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生物学案 (2011-03-04 10:36:01) 转载 标签: 杂谈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预习导航:
1、说出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眼睛,也可以借助、 , 等仪器,或利用 、 、 等工具,勇士还需要 。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都需要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 以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 。无论是大物还是植物,绝大多数都需要吸入 ,呼出 。 (3)、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 。如人可以通过 、 、 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 的反应,,动物比植物对外界刺激更 一些。 (5)、生物能 和 。生物体能由 长到 ,当生物张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 下一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课堂精讲: 1、核对答案。
2、精讲点拨: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必须按着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分析。 3、例题分析: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进行跟踪调查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2)、下列不属于蛇、鸟、蔷薇三者共同特征的是:( )
A、都需要呼吸 B、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3)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说,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60分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 ) A、只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C、边观察边记录 D、观察时积极思考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那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5.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二、连线题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30分) 1.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 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 养 人体的排汗 繁 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 泄 三、判断题(10分)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具有应激性。 ( )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预习导航:
1、 说出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调查目的和 。 (2)、调查的过程要如实 。 (3)、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4)、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分析,有时要用 进行统计。
2、 生物的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 、 、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分: 和 。 (3)、按用途分: 、家禽、 、宠物。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眼睛,也可以借助、 , 用 、 、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用 课堂精讲:
1、说出调查应注意的问题,知道填写调查表。 2、说出生物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并且会分类。 3、练习填调查表格:
等仪器, 。 或利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 ) A、只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C、边观察边记录 D、观察时积极思考 2.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A、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B、按生活环境分类 C、按用途分类D、以上方法都可以。 3、根据调查的方法步骤将下列各项重新分类:
A、设计调查路线 B、分组 C、做好调查记录 D、归类 E、选择调查范围 F、整理归完类的生物资料。
二、请你帮忙
.这些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狗尾草、火炬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马齿笕、一串红、丁香、柳树、山桃、苍耳、蜡蜒、蚂蚁、蚊子、鼠妇、万寿菊,请你帮他分成两类(动物与植物),并说明是按什么分类的理由。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 预习导航:
1、生物圈如何划分:
以 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以到达约 的高度,向下可以深入 左右的深度。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1)、
大气圈:由多种 组成,该圈层内生活着能够飞翔的 和 ,还有 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 和 。大多数生趣生活在水面以下 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地球表面的 部分,大多覆盖着 是一切 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 、 、 和 ,还有适宜的 和一定的 。 课堂精讲:
1、 核对答案。
2、 精讲点拨: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 3、 例题分析: (1)、我国第一位太空飞人杨利坚伟成功围城载人航天任务,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不许携带的:( ) A、水 B、食物 C、氧气 D、灯 (2)、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是:( ) A、海沟中 B、岩石的表面 C、大气圈层的上部 D、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3)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100分
1、下列关于生物圈有关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全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只为生物提供了水和空气
D、温度和空气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而是自古就有的。 2.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
A.、10千米 B.20千米 C.整个地球 D.海平面以上105米左右 3、在大气圈中的生物不包括 ( ) A、鸟类 B、蚯蚓 C、细菌 D、苍蝇 4.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干旱地区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虫 D.水和温度
5.储存的农作物种子一般不会发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种子死亡 C.缺乏水分 D.温度太底 6.零用塑料大棚、温室栽培反季节蔬菜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至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D.防止病虫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预习导航: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有 、
、 、空气等,当环境中因素发生急剧变化,就会影响 的生活,甚至导致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关系、 关系、 关系 等。
2、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 发现问题 (2) (3) (4) (5) (6)
课堂精讲:
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的综合应用: 例题分析:
大肆捕杀草原上的狼以后,野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这反映了狼和野兔的何种关系: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没有关系 课堂达标测试: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着仪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对“鱼儿离不开水”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 )
3、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应为。 ( )
4、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海湾潜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5、“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6、通过“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的实验,我们观察到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特点是:( )
A、明亮、潮湿 B、阴暗潮湿 C、明亮干净 D、阴暗干净
7、在草原上生活着昆虫、鼠、兔、还长着蘑菇,音域干旱是菜园大部分死亡。试分析: (1)、影响草原的生物因素是: 、 、
、 、 等。造成草大部分死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影响兔生活的生物是 、 (3)、若只考虑生物因素,以上的生物受害最轻的是
,原因、 。 8、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将文中的生物分类:
植物: 动物: (2)、在百草原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前者包括 、后者包括 。 8、 下面的问题和“光对鼠父的影响”实验有关。 (1)、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是有你确定的因素
(2)、在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十只鼠父?用一只鼠父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预习导航: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在生存的没一种生物都有一其生活环境想适应的 和 。生物的 是普遍存在的。
举例:骆驼刺的根特别长,以适应 的环境。 海豹的脂肪特别厚,以适应 的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 也不断进化,以适应 。
举例说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植物能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可以 。 :3、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课堂精讲
►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 ► 4.填写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裸地 草地 灌丛
6、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课堂达标测试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4)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想适应的的现象是(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也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5)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到60毫米,这是(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地抵御敌害
第四节《生态系统》学案 主研人:陈系群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知道生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平衡的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预习导航: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什么叫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 所形成的同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第二章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预习导航: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其中,沼泽是典型的( )生态系统,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人工生态系统是( ),消费者主要是人的生态系统是( )。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是一个( )的整体,是地球上( ),是所有生物的(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其他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 )和( )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 )积累。
3、复习单元小结:
1、(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人都应该爱护她。
2、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 )和( )、以及资料分析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 )— ( )-( )—( )。 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做的是光照不同的( )实验。
4、 本单元的生物学知识:
1)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特征,分别是:
A、
B、
C、
D、
E、
F、
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 ),( )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甚至( )。
3)生物一各种方式( )环境,它们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和( )。同时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4)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的( ),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当认为或者自然因素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
综合练习:
1、假如在一个由草原,狼、鹿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上升后又下降 C、缓慢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2、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3、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捕食和竞争。
4、下列生物现象中,温度影响的是( ),主要受光照影响的是( ),主要受水影响的是( )。
A、鱼类的生殖洄游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 D、人参在密林下生长良好。
5、构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生物因素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各级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下列生态系统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由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在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有机汞如下表,由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
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案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预习导航:
1、显微镜的构造:
(1)、支持部分:
(2)、调节部分:
(3)、光学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
(1)、 和 : 手握住镜臂, 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厘米处,按好目镜和 。
(2) :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 ,
转动遮光器,使用大光圈对准 。 眼看目镜, 眼睁开。用手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 的视野。
3、物像观察: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看到的物像是 。观察的物体应该是 。
从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做显微镜使用的练习: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识记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随机叫学生,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分组指导。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课堂练习:
上学生根据预习记忆知识:
课堂达标测试:
1、放大倍数越( ),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
2、显微镜的使用顺序:( 和 )、( )、( )。
3、显微镜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观察五香放大的倍数是( )
A、10倍 B、40倍、 C、50倍 D、400倍、
4、要将显微镜事业中央左下方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向左上方 B向左下方、C、向右上方 D向右下方、
5、在使用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6、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应该:( )
A、调大光圈,用凹透镜。 B、调大光圈,用平面镜。
C、调小光圈,用凹透镜。 D调大、小光圈,用平面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主研人:陈系群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课前测试: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预习导航:
阅读42-46页、完成下列习题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 、 。
2、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 、
、 、 、 。之中,起保护支持作用的( ),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3、看图完成练习册上是填图练习。
4、简述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过程:每一步用一个字代替:
课堂精讲:
一、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二、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第6题上。
7、重点指导观察和绘图,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堂练习:
画细胞结构图。
课堂达标测试:
第二节:观察动物细胞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课前测试:
1,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2、植物细胞结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种: 、 、 。
预习导航:
1、、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 、
、 。之中,起保护支持作用的( ),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2、看图完成练习册上是填图练习。动物细胞的结构
3、简述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过程:每一步用一个字代替:
4、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精讲:
一、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以回答问题为主,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做指导。
课堂达标测试: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它们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可做简单的测试。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所有的生命存活都需要物质和能量。
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预习导航:
究的问题: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有( )如( )、( )、
( )、( )、( )等。
大分子、有机物,一般含有( ):如( )、( )、( )、( )等。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 )控制物质的进出,它能让( )的物质进入细胞,把细胞产生的废物( ),还能把无用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 )能将细胞中的化学能转换成( ),供细胞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植物体中)。
课堂精讲:
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类推,细胞需要的物质与人类需要的物质基本相同,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类似于(人的消化系统,)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观看教学光盘)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得出结论:
1、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2、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
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
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成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怎样控制呢?
1、对有用的物质——进入
2、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
3、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需要能量)进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
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
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运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怎样转换?(看动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其中:
叶绿体中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
课堂达标测试:
做练习册26-27页练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预习导航:
( )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里面有哪些成分储存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 )的有机物.
DNA的结构 (双螺旋结构)
基因 具有特定遗传信息( ),也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介绍人的卷发,蓝眼睛等都是由基因引起的。
染色体——简单介绍( )、( )共同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 ),对维持生物的特征起着决定的作用。染色体的数量过( )或者过( )会引起遗传疾病。
课堂精讲:
什么是遗传信息呢?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那么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
克隆羊多莉的实验: 得出结论:细胞核里面有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按正确的次序说出来:
小结: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腊的功能
课堂练习:
分组背练习题,教师抽查。
课堂达标测试:
1、从细胞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主要决定于( )
A、 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2、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这是由细胞中的( )决定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3、有关遗传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 染色体首尾相连组成了DNA
D、 DNA的特定结构中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4、基因与DNA的关系是:( )
A、 一条DNA就是一个基因
B、 一条DNA有多个基因
C、 一个基因中包含有好几条DNA
D、 一个基因就是一条DNA
5、判断题:染色体的英文名就是DNA。
6、判断题:染色体就是DNA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简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预习导航:
1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
2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在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举出果蝇的例子:原本8条,分裂成4条,再2条??
那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数量上先加倍,再进行分裂,从而保证它分裂后的数量与分裂前一样。像人的染色体是46条,加倍后是92条,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时两个细胞的染色 课堂精讲:
课堂练习:
课堂达标测试: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预习导航:
展示三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阅读78-82页,自由讨论,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用途等…)
列出比较三种植物的表格,让学生阅读书本,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课堂精讲:
利用学生的学习,来总结孢子植物的特点:
从低等到高等:
课堂达标测试:
种子萌发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复习:
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
二、预习导航:
阅读90-95页学习种子萌发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完成以下习题:
1、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 、
。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 、 、
。
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首先 、然后 或 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 、 。随后 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 和 。
4、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和课后题。
三、 课堂精讲:
1,核对答案:
2,做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探究实验:
1、根据事实提出问题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指导做实验:
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4、的出实验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6、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达标测试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并且当堂核对检测:
(先交的同学给后叫的同学检查并且考察)
转载
七年级上生物学案 (2011-03-04 10:36:01) 转载 标签: 杂谈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预习导航:
1、说出观察生物的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眼睛,也可以借助、 , 等仪器,或利用 、 、 等工具,勇士还需要 。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都需要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 以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 。无论是大物还是植物,绝大多数都需要吸入 ,呼出 。 (3)、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 。如人可以通过 、 、 将废物排出体外。 (4)、生物能 的反应,,动物比植物对外界刺激更 一些。 (5)、生物能 和 。生物体能由 长到 ,当生物张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 下一代。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课堂精讲: 1、核对答案。
2、精讲点拨: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必须按着生物的基本特征来分析。 3、例题分析: (1)、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进行跟踪调查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分类法 (2)、下列不属于蛇、鸟、蔷薇三者共同特征的是:( )
A、都需要呼吸 B、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3)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根据生物的特征说,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60分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 ) A、只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C、边观察边记录 D、观察时积极思考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那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4.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5.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二、连线题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30分) 1.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 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 养 人体的排汗 繁 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 泄 三、判断题(10分)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 ) 2.植物具有应激性。 ( )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一、 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预习导航:
1、 说出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调查目的和 。 (2)、调查的过程要如实 。 (3)、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 (4)、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分析,有时要用 进行统计。
2、 生物的归类方法。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 、 、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分: 和 。 (3)、按用途分: 、家禽、 、宠物。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眼睛,也可以借助、 , 用 、 、 等工具,有时还需要用 课堂精讲:
1、说出调查应注意的问题,知道填写调查表。 2、说出生物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并且会分类。 3、练习填调查表格:
等仪器, 。 或利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 ( ) A、只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 C、边观察边记录 D、观察时积极思考 2.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A、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B、按生活环境分类 C、按用途分类D、以上方法都可以。 3、根据调查的方法步骤将下列各项重新分类:
A、设计调查路线 B、分组 C、做好调查记录 D、归类 E、选择调查范围 F、整理归完类的生物资料。
二、请你帮忙
.这些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狗尾草、火炬红、红蜘蛛、松树、榆树、蚯蚓、小鸟、马齿笕、一串红、丁香、柳树、山桃、苍耳、蜡蜒、蚂蚁、蚊子、鼠妇、万寿菊,请你帮他分成两类(动物与植物),并说明是按什么分类的理由。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一节 生物圈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 预习导航:
1、生物圈如何划分:
以 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以到达约 的高度,向下可以深入 左右的深度。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1)、
大气圈:由多种 组成,该圈层内生活着能够飞翔的 和 ,还有 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 和 。大多数生趣生活在水面以下 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地球表面的 部分,大多覆盖着 是一切 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生物的生存都需要 、 、 和 ,还有适宜的 和一定的 。 课堂精讲:
1、 核对答案。
2、 精讲点拨: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 3、 例题分析: (1)、我国第一位太空飞人杨利坚伟成功围城载人航天任务,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不许携带的:( ) A、水 B、食物 C、氧气 D、灯 (2)、下列环境中,没有生物生存的是:( ) A、海沟中 B、岩石的表面 C、大气圈层的上部 D、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
(3)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课堂达标测试:
姓名: 得分 一、选择:100分
1、下列关于生物圈有关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全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生物圈只为生物提供了水和空气
D、温度和空气不是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而是自古就有的。 2.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
A.、10千米 B.20千米 C.整个地球 D.海平面以上105米左右 3、在大气圈中的生物不包括 ( ) A、鸟类 B、蚯蚓 C、细菌 D、苍蝇 4.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干旱地区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植物 B.阳光 C.土壤和空气虫 D.水和温度
5.储存的农作物种子一般不会发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种子死亡 C.缺乏水分 D.温度太底 6.零用塑料大棚、温室栽培反季节蔬菜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至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 C.提高温度 D.防止病虫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预习导航: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有 、
、 、空气等,当环境中因素发生急剧变化,就会影响 的生活,甚至导致死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关系、 关系、 关系 等。
2、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 发现问题 (2) (3) (4) (5) (6)
课堂精讲:
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方面的综合应用: 例题分析:
大肆捕杀草原上的狼以后,野兔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这反映了狼和野兔的何种关系: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没有关系 课堂达标测试: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着仪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对“鱼儿离不开水”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 )
3、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应为。 ( )
4、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海湾潜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温度 C、气体 D、盐度 5、“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6、通过“探究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行为”的实验,我们观察到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特点是:( )
A、明亮、潮湿 B、阴暗潮湿 C、明亮干净 D、阴暗干净
7、在草原上生活着昆虫、鼠、兔、还长着蘑菇,音域干旱是菜园大部分死亡。试分析: (1)、影响草原的生物因素是: 、 、
、 、 等。造成草大部分死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影响兔生活的生物是 、 (3)、若只考虑生物因素,以上的生物受害最轻的是
,原因、 。 8、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将文中的生物分类:
植物: 动物: (2)、在百草原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 因素和 因素。前者包括 、后者包括 。 8、 下面的问题和“光对鼠父的影响”实验有关。 (1)、在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是有你确定的因素
(2)、在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十只鼠父?用一只鼠父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 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预习导航: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现在生存的没一种生物都有一其生活环境想适应的 和 。生物的 是普遍存在的。
举例:骆驼刺的根特别长,以适应 的环境。 海豹的脂肪特别厚,以适应 的环境。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 也不断进化,以适应 。
举例说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植物能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可以 。 :3、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课堂精讲
►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 ► 4.填写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裸地 草地 灌丛
6、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课堂达标测试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4)下列现象中,属于与缺水环境想适应的的现象是( ) A、蛾类夜间活动 B、仙人掌的也变成刺 C、候鸟的迁徙 D、山顶的旗形树。
5)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到60毫米,这是(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地抵御敌害
第四节《生态系统》学案 主研人:陈系群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知道生什么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平衡的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预习导航: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什么叫生态系统?(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 所形成的同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第二章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预习导航: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有: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
其中,沼泽是典型的( )生态系统,具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人工生态系统是( ),消费者主要是人的生态系统是( )。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是一个( )的整体,是地球上( ),是所有生物的(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其他的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 )和( )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 )积累。
3、复习单元小结:
1、(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人都应该爱护她。
2、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 )、( )和( )、以及资料分析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 )-( )— ( )-( )—( )。 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中,做的是光照不同的( )实验。
4、 本单元的生物学知识:
1)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特征,分别是:
A、
B、
C、
D、
E、
F、
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 ),( )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甚至( )。
3)生物一各种方式( )环境,它们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 )和( )。同时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4)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的( ),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的。当认为或者自然因素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 )。
综合练习:
1、假如在一个由草原,狼、鹿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上升后又下降 C、缓慢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2、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3、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那么,甲和乙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捕食和竞争。
4、下列生物现象中,温度影响的是( ),主要受光照影响的是( ),主要受水影响的是( )。
A、鱼类的生殖洄游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 D、人参在密林下生长良好。
5、构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生物因素有( )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各级消费者 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下列生态系统中,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由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在某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其体内存留的有机汞如下表,由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 )
A、D→B→C→E→A B、D→E→B→C→A
C、A→C→E→B→D D、A→E→C→B→D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学案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预习导航:
1、显微镜的构造:
(1)、支持部分:
(2)、调节部分:
(3)、光学部分:
2、显微镜的使用:
(1)、 和 : 手握住镜臂, 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 厘米处,按好目镜和 。
(2) :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上的 ,
转动遮光器,使用大光圈对准 。 眼看目镜, 眼睁开。用手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 的视野。
3、物像观察:
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看到的物像是 。观察的物体应该是 。
从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做显微镜使用的练习: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识记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随机叫学生,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教师分组指导。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课堂练习:
上学生根据预习记忆知识:
课堂达标测试:
1、放大倍数越( ),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 ),个数越( )。
2、显微镜的使用顺序:( 和 )、( )、( )。
3、显微镜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观察五香放大的倍数是( )
A、10倍 B、40倍、 C、50倍 D、400倍、
4、要将显微镜事业中央左下方的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是:( )
A、向左上方 B向左下方、C、向右上方 D向右下方、
5、在使用显微镜时,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镜臂。
6、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应该:( )
A、调大光圈,用凹透镜。 B、调大光圈,用平面镜。
C、调小光圈,用凹透镜。 D调大、小光圈,用平面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主研人:陈系群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教学难点:
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课前测试:
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
预习导航:
阅读42-46页、完成下列习题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 、 。
2、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 、
、 、 、 。之中,起保护支持作用的( ),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3、看图完成练习册上是填图练习。
4、简述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过程:每一步用一个字代替:
课堂精讲:
一、 看书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们的作用,举手问老师。
(介绍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载玻片作用是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盖玻片的作用是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二、 P43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用镊子把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取、展)
4、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盖)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葱内表皮上,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6、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把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用铅笔画在报告册P14第6题上。
7、重点指导观察和绘图,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堂练习:
画细胞结构图。
课堂达标测试:
第二节:观察动物细胞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课前测试:
1,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方法步骤:(用一个字总结各步骤)
2、植物细胞结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种: 、 、 。
预习导航:
1、、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包括 、
、 。之中,起保护支持作用的( ),控制物质进出的是( )。
2、看图完成练习册上是填图练习。动物细胞的结构
3、简述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过程:每一步用一个字代替:
4、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精讲:
一、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以回答问题为主,在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做指导。
课堂达标测试: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②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③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复习:细胞都有哪些结构?它们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可做简单的测试。
1、生物体能由小变大 2、庄稼需要浇水,施肥;动物需要喝水,吃食物,所有的生命存活都需要物质和能量。
得出结论: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预习导航:
究的问题: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细胞内物质的分类:
小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有( )如( )、( )、
( )、( )、( )等。
大分子、有机物,一般含有( ):如( )、( )、( )、( )等。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 )控制物质的进出,它能让( )的物质进入细胞,把细胞产生的废物( ),还能把无用的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 )能将细胞中的化学能转换成( ),供细胞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 )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植物体中)。
课堂精讲:
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类推,细胞需要的物质与人类需要的物质基本相同,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类似于(人的消化系统,)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观看教学光盘)
实验认识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浸软的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留下的灰就是不能燃烧的无机物,而烧掉的就是有机物,水在这过程中蒸发掉了。
得出结论:
1、分子是能够运动的。
2、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分散开来,挤进去水分子之间的空隙中。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根据现象作出判断:
放入清水中的萎蔫青菜会重新硬挺起来。
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
细胞膜并未将细胞完成封闭起来,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怎样控制呢?
1、对有用的物质——进入
2、对无用的物质——挡在外面
3、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三)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我们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呢?(需要能量)进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
电流中的电能——光能和热能
蜡烛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汽油的化学能——光能和热能
食物中的能量属于哪种形式呢?
这些食物,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说到底,是来自这些生物的细胞。
那么细胞中的能量又是哪里来的?又将怎样转变为生命活运所需要的能量?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离不开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怎样转换?(看动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叶绿体相当于加油站,线粒体相当于发动机。
尝试着对能量转换器进行理解。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
植物体中,叶绿体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化学能被线粒体转化成植物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我们把叶绿体、线粒体称为能量转换器。
其中:
叶绿体中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化学物质中的能量;
线粒体中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换成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
课堂达标测试:
做练习册26-27页练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1、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2、细胞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3、细胞怎样获取和转换能量?
预习导航:
( )是遗传信息库
细胞核里面有哪些成分储存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 )的有机物.
DNA的结构 (双螺旋结构)
基因 具有特定遗传信息( ),也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介绍人的卷发,蓝眼睛等都是由基因引起的。
染色体——简单介绍( )、( )共同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 ),对维持生物的特征起着决定的作用。染色体的数量过( )或者过( )会引起遗传疾病。
课堂精讲:
什么是遗传信息呢?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那么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
克隆羊多莉的实验: 得出结论:细胞核里面有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按正确的次序说出来:
小结: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腊的功能
课堂练习:
分组背练习题,教师抽查。
课堂达标测试:
1、从细胞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主要决定于( )
A、 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2、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这是由细胞中的( )决定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3、有关遗传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 染色体首尾相连组成了DNA
D、 DNA的特定结构中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4、基因与DNA的关系是:( )
A、 一条DNA就是一个基因
B、 一条DNA有多个基因
C、 一个基因中包含有好几条DNA
D、 一个基因就是一条DNA
5、判断题:染色体的英文名就是DNA。
6、判断题:染色体就是DNA
第二章 第一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主研人:陈系群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课前测试,导入课堂:
简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预习导航:
1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
2 细胞分裂----细胞数目的增多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生长:新长出的细胞体积都很小,通过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但细胞不能无限制地增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在没有示意图的情况下再让学生复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在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的变化是怎样的?举出果蝇的例子:原本8条,分裂成4条,再2条??
那怎样才能使分裂后的染色体数量与分裂前相同?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数量上先加倍,再进行分裂,从而保证它分裂后的数量与分裂前一样。像人的染色体是46条,加倍后是92条,细胞的染色体在分裂时两个细胞的染色 课堂精讲:
课堂练习:
课堂达标测试: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主研人:陈系群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预习导航:
展示三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阅读78-82页,自由讨论,这些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生活环境、形态特点,用途等…)
列出比较三种植物的表格,让学生阅读书本,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课堂精讲:
利用学生的学习,来总结孢子植物的特点:
从低等到高等:
课堂达标测试:
种子萌发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复习:
图示: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
二、预习导航:
阅读90-95页学习种子萌发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完成以下习题:
1、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 、 、
。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 、 、
。
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首先 、然后 或 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 、 。随后 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 和 。
4、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和课后题。
三、 课堂精讲:
1,核对答案:
2,做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探究实验:
1、根据事实提出问题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和充足的空气。
3、指导做实验:
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4、的出实验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5、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是: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6、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达标测试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并且当堂核对检测:
(先交的同学给后叫的同学检查并且考察)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