交通能耗 和建筑能耗占三分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建筑能耗各交通能耗突飞猛涨的时候,而工业能耗是逐年有所下降,因为工业能耗随着技术的创新、资源价格的上升而不断 下降,这是一个趋势。

我 国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每年都在逐步上升,2005年,只有一半的建筑能达到节能标准,到现在已经有99%建筑达到标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绿色建筑标识 认证已经蔚然成风,每年增长率非常可观,预计今年有一个非突飞猛涨的发展进度,这涉及到节能、节水、节地,是一个综合性的节能减排的建筑形式,是未来的发 展主导模式。

太阳能光热与地缘热泵建筑一体化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猛。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超过5千万个家庭得到安装,占世界保有量的三分之二,每年可减排2千万吨的排碳体系。

太阳能与广电建筑一体化迅猛增长。不仅建筑上使用太阳能,而且在用电上逐渐接入用户的电器,这种是与电网的调控没有关系的微型的节能办法,与太阳能光电一体化分散结构已经在中国出现了突飞猛涨的发展趋势有关。

地 铁以每年2000亿人民币的投资得到迅猛发展。同时,BRT(快速公交)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再加上地铁采用了新型的直线电机的技术,使得整个造价降低了四 分之一。还有太阳能电动自行车,从能耗角度来讲,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小轿车的1/12,比公交车更小型,从占有空间来讲,一辆电动自行车占 有的空间只有一般的私家车的1/20,对紧凑型城市来讲,必须有一个节能的交通工具,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车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 长。电动自行车可以像卡片一样做得非常小、非常薄,而电动车与周围建筑的光电、太阳能的发电结合在一起,用太阳能的不稳定的发电为电池充电得到了逐步的实 施。

总之,建筑、交通能耗呈现刚性,而且不断增长。一旦人们习惯使用集中空调、低密度住宅和私家车出行,纠正难度将是巨大的。因此,建筑、交通是减排的优先项,必须从规划入手,先期建设。

二、生态城的类型与各地的初步实践

一是技术创新型的生态城市,比如说阿布扎布这样一个生态城的设计,太阳能的空调可以带动新能源,起到了示范节能的作用,但是这个生态城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推广性,也就是说它的成本非常高。

二是适用宜居型生态城市,人口规模30万,建成期8-10。以适用技术为技术主体、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服务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采用以TOD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以可复制、可持续、可改进为目标主体。

三 是逐步演进型生态城市。这类城市已具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筑、交通、循环系统的改造,使它逐步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排放,使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循环起来,同时 更重要的是它与产业的改造是同步进行的,比如说零排放、循环经济等等。这就使得这些先锋的城市有组织、有系统、有规划地使它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四 是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市。有的城市在灾后重建中,一步就达到低碳、循环经济的目的。玉树是在四千多米的高原上建立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虽然它历史悠久, 但是它在环境非常脆弱的条件下,必须要有一种保护环境的强大的意识,它今后的城市也要在排放更少、对大气干扰最少的状态存在。

从 各地生态城市的建设来看,天津生态城已经是一个典范,这是两国总理亲自签署的,必须是把它做成一个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先锋城市。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正在迅猛 崛起,它以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和城市改造紧密的结合;长沙大河西是以一个老的工业基地怎样建设一个新的生态城市;合肥湖滨新城,在比较敏感的地区如何建设 人和水和谐相处的城市。

三、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策略是什么样的

首 先生态城建设必须要有可持续性、同时要有经济活力,可以提供就业。第二就是对现有城市进行生态化改造,通过国家能源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绿色交通城市一步 一步使这些城市达到环境改善、逐步生态化的城市,每一步我们都会不断达到新的目标。对于新的城市,中国每年要建立10-60个人口在二三十万的复兴城,我 们有指标体系,从触及到发展过程中都有目标引导、目标控制,目标管理。第三,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因为中国有着最悠久 的农耕文明历史,长期的生存,必须要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相处,必须向周边的环境输出最小的形式来生存和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充满着敬天、顺天、法天、同天的原 始生态意识,上万年农耕文化造就各民族进行过大量的天人相付、天人一体、天人同性的原始生态文明的实践。建筑都印证着人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一体,这些 古代的智慧应该与建立现代化的生态城有所借鉴。

对 现代生活来讲,生态城必须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精心的摩擦,景观上具有吸引力,生态城应该是建设成本可承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城市。通过这类 “先锋”城市的实践,引导全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在这个意义上,中新天津生态城即将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低碳试验区,这种试验区将为全国各个城市的发展 转型提供非常好的样本和解决。生态城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相互壮大而且创新成长的。

总 之,践行“生态文明”必须从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方面入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我国生态城发展模式必须遵循渐进性、多样性、成本可控性、可推广 复制性等基本原则。中新生态城将作为永不落幕的低碳试验区,对全国的生态城规划建设起到示范效应。中国生态城发展意味着国际合作的广泛深化,并将对全球的 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
  • 绿色建材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 20世纪后半期,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绿色"标识已成为建材产品进入重大建设工程的入场券.但在我国, 人们至今对绿色建材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也没有建立起对绿 ...查看


  •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及比较
  • 第五届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香港,2005年11月 ProceedingsoftheFifthChinaUrbanHousingConference,H.K.S.A.R.CHINA.(November2005)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 ...查看


  •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论文
  • 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 --走向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人居环境 前言 城市是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的人居环境类型,而对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现状,环境友好的压力就更为严峻.本文研究将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来理解 ...查看


  • 结构工程师与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 结构工程师与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 1.上海维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2.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 扬州 2250023.上海维固建筑结构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摘 要]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 ...查看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浅析
  • 第一部分:简述建筑技术专题所授内容 我们本学期的建筑技术专题主要讲述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已有建筑技术的一些介绍.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不再只是对于建筑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大基本要素的追求了,还将适应生态环境,对环境无污染无破坏起到积极作用. ...查看


  • 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_现状与走向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学术专题:生态经济与低碳发展 低碳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李向阳黄芳李瑞晴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工理论教研室,南京210045) [摘 要]建设低碳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查看


  • 新材料及新工艺知识
  • 新材料及新工艺知识 --讲 座 (一)建筑节能技术领域 ⏹关键技术: ⏹ 1.新型保温.隔热墙体.屋面工程应用技术: ⏹ 2.节能门窗.遮阳与通风设施生产与工程应 用 技术: ⏹3.供热采暖.空调制冷工程应用技术: ⏹4.新能源(太阳能.风 ...查看


  • 浅谈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 浅谈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全球共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目前,人类越来越认 ...查看


  • 浅析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摘要: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至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设计本身在不断的更新,人们对生活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行业存在问题的同时,更是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现状趋势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以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