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发展观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新的发展观,在本质上就是更加科学的发展观。所谓更 加科学,就是更准确地把握发展的本质、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过 程、发展的规律、发展的标志。我们主张树立的以人为本、以中为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概括。� 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是生产方式变化、变革的过程。在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都是人。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升华、和谐的结果。如果人不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能发生变 化。从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到宽带技术的应用,都是人的素质提高的产物;从原始社 会到市场经济社会,都是在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上人际关系、人天关系变化的结果 。人是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本源和核心载体。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天关 系的和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发展而发展。� 我国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正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发展而发展错误发 展观指导下的产物。一些决策者的奋斗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为了自己的"政 绩",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把发展的手段当作发展的目的。 一些城市的领导,没有把决定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当作发展的本体 、本源和目的给予高度重视,而是就GDP抓GDP,对锦上添花的这个化那个化不计成本地大 干快上,严重偏离了发展的目的。我国目前 几个结构性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内需启动如此困难,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有相当多的主宰 一方的干部的发展观有问题,他们的工作越积极越努力,经济偏离发展的目的也就越远。�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能发展?其内在的原动力何在?究其根本是人的需求, 是人的 永远也不可能满足的需求。从打磨第一块石头到制造宇宙飞船,其原动力都是人,都是人为 了征服自然、满足自己需求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人的消费结构的升级是无止境的,从而生产 力的发展才是无止境的。�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 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某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根据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而是根据这个社会用什么生产方式生产。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从动因 到结果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所以,要检验社会生产方式是否获得了发展,是 正 发展还是负发展,关键要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和 谐。� 目前人们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是根据GDP总量,第二是根据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比重,第 三是根据第三产业比重。其实,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 平。GDP总量或人均GDP数量,并不能反映出这些GDP是用什么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如何分 配的 。自然的恩赐、透支人的劳动寿命和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都可以使GDP快速增长, 甚至一场破坏性很大的洪水,损失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可以引起GDP的增长。 � 同样用工业化、企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国家,其生产方式质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这种差别 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收入的分配方式以及收入的多寡。关键在于劳动力 是不是商品。 要想建立普遍的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必须普遍商品化,必须使劳动者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 系,劳动力价格必须是市场决定的。我国目前不少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里,民 工在生产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受到市场经济原则的保护,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工 资低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还不能完全与土地脱离传统的经济关系,还不能不依赖农业的收 入;他们的人身、人格得不到正常的国民待遇,更没有社会保障待遇,常常被拖欠工资、扣 发工资,等等。普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地区,不管GDP总量多大,人均收入水平多高,也 不管 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多大,这个地区都不能被看成工业化中、高级阶段,而是工业化的初级 阶段、原始积累阶段。� 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也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决定性标志。第三产业是一个领域广阔 的复杂体系,有传统第三产业,有新兴第三产业,还有所谓的无烟工业,如黄、赌、毒等作 为负发展标志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负发展行业也创造GDP,但在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时 候,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负数扣除。� 因此,我们要准确地判断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度,必须对我国13亿人口,主要是7�5亿劳 动人口,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判断发展阶段,主要根据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指标、人口城市 化指标、人口基本教育时间指标和保障度指标;判断一定阶段上的发展运行状态主要根据恩 格尔系数指标、充分就业率指标和社会犯罪率指标。
人们对发展观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新的发展观,在本质上就是更加科学的发展观。所谓更 加科学,就是更准确地把握发展的本质、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过 程、发展的规律、发展的标志。我们主张树立的以人为本、以中为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具体概括。� 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 人类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经济过程,是生产方式变化、变革的过程。在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核心因素都是人。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人的素质的提高, 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升华、和谐的结果。如果人不变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能发生变 化。从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到宽带技术的应用,都是人的素质提高的产物;从原始社 会到市场经济社会,都是在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上人际关系、人天关系变化的结果 。人是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本源和核心载体。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天关 系的和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的 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发展而发展。� 我国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正是为了增长而增长、为了发展而发展错误发 展观指导下的产物。一些决策者的奋斗目标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出现了偏差,为了自己的"政 绩",把"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增长是硬道理",把发展的手段当作发展的目的。 一些城市的领导,没有把决定人的生存权、发展权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当作发展的本体 、本源和目的给予高度重视,而是就GDP抓GDP,对锦上添花的这个化那个化不计成本地大 干快上,严重偏离了发展的目的。我国目前 几个结构性经济矛盾日益尖锐,内需启动如此困难,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有相当多的主宰 一方的干部的发展观有问题,他们的工作越积极越努力,经济偏离发展的目的也就越远。�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能发展?其内在的原动力何在?究其根本是人的需求, 是人的 永远也不可能满足的需求。从打磨第一块石头到制造宇宙飞船,其原动力都是人,都是人为 了征服自然、满足自己需求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人的消费结构的升级是无止境的,从而生产 力的发展才是无止境的。� 人的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标志 判断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某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根据生 产什么,生产多少,而是根据这个社会用什么生产方式生产。而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从动因 到结果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所以,要检验社会生产方式是否获得了发展,是 正 发展还是负发展,关键要看人的素质是否提高,人际关系是否升华,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否和 谐。� 目前人们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第一是根据GDP总量,第二是根据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比重,第 三是根据第三产业比重。其实,这些指标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 平。GDP总量或人均GDP数量,并不能反映出这些GDP是用什么生产方式创造出来的,如何分 配的 。自然的恩赐、透支人的劳动寿命和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都可以使GDP快速增长, 甚至一场破坏性很大的洪水,损失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却可以引起GDP的增长。 � 同样用工业化、企业化生产方式生产的国家,其生产方式质的差别也是相当大的。这种差别 主要体现在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收入的分配方式以及收入的多寡。关键在于劳动力 是不是商品。 要想建立普遍的市场经济制度,劳动力必须普遍商品化,必须使劳动者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 系,劳动力价格必须是市场决定的。我国目前不少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里,民 工在生产中的地位还没有完全受到市场经济原则的保护,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恶劣,工 资低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还不能完全与土地脱离传统的经济关系,还不能不依赖农业的收 入;他们的人身、人格得不到正常的国民待遇,更没有社会保障待遇,常常被拖欠工资、扣 发工资,等等。普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的地区,不管GDP总量多大,人均收入水平多高,也 不管 工业产值占GDP比重多大,这个地区都不能被看成工业化中、高级阶段,而是工业化的初级 阶段、原始积累阶段。� 第三产业的比重大,也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决定性标志。第三产业是一个领域广阔 的复杂体系,有传统第三产业,有新兴第三产业,还有所谓的无烟工业,如黄、赌、毒等作 为负发展标志的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负发展行业也创造GDP,但在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的时 候,我们必须把它们作为负数扣除。� 因此,我们要准确地判断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度,必须对我国13亿人口,主要是7�5亿劳 动人口,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判断发展阶段,主要根据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指标、人口城市 化指标、人口基本教育时间指标和保障度指标;判断一定阶段上的发展运行状态主要根据恩 格尔系数指标、充分就业率指标和社会犯罪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