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社会秩序

法律与社会秩序

孙战森

宪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基本要求 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宪法)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力。(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重点、难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依法治国。 (3)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过程】 一、宪法

1、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1)因为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体来说:第一,宪法

规定______________,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 ________ 。第三,宪法 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 的保障书。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 。 (2)从效力上看, 。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 ,将宪法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树立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积极履行义务;热情宣传宪法,自觉维护 ,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 。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的改变而改变。

2,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 的必然要求。

4、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联系

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公平正义、充满活力、 、 、。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5、中学生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贡献?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

(2)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关心国家大事,为法治建设献计献策。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执法) 、(一律平等) (必要保障)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法律权威性 。

2、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完全做到这四个方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3、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 、 、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 。 4、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 ,以及 能否顺利实现。

5 、我们应该如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思想上: 。 (2)行动上:① ② ③ ④ 四、建议权和监督权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 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包括 和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监督权。 2、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表现

对于中学生来说, , ,主要是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3、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 (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决策水平。 4、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都有哪些表现?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对于身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5、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途径)有哪些? ①人大 ②书信

③媒体

6、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

(1)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力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 7、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

宪法与我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宪法确认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他具体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是宪法精神的具体提吸纳和落实。 ③宪法是公民行为的最高准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宪法引导、规范公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易错点: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 【作业设计】 一、选择

13、近年来,陈年馅、毒大米、红心鸭蛋苏丹红、三聚氰胺毒奶粉,毒节瓜,毒豆角„„问题食品不断“推陈出新”。食品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 ( ) A、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B、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遵守市场规则,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劳动成果 C、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D、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二、请你辨析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1、 2、 3、 4、

二、请你参与活动与探索

(1)中学生王斌和李强在参观某景点的过程中,发现景点非常拥挤,一些设施遭受破坏,便将上述情况及改进意见写在纸上,一方面向有关部门反映,一方面张贴在景区的显要位置,向参观者宣传。 1、王斌和李强将发现的情况及改进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他两在行使什么权利?

2、请你温馨提示他两,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他俩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请你出出主意。

法律与社会秩序

孙战森

宪法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基本要求 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目标】

(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宪法)

(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力。(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重点、难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依法治国。 (3)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学习过程】 一、宪法

1、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1)因为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____,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体来说:第一,宪法

规定______________,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 ________ 。第三,宪法 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是 的保障书。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 。 (2)从效力上看, 。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 。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我们应该怎样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 ,将宪法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 ,树立宪法意识,依法行使权力,积极履行义务;热情宣传宪法,自觉维护 ,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 。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的改变而改变。

2,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 的必然要求。

4、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联系

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公平正义、充满活力、 、 、。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5、中学生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贡献?

(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

(2)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3)关心国家大事,为法治建设献计献策。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执法) 、(一律平等) (必要保障)才能取信于民,维护法律权威性 。

2、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完全做到这四个方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3、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 、 、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 。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 。 4、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 ,以及 能否顺利实现。

5 、我们应该如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1)思想上: 。 (2)行动上:① ② ③ ④ 四、建议权和监督权

1、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 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包括 和 ;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监督权。 2、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表现

对于中学生来说, , ,主要是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3、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 (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决策水平。 4、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都有哪些表现?

①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②对于身边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③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5、我国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渠道(途径)有哪些? ①人大 ②书信

③媒体

6、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批评、建议权?

(1)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力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 7、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每个公民密切相关

宪法与我们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宪法确认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他具体法律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是宪法精神的具体提吸纳和落实。 ③宪法是公民行为的最高准则,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宪法引导、规范公民的生活,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易错点: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全部问题。 【作业设计】 一、选择

13、近年来,陈年馅、毒大米、红心鸭蛋苏丹红、三聚氰胺毒奶粉,毒节瓜,毒豆角„„问题食品不断“推陈出新”。食品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 ( ) A、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B、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遵守市场规则,通过合法经营获取劳动成果 C、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D、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二、请你辨析 ——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1、 2、 3、 4、

二、请你参与活动与探索

(1)中学生王斌和李强在参观某景点的过程中,发现景点非常拥挤,一些设施遭受破坏,便将上述情况及改进意见写在纸上,一方面向有关部门反映,一方面张贴在景区的显要位置,向参观者宣传。 1、王斌和李强将发现的情况及改进意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是他两在行使什么权利?

2、请你温馨提示他两,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他俩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请你出出主意。


相关文章

  • 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词
  • 辩题:(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主 席: 各位观众,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半决赛第二场,在昨天的首场半决赛中,辅仁大学队战胜了新南威尔十 ...查看


  • 公共秩序保留
  • 一.公共秩序制度的概述 (一)公共秩序保留的概念及含义 国际私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或分支,它是调整在国际交往中所发生的民事.商事法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它对推动和促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商事交往.维护国际间的正常经济秩序起着十分重 ...查看


  • 法律 理性 秩序
  •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权力.特别是20世纪以来政府权力的大规模扩张,将传统的民间领域逐渐缩小.乃至侵蚀殆尽.在法律领域,"我们所看到的情形是,制定法差不多已经把习惯法逐出了战场."(3)民间的规则几乎只能是"无声 ...查看


  • 意思自治原则
  • 意思自治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原则,它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最普遍的原则.这一原则来源于16世纪法国的理查世.杜摩兰(1500-1566) ...查看


  • 国际秩序的国际法支撑
  • 作者:车丕照 清华法学 2009年06期 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何谓法学意义上的国际秩序?第二,国际法在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第三,我们可期待怎样的国际秩序与国际法? 一.何谓法学意义上的国际秩序? 人们经常会谈到国际秩序 ...查看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导学案教案
  •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社会生活有秩序+第二框人人遵守规则) 必会知识点: 第一框:社会生活有秩序 什么是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人们的生活要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以保证生活活动的正常进行. 实例:社会管理秩 ...查看


  • 有法律无秩序
  • 为什么有法律却无秩序? 秩序,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条理地.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的状态.法理学角度来看,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序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另外,秩序作为 ...查看


  • 浅谈社会秩序失灵
  • 学 年 论 文 题目: 浅谈当下中国社会秩序失灵 学 生: 学 院 (系):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4 年 11 月 25 日 浅谈当下中国社会秩序失灵 摘要:社会秩序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公平,实现社会有序繁荣的重大作用.中国古代思想家 ...查看


  • 论中国区际司法协助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 第18卷第4期工会论坛TradeUnions'Tribune Vol.18No.4 论中国区际司法协助中的公共秩序保留 左银刚 (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公共秩序保留最早起源于区际冲突法中,今天其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制 ...查看


  • 乡土社会的秩序.现代化和中国法治
  • 乡土社会的秩序.现代化和中国法治 苏力 乡土社会的秩序和"法治" 从历史上看,许多社会中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律,也没有相应的与这些法律相关的.正式的.集中的和专门化的机构.然而,这并不妨碍这些社会的生活是有序的,有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