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学好科学、懂得科学,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
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 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教师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
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两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到“材料超市”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课堂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上十倍
二、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将学生分组,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例如在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中,我分好小组后,让各小组到设立和准备的“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激发
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实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我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我,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
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
总之,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
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
11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学好科学、懂得科学,科学实验活动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观察、
实验等学习活动中去,亲自感知实验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提高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 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教师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
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两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如《观察土壤》一课的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沙和粘土,我让学生想办法把沙和粘土分开的办法,学生说出办法后我让学生到“材料超市”自选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设计和进行实验。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到“材料超市”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课堂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上十倍
二、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将学生分组,让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例如在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实验中,我分好小组后,让各小组到设立和准备的“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激发
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实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我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学生说:“噫,这个水是怎么回事?”有的就说:“我,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学生说盆里的水是盐水,这时,我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我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
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
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我又问:还有什么方法证明这盆水是盐水?学生思考之后说:做一杯盐水试试看。于是,分小组做盐水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学生十分开心。像这样的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
总之,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
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