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电学性质与胶体的结构

8.3 胶体的电学性质与胶体的结构

胶体物系的主要特征是多相性、高度分散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粒子有聚结变大而下沉的趋势。但实际上很多胶体物系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存在而不聚结。研究表明,这与胶体粒子带电有直接关系,胶体粒子带电是溶胶稳定存在的重要原因。

8.3.1 电泳

在外电场影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

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中性粒子不可能在外电场中定性移动,所以电泳现象的存在,说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电泳的实验装置如图。

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与粒子所带电量及外加电势梯度成正比,而与介质粘度及粒子的大小成反比。胶体粒子要比离子大得多,而实验表明胶体粒子的速度与离子的速度的数量

电 泳

3

基本相同。这说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量是相当大的。实验表明,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泳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改变胶粒的带电符号。 胶体的动电势为:

(11)

因此只要测出V和I及体系的和,就可算出。单位为Pa·s。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溶胶的电动电势绝对值只有几十毫伏。 8.3.2 电渗

在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毛细管中的液体或溶液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电渗的实验装置如图。液体或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渗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以改变电渗的方向

电 渗

1

8.3.3 流动电势

当外力迫使液体或溶液流经毛细管时,在毛细管两端将产生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叫流动电势。用泵输送碳氢化合物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流动电势,高压下易于产生火花。由于此类液体易燃,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油管接地或加入油溶性的电解质,增加介质的电导等。

8.3.4 沉降电势

在重力或离心离力的作用下,分散相粒子

流动电势

2

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而在沉降方向产生的电势差称沉降电势。储油罐中的油内常含有水滴,水滴的沉降常形成很高的沉降电势,消除的办法是加入有机电解质,以增加介质的电导。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其电学性质都与固液相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故统称为电动现象。其中电泳和电渗最为重要。通过对电泳和电渗现象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胶体粒子的结构,以及外加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

的影响。而电动现象产生的原因,直到建立了双电层理论以后才得到了解释。

8.3.5 胶团的结构

根据双电层理论,就可以设想溶胶的胶团结构。我们把构成胶粒的分子和原子的聚

集体称为胶核。一般情况下,胶核具有晶体结构。胶核不带电。由于胶核有很大的比表面,

2

沉降电势

外电场

外力使固液相相对运动而产生电场

故易于在界面上有选择性的吸附某种与胶核有相同的组分而容易建成胶核晶格的那些离子。由胶核和紧密层所组成的部分称为胶粒。胶粒带电。胶粒和扩散层一起称为胶团。胶团不带电。在电场中,胶粒向某一电极移动,扩散层内的异电离子向另一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的实质。

以AgI溶胶为例,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作用时,就能制得稳定的

AgI溶胶。实验表明,胶核由m个AgI分子构成,当AgNO3过量时,它的表面就吸附Ag+,因而可制得带正电的AgI胶粒;而当KI过量时,它的表面就吸附I-,因而制得带

负电的AgI胶粒。这两种情形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胶团

胶团

固相

胶粒

滑动胶粒 固相

滑动

扩散层

AgI

nAg,nxNO3m

散层

x

xNO3

AgI



mnI,nxK

x

xK

胶核

紧密层 胶核 紧密层

m表示胶核中物质的分子数,一般

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约为10

3

K K+

+

+

K

K左右;n表示胶核所吸附的离子数,

n的数字要小得多;(n-x)是包含在

紧密层中过剩异电离子数。教材对胶核的定义同这有点差别。胶团结构也可用右边图形表示。

第二个例子是硅酸的溶胶。这种溶胶粒子的电荷不是因吸附离子,而是由于胶核本身的表面层电离而形成的。胶核表面的SiO2分子与水分子作用先生成H2SiO3,它是弱酸,

KK K+

K+ +K -I-KK I IK++-K+ K+ I IKK+-K+ I -I-K+

K K+

K+ +

+

++ K K++ ++

+

胶粒

固相

滑扩动散面层

SiO

3

22x

2xH nSiO,2nxH2m3

胶核

紧密层 胶团

能按下面方式电离:

H2SiO3=SiO32-+2H+

形成的胶团如图。 8.3.6

胶体结构的双电层理论

胶粒与液体介质之间带有电性不同的电荷,因此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double layer)结构。从粒子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存在着三种电势:

(1)从粒子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表面电势或热力学电势,其符号和大小由定位离子所决定。

(2)从斯特恩平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斯特恩电势 ;

(3)从粒子的滑动界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电动电势或ζ电势(zeta potential)。ζ电势只是斯特恩电势的一部分。

随着外加电解质的不断加入,反电离子进入斯特恩层,使 ζ电势改变。当电解质增加到某一浓度时,ζ电势降为零时,胶粒不带电,称为等电点,使胶体聚沉。

胶体吸附扩散双电层模型

4

8.3 胶体的电学性质与胶体的结构

胶体物系的主要特征是多相性、高度分散性和热力学不稳定性,粒子有聚结变大而下沉的趋势。但实际上很多胶体物系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存在而不聚结。研究表明,这与胶体粒子带电有直接关系,胶体粒子带电是溶胶稳定存在的重要原因。

8.3.1 电泳

在外电场影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

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中性粒子不可能在外电场中定性移动,所以电泳现象的存在,说明胶体粒子是带电的。电泳的实验装置如图。

胶体粒子的电泳速度与粒子所带电量及外加电势梯度成正比,而与介质粘度及粒子的大小成反比。胶体粒子要比离子大得多,而实验表明胶体粒子的速度与离子的速度的数量

电 泳

3

基本相同。这说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量是相当大的。实验表明,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泳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改变胶粒的带电符号。 胶体的动电势为:

(11)

因此只要测出V和I及体系的和,就可算出。单位为Pa·s。为分散介质的粘度,溶胶的电动电势绝对值只有几十毫伏。 8.3.2 电渗

在毛细管的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毛细管中的液体或溶液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电渗的实验装置如图。液体或溶液中加入电解质会使电渗速度降低,直至为零,甚至可以改变电渗的方向

电 渗

1

8.3.3 流动电势

当外力迫使液体或溶液流经毛细管时,在毛细管两端将产生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叫流动电势。用泵输送碳氢化合物时,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流动电势,高压下易于产生火花。由于此类液体易燃,固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油管接地或加入油溶性的电解质,增加介质的电导等。

8.3.4 沉降电势

在重力或离心离力的作用下,分散相粒子

流动电势

2

在分散介质中迅速沉降而在沉降方向产生的电势差称沉降电势。储油罐中的油内常含有水滴,水滴的沉降常形成很高的沉降电势,消除的办法是加入有机电解质,以增加介质的电导。

电泳、电渗、流动电势和沉降电势,其电学性质都与固液相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故统称为电动现象。其中电泳和电渗最为重要。通过对电泳和电渗现象的研究,可进一步了解胶体粒子的结构,以及外加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

的影响。而电动现象产生的原因,直到建立了双电层理论以后才得到了解释。

8.3.5 胶团的结构

根据双电层理论,就可以设想溶胶的胶团结构。我们把构成胶粒的分子和原子的聚

集体称为胶核。一般情况下,胶核具有晶体结构。胶核不带电。由于胶核有很大的比表面,

2

沉降电势

外电场

外力使固液相相对运动而产生电场

故易于在界面上有选择性的吸附某种与胶核有相同的组分而容易建成胶核晶格的那些离子。由胶核和紧密层所组成的部分称为胶粒。胶粒带电。胶粒和扩散层一起称为胶团。胶团不带电。在电场中,胶粒向某一电极移动,扩散层内的异电离子向另一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的实质。

以AgI溶胶为例,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作用时,就能制得稳定的

AgI溶胶。实验表明,胶核由m个AgI分子构成,当AgNO3过量时,它的表面就吸附Ag+,因而可制得带正电的AgI胶粒;而当KI过量时,它的表面就吸附I-,因而制得带

负电的AgI胶粒。这两种情形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胶团

胶团

固相

胶粒

滑动胶粒 固相

滑动

扩散层

AgI

nAg,nxNO3m

散层

x

xNO3

AgI



mnI,nxK

x

xK

胶核

紧密层 胶核 紧密层

m表示胶核中物质的分子数,一般

来说它是一个很大的数目,约为10

3

K K+

+

+

K

K左右;n表示胶核所吸附的离子数,

n的数字要小得多;(n-x)是包含在

紧密层中过剩异电离子数。教材对胶核的定义同这有点差别。胶团结构也可用右边图形表示。

第二个例子是硅酸的溶胶。这种溶胶粒子的电荷不是因吸附离子,而是由于胶核本身的表面层电离而形成的。胶核表面的SiO2分子与水分子作用先生成H2SiO3,它是弱酸,

KK K+

K+ +K -I-KK I IK++-K+ K+ I IKK+-K+ I -I-K+

K K+

K+ +

+

++ K K++ ++

+

胶粒

固相

滑扩动散面层

SiO

3

22x

2xH nSiO,2nxH2m3

胶核

紧密层 胶团

能按下面方式电离:

H2SiO3=SiO32-+2H+

形成的胶团如图。 8.3.6

胶体结构的双电层理论

胶粒与液体介质之间带有电性不同的电荷,因此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双电层(double layer)结构。从粒子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存在着三种电势:

(1)从粒子表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表面电势或热力学电势,其符号和大小由定位离子所决定。

(2)从斯特恩平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斯特恩电势 ;

(3)从粒子的滑动界面到本体溶液之间的电势称为电动电势或ζ电势(zeta potential)。ζ电势只是斯特恩电势的一部分。

随着外加电解质的不断加入,反电离子进入斯特恩层,使 ζ电势改变。当电解质增加到某一浓度时,ζ电势降为零时,胶粒不带电,称为等电点,使胶体聚沉。

胶体吸附扩散双电层模型

4


相关文章

  •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 <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学制年限: 总 学 时: 学 分: 制 定 者: 审 核 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考试目的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反应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 ...查看


  • 气凝胶的应用与制备
  • 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 摘 要 本文简要综述了气凝胶[9]的基本特性.制备方法.表征手段和其国内外研究概况:主要工作及相应结果是采用溶胶-凝胶工艺.溶剂置换和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具有纳米网络结构的气凝胶. 目 录 1.气凝胶 ...查看


  • 2.[物理化学]教学大纲(化学专业)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化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三)课程代码:15030100 15030101 (四)课程属性及模块:专业必修课 (五)授课 ...查看


  • 高分子溶液剂
  •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则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溶胶剂溶胶剂:指 ...查看


  •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及使用条件3
  • 第十章 界面现象 主要公式及其适用条件 1.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比表面功及表面张力 面吉布斯函数为恒T ,p 及相组成不变条件下,系统由于改变单位表面积而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变化量,即 γ=(∂G /∂A s ) T , p , n B(α) ...查看


  • 高中数理化竞赛参考书推荐
  • 高中化学竞赛参考书特别推荐 常规/高考类: <高中化学重难点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后雄老师主编):历年高考试题汇编(任何一种,最好有详细解析的): <高中化学读本>(很老的化学教材): <高中化学研究性 ...查看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一.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定义 复合材料是指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有机.无机相的物质以物理方式结合而成,撷取各组成成分的优点,以构成需要之结构材.往往以一种材料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 ...查看


  • 聚吡咯纳米线的制备及其酸碱响应活性
  • 摘 要:通过模板辅助的电化学沉积原位生长方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聚吡咯纳米线阵列结构.这种纳米线具有均匀的直径与长度,并且可以控制聚吡咯沉积过程中通过氧化铝模板的总电荷数量,来调控聚吡咯纳米线的沉积长度.更为重要的是,在微观纳米尺度上,我们采 ...查看


  •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沈玲娟
  • 胶体电泳速度的测定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沈玲娟 031131115 1 实验目的 1.1 掌握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和纯化溶胶的方法 1.2 观察溶胶的电泳现象并了解其电学性质,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泳速度和溶胶ζ 电位的方法.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