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与[指南]中社会.情感部分的对比思考

探索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与《指南》中社会、情感部分的对比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雪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见证,它一方面立足于理论的高度,在全面把握幼儿身心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各阶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从操作的层面为教师和家长促进幼儿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习与研究《指南》,既有利于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也有利于我们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省,思考《指南》制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反思《指南》对比其他国家的幼教文件存在的局限性。“发展适宜性实践”(D eve l opm e nt al l y A ppr opr i at e P r act i ce )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的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一套价值理念和实践体系。《发展适宜性实践》一书也对发展适宜性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它对美国学前

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美国幼儿教育界称为“绿色圣经”。在比较中学习可以让我们以一种“审视”的视角思考两种教育中对同一问题的讨论,研究视野的开阔更容易让我们把握问题的差异及本质。本文通过学习《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和“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社会情感部分,思考如何完善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问题,并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的原则就告诫我们: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指南》划分了五大领域,就人为地把幼儿的发展割裂开。五大领域的划分其实就像操作性定义,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的情绪情感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作为有感情的动物,生活在情感的世界里,各个领域的学习、各种方式的生活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契机。因此,把“情绪”放在健康领域或是社会领域都既是合理也是片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切实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发展适宜性实践》也是分阶段分领域进行介绍的,表面上看,与《指南》不同的是,《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社会、情感是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实质上,《指南》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关注程度比起D A P 来说,是

一、接纳、发泄VS 情绪安定愉快

学习《指南》我们不难发现,情绪部分被列在了健康领域。《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其中,心理方面的情绪表现、情感表达以及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里讨论情绪情感是该归属于健康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也许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指南》在开篇指出

18

是“保持愉快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呢?这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的反面正是对“消极情绪”的回避,传达的是“消极情绪”不好,不能有消极情绪的观念,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情绪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幼儿更是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保持愉快的情绪固然好,可是对消极情绪的接纳和处理也很重要。D A P 中所说的“接纳”正

远远不够的。《指南》仅在健康领域第一个大目标——身心状况下的第二点提到情绪安定愉快。在这一子目标下分阶段介绍了小、中、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水平,体现出了各年龄段情绪表达及控制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在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这一小节中,从安全感、温暖的人际关系、接纳、对表达方式的限制、提供发泄途径、学习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幼儿社会、情感的深入分析。对比《指南》来看,教育建议中的第一点“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即强调给幼儿提供安全感和温暖的人际关系;第二点“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即

强调了教师的示范性。二者不同的是,在D A P 中,允许成人在教室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不应该用破坏性的行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很诚实,并且不会尝试向孩子们隐藏这些情

[1]

绪。幼儿有很强的感受力,有时候

是让我十分认同和感动的地方。“对情绪是没有限制的,应该把每一种情绪都视为正当的、重要的,而且是需要得到尊重的。”[3]正是这种接纳,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彰显了教师对幼儿的深切关怀。“当成人认识到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反应是他们作为人的正常表现时,孩子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认识就是积极正面的。”[4]把生活中正常的部分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体认。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该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

《指南》中说“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且不说如何界定什

么是“做错事”,先要弄清楚什么是

2015.06

教师故意掩饰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情绪和幼儿感受到的情绪相矛盾,往往会让幼儿感到困扰。《指南》从示范的角度指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它虽然强调教育意义,但忽略了教师情绪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且也会“剥夺对孩子意味着体验成为充分发展的人(消极情感是充分发展的人应该有的,不应该回避)和回应别人情绪的重要机会”。

[2]

为什么《指南》中强调最多的

19

探索

美国“发展适宜性实践”与《指南》中社会、情感部分的对比思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雪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幼儿教育不断发展的见证,它一方面立足于理论的高度,在全面把握幼儿身心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各阶段各领域的发展目标;一方面扎根于实践的土壤,从操作的层面为教师和家长促进幼儿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习与研究《指南》,既有利于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也有利于我们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省,思考《指南》制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因素,反思《指南》对比其他国家的幼教文件存在的局限性。“发展适宜性实践”(D eve l opm e nt al l y A ppr opr i at e P r act i ce )是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的旨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一套价值理念和实践体系。《发展适宜性实践》一书也对发展适宜性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它对美国学前

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美国幼儿教育界称为“绿色圣经”。在比较中学习可以让我们以一种“审视”的视角思考两种教育中对同一问题的讨论,研究视野的开阔更容易让我们把握问题的差异及本质。本文通过学习《指南》社会领域部分和“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社会情感部分,思考如何完善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问题,并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的原则就告诫我们: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们不能因为《指南》划分了五大领域,就人为地把幼儿的发展割裂开。五大领域的划分其实就像操作性定义,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的情绪情感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作为有感情的动物,生活在情感的世界里,各个领域的学习、各种方式的生活都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契机。因此,把“情绪”放在健康领域或是社会领域都既是合理也是片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切实重视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发展适宜性实践》也是分阶段分领域进行介绍的,表面上看,与《指南》不同的是,《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社会、情感是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实质上,《指南》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关注程度比起D A P 来说,是

一、接纳、发泄VS 情绪安定愉快

学习《指南》我们不难发现,情绪部分被列在了健康领域。《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其中,心理方面的情绪表现、情感表达以及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在这里讨论情绪情感是该归属于健康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也许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指南》在开篇指出

18

是“保持愉快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呢?这是一种正面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的反面正是对“消极情绪”的回避,传达的是“消极情绪”不好,不能有消极情绪的观念,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情绪有起有落,不可能一直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幼儿更是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保持愉快的情绪固然好,可是对消极情绪的接纳和处理也很重要。D A P 中所说的“接纳”正

远远不够的。《指南》仅在健康领域第一个大目标——身心状况下的第二点提到情绪安定愉快。在这一子目标下分阶段介绍了小、中、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水平,体现出了各年龄段情绪表达及控制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发展适宜性实践》在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这一小节中,从安全感、温暖的人际关系、接纳、对表达方式的限制、提供发泄途径、学习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等十个方面进行了关于幼儿社会、情感的深入分析。对比《指南》来看,教育建议中的第一点“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即强调给幼儿提供安全感和温暖的人际关系;第二点“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即

强调了教师的示范性。二者不同的是,在D A P 中,允许成人在教室中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不应该用破坏性的行为,教师对自己的情感很诚实,并且不会尝试向孩子们隐藏这些情

[1]

绪。幼儿有很强的感受力,有时候

是让我十分认同和感动的地方。“对情绪是没有限制的,应该把每一种情绪都视为正当的、重要的,而且是需要得到尊重的。”[3]正是这种接纳,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彰显了教师对幼儿的深切关怀。“当成人认识到并认可孩子的情绪反应是他们作为人的正常表现时,孩子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认识就是积极正面的。”[4]把生活中正常的部分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体认。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应该被接纳,被理解,被尊重。

《指南》中说“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且不说如何界定什

么是“做错事”,先要弄清楚什么是

2015.06

教师故意掩饰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情绪和幼儿感受到的情绪相矛盾,往往会让幼儿感到困扰。《指南》从示范的角度指出“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它虽然强调教育意义,但忽略了教师情绪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且也会“剥夺对孩子意味着体验成为充分发展的人(消极情感是充分发展的人应该有的,不应该回避)和回应别人情绪的重要机会”。

[2]

为什么《指南》中强调最多的

19


相关文章

  • 4."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解读
  • <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点章节 序: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为每一个儿童建构"发展适宜性实践"--不单是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而是一套儿童教育哲学.理论框 ...查看


  •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2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3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 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5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6 7 从精神分 ...查看


  • 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现状
  • 2011年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大会交流广东-广州衡模式的效应大于工作紧张模式,低回报者发生抑郁症状的发现最大,而女性的回报评分大于男性,这就使得男性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另-方面,男女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效应相同,但女性社会支持的评 ...查看


  • 五年级上册教案
  • 五 年 级 上 册 科 学 教 案 第一课:根里的"抽水机" 内容标准 探究根.茎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根的形态. 2. 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 了解根的作用. 能力培养 1. 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 ...查看


  • 从思维方式看中英科普文章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With Sp ...查看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
  •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650字(一)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园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 ...查看


  • 戈尔巴乔夫教案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体系结构.地位: 结构:本课是世界经济改革体系中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下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地位:二战后苏联改革有利于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曲折性.艰苦性.复杂性 2.编排特点:承接苏联经济制度确立,利用 ...查看


  • 简·亚当斯和约翰·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 前沿视角 简亚当斯和约翰杜威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农 佳 广西 南宁 530005) 亚当斯(JaneAddams)的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摘 要 简 亚当斯(JaneAddams)与约翰 杜威(JohnDewey)两者都是美国伟大的教育思 ...查看


  • 水敏性城市与海绵城市建设指南的对比研究
  • 摘要:指出出随着海绵城市在中国的推广,有关部门颁布了诸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对海绵城市与水敏性城市设计导则进行了比较研究,借鉴国外雨洪管理的成熟经验,简要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期对我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