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笔者认为,我们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各部门行政人员具体参与,各学科教研组和班主任在领导小组安排下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围绕这项工作,学校应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文明,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立足课堂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有机渗透

  为真正搞好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抓好一支“绿色园丁”队伍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走向自然,感受绿色,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而且,还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有关内容列入各类考核之中,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实行低碳生活。二是对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本学科所涉及到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讲全、讲透,联系实际,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生态文明知识有机渗透学科教学的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们提高绿色教育水平。三是用好环境教育教材,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好教学计划,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而且,我们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从而增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四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环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环保知识更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丰富环保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五是建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道德素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绿色生态文明在他们心里烙下印迹。

  三、开展各类活动,拓宽生态文明的教育渠道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班会、团队等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屏、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站等媒体加大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可以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禁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多项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等活动深化创建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团队会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环保意识和现状调查,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等,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清理居住小区和校园周围的杂草杂物包括废塑料袋、碎纸片等;清理和洗涮不规范张贴物,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优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把生态文明知识播向周边的每个人。

  四、注重环境建设,增强生态文明的育人效果

  环境氛围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校园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的教材。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一是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绿化建设常抓不懈,合理布置校园绿化带、绿化地,聘请优秀花木工,培植护理学校花卉、草坪、树木,并设置宣传标语牌,使校园内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呈现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色,陶冶师生的情操。二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等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定期刊出黑板报、宣传窗,墙面等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得绿色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三是加强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提出“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开展“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生”、“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大讨论等活动,实行绿地认养制、公共场所包干负责制、班级规范化管理,德育处成立文明监督岗,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管理工作的艰辛,从而提高遵守各项制度、维护校园环境整洁的自觉性。

  绿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坚持以课堂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采取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形式,强化环境建设,扎实开展环境教育,开拓实践育人特色,既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美好未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小学 江苏】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而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笔者认为,我们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各部门行政人员具体参与,各学科教研组和班主任在领导小组安排下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围绕这项工作,学校应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文明,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

  二、立足课堂教育,形成生态文明的有机渗透

  为真正搞好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有机渗透,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抓好一支“绿色园丁”队伍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增强学科渗透的意识;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让大家走向自然,感受绿色,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而且,还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有关内容列入各类考核之中,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实行低碳生活。二是对各学科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任课教师对本学科所涉及到的生态文明知识要讲全、讲透,联系实际,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的。每学期举行一次生态文明知识有机渗透学科教学的研讨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们提高绿色教育水平。三是用好环境教育教材,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好教学计划,并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而且,我们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从而增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四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解决环境知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使环保知识更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强化学生环境意识,丰富环保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五是建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提高生态文明道德素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使绿色生态文明在他们心里烙下印迹。

  三、开展各类活动,拓宽生态文明的教育渠道

  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学校班会、团队等活动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学校可以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屏、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站等媒体加大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二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可以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禁烟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开展多项适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等活动深化创建工作。可以定期组织以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团队会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环保意识和现状调查,开展保护“母亲河”宣传活动,开展学校、社区共建活动,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爱护环境。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等,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清理居住小区和校园周围的杂草杂物包括废塑料袋、碎纸片等;清理和洗涮不规范张贴物,使校园及周边环境清洁、优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把生态文明知识播向周边的每个人。

  四、注重环境建设,增强生态文明的育人效果

  环境氛围是一门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校园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环保教育的教材。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强育人效果。

  一是加强校园绿化工作。绿化建设常抓不懈,合理布置校园绿化带、绿化地,聘请优秀花木工,培植护理学校花卉、草坪、树木,并设置宣传标语牌,使校园内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呈现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色,陶冶师生的情操。二是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通过张贴名人名言等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还可以通过定期刊出黑板报、宣传窗,墙面等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得绿色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三是加强学校环境管理工作。在学生中,提出“自主教育”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开展“爱护校园环境,争做文明学生”、“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大讨论等活动,实行绿地认养制、公共场所包干负责制、班级规范化管理,德育处成立文明监督岗,让学生自己体会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体会管理工作的艰辛,从而提高遵守各项制度、维护校园环境整洁的自觉性。

  绿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坚持以课堂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采取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形式,强化环境建设,扎实开展环境教育,开拓实践育人特色,既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创造美好未来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小学 江苏】


相关文章

  • 二中生态校园课题申报资料
  • 附件1: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铜仁二中生态校园建设研究与实验 课题类别 A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 G 教育发展战略 课题负责人 王德顺 负责单位 铜仁市第二中学 填表日期 2014年8月 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 ...查看


  •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生态环境,培育师生生态文明意识,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绿色生 ...查看


  • 创建绿色生态校园申请报告
  • 拓展育人内涵 孕育绿色希望 ---朋兴中学创建"市级绿色生态学校"申请报告 孝感市教育局: 孝感市环保局: 我校始建于1958年,座落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丹阳古镇,西邻 107国道,东邻汉十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查看


  •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 ...查看


  • 注重新校区生态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 [摘 要]高职院校是育人之所,也是构建生态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良好的生态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载体.将绿色和生态观应用到实际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学生的环境养成教育,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 ...查看


  • 学校校长讲党课讲稿
  • 学校校长讲党课讲稿 同志们: 中央决定,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5月14日上午,我和刘校长参加了xx 省 ...查看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3-24 信息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政协于20 ...查看


  •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 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 发表时间: 2017-08-07 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深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需要各地立足优势,瞄准问题,因地制宜,因势而为,探索具有中 ...查看


  • 调研报告.论文
  • 调研报告.论文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之一:定安县红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一.引言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断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