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视点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11年01月30日 07:22 来源:新华网 姚润丰 林艳兴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 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 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 署。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 文件”的“水利亮点”。 新战略定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新战略定位:“国家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 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 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 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 次重大飞跃。”陈雷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 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 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定位准了 才能明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为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 水利保障 水利保障”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 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82 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产量略大于消费 量, 但在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 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产区中心分布就已经 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但新兴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又没有及时跟上, 加强这些地方的农田
水利建设,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陈锡文说,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即使是小麦这样
耗 水最少的品种, 至少要灌水4次, 每次每亩约需水100立方米, 而其平均亩产只有400公斤。 “显 然,要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至关重要。” 水利建设: 年将投 年将投4万亿元 水利建设:10年将投 万亿元 公共财政如何确保水利投入?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年高出一倍。 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 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按照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只要统一加快水利改革思想认识,未 来实现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一号文件还提出, 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 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充分发挥新增建设 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 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他就要靠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广泛吸取社会资 金投资水利。”陈锡文说。 根治水患: 年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根治水患:2020年建成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年建成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 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 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涝导致 全国受灾人口达2.1亿。 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2010年我国重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受 旱面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特别是西南地区受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历史罕见,受旱面积一 度超过1亿亩。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茂松说, 近年来极端气候正日益频繁地发生。 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 减灾体系, 有利于告别过去“头痛医头”、 “临阵磨枪”的灾害应对思维, 根本上减少灾害发生, 减轻灾害影响。 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 凸显“最严格 三条红线”凸显 最严格” 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凸显 最严格
“中国耕地资源稀缺已众所周知,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与其相比更加稀缺,却少为人知。 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 保护和管理。”陈锡文说。 文件提出, 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城乡供水保证率显 著提高,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 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文件划定“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一号文件还明确,县级以上政府主要 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没有这样的限制是绝对不行的。”唐仁建说,与之相应,就是要建立三种制度,包括用 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陈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在用水总量、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水价改革: 水价改革:促进水节约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 随着中国资源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行, 如何发挥水价在水资源配置利用中的调节作用也成 为人们的关注点。 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 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稳步推进阶梯式 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 进加价的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司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供排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 价值。 一些地方和行业“用多用少一个样”, 有的耗水大户也享受着财政补贴。 推进水价改革, 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对于水价改革会不会增加低收入群体负担, 专家认为阶梯水价比较科学, 具体实施时要 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水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审慎稳妥地推进
视点: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视点 权威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2011年01月30日 07:22 来源:新华网 姚润丰 林艳兴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 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 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 署。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连线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权威解读“一号 文件”的“水利亮点”。 新战略定位: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新战略定位:“国家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 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 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 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这样的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 次重大飞跃。”陈雷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建表示, 把水利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的高 度,这是文件的突出亮点。对水利的新战略定位,不是就农说农、就水利说水利,定位准了 才能明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把水利作为投资重点,水利发展为何主要依靠公共财政。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 水利保障 水利保障” 粮食安全:将有更可靠的“水利保障 “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 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82 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粮食产量“七连增”。总体而言,我国粮食总产量略大于消费 量, 但在品种和地区分布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有利于增加灌溉面积, 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粮食产区中心分布就已经 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但新兴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又没有及时跟上, 加强这些地方的农田
水利建设,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陈锡文说,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即使是小麦这样
耗 水最少的品种, 至少要灌水4次, 每次每亩约需水100立方米, 而其平均亩产只有400公斤。 “显 然,要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水源,至关重要。” 水利建设: 年将投 年将投4万亿元 水利建设:10年将投 万亿元 公共财政如何确保水利投入?一号文件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 2010年高出一倍。 陈锡文说,2010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高出一倍就是4000亿元,未来10年的水利 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按照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只要统一加快水利改革思想认识,未 来实现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一号文件还提出, 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 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 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充分发挥新增建设 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这是水利投入的一大来 源。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其他就要靠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并广泛吸取社会资 金投资水利。”陈锡文说。 根治水患: 年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根治水患:2020年建成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年建成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一号文件提出, 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 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 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有437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洪涝导致 全国受灾人口达2.1亿。 一边是洪涝,一边是干旱。2010年我国重旱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内蒙古中部等地,受 旱面积占全国的九成以上。特别是西南地区受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历史罕见,受旱面积一 度超过1亿亩。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李茂松说, 近年来极端气候正日益频繁地发生。 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 减灾体系, 有利于告别过去“头痛医头”、 “临阵磨枪”的灾害应对思维, 根本上减少灾害发生, 减轻灾害影响。 资源管理: 三条红线 凸显“最严格 三条红线”凸显 最严格” 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凸显 最严格
“中国耕地资源稀缺已众所周知,但实际上我国水资源与其相比更加稀缺,却少为人知。 一号文件明确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就是要全社会像重视18亿亩耕地一样,重视水资源 保护和管理。”陈锡文说。 文件提出, 到2020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城乡供水保证率显 著提高,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 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 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文件划定“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一号文件还明确,县级以上政府主要 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没有这样的限制是绝对不行的。”唐仁建说,与之相应,就是要建立三种制度,包括用 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陈雷表示,2011年水利部将在重点流域和区域率先划定三条红线,在用水总量、万元工 业增加值用水量、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方面提出量化指标。 水价改革: 水价改革:促进水节约减轻低收入群体负担 随着中国资源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行, 如何发挥水价在水资源配置利用中的调节作用也成 为人们的关注点。 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 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 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稳步推进阶梯式 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 进加价的办法。 水利部水资源司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供排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 价值。 一些地方和行业“用多用少一个样”, 有的耗水大户也享受着财政补贴。 推进水价改革, 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对于水价改革会不会增加低收入群体负担, 专家认为阶梯水价比较科学, 具体实施时要 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力。水价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需要审慎稳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