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基督教对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
作者:闫瑾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大学,在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被普遍认为毫无智慧之光的中世纪竟然产生了当代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集聚、创新与传播的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大学,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事实的确如此,在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教会对其影响深刻。考察基督教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大学。本文主要从经济上的支持、文化基础的奠定、师资力量的保证和大学精神等几个方面论述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大学;积极影响
我们今天的大学肇始于西欧中世纪大学,众所周知,中世纪是一个由基督教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也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毫无智慧之光的“黑暗时代”,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西欧从公元400年到公元1000年是真正的黑暗时代,并把这种文化凋敝、文明黯淡的现象归咎于基督教及基督教会的教育。那么,果真如此吗?是否可以简单地认为基督教就是中世纪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大学这样一种伟大的教育组织诞生于中世纪,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和基督教有着怎样的联系?
事实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特的时代,连接了欧洲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上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下启文艺复兴,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孕育着科学和文明的火种。尤其到了11世纪,欧洲的局面开始焕然一新,教权攀上巅峰,王权日益滋长,城市繁荣发展,知识分子出现,这些成为大学产生、演进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其中,基督教对当时高等教育的兴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由于日耳曼各族的文化水平和古希腊罗马的差距过大,对于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不但没有能力欣赏借鉴,反而肆意毁坏,曾经繁华的欧洲变成了“蛮荒之地”,这也是后来人们认为中世纪黑暗的重要原因。然而,日耳曼各民族与罗马帝国虽然有着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却在一个方面体现了共同的取向,那就是最终都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也就成了连接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重要纽带。“随着日耳曼各民族对基督教的皈依,基督教在文化上的优势体现出来,成为欧洲各民族的共同训导者,而这种训导正是通过教化完成的。”[1]在大学兴起之前,传统上教育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由教会管理着。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有三种,分别是主教座堂学校、修道院学校和教区学校。随着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城市里出现了行会组织,学生和教师也像商人或手工业者一样组成行会,如“巴黎教师和学生大学”“牛津教师和学生大学”。那时,有的大学是以学生或教师为主主持的,如博洛尼亚有“学生大学”之称,巴黎大学有“教师(先生)大学”之号。这类世俗学校与教会的联系较弱,和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即便如此,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与基督教及基督教会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基督教对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
作者:闫瑾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一般认为,现代大学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大学,在宗教神学占据统治地位、被普遍认为毫无智慧之光的中世纪竟然产生了当代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集聚、创新与传播的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的大学,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事实的确如此,在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教会对其影响深刻。考察基督教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代大学。本文主要从经济上的支持、文化基础的奠定、师资力量的保证和大学精神等几个方面论述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中世纪大学;积极影响
我们今天的大学肇始于西欧中世纪大学,众所周知,中世纪是一个由基督教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也一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毫无智慧之光的“黑暗时代”,伯恩斯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西欧从公元400年到公元1000年是真正的黑暗时代,并把这种文化凋敝、文明黯淡的现象归咎于基督教及基督教会的教育。那么,果真如此吗?是否可以简单地认为基督教就是中世纪文明和科学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大学这样一种伟大的教育组织诞生于中世纪,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和基督教有着怎样的联系?
事实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特的时代,连接了欧洲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上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下启文艺复兴,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孕育着科学和文明的火种。尤其到了11世纪,欧洲的局面开始焕然一新,教权攀上巅峰,王权日益滋长,城市繁荣发展,知识分子出现,这些成为大学产生、演进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其中,基督教对当时高等教育的兴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由于日耳曼各族的文化水平和古希腊罗马的差距过大,对于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不但没有能力欣赏借鉴,反而肆意毁坏,曾经繁华的欧洲变成了“蛮荒之地”,这也是后来人们认为中世纪黑暗的重要原因。然而,日耳曼各民族与罗马帝国虽然有着文化上的巨大差距,却在一个方面体现了共同的取向,那就是最终都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也就成了连接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重要纽带。“随着日耳曼各民族对基督教的皈依,基督教在文化上的优势体现出来,成为欧洲各民族的共同训导者,而这种训导正是通过教化完成的。”[1]在大学兴起之前,传统上教育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由教会管理着。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有三种,分别是主教座堂学校、修道院学校和教区学校。随着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城市里出现了行会组织,学生和教师也像商人或手工业者一样组成行会,如“巴黎教师和学生大学”“牛津教师和学生大学”。那时,有的大学是以学生或教师为主主持的,如博洛尼亚有“学生大学”之称,巴黎大学有“教师(先生)大学”之号。这类世俗学校与教会的联系较弱,和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即便如此,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与基督教及基督教会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