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十二)
12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有( ABD )。
A .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 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 .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 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C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D .填埋场场址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0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属于第二阶段工作的是( AC )。
A .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B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C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
解题思路:选项B 属于第三阶段的工作,选项D 属于第一阶段的工作。
1203.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风险识别的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B )。
A .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发散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辐射三种
B .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和物质风险识别两部分
C .风险识别中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D .风险识别中物质风险识别指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及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 三废" 污染物,按其危险性或毒性,进行危险性识别
解题思路:A 项中,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B 项中,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三部分。
1204.下列关于开发区水环境影响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有( AB )。
A .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典型排水规模、典型处理深度、典型排污口位臵和排放方式
B .预测中一般不可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的水质评价模型
C .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以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D .对于开发区建设可能影响到地下水的,应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解题思路: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不同的排污口位
臵和排放方式;预测中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快速) 的水质评价模型。
1205.《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中的A 类房间包括( AD )。
A .住宅卧室B .学校教室C .办公室D .医院病房
1206.与项目环评相比,规划环评的现状分析与评价更重视( AB )。
A .社会方面B .经济方面C .生态方面D .自然环境方面
1207.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线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 .线源几何尺寸B .道路宽度C .各种车型污染物排放速率D .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1208.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B .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C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及噪声超标情况
D .评价范围边界上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09.判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判定步骤为( ABCD )。
A .明确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
B .若只造成局部、短期、可以恢复的一般影响,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
C .若造成非局部、潜在、长期、重要的影响,则要考虑第一要素来确定评价范围
D .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时,评价区域包括敏感区或能说明敏感区整体状态的地域
1210.目前常用的噪声源评价量有( ABCD )。
A .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B .A 声级C .声功率级D .A 计权声功率级
1211.声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强调要做好的几方面分析是指( ABCD )。
A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B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原因
C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D .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212.下列关于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 .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B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
C .总纲中对各单项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提出了详细要求
D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
解题思路:总纲中提出的是原则要求而非详细要求,详细要求由各单项导则规定。 12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为
( ABCD )。
A .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中第Ⅰ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及第Ⅱ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B .填埋场渗滤液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值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执行
C .填埋场排出气体应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
D .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噪声控制应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的规定执行
1214.下列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应正确的有( AB )。
A .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 .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C .臭氧--Saltzman 法D .二氧化氮--紫外光度法
1215.在进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程序的最初始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有( ABD )。
A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B .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C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D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1216.在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的内容有( ABCD )。
A .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及开采利用情况B .地下水埋深或地下水水位
C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D .地下水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12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发布的内容包括(ABCD )。
A .使用说明B .执行文件C .技术文档D. 应用案例
1218.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工作时,需进行的内容有( ABCD )。
A .列出可能影响环境与生态的所有工程活动,选择重要者列为识别影响的作用因子
B .根据上述影响作用因子,分别研究其影响对象并将其列出
C .一一对应研究影响作用因子与受影响对象的关系
D .将上述过程列表,成为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1219.在点污染源调查中,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调查( ABCD )。
A .点源的排放B .排污数据C .用排水状况D .废(污) 水的处理状况
1220.( AC )是决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
A .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B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C .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D .沿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
12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ACD )。
A .给出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B .公众参与调查
C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D .报告书的编制
解题思路:公众参与调查属于第二阶段工作。
122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
B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及时段等
C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分析
D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23.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臵的有( BCD )。
A .医疗废物焚烧残渣B .办公废物
C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D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1224.下列关于水质数学模式的常用类型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有( CD )。
A .按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划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式
B .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为动态、稳态和准稳态(或准动态) 模式
C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划分为单一组分和多组分耦合模式
D .按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划分为解析解和数值解模式
1225.目前,恢复生态学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ABCD )。
A .成功地发展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建立了多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
B .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C .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生态景观得到改进
D .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1226.《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BD )。
A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B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C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m 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D .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1227.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是指( CD )。
A .环境质量标准B .环境基础标准C .环境方法标准D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十二)
12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有( ABD )。
A .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 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 .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 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C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D .填埋场场址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120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程序分为三个阶段,以下属于第二阶段工作的是( AC )。
A .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B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
C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D .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
解题思路:选项B 属于第三阶段的工作,选项D 属于第一阶段的工作。
1203.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中风险识别的内容,说法有误的是( AB )。
A .根据引起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发散危害环境事故起因,将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辐射三种
B .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和物质风险识别两部分
C .风险识别中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指主要收集建设项目工程资料、环境资料和事故资料,为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提供基础资料
D .风险识别中物质风险识别指对项目所涉及的原材料及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 三废" 污染物,按其危险性或毒性,进行危险性识别
解题思路:A 项中,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B 项中,风险识别的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准备、物质风险识别和生产设施风险识别三部分。
1204.下列关于开发区水环境影响分析的说法,错误的有( AB )。
A .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典型排水规模、典型处理深度、典型排污口位臵和排放方式
B .预测中一般不可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的水质评价模型
C .应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尾水回用以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D .对于开发区建设可能影响到地下水的,应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解题思路: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有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不同的排污口位
臵和排放方式;预测中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而选择简易(快速) 的水质评价模型。
1205.《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中的A 类房间包括( AD )。
A .住宅卧室B .学校教室C .办公室D .医院病房
1206.与项目环评相比,规划环评的现状分析与评价更重视( AB )。
A .社会方面B .经济方面C .生态方面D .自然环境方面
1207.大气污染源调查中,线源调查内容包括( ABCD )。
A .线源几何尺寸B .道路宽度C .各种车型污染物排放速率D .各时段车流量、车型比例
1208.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有( ABCD )。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B .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及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C .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及噪声超标情况
D .评价范围边界上噪声超标状况及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09.判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判定步骤为( ABCD )。
A .明确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的主要特点与范围
B .若只造成局部、短期、可以恢复的一般影响,以直接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
C .若造成非局部、潜在、长期、重要的影响,则要考虑第一要素来确定评价范围
D .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可能对其造成影响时,评价区域包括敏感区或能说明敏感区整体状态的地域
1210.目前常用的噪声源评价量有( ABCD )。
A .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B .A 声级C .声功率级D .A 计权声功率级
1211.声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强调要做好的几方面分析是指( ABCD )。
A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B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原因
C .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D .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212.下列关于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有( ABD )。
A .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B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等级
C .总纲中对各单项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提出了详细要求
D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
解题思路:总纲中提出的是原则要求而非详细要求,详细要求由各单项导则规定。 1213.《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为
( ABCD )。
A .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中第Ⅰ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及第Ⅱ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B .填埋场渗滤液不应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指标及其限值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执行
C .填埋场排出气体应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
D .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噪声控制应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的规定执行
1214.下列常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应正确的有( AB )。
A .二氧化硫--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B .一氧化碳--非分散红外法C .臭氧--Saltzman 法D .二氧化氮--紫外光度法
1215.在进行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工作程序的最初始阶段需完成的工作有( ABD )。
A .开发区发展规划初步分析B .现场踏勘、初步环境现状调查
C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D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1216.在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的内容有( ABCD )。
A .地下水资源的赋存及开采利用情况B .地下水埋深或地下水水位
C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联系D .地下水水质状况与污染来源
121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预测模式发布的内容包括(ABCD )。
A .使用说明B .执行文件C .技术文档D. 应用案例
1218.在进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工作时,需进行的内容有( ABCD )。
A .列出可能影响环境与生态的所有工程活动,选择重要者列为识别影响的作用因子
B .根据上述影响作用因子,分别研究其影响对象并将其列出
C .一一对应研究影响作用因子与受影响对象的关系
D .将上述过程列表,成为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1219.在点污染源调查中,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进行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调查( ABCD )。
A .点源的排放B .排污数据C .用排水状况D .废(污) 水的处理状况
1220.( AC )是决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的第一要素。
A .区域生态完整性维护B .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C .敏感生态目标的保护D .沿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方向的扩展距离
12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第三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ACD )。
A .给出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B .公众参与调查
C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D .报告书的编制
解题思路:公众参与调查属于第二阶段工作。
1222.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BCD )。
A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
B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及时段等
C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以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分析
D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1223.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臵的有( BCD )。
A .医疗废物焚烧残渣B .办公废物
C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D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1224.下列关于水质数学模式的常用类型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有( CD )。
A .按来水和排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划分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式
B .按水质分布状况划分为动态、稳态和准稳态(或准动态) 模式
C .按模拟预测的水质组分划分为单一组分和多组分耦合模式
D .按模式的求解方法及方程形式划分为解析解和数值解模式
1225.目前,恢复生态学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重要进展( ABCD )。
A .成功地发展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建立了多种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模式和自维持生态系统
B .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改善了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提高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C .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生态景观得到改进
D .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许多生态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发展
1226.《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规定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BD )。
A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B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C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m 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D .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1227.环境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是指( CD )。
A .环境质量标准B .环境基础标准C .环境方法标准D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