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和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
培养学生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识:
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危害,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知道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明确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和技巧,懂得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与父母沟通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调适逆反心理。
【教法】
讲解,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展示多媒体图片材料
教师提问:看到这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他们的关系非常地和谐、融洽。
教师:在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已经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和父母有这样和谐的相处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尽管代际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但是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老师认为,如果同学们以后能以平等的姿态,并注意沟通技巧,积极与父母沟通,那么必将和父母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这种好的关系,是你与父母之间互赠的最好的礼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份礼物——沟通与和谐,并和父母一起拥有这份礼物吧。
〖授课〗
步骤一:换位看一看(板书)
师展示多媒体资料:《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
2000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中学生“晓琴”《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全文如下:
“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
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
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
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7.宠坏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
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10.请不要第一百零一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11.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习惯。
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13.即使您能帮助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
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教师提问:你赞同那一个观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赞同第四条,现在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我们还有隐私权这一说,想翻就翻,我特别反感我父母这一点。
学生回答:我赞同第十四条,父母就知道学习、学习,好像没有了好成绩,就什么都不是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的,可父母就是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对父母确实有很多的意见和建议,那你们的父母呢,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当我们努力摆脱父母对我们的约束时,是否也会站到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呢?现在让我们小组探讨一下,站在父母的立场,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答她的建议吧!
小组活动:略。
师讲:看到同学们能够站到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老师非常高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师展示资料:一位妈妈在“思考了一夜”之后,写了一封《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这十四条回答完全是对应于“十四条建议”的:
1.只有我们的帮助,你才能独立。
2.你打个碗,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3.而你要参考我的模式。
4.父母、儿女都有自尊心;若谈“隐私”,你18岁前的监护权归父母。
5.你要先把父母当朋友。
6.若有故意拿自己的儿女作出气筒的人,则是天下最无知的人。
7.能认识到是我宠坏了你,你就别坏了。
8.犯过的错误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了。
9.我们确实应该注意方法和语气。但,同样一句话,是命令、是建议就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10.以后最多说三次。
11.我已给你讲清楚的、我同时也已改正的坏习惯,你决不能有同样的坏习惯。
12.父母最需要爱。
13.我累时,的确需要有人递杯茶。
14.父母不是完人,该你学的,该原谅的,该摈弃的,需思考的是你;还有一句,父母不是‘省长’,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
师讲:怎么样?和我们的想法虽然还是有一点距离,但并不是不能协商吧!实际上,只要我们采取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我们与父母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亲子关系就能得到改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找找吧,找找和父母沟通的秘诀。
步骤二:努力试一试(板书)
要诀1:主动沟通,让父母了解你(板书)
展示材料:我是一名九年级学生,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无法摆脱的烦恼,就是我妈妈太爱唠叨。早晨上学,她会反复嘱咐:“过马路要小心啊!”午餐桌上,她总要问:“上课听懂没有?”晚上睡觉前,她又要说:“你努力啊,明年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
教师提问:你的妈妈唠叨吗?妈妈为什么会唠叨?
学生回答:唠叨。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但妈妈们却总是把我们当小孩子。
师讲:对,我们已经长大了,但父母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那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很好,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他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告诉他们,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之后,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任何一种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双方努力的结果,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你可以主动迈出第一步。
教师提问:换个角度去看,同学们,你真的长大了,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第11页的图片,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身上的矛盾性去回答)
教师:虽然我们向往成熟、要求独立,但还不能完全做到;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不甘心,但客观上我们确实不能离开父母的指导。这样的矛盾还有很多,这就注定了我们与父母不断的冲突,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能不能理解父母的唠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正是因为对我们的关爱,母亲才忍不住的唠叨,唠叨中有关注,唠叨中有爱,有对我们的提醒。所以许多离乡背井的人都忍不住想念母亲的唠叨。换种眼光看唠叨,原来父母的唠叨也饱含着爱。但有人却不是这样解决的,他们怎么做的呢?请看书本第13页的材料。
要诀2:克服逆反,让父母走近你(板书)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这个孩子对待妈妈唠叨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赞同,气好象是出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长此下去,会非常伤害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教师:这位同学在家长面前的表现,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学生一般可分析出是都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
教师: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案。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也需要父母的体谅,矛盾的解决更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的有效的沟通。如果象材料中的同学一样处理,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且努力克服它,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当我们要发火的时候,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脐,它曾是我们与父母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来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我们曾经是父母的一部分,现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吗?我们忍心这样伤害我们自己最亲近的人吗,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也就能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要诀3:客观看待差别,接受父母建议(板书)
教师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发现,父母不在象小时候那样的无所不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父母可能在某些知识、技能上不如我们,看法也不一定都比我们正确。同时,由于我们与父母在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和父母之间产生了较大差异,你如何看待这种差别?
学生回答:略。
教师: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差别,人才成为自己,但我们必须看到父母身上的优势,父母比我们多的是人生的阅历与经验,他们看问题更深刻,更透彻,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地方。接受他们的建议,会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教师提问:我们都希望能和父母良好地沟通,让我们能愉快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那么作为孩子,我们到底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与父母沟通呢?
学生发言:略。(平等的、尊重的姿态)
教师:对,平等的、尊重的姿态,当我们从内心尊重父母的时候,你才会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极度逆反地对待父母,当我们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也就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了。
要诀4:了解体验关心,给予父母安慰(板书)
教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份调查问卷,最近一项来自对中、小学生所做的关于孝敬长辈的问卷调查发现:65%的学生不能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说不全祖父母的名字,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过生日。
那么你们能回忆一下,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是什么时候吗?你有没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 呢?你认为他们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呢?
同学发言:略。
教师: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亲,你会觉得自己该成熟该懂事,该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分担点什么了,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这么做了之后,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父母,都有一份喜悦。同学们都渴望成熟,渴望独立,但应该让自己在生活中渐渐成熟与独立,别忘了帮父母分担一些劳动。
请一个同学回忆,在他生病的时候,父母细心照顾他的事情。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他的感受。
教师:如果父母生病了,你能做到哪些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父母在生病的时候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时候,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几句宽慰话,主动承担起家务活,自觉完成自己的学业„„你所能做到的这些小事情,比任何药方都有效的。
教师小结: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对父母多些关爱和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我们也会逐渐地成熟与独立,整个家庭氛围将更加的美好。
要诀5:妥善处理关系,尊重孝敬父母(板书)
学生讨论:书本第13页问题。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的看法如何?2、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帮助他们?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我们长大了,我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差别,我们很烦父母的唠叨,但我们要尊重父母、关爱父母、帮助父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和父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后一个秘诀。
教师:带着这些我们找到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编辑老师给一位因亲子矛盾而非常苦恼的同学的回信。
学生看书:略。
教师提问:对照前面青云的信,你能概括两封信的主题吗?它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过渡:两封信的主题就是:母亲,请关注孩子的感受!孩子,请体谅母亲的苦心!子女和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够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步骤三、坚持做一做(板书)
教师:请大家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一张漂亮干净的纸,记下你对父母想说的几句话,要仔细酝酿,字迹工整,内容不限,可以告诉他们你的近期状态和近期计划,甚至可以记下你的愿望、你的期待。老师认为父母会非常珍惜这份礼物的。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和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并集中了大家平日的经验,其实,也给同学们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能和父母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积极交流。
总之,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和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代沟的战役中将亲人击垮,而是与亲人共同把它填平,共建一个没有“代沟”的世界。我们知道,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要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布置作业〗略
沟通与和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能力:
培养学生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识:
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危害,掌握调适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知道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明确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要求和技巧,懂得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具体方法,孝敬父母和长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父母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与父母沟通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调适逆反心理。
【教法】
讲解,师生互动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展示多媒体图片材料
教师提问:看到这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他们的关系非常地和谐、融洽。
教师:在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代沟已经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和父母有这样和谐的相处吗?回答是肯定的,可以。尽管代际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但是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老师认为,如果同学们以后能以平等的姿态,并注意沟通技巧,积极与父母沟通,那么必将和父母建立更加良好的关系,这种好的关系,是你与父母之间互赠的最好的礼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份礼物——沟通与和谐,并和父母一起拥有这份礼物吧。
〖授课〗
步骤一:换位看一看(板书)
师展示多媒体资料:《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
2000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中学生“晓琴”《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全文如下:
“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
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
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
4.请自觉地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
5.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
6.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
7.宠坏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
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
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
10.请不要第一百零一次告诉我某事该怎么做。
11.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学习您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坏习惯。
12.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
13.即使您能帮助我做所有的事,也请把它们留给我自己做。
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子。”
教师提问:你赞同那一个观点,为什么?
学生回答:我赞同第四条,现在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我们还有隐私权这一说,想翻就翻,我特别反感我父母这一点。
学生回答:我赞同第十四条,父母就知道学习、学习,好像没有了好成绩,就什么都不是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的,可父母就是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对父母确实有很多的意见和建议,那你们的父母呢,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当我们努力摆脱父母对我们的约束时,是否也会站到父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呢?现在让我们小组探讨一下,站在父母的立场,尝试以晓琴妈妈的名义,回答她的建议吧!
小组活动:略。
师讲:看到同学们能够站到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老师非常高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师展示资料:一位妈妈在“思考了一夜”之后,写了一封《给晓琴的十四条回答》,这十四条回答完全是对应于“十四条建议”的:
1.只有我们的帮助,你才能独立。
2.你打个碗,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3.而你要参考我的模式。
4.父母、儿女都有自尊心;若谈“隐私”,你18岁前的监护权归父母。
5.你要先把父母当朋友。
6.若有故意拿自己的儿女作出气筒的人,则是天下最无知的人。
7.能认识到是我宠坏了你,你就别坏了。
8.犯过的错误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犯了。
9.我们确实应该注意方法和语气。但,同样一句话,是命令、是建议就看你是怎样理解的。
10.以后最多说三次。
11.我已给你讲清楚的、我同时也已改正的坏习惯,你决不能有同样的坏习惯。
12.父母最需要爱。
13.我累时,的确需要有人递杯茶。
14.父母不是完人,该你学的,该原谅的,该摈弃的,需思考的是你;还有一句,父母不是‘省长’,你的要求,大多是不能满足的。”
师讲:怎么样?和我们的想法虽然还是有一点距离,但并不是不能协商吧!实际上,只要我们采取平和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我们与父母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亲子关系就能得到改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着找找吧,找找和父母沟通的秘诀。
步骤二:努力试一试(板书)
要诀1:主动沟通,让父母了解你(板书)
展示材料:我是一名九年级学生,长期以来,我有一个无法摆脱的烦恼,就是我妈妈太爱唠叨。早晨上学,她会反复嘱咐:“过马路要小心啊!”午餐桌上,她总要问:“上课听懂没有?”晚上睡觉前,她又要说:“你努力啊,明年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妈妈的唠叨让我心烦。
教师提问:你的妈妈唠叨吗?妈妈为什么会唠叨?
学生回答:唠叨。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但妈妈们却总是把我们当小孩子。
师讲:对,我们已经长大了,但父母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那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很好,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他们不知道,那我们就告诉他们,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之后,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任何一种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双方努力的结果,你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你可以主动迈出第一步。
教师提问:换个角度去看,同学们,你真的长大了,完全不需要父母的指导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第11页的图片,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身上的矛盾性去回答)
教师:虽然我们向往成熟、要求独立,但还不能完全做到;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不甘心,但客观上我们确实不能离开父母的指导。这样的矛盾还有很多,这就注定了我们与父母不断的冲突,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能不能理解父母的唠叨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正是因为对我们的关爱,母亲才忍不住的唠叨,唠叨中有关注,唠叨中有爱,有对我们的提醒。所以许多离乡背井的人都忍不住想念母亲的唠叨。换种眼光看唠叨,原来父母的唠叨也饱含着爱。但有人却不是这样解决的,他们怎么做的呢?请看书本第13页的材料。
要诀2:克服逆反,让父母走近你(板书)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这个孩子对待妈妈唠叨的做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赞同,气好象是出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长此下去,会非常伤害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
教师:这位同学在家长面前的表现,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学生一般可分析出是都对家长表现出了不顺从、抵触甚至于抗拒的态度。)
教师:对待家长或者老师有抵触、不顺从甚至于抗拒的行为,从心理学上讲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抵触、不顺从乃至于抗拒。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案。父母与孩子间难免会产生摩擦或者冲突,在这种时候,父母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也需要父母的体谅,矛盾的解决更需要同父母进行平等的有效的沟通。如果象材料中的同学一样处理,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逆反心理对我们的危害相当大,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并且努力克服它,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当我们要发火的时候,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脐,它曾是我们与父母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来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我们曾经是父母的一部分,现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吗?我们忍心这样伤害我们自己最亲近的人吗,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也就能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要诀3:客观看待差别,接受父母建议(板书)
教师提问: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发现,父母不在象小时候那样的无所不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由于条件的限制,父母可能在某些知识、技能上不如我们,看法也不一定都比我们正确。同时,由于我们与父母在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我们和父母之间产生了较大差异,你如何看待这种差别?
学生回答:略。
教师: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因为差别,人才成为自己,但我们必须看到父母身上的优势,父母比我们多的是人生的阅历与经验,他们看问题更深刻,更透彻,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地方。接受他们的建议,会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教师提问:我们都希望能和父母良好地沟通,让我们能愉快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那么作为孩子,我们到底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与父母沟通呢?
学生发言:略。(平等的、尊重的姿态)
教师:对,平等的、尊重的姿态,当我们从内心尊重父母的时候,你才会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极度逆反地对待父母,当我们能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也就会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了。
要诀4:了解体验关心,给予父母安慰(板书)
教师:我们来看这样一份调查问卷,最近一项来自对中、小学生所做的关于孝敬长辈的问卷调查发现:65%的学生不能说出父母的生日,73%的学生说不全祖父母的名字,而且很少有人想到为父母过生日。
那么你们能回忆一下,爸爸妈妈的生日分别是什么时候吗?你有没有为父母庆祝过生日 呢?你认为他们最喜欢的礼物是什么呢?
同学发言:略。
教师: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亲,你会觉得自己该成熟该懂事,该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分担点什么了,然后你会发现当你这么做了之后,无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父母,都有一份喜悦。同学们都渴望成熟,渴望独立,但应该让自己在生活中渐渐成熟与独立,别忘了帮父母分担一些劳动。
请一个同学回忆,在他生病的时候,父母细心照顾他的事情。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他的感受。
教师:如果父母生病了,你能做到哪些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父母在生病的时候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这时候,一杯热腾腾的开水,几句宽慰话,主动承担起家务活,自觉完成自己的学业„„你所能做到的这些小事情,比任何药方都有效的。
教师小结: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爱,爱默生说过一句话: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只要我们稍微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小事做起,对父母多些关爱和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我们也会逐渐地成熟与独立,整个家庭氛围将更加的美好。
要诀5:妥善处理关系,尊重孝敬父母(板书)
学生讨论:书本第13页问题。1、“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你的看法如何?2、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采取哪些方式帮助他们?
学生回答:略。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我们长大了,我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和父母之间有差别,我们很烦父母的唠叨,但我们要尊重父母、关爱父母、帮助父母,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和父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后一个秘诀。
教师:带着这些我们找到的秘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编辑老师给一位因亲子矛盾而非常苦恼的同学的回信。
学生看书:略。
教师提问:对照前面青云的信,你能概括两封信的主题吗?它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并过渡:两封信的主题就是:母亲,请关注孩子的感受!孩子,请体谅母亲的苦心!子女和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够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步骤三、坚持做一做(板书)
教师:请大家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一张漂亮干净的纸,记下你对父母想说的几句话,要仔细酝酿,字迹工整,内容不限,可以告诉他们你的近期状态和近期计划,甚至可以记下你的愿望、你的期待。老师认为父母会非常珍惜这份礼物的。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讨论和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并集中了大家平日的经验,其实,也给同学们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能和父母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积极交流。
总之,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长辈的矛盾,做到依靠而不依赖,自主而不逆反,真正走向自立和成熟,在与父母的和谐相处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在代沟的战役中将亲人击垮,而是与亲人共同把它填平,共建一个没有“代沟”的世界。我们知道,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要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