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学生能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同的想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3.、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学重点:

1、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2、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展示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例子1: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例子2: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后来,有一位大臣参见国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释,国王听了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假如你是这位大臣,你将如何向国王解释?

(故事答案)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

设计意图:故事让学生更深入明白决定我们情绪的主要的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信念、观念;要想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主要应先转变我们对事件消极的信念、观念。

4、为什么我们要转化对事件消极的信念呢?(情绪与健康)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这里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科学道理:人的情绪和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记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撞击我们的生命器官,甚至导致功能严重受损。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情绪效应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摄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悲痛、悔恨、生气、心平其和等)下,呼出的“气体“(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分别进行技术性收集采样。然后,将这些汽水混合物依次放入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人们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呈无杂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呈白色;悔恨时呈乳白色,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呈紫色。接着,爱尔马教授又把生气时呼出的汽水混合物注射在实验用大白鼠的体内,几分钟之后,大白鼠死掉。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爱尔玛教授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1、人生气时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生物能量)。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都有七情六欲,你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情绪时,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的逻辑思维就会根据这种感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会不高兴?为什么会沮丧?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主观的合乎逻辑的想法。你可以就一种情绪,给出n多种想法。因为逻辑思维会编造出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比如说,我心情糟透了(情绪), 因为我英语考试考砸了,我很努力地复习,却还是考不好,我就是对语言没天赋,再努力也学不好,我完了。后面就是为这种不快的情绪通过逻辑思维得出的“合理的”想法。你也可以换一种积极一点的想法,比如,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我得考虑是不是要改进我的学习计划,使之更有效。你可以得出积极的想法,也可以选择消极的想法。但积极的想法能让你瞬间获得能量,消极的想法只会拖你的后腿,让你愈加恐惧,甚至放弃。但我们不能迷失在情绪中,尤其是负面的,那将会消耗我们宝贵的能量,耗尽我们的心神。怒火伤肝,忧虑伤脾胃,恐伤肾、喜伤心、悲伤肺,疾病就是趁虚而入。所以需要尽快为情绪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害怕?运用你的逻辑思维去寻找答案。情绪不能控制,想法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如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才是正确、科学的呢? 5.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积极的看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某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心理换位

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例子: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

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 ,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人们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从近期的奥运比赛来看,过于注重结果往往给人以失望。

2004年的射击冠军朱启南,在2008年痛失金牌后欲一雪前耻,但获胜心切心魔难除,导致未能进入决赛;美国名将埃蒙斯是奥运赛场上的悲情英雄,在最后一枪的阴影里难以自拔;2004年最后一枪打在了朱启南的靶位上,2008年又是最后 一枪,送给了中国选手一枚金牌,然而之前并不被看好的叶诗文则成为一匹奥运“黑马”,连夺两块金牌……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不光发生在比赛场上,它也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每年一次的高考,高考不仅是一场入学考试,它被视为对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战,同时也是全家人最要紧的大事,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而是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所以,为了这样一个结果,他们要付出整整三年的时间,为的是那最后的一个结果。如果说没有那三年这样一个付出的过程,何来满意的结果呢?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 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结果归于长远,过程得利当下,没有对错,只有时、空、意、情的因势利导而矣。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我们要活在当下,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过得精彩就够了。

知足常乐

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大幸福是伟人创造的,小幸福是由自己完成的,给自己的幸福找一个公式: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生活,你才会从平常琐碎的生活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简单是快乐的,放下是快乐的,希望是快乐的,宽容是快乐的,轻松是快乐的。

快乐不快乐,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物。顺境中人能开心。逆境中人也能开心;富贵中人能开心,贫穷中人也能开心;物质世界中人能开心,精神世界中人也能开心。面对落叶凋

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只要心中有阳光,何处不是花香满园? 自我安慰

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学会转移认知对象

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合理宣泄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怒气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发,可能会酿成大祸。所以,正确的态度是疏泄怒气,适度释放,可将心中的不满坦率地讲出来,找知己好友无所顾忌地倾诉、写信、写日记,使怒气在字里行间得到排解。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6.活动思考

由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同一事物,因我们心情不同,看来也会不同。生活不能事事尽如人意,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角度,就可以换一种心情。

当自己百无聊赖时,可能会心情郁闷;当我看见病人痛苦的呻吟时,也许会庆幸自己拥有健康身体,感觉到活着真好。

当我们面对班内的捣乱学生,你会生气、会恨,但是,你气也无用,恨也无用。 不如换一种角度,寻找他们的优点,你的心情就会改变,你就会心平气和。当你心平气和时,就能公正客观的去看待他们。这有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途径引导他们进步,或许你可以收获一份终生的友谊。

记住魏书生老师的“松、静、匀、乐”四字真言,善于释放压力,善于变换角度看待问题,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苦也一天,乐也一天,既然每天都会按时开始,何不快快乐乐的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要知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更加灿烂,如果生活是一张白纸,那么就用心去描绘出心中的图画,用爱来为它填充色彩吧。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擦亮我们心灵的眼睛,去绘出更多美丽的彩虹,去更好的享受美丽的人生。

生活智慧小短文: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则户更精彩,更美丽,事业则会更顺利,更辉煌。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

——树立正确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目的:

1.、使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情绪(狂喜,悲伤)的发生,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积极的)去看待它。

2、学生能了解想法与情绪行为之间的关系。领悟到不同的想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3.、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教学重点:

1、应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绪。

2、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树立以积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决问题

教学对象:高一、高二学生

教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活动学习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给学生展示心理学上的两歧图。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阐述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

3.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举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例子1: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例子2: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后来,有一位大臣参见国王,他做出了另外一番解释,国王听了全身轻松,很快痊愈。假如你是这位大臣,你将如何向国王解释?

(故事答案)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

设计意图:故事让学生更深入明白决定我们情绪的主要的不是外部事件,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信念、观念;要想改变我们的消极情绪,主要应先转变我们对事件消极的信念、观念。

4、为什么我们要转化对事件消极的信念呢?(情绪与健康)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这里道出了一个深刻的科学道理:人的情绪和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记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撞击我们的生命器官,甚至导致功能严重受损。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情绪效应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摄氏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悲痛、悔恨、生气、心平其和等)下,呼出的“气体“(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分别进行技术性收集采样。然后,将这些汽水混合物依次放入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人们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呈无杂色,清澈透明;悲痛时呈白色;悔恨时呈乳白色,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呈紫色。接着,爱尔马教授又把生气时呼出的汽水混合物注射在实验用大白鼠的体内,几分钟之后,大白鼠死掉。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爱尔玛教授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1、人生气时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生物能量)。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都有七情六欲,你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情绪时,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你的逻辑思维就会根据这种感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会不高兴?为什么会沮丧?这样就会形成一种主观的合乎逻辑的想法。你可以就一种情绪,给出n多种想法。因为逻辑思维会编造出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比如说,我心情糟透了(情绪), 因为我英语考试考砸了,我很努力地复习,却还是考不好,我就是对语言没天赋,再努力也学不好,我完了。后面就是为这种不快的情绪通过逻辑思维得出的“合理的”想法。你也可以换一种积极一点的想法,比如,这次没考好,还有下次,我得考虑是不是要改进我的学习计划,使之更有效。你可以得出积极的想法,也可以选择消极的想法。但积极的想法能让你瞬间获得能量,消极的想法只会拖你的后腿,让你愈加恐惧,甚至放弃。但我们不能迷失在情绪中,尤其是负面的,那将会消耗我们宝贵的能量,耗尽我们的心神。怒火伤肝,忧虑伤脾胃,恐伤肾、喜伤心、悲伤肺,疾病就是趁虚而入。所以需要尽快为情绪找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害怕?运用你的逻辑思维去寻找答案。情绪不能控制,想法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如何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才是正确、科学的呢? 5.树立树立正确的看待、解决问题的观念

积极的看问题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截然不同了.有时候,能从失败中走出来也是一种成功,如果你整天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那么你永远无法成功...... )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某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说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女士,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酒窝大道。”

(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心理换位

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或者领导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这种矛盾和分歧会使人伤心气愤,若矛盾双方都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可能还会导致过激的言行,致使人际关系恶化,而人际关系恶化是非常有害于心理健康的。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心理换位:试着站到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的观点也不无道理。

例子: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

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 ,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享受过程,看淡结果

人们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从近期的奥运比赛来看,过于注重结果往往给人以失望。

2004年的射击冠军朱启南,在2008年痛失金牌后欲一雪前耻,但获胜心切心魔难除,导致未能进入决赛;美国名将埃蒙斯是奥运赛场上的悲情英雄,在最后一枪的阴影里难以自拔;2004年最后一枪打在了朱启南的靶位上,2008年又是最后 一枪,送给了中国选手一枚金牌,然而之前并不被看好的叶诗文则成为一匹奥运“黑马”,连夺两块金牌……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不光发生在比赛场上,它也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例如每年一次的高考,高考不仅是一场入学考试,它被视为对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战,同时也是全家人最要紧的大事,它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而是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所以,为了这样一个结果,他们要付出整整三年的时间,为的是那最后的一个结果。如果说没有那三年这样一个付出的过程,何来满意的结果呢?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 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结果归于长远,过程得利当下,没有对错,只有时、空、意、情的因势利导而矣。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我们要活在当下,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得充实、过得精彩就够了。

知足常乐

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会让我们好过不少。

大幸福是伟人创造的,小幸福是由自己完成的,给自己的幸福找一个公式: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生活,你才会从平常琐碎的生活中品尝到幸福的滋味。简单是快乐的,放下是快乐的,希望是快乐的,宽容是快乐的,轻松是快乐的。

快乐不快乐,在人不在天,在己不在物。顺境中人能开心。逆境中人也能开心;富贵中人能开心,贫穷中人也能开心;物质世界中人能开心,精神世界中人也能开心。面对落叶凋

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只要心中有阳光,何处不是花香满园? 自我安慰

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却使他虽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感觉不到痛苦。当我们遭遇突如其来的沉重精神打击时,为防止精神崩溃,我们可以学学阿Q,不妨也来一个自欺欺人,对自己说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学会转移认知对象

当我们因某个问题而困扰,因某个偶发事件而过度紧张和焦虑时,不妨暂时将自己的注意力强行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烦恼,想得头脑也僵化了,这时如果转换一种活动内容,也就换了一种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释重负。

合理宣泄

发怒固然有损健康,但怒而不泄同样对健康无益。英国一位权威心理学家认为,积贮在心中的怒气就像一种势能,若不及时加以释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爆发,可能会酿成大祸。所以,正确的态度是疏泄怒气,适度释放,可将心中的不满坦率地讲出来,找知己好友无所顾忌地倾诉、写信、写日记,使怒气在字里行间得到排解。另外,每个人总会有一些隐秘的东西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纸一笔,在上面尽情挥洒,怎么写都不要紧,写什么都不要紧,写出来的东西通顺不通顺都不要紧,写完了,气消了,写下的“成果” 当场撕毁也好,留待日后细细咀嚼也好,都没关系,但是你的心情却可能轻松许多。再如听听音乐,唱唱歌,不过瘾时大喊几声,以排遣心中久积的郁闷和慵怠。实在觉得没法子,找个没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窝里大哭一场,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6.活动思考

由此看来,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们要常常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

7、教师总结、再次点题

同一事物,因我们心情不同,看来也会不同。生活不能事事尽如人意,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角度,就可以换一种心情。

当自己百无聊赖时,可能会心情郁闷;当我看见病人痛苦的呻吟时,也许会庆幸自己拥有健康身体,感觉到活着真好。

当我们面对班内的捣乱学生,你会生气、会恨,但是,你气也无用,恨也无用。 不如换一种角度,寻找他们的优点,你的心情就会改变,你就会心平气和。当你心平气和时,就能公正客观的去看待他们。这有利于我们找到正确的途径引导他们进步,或许你可以收获一份终生的友谊。

记住魏书生老师的“松、静、匀、乐”四字真言,善于释放压力,善于变换角度看待问题,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苦也一天,乐也一天,既然每天都会按时开始,何不快快乐乐的去迎接每一天的到来。

要知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风雨过后的彩虹会更加灿烂,如果生活是一张白纸,那么就用心去描绘出心中的图画,用爱来为它填充色彩吧。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情,擦亮我们心灵的眼睛,去绘出更多美丽的彩虹,去更好的享受美丽的人生。

生活智慧小短文: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这是一个人应有的态度,应有的觉悟,应有的境界。

知足,就是要知足常乐。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而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智慧去把握,用行动去实践。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做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人生则户更精彩,更美丽,事业则会更顺利,更辉煌。


相关文章

  • 保持经络通畅的小妙招
  • 保持经络通畅的小妙招 导读: 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针灸刮痧都是为了使人体的气血与经络更加通畅.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养生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人体经络通畅.中医认为心情 不好易导致气机郁结,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经-- 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针灸刮痧都是 ...查看


  • 心理辅导想法不同心情不同教学设计及反思
  • <想法不同 心情不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烦恼是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消除烦恼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本领:能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会使人心情愉快.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面对消极情绪时的应对 ...查看


  • 天天拥有好心情反思
  • <天天拥有好心情>教后反思 <天天拥有好心情>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教学中,我力求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选取学习材料.引发真情实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说 ...查看


  • 换个角度想一想
  • 换个角度想一想 一课时 交口县回龙中心校品德备课组 主备人:穆志芳 单元教学内容 <不一样的你我他><换个角度想一想><分享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自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不同,意识到自己 ...查看


  • 浅析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 浅析古诗词鉴赏的角度 作者:齐云惠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9期 摘 要:古诗词鉴赏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把握一定的题型,了解一定的解题方法,答题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顺利. ...查看


  • [社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社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人文性的教育,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本文结合<社戏>的教学设计,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思考,希望给中学语文教师一些教学启示. 关键词: ...查看


  • 朱凤真读后感
  • 走在教育的路上,享受为师的幸福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拜读他的书还是在今年暑假,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生活就是教育 教育就是生 ...查看


  • 换一个角度思考
  • 换一个角度思考 教学目的: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 儿童. 教学重点.难点: 引 ...查看


  •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中尾联的设题角度
  • 纵观近几年古典诗歌鉴赏的命题,其设问角度无非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即"赏析诗句内容"."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对常考结句或尾联题型中作一管中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