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教的人生观的粗浅的思考
14341014 刘洋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这次讨论的题目是《佛教人生观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内涵、特点两个方面不仅是冯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而且流传下来的佛经都有详细的解说,我区区一愚痴除了重复更不会重新定义其内容,故针对这两个方面无有所书写。
佛教人生观的价值,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吧,一是对于佛教本身的;二是对于佛教的受众(或称之为信徒)的,毕竟对于不理睬佛教的人是完全谈不上价值的。对于前者,我的认为这完善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佛教在人群中的推广,方便佛陀完成拯救众生于苦海中的任务。对于后者,佛教的人生观帮助了信徒们去靠近成佛的道路,佛教通过对其人生观的阐述向受众们展现出了法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法轮称为六道轮回,它有六个部分: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除了佛,即使是天神亦在这个旋转木马中。它让信徒们相信在这个法轮中一切皆是苦,唯有身为局外人的佛才是真正的快乐——永远的极乐。在我看来,佛教正是抓住了人本性中最根本的部分——追求快乐并以此为诱饵吸引可怜的众生们前仆后继地走上佛教这条路去追求佛的境界。而且,佛教的入会门槛极低可以说是没有,因为在佛看来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这比起其他宗教来说排他性很弱,例如基督教对于异教徒是十分残忍的。综上所述,佛教对于人生观的阐述很好地建立了信徒的坚实的自信与对佛教的信任。以上便是我对佛教的人生观价值的思考。
对于其人生观本身,我在说自己的认识之前首先要注明一点,我对于佛教仅仅是研究换言之是认识的态度,就像用心去把玩一件古董以期对其每一个细纹都了如指掌,这并不表明我就要去信佛教。回到正题,佛教的人生观很好的指出了人性中的丑恶之处,并且正是这些丑恶造就了痛苦,但它却强调我们要脱离痛苦,要摒弃远离那些丑恶,一定要达到极乐。对于不信这些理论的人,佛教持一种所谓的大慈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态度源于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我并不认同这高高在上或是看穿一切的般若,我认为感觉是人认定自己的存在的唯一凭据,若无任何感受便无存在的实感,而佛在我看来只是畏惧这些感受,并自认为身处事外、身处六道之外、练就法眼以使所见非常人所见,便能见到真象。难道真象的形式是不同于其所寄居的事物的吗?本身这一命题就不应有权威之所在,因为若有权威,便无从证明权威是为权威。佛教为了逃避这一逻辑轮回,用空性这一蒙布来遮盖或谓之跳过,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有意思,我发现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也许事实就是如此——无解或一切皆是解。用空性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去随顺大众或自认为即是回答,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最后,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人使用什么样的科学仪器,在某一点上,他必然会达到确定可证的极限,在此极限之外的领域,意识的自觉是无法企达的。这里的科学仪器我想扩展成广义的即工具(实体和非实体的)。在我找到答案之前,只能如此搪塞一下了,请原谅我的浅薄,谢谢。
关于佛教的人生观的粗浅的思考
14341014 刘洋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这次讨论的题目是《佛教人生观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内涵、特点两个方面不仅是冯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而且流传下来的佛经都有详细的解说,我区区一愚痴除了重复更不会重新定义其内容,故针对这两个方面无有所书写。
佛教人生观的价值,我想应该有两个方面吧,一是对于佛教本身的;二是对于佛教的受众(或称之为信徒)的,毕竟对于不理睬佛教的人是完全谈不上价值的。对于前者,我的认为这完善了佛教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佛教在人群中的推广,方便佛陀完成拯救众生于苦海中的任务。对于后者,佛教的人生观帮助了信徒们去靠近成佛的道路,佛教通过对其人生观的阐述向受众们展现出了法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法轮称为六道轮回,它有六个部分: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和饿鬼道,除了佛,即使是天神亦在这个旋转木马中。它让信徒们相信在这个法轮中一切皆是苦,唯有身为局外人的佛才是真正的快乐——永远的极乐。在我看来,佛教正是抓住了人本性中最根本的部分——追求快乐并以此为诱饵吸引可怜的众生们前仆后继地走上佛教这条路去追求佛的境界。而且,佛教的入会门槛极低可以说是没有,因为在佛看来众生即佛性,佛性即众生,这比起其他宗教来说排他性很弱,例如基督教对于异教徒是十分残忍的。综上所述,佛教对于人生观的阐述很好地建立了信徒的坚实的自信与对佛教的信任。以上便是我对佛教的人生观价值的思考。
对于其人生观本身,我在说自己的认识之前首先要注明一点,我对于佛教仅仅是研究换言之是认识的态度,就像用心去把玩一件古董以期对其每一个细纹都了如指掌,这并不表明我就要去信佛教。回到正题,佛教的人生观很好的指出了人性中的丑恶之处,并且正是这些丑恶造就了痛苦,但它却强调我们要脱离痛苦,要摒弃远离那些丑恶,一定要达到极乐。对于不信这些理论的人,佛教持一种所谓的大慈悲的态度,我认为这种态度源于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我并不认同这高高在上或是看穿一切的般若,我认为感觉是人认定自己的存在的唯一凭据,若无任何感受便无存在的实感,而佛在我看来只是畏惧这些感受,并自认为身处事外、身处六道之外、练就法眼以使所见非常人所见,便能见到真象。难道真象的形式是不同于其所寄居的事物的吗?本身这一命题就不应有权威之所在,因为若有权威,便无从证明权威是为权威。佛教为了逃避这一逻辑轮回,用空性这一蒙布来遮盖或谓之跳过,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很有意思,我发现自己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也许事实就是如此——无解或一切皆是解。用空性这种模棱两可的概念去随顺大众或自认为即是回答,不如直截了当地说出事实。最后,用荣格的话来说就是:无论人使用什么样的科学仪器,在某一点上,他必然会达到确定可证的极限,在此极限之外的领域,意识的自觉是无法企达的。这里的科学仪器我想扩展成广义的即工具(实体和非实体的)。在我找到答案之前,只能如此搪塞一下了,请原谅我的浅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