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全血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年龄差异分析
作者:王晓燕 金森华 刘玉兰 赵莉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00多例儿童全血钙、镁、铁、锌、铜元素检测的数据统计,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全血中各类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指出不同年龄组间的元素含量数据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元素含量应参考各组的相应参考范围。
[摘 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含量的年龄差异,并建立临床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以20 946例健康查体的儿童(男12 447例,女8 499例)为对象 按照年岭分为四组(6岁)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钙、镁、铁、锌、铜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各年龄组、各元素含量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血钙、镁、铁、锌、铜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
[关健词]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全血 正常范围
近年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含量已成为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一项十分普及的
P
P
[1]
指标。然而,由于国内尚无统一的儿童正常参考标准,各医院在判断5种元素的缺乏与过量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2,3],指导、治疗较为混乱。为正确评价5种元素的参考范围,我们于2004年1-12月,以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门诊的20 94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临床正常参考范围,
P
P
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共20 946例,男12 447例,女8 499例;年龄1个月~19岁,平均(3.83士3.41)岁。纳入标准:就诊时无不适主诉,体检无异常,未发现急、慢性疾病,体格发育评价良好。 二、方法
1. 按照年龄分为四组,1组:
P
P
2. 对比标准及评价方法:参考我院现用的无年龄分段的标准:钙1.55-2.10mmol/L,镁1.12-2.0mmol/L,铁7.52-11.82mmol/L,锌76.5-170μmol/L,铜11.8-39.3μmol/L。我们将低于参考范围最低限判定为某种元素缺乏。以百分位法计算出各年龄组、各元素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并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三、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分别检验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元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
分别计算四组儿童测定结果的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值,为了临床应用方便,取第25-75百分位的数值作为正常参考范围,见表2。
表1:各组儿童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缺乏情况(%)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年龄
钙缺乏率 3.0 6.4 11.4 23.5
镁缺乏率 0.3 0.1 0.1 0.1
铁缺乏率 68.0 37.9 23.4 11.5
锌缺乏率 96.8 85.9 59.3 37.3
铜缺乏率
0 0.1 0 0.1
表2:各组儿童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测定结果
组别
年龄
元素 钙mmol/L
1组
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2
1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3
3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4组
>6岁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P3 1.55 1.22 5.97 34.20 12.40 1.50 1.26 6.58 44.70 12.60 1.49 1.26 7.03 53.60 12.60 1.43 1.26 7.24 57.89 12.40
P10 1.63 1.29 6.47 38.50 13.20 1.57 1.33 7.02 50.25 13.60 1.54 1.33 7.30 59.70 13.50 1.49 1.33 7.49 65.40 13.00
P25 1.70 1.38 6.89 44.20 14.50 1.64 1.40 7.34 56.23 15.10 1.60 1.40 7.53 66.20 15.00 1.55 1.40 7.72 72.60 14.20
P50 1.78 1.47 7.26 50.90 16.70 1.72 1.48 7.67 63.50 17.40 1.67 1.48 7.80 73.60 17.20 1.62 1.48 8.08 79.90 16.00
P75 1.87 1.55 7.65 59.00 19.30 1.80 1.57 8.01 71.18 20.00 1.75 1.56 8.14 81.20 19.90 1.70 1.57 8.50 87.60 18.50
P90 1.95 1.65 7.97 66.50 21.80 1.89 1.66 8.35 79.10 22.60 1.84 1.64 8.48 88.40 22.30 1.79 1.65 8.89 94.90 21.00
P97 2.03 1.75 8.34 77.55 25.00 1.98 1.75 8.71 88.40 25.40 1.94 1.75 8.80 96.70 25.00 1.90 1.76 9.32 103.00 23.70
P25-P75 1.70-1.87 1.38-1.55 6.89-7.65 44.20-59.00 14.50-19.30 1.64-1.80 1.40-1.57 7.34-8.01 56.23-71.18 15.10-20.00 1.60-1.75 1.40-1.56 7.53-8.14 66.20-81.20 15.00-19.90 1.55-1.70 1.40-1.57 7.72-8.50 72.60-87.60 14.20-18.50
组 岁~
组 岁~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按现行的无年龄分段的5种元素正常标准判断,儿童锌元素缺乏的患病率极高,尤其是小年龄组,锌元素缺乏率接近100%。这显然与临床情况是不相符的。
因此,现行的判断标准有偏差,不适用于元素缺乏的诊断。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钙、镁、铁、锌、铜元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诊断标准不应单一化,不同的年龄组需分别参考其相应的正常值。本研究年龄分段根据儿科统一年龄分期:婴儿期(1岁)、幼儿期(1岁~)、学龄前期(3岁~)、学龄期(>6岁)
[5]
P
P
。
[6]
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可引起机体的病理状态,例如,锌缺乏儿童表现食欲差、生长发育减慢、免疫功能低下等。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微量元素过量也可引起中毒,对人
[7]
体造成伤害,但通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常量和微量元素检测对于评价儿童营
P
P
P
P
养状况。寻找疾病原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参考范围的确立对干严格、准确地判断元素是否缺乏,积极、适量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以往研究中,正常值多采用均值离差法
[8]
P
P
,临床应用这种方法简单、容易记忆,但也
存在一定的缺点。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吸收与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体现在检测值方面,其升高与降低幅度并不明显。本研究发现,虽然检测值相差不多,但临床症状可能差别很大。因此,仅仅与平均值比较,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元素在体内的水平及所产生的变化,易造诊疗上的偏差。百分位法以第50百分位为中位数(P50),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计算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可以灵敏、科学地评价儿童体内各元素水平,反映不同时期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评估疗效,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文献报道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可因地区、民族、饮食习惯等不同而有所差别,但较大样本量的检查资料[9],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样本量大,而且包括全年的
P
P
监测结果,可以供北京市儿科保健门诊参考。由于我院就诊儿童来自全国各地,减弱了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结果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临床医师可结合体格检查、疾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比较全面、实际的评价,对患儿进行恰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秦俊法,李增禧 中国微量元素研究二十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 11:1-20 张春芳 郑州地区325例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调查分折,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1668-1670 刘适,王建辉 长沙市928名儿童微量元素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47-149. 肖剑 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及维修,中国医学装备,2007,4:55-56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
陈立,刘友学,锌与儿童生长发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12-614 单振芬,微量元素与人体键康,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66-67
罗阳,张雪,府伟灵,重庆地区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正常值的确立,重庆医s 学,2004,33:1143一1144
[9]
顾祖维,国外人体血、尿、发、指甲中元素的正常值,冶金劳动卫生,1982,8:380-383
儿童全血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年龄差异分析
作者:王晓燕 金森华 刘玉兰 赵莉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采用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00多例儿童全血钙、镁、铁、锌、铜元素检测的数据统计,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全血中各类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并指出不同年龄组间的元素含量数据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元素含量应参考各组的相应参考范围。
[摘 要] 目的 探讨儿童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含量的年龄差异,并建立临床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以20 946例健康查体的儿童(男12 447例,女8 499例)为对象 按照年岭分为四组(6岁)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末梢血钙、镁、铁、锌、铜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各年龄组、各元素含量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血钙、镁、铁、锌、铜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
[关健词]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全血 正常范围
近年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的含量已成为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一项十分普及的
P
P
[1]
指标。然而,由于国内尚无统一的儿童正常参考标准,各医院在判断5种元素的缺乏与过量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2,3],指导、治疗较为混乱。为正确评价5种元素的参考范围,我们于2004年1-12月,以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门诊的20 94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全血常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锌、铜)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临床正常参考范围,
P
P
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保健门诊健康体检儿童共20 946例,男12 447例,女8 499例;年龄1个月~19岁,平均(3.83士3.41)岁。纳入标准:就诊时无不适主诉,体检无异常,未发现急、慢性疾病,体格发育评价良好。 二、方法
1. 按照年龄分为四组,1组:
P
P
2. 对比标准及评价方法:参考我院现用的无年龄分段的标准:钙1.55-2.10mmol/L,镁1.12-2.0mmol/L,铁7.52-11.82mmol/L,锌76.5-170μmol/L,铜11.8-39.3μmol/L。我们将低于参考范围最低限判定为某种元素缺乏。以百分位法计算出各年龄组、各元素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并作为标准进行评价。 三、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分别检验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各元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
分别计算四组儿童测定结果的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值,为了临床应用方便,取第25-75百分位的数值作为正常参考范围,见表2。
表1:各组儿童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缺乏情况(%)
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年龄
钙缺乏率 3.0 6.4 11.4 23.5
镁缺乏率 0.3 0.1 0.1 0.1
铁缺乏率 68.0 37.9 23.4 11.5
锌缺乏率 96.8 85.9 59.3 37.3
铜缺乏率
0 0.1 0 0.1
表2:各组儿童钙、镁、铁、锌、铜5种元素测定结果
组别
年龄
元素 钙mmol/L
1组
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2
1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3
3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钙mmol/L
4组
>6岁
镁mmol/L 铁mmol/L 锌μmol/L 铜μmol/L
P3 1.55 1.22 5.97 34.20 12.40 1.50 1.26 6.58 44.70 12.60 1.49 1.26 7.03 53.60 12.60 1.43 1.26 7.24 57.89 12.40
P10 1.63 1.29 6.47 38.50 13.20 1.57 1.33 7.02 50.25 13.60 1.54 1.33 7.30 59.70 13.50 1.49 1.33 7.49 65.40 13.00
P25 1.70 1.38 6.89 44.20 14.50 1.64 1.40 7.34 56.23 15.10 1.60 1.40 7.53 66.20 15.00 1.55 1.40 7.72 72.60 14.20
P50 1.78 1.47 7.26 50.90 16.70 1.72 1.48 7.67 63.50 17.40 1.67 1.48 7.80 73.60 17.20 1.62 1.48 8.08 79.90 16.00
P75 1.87 1.55 7.65 59.00 19.30 1.80 1.57 8.01 71.18 20.00 1.75 1.56 8.14 81.20 19.90 1.70 1.57 8.50 87.60 18.50
P90 1.95 1.65 7.97 66.50 21.80 1.89 1.66 8.35 79.10 22.60 1.84 1.64 8.48 88.40 22.30 1.79 1.65 8.89 94.90 21.00
P97 2.03 1.75 8.34 77.55 25.00 1.98 1.75 8.71 88.40 25.40 1.94 1.75 8.80 96.70 25.00 1.90 1.76 9.32 103.00 23.70
P25-P75 1.70-1.87 1.38-1.55 6.89-7.65 44.20-59.00 14.50-19.30 1.64-1.80 1.40-1.57 7.34-8.01 56.23-71.18 15.10-20.00 1.60-1.75 1.40-1.56 7.53-8.14 66.20-81.20 15.00-19.90 1.55-1.70 1.40-1.57 7.72-8.50 72.60-87.60 14.20-18.50
组 岁~
组 岁~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按现行的无年龄分段的5种元素正常标准判断,儿童锌元素缺乏的患病率极高,尤其是小年龄组,锌元素缺乏率接近100%。这显然与临床情况是不相符的。
因此,现行的判断标准有偏差,不适用于元素缺乏的诊断。
通过本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钙、镁、铁、锌、铜元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诊断标准不应单一化,不同的年龄组需分别参考其相应的正常值。本研究年龄分段根据儿科统一年龄分期:婴儿期(1岁)、幼儿期(1岁~)、学龄前期(3岁~)、学龄期(>6岁)
[5]
P
P
。
[6]
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缺乏可引起机体的病理状态,例如,锌缺乏儿童表现食欲差、生长发育减慢、免疫功能低下等。同时需要警惕的是,微量元素过量也可引起中毒,对人
[7]
体造成伤害,但通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常量和微量元素检测对于评价儿童营
P
P
P
P
养状况。寻找疾病原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参考范围的确立对干严格、准确地判断元素是否缺乏,积极、适量的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以往研究中,正常值多采用均值离差法
[8]
P
P
,临床应用这种方法简单、容易记忆,但也
存在一定的缺点。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吸收与代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体现在检测值方面,其升高与降低幅度并不明显。本研究发现,虽然检测值相差不多,但临床症状可能差别很大。因此,仅仅与平均值比较,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元素在体内的水平及所产生的变化,易造诊疗上的偏差。百分位法以第50百分位为中位数(P50),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计算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的相应数值,可以灵敏、科学地评价儿童体内各元素水平,反映不同时期及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评估疗效,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文献报道人体内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可因地区、民族、饮食习惯等不同而有所差别,但较大样本量的检查资料[9],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组样本量大,而且包括全年的
P
P
监测结果,可以供北京市儿科保健门诊参考。由于我院就诊儿童来自全国各地,减弱了地域环境差异的影响,结果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临床医师可结合体格检查、疾病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比较全面、实际的评价,对患儿进行恰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秦俊法,李增禧 中国微量元素研究二十年,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 11:1-20 张春芳 郑州地区325例婴幼儿血液微量元素调查分折,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1668-1670 刘适,王建辉 长沙市928名儿童微量元素调查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47-149. 肖剑 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及维修,中国医学装备,2007,4:55-56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
陈立,刘友学,锌与儿童生长发育,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612-614 单振芬,微量元素与人体键康,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66-67
罗阳,张雪,府伟灵,重庆地区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正常值的确立,重庆医s 学,2004,33:1143一1144
[9]
顾祖维,国外人体血、尿、发、指甲中元素的正常值,冶金劳动卫生,1982,8: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