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设计研究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转变的首要环节。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这一转变,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方面实现转变。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它决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要做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

我国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派生出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全国趋于一致,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确立以来保持不变,造成了教学内容远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局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事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亟须调整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调整将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奠定改革思路。

(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学术研究型、高级应用型和普通应用型。我国目前会计培养梯次分为五级:一是中职中专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岗位的初级会计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出纳员、银行柜台

出纳员、商场收银员、车间核算员、仓库核算员等。二是高职高专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技术岗位的中级会计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员、材料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往来结算员、收入核算员、税务核算员等。三是普通本科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技术岗位的高级会计应用型人才,包括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岗位人员、中型企业会计主管人员、政府和事业单位核心会计岗位人员直至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审计人员、金融企业专业岗位会计人员、中专教师等。四是硕士研究生层次。人才定位是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既可以搞科研,又可以应用。岗位定位是大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高职高专教师、科研院所辅助研究人员。五是博士层次。人才定位于高级研究型会计人才。岗位定位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师和科研人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

根据目标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确定会计学普通本科层次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定位。中职中专毕业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珠算技术、点钞技术、岗位需要的账务处理能力等。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具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账务处理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准则,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把握国内外会计发展最新动态能力;熟悉大型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准则基础上,还应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基础上,还要具有熟练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国内外会计前沿知识研究的能力;组合协调能力和构建、改进大型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能力。会计学博士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功底;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将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分为学术型、高级应用型和普通应用型三类目标加以差别培养,学术型主要为攻读会计学硕士、博士以及学术研究

做好基础准备,高级应用型则主要培养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普通应用型旨在培养中小型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其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代表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这部分学生不同于高职高专生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科生比专科生应当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这部分学生不同于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在于会计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科生比研究生应当具备更全面的账务处理水平。

培养的学生应定位于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虽尚未完全建立,多数人认为应以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为标准来评价,并具体提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会计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几项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包括会计职业知识、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价值观等。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和一般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高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会计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一定的应变能力。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以该种会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从而使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更加具备职业竞争能力。

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会计职业岗位群

会计专业人才应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统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结算、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投资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农村经济理财、财税协管、仓储管理等岗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职业岗位群具体包括:出纳员、会计核算员、办税员、内审员和会计主管。

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应依据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本专业构建以会计知识为核心,兼具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知识结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具体来说,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三大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会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

1.专业能力:

①能熟练进行会计手工操作;

②能进行数据统计;

③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

④能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⑤能熟练进行税务处理;

⑥能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税务筹划;

⑦能进行初步的审计稽查。

2.方法能力

①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②有自主学习能力;

③有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能制订工作计划;

⑤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

3.社会能力

①有团队协作精神;

②有容忍的品质;

③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④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⑤有较强的纪律性、责任心;

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设计

1.以会计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以工作过程即会计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对会计职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21个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10个学习领域,见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按照三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开设三大课程体系即三大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其中专业学习领域为核心领域。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融“课内实训、单项实训、分岗实训、综合实训”为一体,形成以会计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见表2。

表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

参见教学计划,附件(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上,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内容,研究、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辅导、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例如《基础会计》教学中,在学习凭证、账簿时带领学生到会计工作现场去认识凭证、账簿,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理解相关知识。财务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专业知识融于各个案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学到专业知识。

2、教学手段上,教师制作《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和《审计》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模拟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来设计和组织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

三、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升职业能力有效途径的探讨

(一)“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培养模式不同于纯粹的学历教育,而是将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中,在注重本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会计师的技能。过去,学历教育强调的是应试教育,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

创造能力和实务发挥能力。“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思想、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可以先人一步地进行职业经验积累,可以迅速更新专业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要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教师的考评体系,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中级会计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把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点。此举对提高年轻教师的会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将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评价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初、中、高)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并行的“双轨制”,如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纳入高校培养计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可以评判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具体做法是:凡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就赋予一定的学分,参考级别越高,赋予学分越多。例如,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赋1学分,通过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可赋2学分。

(三)将“实训”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环节上体现“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践”的特色。在“课程实训”中,将实训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纳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实训;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纳入出纳岗位实训、存货实训等;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纳入成本核算实训;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纳入全面预算课程实训。专业实训可安排在第六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主干学科的分项训练;综合实训可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的综合训练,如ERP训练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出纳岗位的课程实训。学生要想尽快实现就业,必须从出纳做起,熟练掌握出纳岗位业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出纳岗位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等。作好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

养。学生在《财务会计学》货币资金一章的学习中,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上,全面、扎实地掌握出纳工作,认真研究出纳工作的特点。 (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其职业判断能力应高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赋予学生专业知识及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日趋复杂,促使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事项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环节上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估计与推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观目的性、利益权衡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使会计信息结果尽可能地接近客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职业判断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会计专业课程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其他课程的开设力度,如:经济、金融、证券、外贸等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

(五)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强化会计外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地方特色。近年来,北京经济发展很快,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学生不但要提高职业能力,还要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同时,还要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会计核算已向电算化方向发展,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无法从事会计工作。

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虽已告一段落,但教学研究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本课题尚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进一步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结合在研的其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对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而持续地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对研究过程中给我们帮助的学院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给我们指点帮助的校内外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

课题负责人:李秀芹 年11月

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设计研究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其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转变的首要环节。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这一转变,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方面实现转变。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它决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是指培养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是指培养人才要加强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规格:宽口径、多方向、复合型。要做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

我国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派生出来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全国趋于一致,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确立以来保持不变,造成了教学内容远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局面,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事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亟须调整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优良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调整将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本科学生培养模式奠定改革思路。

(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学术研究型、高级应用型和普通应用型。我国目前会计培养梯次分为五级:一是中职中专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岗位的初级会计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出纳员、银行柜台

出纳员、商场收银员、车间核算员、仓库核算员等。二是高职高专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技术岗位的中级会计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员、材料核算员、工资核算员、往来结算员、收入核算员、税务核算员等。三是普通本科层次。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技术岗位的高级会计应用型人才,包括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的专业性较强的会计岗位人员、中型企业会计主管人员、政府和事业单位核心会计岗位人员直至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审计人员、金融企业专业岗位会计人员、中专教师等。四是硕士研究生层次。人才定位是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既可以搞科研,又可以应用。岗位定位是大型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审计员、高职高专教师、科研院所辅助研究人员。五是博士层次。人才定位于高级研究型会计人才。岗位定位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教师和科研人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

根据目标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确定会计学普通本科层次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定位。中职中专毕业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珠算技术、点钞技术、岗位需要的账务处理能力等。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具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熟练的账务处理技术和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是: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准则,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把握国内外会计发展最新动态能力;熟悉大型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会计准则基础上,还应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基础上,还要具有熟练的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参与国内外会计前沿知识研究的能力;组合协调能力和构建、改进大型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能力。会计学博士的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功底;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将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分为学术型、高级应用型和普通应用型三类目标加以差别培养,学术型主要为攻读会计学硕士、博士以及学术研究

做好基础准备,高级应用型则主要培养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普通应用型旨在培养中小型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其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主流,代表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这部分学生不同于高职高专生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科生比专科生应当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这部分学生不同于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在于会计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本科生比研究生应当具备更全面的账务处理水平。

培养的学生应定位于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体系虽尚未完全建立,多数人认为应以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为标准来评价,并具体提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会计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几项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包括会计职业知识、会计职业技能、会计职业价值观等。初级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和一般的实际操作能力;中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高级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会计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一定的应变能力。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应以该种会计教育目标为出发点,从而使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更加具备职业竞争能力。

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会计职业岗位群

会计专业人才应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统计、经济管理理论知识。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结算、成本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投资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审计、财务预算、农村经济理财、财税协管、仓储管理等岗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职业岗位群具体包括:出纳员、会计核算员、办税员、内审员和会计主管。

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应依据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本专业构建以会计知识为核心,兼具相关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知识结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具体来说,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三大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会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

1.专业能力:

①能熟练进行会计手工操作;

②能进行数据统计;

③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

④能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⑤能熟练进行税务处理;

⑥能利用会计资料进行税务筹划;

⑦能进行初步的审计稽查。

2.方法能力

①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②有自主学习能力;

③有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④能制订工作计划;

⑤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等,

3.社会能力

①有团队协作精神;

②有容忍的品质;

③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④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⑤有较强的纪律性、责任心;

⑥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等。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设计

1.以会计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以工作过程即会计岗位操作流程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对会计职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21个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类为10个学习领域,见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按照三种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开设三大课程体系即三大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其中专业学习领域为核心领域。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内容由四个部分构成,融“课内实训、单项实训、分岗实训、综合实训”为一体,形成以会计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见表2。

表2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四)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

参见教学计划,附件(一)。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上,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内容,研究、开发适用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习题、讨论、课外辅导、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例如《基础会计》教学中,在学习凭证、账簿时带领学生到会计工作现场去认识凭证、账簿,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理解相关知识。财务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专业知识融于各个案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学到专业知识。

2、教学手段上,教师制作《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和《审计》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模拟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来设计和组织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

三、对应用型会计人才提升职业能力有效途径的探讨

(一)“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培养模式不同于纯粹的学历教育,而是将职业教育融于学历教育中,在注重本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培养会计师的技能。过去,学历教育强调的是应试教育,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

创造能力和实务发挥能力。“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在思想、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判断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可以先人一步地进行职业经验积累,可以迅速更新专业知识,开阔眼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能力。要采取“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评价教师的考评体系,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中级会计师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把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点。此举对提高年轻教师的会计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将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培养计划

目前,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评价实行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初、中、高)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注册会计师资格)并行的“双轨制”,如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纳入高校培养计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可以评判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具体做法是:凡能通过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就赋予一定的学分,参考级别越高,赋予学分越多。例如,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赋1学分,通过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可赋2学分。

(三)将“实训”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环节上体现“课程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践”的特色。在“课程实训”中,将实训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纳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实训;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纳入出纳岗位实训、存货实训等;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纳入成本核算实训;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纳入全面预算课程实训。专业实训可安排在第六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主干学科的分项训练;综合实训可安排在第七学期,主要体现为对专业的综合训练,如ERP训练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出纳岗位的课程实训。学生要想尽快实现就业,必须从出纳做起,熟练掌握出纳岗位业务,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出纳岗位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等的进进出出、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等。作好出纳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出纳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练高超的业务技能、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

养。学生在《财务会计学》货币资金一章的学习中,应把学习重点放在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上,全面、扎实地掌握出纳工作,认真研究出纳工作的特点。 (四)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学生通过四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其职业判断能力应高于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因此,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赋予学生专业知识及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时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时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日趋复杂,促使会计教育也要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才。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事项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经济业务事项在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环节上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估计与推断。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观目的性、利益权衡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使会计信息结果尽可能地接近客观,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职业判断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大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拓展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会计专业课程除了设置常规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外,还应加大其他课程的开设力度,如:经济、金融、证券、外贸等课程。其目的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应变能力。

(五)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强化会计外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地方特色。近年来,北京经济发展很快,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会计专业学生不但要提高职业能力,还要加强英语学习,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同时,还要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会计核算已向电算化方向发展,没有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无法从事会计工作。

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虽已告一段落,但教学研究和改革是永无止境的,本课题尚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进一步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结合在研的其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对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而持续地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对研究过程中给我们帮助的学院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给我们指点帮助的校内外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

课题负责人:李秀芹 年11月


相关文章

  • 探究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
  • 探究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 摘 要:在高职教育的研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其集中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培养目标的确立,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高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受其本身特点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影响,使得其培养目标 ...查看


  • 建筑工程管理(业余)专科
  • 建筑工程管理(业余)专科 培养目标: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基层复合型应用人才,为执业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及各级建造师的队伍培养合格的后备梯队. 学制:两年半 高升专 主干 ...查看


  •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研究
  •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陈述材料 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只注重教会学生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 ...查看


  •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
  •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 [摘 要]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会计学专业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现行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会计学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不能恰当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查看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 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并具备维修管理合一,检测修理合一,机械电子合一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及发动机 ...查看


  •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一.紧跟市场形势发展,夯实专业市场调查 (一)行业社会背景分析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在江苏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交相辉映,互促共进. 据统计,江苏在近十年内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每年中小企业的数 ...查看


  •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 天 津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完成期限:2016年1月8日 至 2016年4月20日 学习中心:选择一项. 专业名称:选择一项. 学生姓名:[此处键入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此处 ...查看


  • 专升本专业介绍
  • 专业介绍 [专升本]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工商管理(本科1)招生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协调发展,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同时具备外语.计算机应用.法律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具备现代工商管理理念和 ...查看


  • 2013会计与审计统招
  •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会计与审计(统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会计与审计(统招)专业 专业代码:620206 二.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 基本学制三年,根据获得学分情况提前或延缓毕业.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