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完善心理检测
2006年11月24日09:49 源自:中国青年报
目标和原则确定后,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从事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反复修订,课题组编制出《中国士兵智力测验》和《中国士兵人格测验》。
这一切,只是完成整个庞大心理检测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试点论证了。苗丹民带着他的课题组成员深入部队进行反复测试,完善检测的每一个细节。5年的时间里,他们跑遍全国400多个县(市、区)和部分部队,检测应征公民和部队官兵1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兵心理检测内容、标准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检测系统。
相关新闻
武警开发新型心理评估系统提高部队战斗力 (11.23) 出击信息时代心理战 中国重视心理边疆防守 (11.10) 中国军方用步战碾压士兵进行训练心理 (1) (10.30) 现代战争迷雾变换形式 心理迷雾依旧存在 (10.22) 该系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内容和三大环节上,即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个检测内容,计算机检测、纸笔测验、结构式访谈检测三大环节。智力检测分计算机检测法和纸笔测验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运算、搜索、词语推理能力。人格检测分为计算机检测法和结构式访谈检测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和人际
协调等特点。结构式访谈检测法是对计算机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对于该检测系统的优越性,苗丹民介绍道,被检测者由于是单人单机对话测试,既保证了被检测者的隐私,又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此系统软件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会对检测者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在对计算机的要求上,检测软件设定为最低可运行状态,利用现有多台独立计算机或网络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检测任务。此外,整个测试工作在5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在应征青年作答完毕的同时得到。
今年7月,征兵心理检测系统顺利通过由总参、总后组织的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的鉴定。
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
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实施办法》两个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
为这一天的到来,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早在2002年10月,总部有关部门就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举办了“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单位的20多名体检专家和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在当年11月同时出现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个征兵点上。为保证第一次心理检测试点的顺利进行,第四军医大学派出13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赴各检测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共处理数据238万个,获得征兵心理检测第一手资料。
2003年,他们会同全军13家单位40余名心理学工作者,举办了第二期“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在全国18个武装部开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工作,共获798万个数据,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心理检测系统。
2004年10月,他们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业务培训,来自全国46个征兵点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共动用1100台计算机,45个单位共检测17640名应征青年,获2060万个数据,并对2003年版软件做了32处修改,使软件系统稳定性更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初步制定了访谈的评分标准。
2005年,他们首次采用分级培训模式进行征兵心理检测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业务培训会。全国383个
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共检测95065名应征青年,获1.11亿个数据,使心理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
2006年,他们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对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培训,为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做最后准备工作。
增加心理检测对于现行体检工作有何影响?苗丹民告诉笔者,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与征兵体检的所有项目一样,心理检测采取“选优”不“定劣”的原则。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人员选拔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征兵心理测试也没有可比性。88%的应征青年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心理检测,因此在体检中增加心理检测不会对现行体检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从实施情况来看,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均可独立组织心理检测工作。
今年9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正式批准,“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有了机构的保障。
“征兵心理检测这份答卷,还只答了一半,我们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去答试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征兵心理
检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对题目的类型、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固定的专家网络队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征兵完善心理检测
2006年11月24日09:49 源自:中国青年报
目标和原则确定后,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长期从事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的经验基础上,反复修订,课题组编制出《中国士兵智力测验》和《中国士兵人格测验》。
这一切,只是完成整个庞大心理检测体系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试点论证了。苗丹民带着他的课题组成员深入部队进行反复测试,完善检测的每一个细节。5年的时间里,他们跑遍全国400多个县(市、区)和部分部队,检测应征公民和部队官兵10多万人,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征兵心理检测内容、标准和方法,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征兵心理检测系统。
相关新闻
武警开发新型心理评估系统提高部队战斗力 (11.23) 出击信息时代心理战 中国重视心理边疆防守 (11.10) 中国军方用步战碾压士兵进行训练心理 (1) (10.30) 现代战争迷雾变换形式 心理迷雾依旧存在 (10.22) 该系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内容和三大环节上,即智力检测和人格检测两个检测内容,计算机检测、纸笔测验、结构式访谈检测三大环节。智力检测分计算机检测法和纸笔测验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运算、搜索、词语推理能力。人格检测分为计算机检测法和结构式访谈检测法,主要检测应征青年的情绪稳定性、敏感性和人际
协调等特点。结构式访谈检测法是对计算机检测结果的进一步验证。
对于该检测系统的优越性,苗丹民介绍道,被检测者由于是单人单机对话测试,既保证了被检测者的隐私,又有效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此系统软件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会对检测者带来大量额外的工作负担;在对计算机的要求上,检测软件设定为最低可运行状态,利用现有多台独立计算机或网络即可以完成全部心理检测任务。此外,整个测试工作在5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检测结果在应征青年作答完毕的同时得到。
今年7月,征兵心理检测系统顺利通过由总参、总后组织的包括两名院士在内的7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的鉴定。
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
今年9月,国防部征兵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标准》、《应征公民体格检查心理检测实施办法》两个规定,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应征公民进行心理检测。
为这一天的到来,苗丹民及其同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早在2002年10月,总部有关部门就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教研室举办了“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来自全国10个省市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单位的20多名体检专家和征兵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培训。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点,在当年11月同时出现在全国10个省市的10个征兵点上。为保证第一次心理检测试点的顺利进行,第四军医大学派出13名心理学专业人员分赴各检测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共处理数据238万个,获得征兵心理检测第一手资料。
2003年,他们会同全军13家单位40余名心理学工作者,举办了第二期“全国应征青年心理检测试点单位培训班”,在全国18个武装部开展了第二次征兵心理检测试点工作,共获798万个数据,初步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心理检测系统。
2004年10月,他们举办了第三次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业务培训,来自全国46个征兵点的13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2004年征兵心理检测共动用1100台计算机,45个单位共检测17640名应征青年,获2060万个数据,并对2003年版软件做了32处修改,使软件系统稳定性更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初步制定了访谈的评分标准。
2005年,他们首次采用分级培训模式进行征兵心理检测培训,全国30个省(区、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业务培训会。全国383个
县(市、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共检测95065名应征青年,获1.11亿个数据,使心理检测系统具有较好的信度和预测效度。
2006年,他们采用分级培训的形式对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以外的其他省份的150多名代表进行了培训,为征兵心理检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做最后准备工作。
增加心理检测对于现行体检工作有何影响?苗丹民告诉笔者,根据检测结果显示,与征兵体检的所有项目一样,心理检测采取“选优”不“定劣”的原则。征兵心理检测“不合格”,只是表明其不适合军人职业,并不说明其不适合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人员选拔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征兵心理测试也没有可比性。88%的应征青年可以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心理检测,因此在体检中增加心理检测不会对现行体检工作构成重大影响。从实施情况来看,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均可独立组织心理检测工作。
今年9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正式批准,“全国征兵心理检测中心”在第四军医大学挂牌。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征兵心理检测有了机构的保障。
“征兵心理检测这份答卷,还只答了一半,我们准备用更多的时间,去答试卷的另一半。”苗丹民教授满怀信心地说:“征兵心理
检测是一项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对题目的类型、方式进行不断改进,逐步建立起固定的专家网络队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