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面子观(1)

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在分析强调重点与基本态度迥异于自身文化的另一

种文化时,必须牢记在心的是:即使是对于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那些层面,每个社会都会形成不同的观念。

这类观念上的差异经常反映在语汇之中。但是真要深入了解这些观念对其传承者的完整意义,就必须仔细研究形成这些观念的情境。中国人对于研究“面子”观念之所以饶具兴味,一则因为借此可以看出人们获取声誉以及稳固或提升地位的两组标准,同时又可以了解在同一个文化架构之内各种不同的态度如何互相妥协。

这两组标准可以用两个词来加以区分。就字面来看,两个词的意思都是指身体的“脸”部。其中之一是“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也是借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累积起来的声誉。要获得这种肯定,不论在任何时候自我都必须仰赖外在环境。另一个是“脸”的概念,美国人虽然略有所知,却未曾真正地了解它。这是团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这种人无论遭遇任何困难,都会履行应尽的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它代表社会对于自我德性之完整的信任,一旦失去它,则个人便很难继续在社群中正常运作。“脸”不但是维护道德标准的一种社会约束力,也是一种内化的自我制约力量。

由于以往未曾有人注意到这两组声誉标准的差异,因而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两种观念,同时探讨它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实际应用。

“脸”和“面”这两个字中,后者较前者远为古老,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4世纪,“面”便有指涉自我与社会间之关系的象征性意义;“脸”则是比较现代的名词,《康熙字典》引用的最早典故出自元代(公元1227年至1367年)。这个字似乎起源自中国北部,而后在身体的意义上逐渐取代了“面”,而获得了某些象征性意义。同时,“面”加上无意义的虚字“子”,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如今这两个字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都通用,不过“脸”在长江中部各省的使用不如它在北方的范围广。然而,此处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脸”和“面”所指何物,一般人并不能自觉地体会其差异。

一、脸

(一)“丢脸”

“丢脸”是团体对不道德或社会所不同意之行为的责难。严重损害社会道德规范之事,一旦为大众知悉,便构成个人品格上的污点,同时引发大家的互相责难。被发现的欺诈,被揭穿的罪行,卑劣的行为,错误的判断,为一己私利所说的谎言,任职期间有渎职行为,背弃诺言,欺骗顾客,有妇之夫和少女发生越轨行为,这些都是可能引发社会非议的一些行为,对自我而言,都是“丢脸”之事。

有位美国人在中国内地旅行时的体验,可以作为“丢脸”的一个简单例子。在一个小村庄里,她和一位农人约定,用农人的驴子作为交通工具。到了约定的日子,农人跑来说,他的驴子没空儿,要求她再等一天。因为他们早已有约在先,他坚持不让女士设法另外再找一头。他们最先在旅店中来回争论,然后吵到庭院外。围观者没人开口说话,不过有些老年人却一直摇头,口中念念有词。农人的情绪愈来愈高昂,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最后,他调头离去,不再争论,让那位美国女士自行再找一头驴。农人已经感觉到群众的不以为然。大家对他想利用美国旅人的困境占便宜所作的非难,让他觉得“丢脸”。

1935年在北京发生的一件犯罪案是说明“丢脸”严重性的最好例子。有位大学生和一位女学生发展出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本来答应和她结婚,但是当发现她怀孕时,却写信否认其承诺。这位女生随即到他的宿舍去找他。遍寻不着后,她随即上吊自杀。那名学生立刻被捕,并且被判10年徒刑。由于他的不负责任导致女孩走上绝路,大众对他不满的情绪达到极点。自杀本身就是一种最严厉的控诉,引起许多人议论他的恶行劣迹,让他“丢尽了脸”。不过,大众的论断并非永远站在法律这一边。如果大家认为某人所犯的罪行情有可原,虽然他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可是社会大众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为了私利而违反道德原则的人,他便不会“丢脸”。

在上述例子中,受害者借自杀来暴露负心汉的品格。其实,比较温和的手段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受到虐待的仆人可能对主人大发脾气,抨击他不人道的行为。学生可能因为老师犯错而出他的丑。顾客发现商人想在交易中占便宜,也可能招来一大群人,告诉他们这商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由于生意人非常珍惜本身的商誉,他们通常会对特别嗦的顾客让步,以免招来路人侧目。仆人、学生、顾客都可能用使其对手“丢脸”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由于理直气壮的愤怒是弱者或欺诈不公之受害者所能掌握的正当武器,身居高位的人,诸如地方乡绅或城市中的专家学者,在和地位较低的人周旋时,必须格外审慎。这些人理应受到年纪较轻及地位较低者的尊敬,但如果他们做出违背社会期望的行为而丧失自我尊严时,社会地位愈高,他愈要维护自身的尊严,他的“脸”也愈容易受到伤害。穷人可以撙节支出,但是有钱人如果斤斤计较,便会有失体面,而引起大众非议。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粗鲁的乡下人发生争吵,也是大失尊严之事。受教育除了累积知识外,还应当陶冶品格,所以“喝过墨水的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应当在社交行为方面表现自我节制。因此,和不识字的人公开争吵会损害自我的尊严,而让他“丢脸”。

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在分析强调重点与基本态度迥异于自身文化的另一

种文化时,必须牢记在心的是:即使是对于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那些层面,每个社会都会形成不同的观念。

这类观念上的差异经常反映在语汇之中。但是真要深入了解这些观念对其传承者的完整意义,就必须仔细研究形成这些观念的情境。中国人对于研究“面子”观念之所以饶具兴味,一则因为借此可以看出人们获取声誉以及稳固或提升地位的两组标准,同时又可以了解在同一个文化架构之内各种不同的态度如何互相妥协。

这两组标准可以用两个词来加以区分。就字面来看,两个词的意思都是指身体的“脸”部。其中之一是“面子”,代表在中国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借由成功和夸耀而获得的名声,也是借着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累积起来的声誉。要获得这种肯定,不论在任何时候自我都必须仰赖外在环境。另一个是“脸”的概念,美国人虽然略有所知,却未曾真正地了解它。这是团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这种人无论遭遇任何困难,都会履行应尽的义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它代表社会对于自我德性之完整的信任,一旦失去它,则个人便很难继续在社群中正常运作。“脸”不但是维护道德标准的一种社会约束力,也是一种内化的自我制约力量。

由于以往未曾有人注意到这两组声誉标准的差异,因而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两种观念,同时探讨它们在社交场合中的实际应用。

“脸”和“面”这两个字中,后者较前者远为古老,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可以发现。早在公元前4世纪,“面”便有指涉自我与社会间之关系的象征性意义;“脸”则是比较现代的名词,《康熙字典》引用的最早典故出自元代(公元1227年至1367年)。这个字似乎起源自中国北部,而后在身体的意义上逐渐取代了“面”,而获得了某些象征性意义。同时,“面”加上无意义的虚字“子”,又发展出各种不同的意义。如今这两个字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都通用,不过“脸”在长江中部各省的使用不如它在北方的范围广。然而,此处我们虽然已经了解了“脸”和“面”所指何物,一般人并不能自觉地体会其差异。

一、脸

(一)“丢脸”

“丢脸”是团体对不道德或社会所不同意之行为的责难。严重损害社会道德规范之事,一旦为大众知悉,便构成个人品格上的污点,同时引发大家的互相责难。被发现的欺诈,被揭穿的罪行,卑劣的行为,错误的判断,为一己私利所说的谎言,任职期间有渎职行为,背弃诺言,欺骗顾客,有妇之夫和少女发生越轨行为,这些都是可能引发社会非议的一些行为,对自我而言,都是“丢脸”之事。

有位美国人在中国内地旅行时的体验,可以作为“丢脸”的一个简单例子。在一个小村庄里,她和一位农人约定,用农人的驴子作为交通工具。到了约定的日子,农人跑来说,他的驴子没空儿,要求她再等一天。因为他们早已有约在先,他坚持不让女士设法另外再找一头。他们最先在旅店中来回争论,然后吵到庭院外。围观者没人开口说话,不过有些老年人却一直摇头,口中念念有词。农人的情绪愈来愈高昂,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最后,他调头离去,不再争论,让那位美国女士自行再找一头驴。农人已经感觉到群众的不以为然。大家对他想利用美国旅人的困境占便宜所作的非难,让他觉得“丢脸”。

1935年在北京发生的一件犯罪案是说明“丢脸”严重性的最好例子。有位大学生和一位女学生发展出非常亲密的关系。他本来答应和她结婚,但是当发现她怀孕时,却写信否认其承诺。这位女生随即到他的宿舍去找他。遍寻不着后,她随即上吊自杀。那名学生立刻被捕,并且被判10年徒刑。由于他的不负责任导致女孩走上绝路,大众对他不满的情绪达到极点。自杀本身就是一种最严厉的控诉,引起许多人议论他的恶行劣迹,让他“丢尽了脸”。不过,大众的论断并非永远站在法律这一边。如果大家认为某人所犯的罪行情有可原,虽然他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可是社会大众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为了私利而违反道德原则的人,他便不会“丢脸”。

在上述例子中,受害者借自杀来暴露负心汉的品格。其实,比较温和的手段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受到虐待的仆人可能对主人大发脾气,抨击他不人道的行为。学生可能因为老师犯错而出他的丑。顾客发现商人想在交易中占便宜,也可能招来一大群人,告诉他们这商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由于生意人非常珍惜本身的商誉,他们通常会对特别嗦的顾客让步,以免招来路人侧目。仆人、学生、顾客都可能用使其对手“丢脸”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由于理直气壮的愤怒是弱者或欺诈不公之受害者所能掌握的正当武器,身居高位的人,诸如地方乡绅或城市中的专家学者,在和地位较低的人周旋时,必须格外审慎。这些人理应受到年纪较轻及地位较低者的尊敬,但如果他们做出违背社会期望的行为而丧失自我尊严时,社会地位愈高,他愈要维护自身的尊严,他的“脸”也愈容易受到伤害。穷人可以撙节支出,但是有钱人如果斤斤计较,便会有失体面,而引起大众非议。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和粗鲁的乡下人发生争吵,也是大失尊严之事。受教育除了累积知识外,还应当陶冶品格,所以“喝过墨水的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更应当在社交行为方面表现自我节制。因此,和不识字的人公开争吵会损害自我的尊严,而让他“丢脸”。


相关文章

  • 中西方文化中_面子_的比较和分析_郭峥嵘
  • 第27卷第1期2011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Vol.27No.1Feb.2011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 郭峥嵘 (太原理工大学, ...查看


  • 社会心理学18:人情与面子
  • 人情与面子 --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滕海南 太师椅是中国古代唯一用官职命名的坐具,象征着权力.地位和尊 严,也有"关系""人情"和"面子"的意味,比如排座次.就座. ...查看


  • 尊严胜于面子
  • <中国人的素质>一书的作者明恩溥认为:"中国人一向就有'好面子'的习惯,凡事都得爱面子.讲面子.要面子,这使中国人有了面子,却损害了尊严."在现今生活中,一些人总把面子看得太重,在他们心里,面子是尊严的代名词 ...查看


  •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 "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或缺的人情媒介,也许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爱面子".在新浪网的一项最新调查中,有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中很重要. 从"给面 ...查看


  • 中国人的面子观
  • 中国人的面子观 胡先晋 黄光国 译 人类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在分析强调重点与基本态度迥异于自身文化的另一种文化时,必须牢记在心的是:即使是对于人类生活中 ...查看


  • 尊严和面子
  • 某人,家中穷极,爱装富.每次出门之前以肉皮将嘴擦至油光,见人便吹,吃的大鱼大肉云云.其儿突入,大叫:"大事不好,您那悬于梁上,每日擦嘴之肉皮被猫叼走." 某人大惊,"速叫你母追之!""吾母羞 ...查看


  • 大相径庭的中西饮食文化
  • 40F 东西之间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其实,欧洲人也是要面子的.但他们的面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公德上,饭桌上却没有他们的面子.不仅公宴里没有政府的面子,而且私宴也不曾有主人个人的面子.我在荷兰时,有一朋友请我参加他 ...查看


  • 干大事的人从来都不要脸
  • 干大事的人, 从来都不要脸! 2016-09-07 格律诗企业管理 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有人认为面子比命还重要.面子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 ...查看


  • (时代光华)企业文化建设答案(3套答案)
  • 学习课程: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套答案) 单选题 1.爵"除了代表了地位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 )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大锅 酒罐子 酒杯子 以上都不正确 2.项羽兵败乌江自杀的历史事件说明了( ) ...查看


  • 浅析中国式关系营销(1)
  • 浅析中国式关系营销 林 杰,许栋奕 (莆田学院 管理学院,福建省莆田市 邮编:351100) 摘要:在中国的商务人士, 都非常了解关系营销,在中国毋庸置疑的首要位置.中国的关系营销不同与西方的关系营销,两者虽然有相联系的地方但两者的表现却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