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二)主要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

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微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15.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6.云手:两掌在体前交叉向两侧划立圆,指高不过头、低不过裆;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

17.撩掌:掌经下向前或前下方撩出,掌心向上或向前上方,高不过胸,低不过裆。

18.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斜上方,掌心斜向外。

19.撑掌:两掌上下分撑,对称用力。

20.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下落压按。

21.托掌:掌心向上,掌由下和上托举。

22.采:掌由前向斜下捋带。

23.挒:掌向斜外侧撕打。

24.靠:肩、背或上臂向斜外发力。

25.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外撅挡。

各种手法均要求走弧形路线,前臂做相应旋转,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并注意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臂伸出后,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软。关于手法的着力点,主要是说明其攻防含义,练习中应注意不重力地去体现,不可故意僵劲。

(三)步型

1.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夫尖基本垂直,脚尖直向前;后 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约450~600。两脚全脚着地。

2.虚步:后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高于水平),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

3.仆步:一腿全蹲,全脚着地,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于体侧,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4.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举于体前,大腿高于水平。

5.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宽不过肩,两腿直立或屈蹲。

6.歇步:两腿交叉屈蹲,前后相迭,后膝接近前腿膝窝。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

7.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二至三脚长,全脚着地。两腿屈蹲,大腿高于水平,体重略偏于后腿。

8.丁步(点步):一腿屈蹲,全脚着地,另一腿屈收,脚停于支撑脚内侧或侧前、侧后约10厘米处,前脚掌虚点地面。

9.横裆步(侧弓步):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斜向前;一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另一腿自然伸直。

10.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 各种步型都要自然稳健,虚实分明。胯要缩,膝要松,臀要敛,足要扣。两脚距离不可过大过小,并须保持适当跨度,尤其拗步步型,两脚不要踩在一条线上,以利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稳定重心。

(四)主要步法

1. 上步:后脚向前一步或前脚向前半步。

2. 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3. 撤步:前脚或后脚向后退半步。

4. 进步:两脚连续各前进一步。

5. 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6. 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依次侧移。

7. 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前向侧方落。

8. 插步:一脚经支撑脚后向侧方落。

9. 碾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外展。 各种步法变换要求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前进时,脚跟先落地;后退时, 前脚掌先落地,迈步如猫行,不可平起平落、沉重笨滞。两脚前后和横向距离要适当,脚掌或脚跟碾转要适度,以利重心稳定,姿势和顺。伸直腿要自然,膝部不可挺直。

(五)腿法

1. 蹬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摆,脚尖回勾,脚跟 外蹬,高过腰部。

2.分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脚面绷平,脚尖向前踢出,高过腰部。

3. 拍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向上摆踢,脚面绷平,手掌在额前迎 拍脚面。

4. 摆莲脚: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和动作要领

(一)手型

1.拳:五指卷屈、自然握拢,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2.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

3.勾: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各种手型都要求用力自然、舒展,不可僵硬。握拳不要过紧;掌指不要僵直,也不要松软过屈;腕部要保持松活。

(二)主要手法

1.掤:臂成弧形,前臂由下向前掤架,横于体前,掌心向内,高与肩平;着力点在前

臂外侧。

2.捋:两臂稍屈,掌心斜相对,两掌随腰的转动,由前向后划弧捋至体侧或体后侧。

3.挤:后手贴近前手的前臂内侧,两臂同时向前挤出;挤出后两臂撑圆,高不过肩,低不过胸,着力点在后手掌指和前手的前臂。

4.按:两掌同时由后向前推按;按出后,手腕高不过肩,低不过胸,掌心向前,指尖朝上;臂微屈,肘部松沉。按时与弓腿、松腰协调一致。

5.打拳(冲拳):拳从腰间旋转向前打出;打出后拳眼向上成立拳,高不过肩,低不过裆,臂微屈,肘部不可僵直,着力点在拳面。

6.栽拳:拳从上向前下方栽打;打出后拳面向前下方,虎口向一侧,着力点在拳面。

7.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打;臂稍屈,拳眼斜向下,着力点在拳面。

8.撇拳:拳从上向前撇打;拳心斜向上,高与头平,着力点在拳背。

9.穿拳:拳沿着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0.撩拳:臂由屈到伸,拳经下向前或前下撩打;撩出后拳心向下,高不过肩,低不过裆。

11.抱掌:两掌心上下相对或稍错开,在体前或体侧成抱球状;上手高不过肩,下手约与腰平,两掌撑圆,两臂成弧形,松肩垂肘。

12.分掌:两掌向斜前方与斜后方或向斜上方与斜下方分开,分掌后前手停于头前或体前,后手按于胯旁,两臂微屈成弧形。

13.搂掌:掌经膝前横搂,停于胯旁,掌心向下。

14.推掌:掌从肩上或胸前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指高不过眉,低不过肩,臂微屈成弧形,肘部不可僵直。

15.穿掌:掌沿另一手臂或大腿内侧伸出。

16.云手:两掌在体前交叉向两侧划立圆,指高不过头、低不过裆;两掌在云拨中翻转拧裹。

17.撩掌:掌经下向前或前下方撩出,掌心向上或向前上方,高不过胸,低不过裆。

18.架掌:屈臂上举,掌架于额前斜上方,掌心斜向外。

19.撑掌:两掌上下分撑,对称用力。

20.压掌:拇指向内、掌心向下,横掌下落压按。

21.托掌:掌心向上,掌由下和上托举。

22.采:掌由前向斜下捋带。

23.挒:掌向斜外侧撕打。

24.靠:肩、背或上臂向斜外发力。

25.滚肘:前臂竖于体前,边旋转边向外撅挡。

各种手法均要求走弧形路线,前臂做相应旋转,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并注意与身法、步法协调配合。臂伸出后,肩、肘要松沉,腕要松活,掌指要舒展,皆不可僵硬或浮软。关于手法的着力点,主要是说明其攻防含义,练习中应注意不重力地去体现,不可故意僵劲。

(三)步型

1.弓步:前腿屈膝,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夫尖基本垂直,脚尖直向前;后 腿自然伸直,脚尖斜向前约450~600。两脚全脚着地。

2.虚步:后腿屈蹲,大腿斜向地面(高于水平),脚跟与臀部基本垂直,脚尖斜向前,全脚着地;前腿稍屈,用前脚掌、脚跟或全脚着地。

3.仆步:一腿全蹲,全脚着地,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于体侧,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4.独立步: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举于体前,大腿高于水平。

5.开立步:两脚平行开立,宽不过肩,两腿直立或屈蹲。

6.歇步:两腿交叉屈蹲,前后相迭,后膝接近前腿膝窝。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

7.半马步:前脚直向前,后脚横向外,两脚相距约二至三脚长,全脚着地。两腿屈蹲,大腿高于水平,体重略偏于后腿。

8.丁步(点步):一腿屈蹲,全脚着地,另一腿屈收,脚停于支撑脚内侧或侧前、侧后约10厘米处,前脚掌虚点地面。

9.横裆步(侧弓步):两脚左右开立,同弓步宽,脚尖皆斜向前;一腿屈蹲,膝与脚尖垂直,另一腿自然伸直。

10.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脚长的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 各种步型都要自然稳健,虚实分明。胯要缩,膝要松,臀要敛,足要扣。两脚距离不可过大过小,并须保持适当跨度,尤其拗步步型,两脚不要踩在一条线上,以利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稳定重心。

(四)主要步法

1. 上步:后脚向前一步或前脚向前半步。

2. 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3. 撤步:前脚或后脚向后退半步。

4. 进步:两脚连续各前进一步。

5. 跟步:后脚向前跟进半步。

6. 侧行步:两脚平行,连续依次侧移。

7. 盖步:一脚经支撑脚前向侧方落。

8. 插步:一脚经支撑脚后向侧方落。

9. 碾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外展。 各种步法变换要求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前进时,脚跟先落地;后退时, 前脚掌先落地,迈步如猫行,不可平起平落、沉重笨滞。两脚前后和横向距离要适当,脚掌或脚跟碾转要适度,以利重心稳定,姿势和顺。伸直腿要自然,膝部不可挺直。

(五)腿法

1. 蹬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摆,脚尖回勾,脚跟 外蹬,高过腰部。

2.分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小腿上摆,脚面绷平,脚尖向前踢出,高过腰部。

3. 拍脚:支撑腿微屈站稳,另一腿向上摆踢,脚面绷平,手掌在额前迎 拍脚面。

4. 摆莲脚:


相关文章

  • 24式太极拳教学计划
  • 24式太极拳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24式太极拳套路 教学时间:本计划设置成一个模块. 教学任务: 1. 学习太极拳相关的理论知识,认识太极拳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作用. 2.学习24式太极拳各式的动作方法.口令.手法.步法.示范位置.攻防含义. ...查看


  •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
  • 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案 第 13 课 2008 级 教 材 内 容 教 学 任 务 教学 重点 部 分 管理学部 第一学期 教师 刘田 1.复习太极拳全套动作 2.身体综合素质练习 1.进一步掌握动作细节,提高动作规格 2.锻炼学生心肺功能,培 ...查看


  • 24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 24式简化太极拳简介和动作要领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 ...查看


  •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一.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 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 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 ...查看


  • 浙师大大学体育理论知识答案
  • <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2. 行为:指具有认识.思维能力和情感.意志等 ...查看


  • 孙氏太极拳教案
  • 第 1 次课 教 学 内 容 1 2 3 4 教 教 学 目 标 初步掌握<孙氏太极拳>第一部分动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孙氏太极拳>第一部分动作 通过武术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1 ...查看


  • 如何练好太极拳
  • 如何练好太极拳 近几年来,很多人会练太极拳, "如何练好太极拳"是 提及最多的问题.现简单归纳几点个人见解.明确认识练太 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 方位的了解, 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 ...查看


  • 2011年浙师大[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 健康: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 2. 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 ...查看


  • 关于太极拳教学课堂用语分布情况的描写分析
  • 2017年第7期总第176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No.7. 2017Sum 176 关于太极拳教学课堂用语分布情况的描写分析 张 伟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摘要:本文以太极拳课堂录音作为语料库,选取高频率代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