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信息化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有必要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三农”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本文结合农业高等院校当前计算机专业办学,提出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也为其他农业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农业特色;计算机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引言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过程,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和农民培训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3S、物联网、云计算、计算机技术、移动网、互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科学技术支撑。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

  当前各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多数以促进国家和地方信息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工程项目型和综合型IT人才,所以在修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以紧跟市场的需求、迎合IT企业需要,培养工程复合型人才目标[1]。高等农业院校开办计算机专业,与同等实力的高等理工院校相比,很多方面都缺少竞争实力,因此,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更要体现农业信息化特色,培养软硬件兼通的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涉农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地方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信息化与农业相结合,协同创新,改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相关成果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为数学建模、电子竞赛、ACM程序设计、飞思卡尔机械设计和“挑战杯”创业等学生竞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进修培训及对外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构建新型农业信息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软硬件兼通的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涉农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形势

  (1)依托科研项目,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创新实践模式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以生为本”,理论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把学生实践活动和科研课题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体现实践性、应用性、启发性、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及时将新内容、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来使知识结构合理。

  (2)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创新实践模式建设奠定实践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为本科生创造一个个性化发展空间的工作方向已变为现实。

  (3)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提高学生农业信息化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满足“三农”建设对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实践模式建设中,加强农业与信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信息类与非信息类之间、专业与基础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着力培养学生信息集成技术创新及其应用能力。

  (4)突出专业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效果显著

  坚持“三农”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信息农业情怀。创新实践模式以“学信息、爱农业、服务农业”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4];模式利用与农业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安排学生到农田进行实践,熟悉农业特点,感受信息农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热爱农业情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物联网相关项目,全面加强学生的农业科研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80%的参赛项目与农业信息化密切相关。

  (5)丰富的科技创新课外活动,增强营造多学科创新教育环境

  农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社会,指导农业生产。在这方面我校信息技术学院有着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学院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及教师服务社会: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帮您”电脑诊所、支农课件比赛等等定期组织的活动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4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实施

  提出“萃脑”实践创新创造方法,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培训”中。将“方法培训”放到创新实践第一步。

  方法培训:对农业信息化理论方法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同时,掌握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   实践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竞赛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运用先进的创新方法,在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实践及实训[5]。

  总结提高:通过方法总结、实践经验总结、研讨、论坛等多种方式,采取长期培养、短期集训、项目团队、科研助理、组织竞赛和自主研发等各具特点、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并以此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创新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环节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意识的方案。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各领域对计算机产业的依赖日趋严重,信息技术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手段,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迎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彰显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满足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严仲兴.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2]董文奇等.适应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有特色的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3]彭安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4]张敏生.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8)

  [5]崔军.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活动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2)

  [6]闰舒静,张兴会,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

  [7]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8]邹逢兴,陈立刚,等.关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

  [作者简介]曹丽英(1978-),女,吉林长春,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农业应;通讯作者:陈桂芬(1956-),女,吉林长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农业应用。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十二五”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101);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1161);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47,201248)。

  摘要:高等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有必要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探索,以适应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三农”建设培养出更多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本文结合农业高等院校当前计算机专业办学,提出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也为其他农业类院校计算机专业办学提供一种参考。

  关键词:农业特色;计算机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引言

  农业信息化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的过程,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和农民培训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3S、物联网、云计算、计算机技术、移动网、互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科学技术支撑。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

  当前各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多数以促进国家和地方信息化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培养多层次、实用型、工程项目型和综合型IT人才,所以在修改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以紧跟市场的需求、迎合IT企业需要,培养工程复合型人才目标[1]。高等农业院校开办计算机专业,与同等实力的高等理工院校相比,很多方面都缺少竞争实力,因此,农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学校的办学目标,在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同时,更要体现农业信息化特色,培养软硬件兼通的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涉农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2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地方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信息化与农业相结合,协同创新,改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有助于农业信息化相关成果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有效的进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为数学建模、电子竞赛、ACM程序设计、飞思卡尔机械设计和“挑战杯”创业等学生竞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教师的进修培训及对外交流,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构建新型农业信息化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培养软硬件兼通的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满足社会对农业信息化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与涉农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3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形势

  (1)依托科研项目,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为创新实践模式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以生为本”,理论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时代性、科学性、先进性;把学生实践活动和科研课题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体现实践性、应用性、启发性、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及时将新内容、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来使知识结构合理。

  (2)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创新实践模式建设奠定实践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为本科生创造一个个性化发展空间的工作方向已变为现实。

  (3)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提高学生农业信息化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满足“三农”建设对农业信息化创新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实践模式建设中,加强农业与信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信息类与非信息类之间、专业与基础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着力培养学生信息集成技术创新及其应用能力。

  (4)突出专业特点,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人才效果显著

  坚持“三农”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信息农业情怀。创新实践模式以“学信息、爱农业、服务农业”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4];模式利用与农业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安排学生到农田进行实践,熟悉农业特点,感受信息农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热爱农业情怀。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物联网相关项目,全面加强学生的农业科研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有80%的参赛项目与农业信息化密切相关。

  (5)丰富的科技创新课外活动,增强营造多学科创新教育环境

  农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社会,指导农业生产。在这方面我校信息技术学院有着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学院每年多次组织学生及教师服务社会: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帮您”电脑诊所、支农课件比赛等等定期组织的活动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

  4 以农业特色为导向的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的实施

  提出“萃脑”实践创新创造方法,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培训”中。将“方法培训”放到创新实践第一步。

  方法培训:对农业信息化理论方法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同时,掌握先进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开阔思路。   实践实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竞赛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结合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运用先进的创新方法,在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实践及实训[5]。

  总结提高:通过方法总结、实践经验总结、研讨、论坛等多种方式,采取长期培养、短期集训、项目团队、科研助理、组织竞赛和自主研发等各具特点、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并以此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目标的实现。在创新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的环节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意识的方案。

  5 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各领域对计算机产业的依赖日趋严重,信息技术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手段,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迎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彰显自己的特色,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满足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严仲兴.高职院校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2]董文奇等.适应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有特色的农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3]彭安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0(2)

  [4]张敏生.大学生对成才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8)

  [5]崔军.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活动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7(2)

  [6]闰舒静,张兴会,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

  [7]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校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8]邹逢兴,陈立刚,等.关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09)

  [作者简介]曹丽英(1978-),女,吉林长春,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农业应;通讯作者:陈桂芬(1956-),女,吉林长春,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农业应用。

  基金项目:吉林农业大学“十二五”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0101);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1161);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247,201248)。


相关文章

  • 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支持"双一流"建设!
  • 来源:   教育部 关键词:  十三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发展理念与主要目标. 6 (一)发展理念. 6 (二)主要目标. 6 三.坚持引领创新,抢占原始创新战略制高点. 7 (一)大力加强需求引导 ...查看


  • 高职教育办学理念问答
  • 1.高等职业教育应如何科学定位? (1)人才定位:把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工作 的出发点,淡化学科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2)方式定位:人才培养方式科学化,特别鼓励订单培养:(3)层次定位: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 ...查看


  • 浙江省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
  •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的主要成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工 ...查看


  • 创意农业学
  • 2009年5月27日,我国第一部创意农业学理论专著<创意农业学>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创意农业学>全书共70万字,本书作者为中国创意农业研究专家.总部经济专家.战略资本研究专家.我国创意农业理 ...查看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方 案 湖北省郧阳科技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 ...查看


  • 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思路及关键突破
  • 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思路及关键突破 . 2008-10-13 "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一.四川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川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 能否准确地识别这些根本性障碍, 决 ...查看


  • 上海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全文)
  • 上海市农委关于本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 沪农委[2012]276号 各区县农委,各归口单位,各直属单位: 根据农业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2] 4号)的 ...查看


  •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
  • 50所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工作经验特色总结(四) 2010年05月11日 16:56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江西财经大学: 一.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工作"固本疏源,重基求新"."固本"就是抓 ...查看


  • 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山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总体部署 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突出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二)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