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人生观的粗浅的思考

关于佛教的人生观的粗浅的思考

14341014 刘洋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这次讨论的题目是《佛教人生观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内涵、特点两个方面不仅是冯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而且流传下来的佛经都有详细的解说,我区区一愚痴除了重复更不会重新定义其内容,故针对这两个方面无有所书写。

佛教人生观的价值,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吧,一是对于佛教本身的;二是对于佛教的受众(或称之为信徒)的,毕竟对于不理睬佛教的人是完全谈不上价值的。对于前者,我的认为这完善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佛教在人群中的推广,方便佛陀完成拯救众生于苦海中的任务。对于后者,佛教的人生观帮助了信徒们去靠近成佛的道路,佛教通过对其人生观的阐述向受众们展现出了法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法轮称为六道轮回,它有六个部分: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除了佛,即使是天神亦在这个旋转木马中。它让信徒们相信在这个法轮中一切皆是苦,唯有身为局外人的佛才是真正的快乐——永远的极乐。在我看来,佛教正是抓住了人本性中最根本的部分——追求快乐并以此为诱饵吸引可怜的众生们前仆后继地走上佛教这条路去追求佛的境界。而且,佛教的入会门槛极低可以说是没有,因为在佛看来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这比起其他宗教来说排他性很弱,例如基督教对于异教徒是十分残忍的。综上所述,佛教对于人生观的阐述很好地建立了信徒的坚实的自信与对佛教的信任。以上便是我对佛教的人生观价值的思考。

对于其人生观本身,我在说自己的认识之前首先要注明一点,我对于佛教仅仅是研究换言之是认识的态度,就像用心去把玩一件古董以期对其每一个细纹都了如指掌,这并不表明我就要去信佛教。回到正题,佛教的人生观很好的指出了人性中的丑恶之处,并且正是这些丑恶造就了痛苦,但它却强调我们要脱离痛苦,要摒弃远离那些丑恶,一定要达到极乐。对于不信这些理论的人,佛教持一种所谓的大慈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态度源于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我并不认同这高高在上或是看穿一切的般若,我认为感觉是人认定自己的存在的唯一凭据,若无任何感受便无存在的实感,而佛在我看来只是畏惧这些感受,并自认为身处事外、身处六道之外、练就法眼以使所见非常人所见,便能见到真象。难道真象的形式是不同于其所寄居的事物的吗?本身这一命题就不应有权威之所在,因为若有权威,便无从证明权威是为权威。佛教为了逃避这一逻辑轮回,用空性这一蒙布来遮盖或谓之跳过,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有意思,我发现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也许事实就是如此——无解或一切皆是解。用空性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去随顺大众或自认为即是回答,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最后,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人使用什么样的科学仪器,在某一点上,他必然会达到确定可证的极限,在此极限之外的领域,意识的自觉是无法企达的。这里的科学仪器我想扩展成广义的即工具(实体和非实体的)。在我找到答案之前,只能如此搪塞一下了,请原谅我的浅薄,谢谢。

关于佛教的人生观的粗浅的思考

14341014 刘洋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这次讨论的题目是《佛教人生观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内涵、特点两个方面不仅是冯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而且流传下来的佛经都有详细的解说,我区区一愚痴除了重复更不会重新定义其内容,故针对这两个方面无有所书写。

佛教人生观的价值,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吧,一是对于佛教本身的;二是对于佛教的受众(或称之为信徒)的,毕竟对于不理睬佛教的人是完全谈不上价值的。对于前者,我的认为这完善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佛教在人群中的推广,方便佛陀完成拯救众生于苦海中的任务。对于后者,佛教的人生观帮助了信徒们去靠近成佛的道路,佛教通过对其人生观的阐述向受众们展现出了法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法轮称为六道轮回,它有六个部分: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除了佛,即使是天神亦在这个旋转木马中。它让信徒们相信在这个法轮中一切皆是苦,唯有身为局外人的佛才是真正的快乐——永远的极乐。在我看来,佛教正是抓住了人本性中最根本的部分——追求快乐并以此为诱饵吸引可怜的众生们前仆后继地走上佛教这条路去追求佛的境界。而且,佛教的入会门槛极低可以说是没有,因为在佛看来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这比起其他宗教来说排他性很弱,例如基督教对于异教徒是十分残忍的。综上所述,佛教对于人生观的阐述很好地建立了信徒的坚实的自信与对佛教的信任。以上便是我对佛教的人生观价值的思考。

对于其人生观本身,我在说自己的认识之前首先要注明一点,我对于佛教仅仅是研究换言之是认识的态度,就像用心去把玩一件古董以期对其每一个细纹都了如指掌,这并不表明我就要去信佛教。回到正题,佛教的人生观很好的指出了人性中的丑恶之处,并且正是这些丑恶造就了痛苦,但它却强调我们要脱离痛苦,要摒弃远离那些丑恶,一定要达到极乐。对于不信这些理论的人,佛教持一种所谓的大慈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态度源于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我并不认同这高高在上或是看穿一切的般若,我认为感觉是人认定自己的存在的唯一凭据,若无任何感受便无存在的实感,而佛在我看来只是畏惧这些感受,并自认为身处事外、身处六道之外、练就法眼以使所见非常人所见,便能见到真象。难道真象的形式是不同于其所寄居的事物的吗?本身这一命题就不应有权威之所在,因为若有权威,便无从证明权威是为权威。佛教为了逃避这一逻辑轮回,用空性这一蒙布来遮盖或谓之跳过,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有意思,我发现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也许事实就是如此——无解或一切皆是解。用空性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去随顺大众或自认为即是回答,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最后,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人使用什么样的科学仪器,在某一点上,他必然会达到确定可证的极限,在此极限之外的领域,意识的自觉是无法企达的。这里的科学仪器我想扩展成广义的即工具(实体和非实体的)。在我找到答案之前,只能如此搪塞一下了,请原谅我的浅薄,谢谢。


相关文章

  • 关于信仰的调查报告
  • 信仰,一个神圣的名词.无论你现在需要什么或是在追求什么,你的内心深处总是有着一份对这个社会的期望,这份期望就叫做信仰.不论你是否承认你拥有信仰,它总是埋藏在你的内心深处引导你的一言一行.信仰决定了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人生道路上 ...查看


  • 马克思--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 ...查看


  • 对敦煌壁画技巧的粗浅认识
  • 对敦煌壁画技巧的粗浅认识 摘要: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技 ...查看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佛法的积极作用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佛法的积极作用 - 一.发扬佛教根本精神,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扬佛陀慈悲思想,抵御极端宗教信仰 三.坚持正宗佛陀教诲,遏制附佛外道 四.坚持律法并重.实修第一,切实有效地维持佛法传承 五.坚持参与社会生产,为建设祖 ...查看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 春秋战国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哲学流派以儒家和道家最广为流传,其中儒家更是当时中国正统的哲学思想,对政治.社会.文化等起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哲学思想开创性的发现"人"的价值,所以说儒 ...查看


  • 谈寂寞因明的真魅力
  • 摘 要:因明在我国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主要源于其语言艰涩难懂,义理深奥,而且一直没有与时代内容相结合,所以其很多价值没有被认识到,所以少有人知晓,更别说研究: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因明自身的独特之处,因明虽然为三大逻辑体系之一,但是却有 ...查看


  • 汤用彤学述
  • 作者:孙尚扬 中国哲学史 1999年02期 以研究文化守成主义而知名的美国汉学家艾恺先生引用乃师费正清之言曰:"自从与西方沟通后,中国历史稍微容易理解些.因为在接触后,中国人多少有些关于西方文化的认识,观念.思想上容易与西方人沟通 ...查看


  •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 目录 红楼梦中佛学思想的体现............................................................................................ 2 前言......... ...查看


  •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 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和外来文明的融合及碰撞 --读中国思想史有感 在葛兆光老先生所著的中国思想史一书中,上卷主要阐述了从上古时代开始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形成与逐步构建,其中主要从礼和秩序的构建来叙述君主如何确立自己权威的统治地位,以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