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二)

[转] 2012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二) 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二、文言文(4-7题)19分解题过程:(以人物传记为例)1、读第5题题干,了解中心 (人物性格特点)2、读第6题选项,了解全文 (划人名、地名、官职名)3、读全文,大体划分事件 (线索:时间∥地点∥人物)4、解题:(结合语境※)6、还原对比 (常见错误: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曲解原文、无中生有)5、从错的排除 前提一:是这个人 前提二:是这个人的这个特点4、代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7、翻译:(三步)第一步: 逐字逐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二步: 要点:移:移动 针对倒装句(定后、状后、宾前)删:去掉 1、发语词(夫、若夫、谨、伏惟、窃)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3、句子标志(宾前:之、是、) 4、凑足音节 句末助词(今者 久之 耶)补:补充 针对省略句 加( )留:照抄 直接抄录 (人名、地名、官职名、物品名)替:替换 针对古今异义第三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第6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还原对比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 原文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选项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无中生有原文1、父枇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曲解原文2、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选项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换人物原文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彬曰:“余这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选项B.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不贪婪;平定蜀乱时曹彬以慈悲为怀, 反了,换事件原文五年,转骁骑将军,太守、兼率如故。其年,大破魏军于荆亭。六年,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选项C.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阳太守。以后职务不断升迁,泰始六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加任都督州诸军事。 应该是五年,换时间原文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选项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应该是不被重用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应该是三个地方的事,换地点第5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从错的排除 前提一:是这个人 前提二:是这个人的这个特点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⑥、除拟官吏,品藻精当。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分析:①说的是贾黄中的父亲教子严格,不符合前提一,故肯定不选;因此答案AC排除。 比较BD会发现②必选,然后选择③⑤对还是④⑥对。技巧:从③⑤④⑥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有把握符合或不符合的一项排除。 其中⑤最为简单,拾金不昧,典型的廉洁作风,故应选B。 为确保不错,再看一下D,④表明他细心,⑥是讲述他的政治才能,故不选。所以答案为:B。第4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代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是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且窭,事母谨甚 孤:幼年死去父亲B.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 稍:逐渐C.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 柄:把柄D.高宗特原义府之罪 原:赦免分析:本题考察文言基础,当然我们的基础基本已经这样了,所以我要强调技巧,技巧就是让你在不会的情况下选对答案。首先代入,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排除。A中孤为固定的古今异义词,译为幼年丧父。故排除,当然这得看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的回去多看讲过的笔记。然后看其余三个,每人掌握的不一样,排除过程也就不一样,我这里随意举一个例子。假设BC不确定,看D,原,代入觉得合理。即使觉得不合理,用技巧,组词,原谅,不计较了,引申为赦免解释的通。故排除。剩下BC都不确定,但发现C中的柄解释为“把柄”可谓直译了,但太现代了,选项中的杀人灭口肯定也是古今异义,由此判断C应该是错了。那就究竟应该翻译成什么呢,结合语境分析,杀人灭口是指夺人性命,判人死罪,那么柄应该是权柄(技巧:组词)故应解释为:权利。所以,答案是: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筠徙雷 徙:谪调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讳:忌讳C.不自意全 意:料想D.亦强资遣之 资:资本本题A白给(不明白的回去看笔记),B白给,太简单,CD不确定。分析吧,代入感觉都差不多,组词吧,C中意,意料,料想解释的通。D中资,选项翻译为资本,代入细细品味,有问题,译为:也勉强资本打发他走了。再组词,资助,解释的通了。当然如果说组不来,想想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有没有,一想没有,那就4、结合语境分析。关键是怎么分析,一是看上下文意思,二是根据语法。“亦强资遣之”根据语境,资应该是动词,所以D错了。再如,边鄙多虞:意料。分析,“多”在此处应该为形容词,那么“虞”就应该是名词。应译为:忧患。来源:虞,有意料的意思,意料-料想-整天料想着边境,怕出事,结合上下文语境,“邻国强大了,边境上多祸患”。这样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就算不知道“虞”怎么解释,它都得翻译成名词词性。而“意料”是动词,故错了。第7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 见上面翻译三步 翻译过程:名词动用 组词:致敬 译为送去原文:曾子 衣 敝衣 以耕, 鲁君 使人往致 邑焉, 曰:“ 请以 此 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的君主派人去送给他一座城,对他说:请用这个城翻译过程: 补充的加()反:组词不行,古诗文不知道的话,想通假修 衣。” 曾子不 受。 反, 复往。 又 不 受。的收入来生活。曾子没有接受。(使者)返回去,又回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修衣:直译,修补衣服,穿好的,然后呢,住好的,吃好的,引申为用此生活。【模拟演练】 答案后附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译文: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译文: 文言文 答案4、D.案:调查 追究5、A.①说的不是他 故BC排除 ⑤也不是 ②肯定是所以选A6、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和妻子失散,相认时他在蜀郡任太守。注意:“初”表示插叙。7、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等到黄昌到任,官吏百姓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全都为他们裁决处理,没有不满意的。(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她的儿子犯了事,于是就自己到黄昌那里认罪。黄昌怀疑罪犯的母亲不像蜀地人,于是就询问她的身世情况。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

[转] 2012高考冲刺语文——文言文(二) 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二、文言文(4-7题)19分解题过程:(以人物传记为例)1、读第5题题干,了解中心 (人物性格特点)2、读第6题选项,了解全文 (划人名、地名、官职名)3、读全文,大体划分事件 (线索:时间∥地点∥人物)4、解题:(结合语境※)6、还原对比 (常见错误: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曲解原文、无中生有)5、从错的排除 前提一:是这个人 前提二:是这个人的这个特点4、代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7、翻译:(三步)第一步: 逐字逐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二步: 要点:移:移动 针对倒装句(定后、状后、宾前)删:去掉 1、发语词(夫、若夫、谨、伏惟、窃)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3、句子标志(宾前:之、是、) 4、凑足音节 句末助词(今者 久之 耶)补:补充 针对省略句 加( )留:照抄 直接抄录 (人名、地名、官职名、物品名)替:替换 针对古今异义第三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第6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还原对比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 原文出为梓州刺史。散禄禀周孤穷,不为子孙计。选项D.夏侯端为官清廉,任梓州刺史时,禀告皇帝,把他的俸禄、口粮拿出救济孤儿和穷人,不为子孙留下财产。 无中生有原文1、父枇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曲解原文2、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 选项A.贾黄中年幼时便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把书卷一册册码放到与他的身体一样高,叫做“等身书”,督促他诵读。D.贾黄中的母亲被皇帝召见,表彰她对儿子的教育,认为她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赠诗和赏赐。 换人物原文二年冬,卒平蜀乱,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七年,将伐江南。彬曰:“余这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选项B.讨伐江南李煜时曹彬不贪婪;平定蜀乱时曹彬以慈悲为怀, 反了,换事件原文五年,转骁骑将军,太守、兼率如故。其年,大破魏军于荆亭。六年,又率军向豫州拒魏军选项C.东方平定以后,吴喜又率领军队南征,升为寻阳太守。以后职务不断升迁,泰始六年,在荆亭大败魏军,加任都督州诸军事。 应该是五年,换时间原文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选项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应该是不被重用B.贾黄中担任采访使,由于廉洁正直,处事公正宽容,使边境人民感到安适,∥并且平息了盗贼,∥所得前朝金宝,全部上缴朝廷。 应该是三个地方的事,换地点第5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从错的排除 前提一:是这个人 前提二:是这个人的这个特点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黄中“廉直平恕”的一组是 ( )①、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②、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③、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④、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⑤、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⑥、除拟官吏,品藻精当。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分析:①说的是贾黄中的父亲教子严格,不符合前提一,故肯定不选;因此答案AC排除。 比较BD会发现②必选,然后选择③⑤对还是④⑥对。技巧:从③⑤④⑥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有把握符合或不符合的一项排除。 其中⑤最为简单,拾金不昧,典型的廉洁作风,故应选B。 为确保不错,再看一下D,④表明他细心,⑥是讲述他的政治才能,故不选。所以答案为:B。第4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代入 词:1、组词 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4、结合语境分析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是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且窭,事母谨甚 孤:幼年死去父亲B.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 稍:逐渐C.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 柄:把柄D.高宗特原义府之罪 原:赦免分析:本题考察文言基础,当然我们的基础基本已经这样了,所以我要强调技巧,技巧就是让你在不会的情况下选对答案。首先代入,然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排除。A中孤为固定的古今异义词,译为幼年丧父。故排除,当然这得看你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的回去多看讲过的笔记。然后看其余三个,每人掌握的不一样,排除过程也就不一样,我这里随意举一个例子。假设BC不确定,看D,原,代入觉得合理。即使觉得不合理,用技巧,组词,原谅,不计较了,引申为赦免解释的通。故排除。剩下BC都不确定,但发现C中的柄解释为“把柄”可谓直译了,但太现代了,选项中的杀人灭口肯定也是古今异义,由此判断C应该是错了。那就究竟应该翻译成什么呢,结合语境分析,杀人灭口是指夺人性命,判人死罪,那么柄应该是权柄(技巧:组词)故应解释为:权利。所以,答案是: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筠徙雷 徙:谪调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讳:忌讳C.不自意全 意:料想D.亦强资遣之 资:资本本题A白给(不明白的回去看笔记),B白给,太简单,CD不确定。分析吧,代入感觉都差不多,组词吧,C中意,意料,料想解释的通。D中资,选项翻译为资本,代入细细品味,有问题,译为:也勉强资本打发他走了。再组词,资助,解释的通了。当然如果说组不来,想想2、古诗文、成语 3、通假字 有没有,一想没有,那就4、结合语境分析。关键是怎么分析,一是看上下文意思,二是根据语法。“亦强资遣之”根据语境,资应该是动词,所以D错了。再如,边鄙多虞:意料。分析,“多”在此处应该为形容词,那么“虞”就应该是名词。应译为:忧患。来源:虞,有意料的意思,意料-料想-整天料想着边境,怕出事,结合上下文语境,“邻国强大了,边境上多祸患”。这样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就算不知道“虞”怎么解释,它都得翻译成名词词性。而“意料”是动词,故错了。第7题 错误举例 无敌技巧: 见上面翻译三步 翻译过程:名词动用 组词:致敬 译为送去原文:曾子 衣 敝衣 以耕, 鲁君 使人往致 邑焉, 曰:“ 请以 此 译文: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的君主派人去送给他一座城,对他说:请用这个城翻译过程: 补充的加()反:组词不行,古诗文不知道的话,想通假修 衣。” 曾子不 受。 反, 复往。 又 不 受。的收入来生活。曾子没有接受。(使者)返回去,又回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修衣:直译,修补衣服,穿好的,然后呢,住好的,吃好的,引申为用此生活。【模拟演练】 答案后附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 尚:崇尚B.其妇归宁于家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C.视事四年 视事:就职治事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案:立案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 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 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 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7.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译文: (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译文: 文言文 答案4、D.案:调查 追究5、A.①说的不是他 故BC排除 ⑤也不是 ②肯定是所以选A6、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和妻子失散,相认时他在蜀郡任太守。注意:“初”表示插叙。7、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等到黄昌到任,官吏百姓诉讼的达七百多人,(黄昌)全都为他们裁决处理,没有不满意的。(2)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她的儿子犯了事,于是就自己到黄昌那里认罪。黄昌怀疑罪犯的母亲不像蜀地人,于是就询问她的身世情况。958362393 qq空间丰富学习资料整理版 转自 众多学长学姐空间 百度文库 豆丁网,,


相关文章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2017高考冲刺:语文复习计划与方法
  • 2017高考冲刺:语文复习计划与方法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要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题型的大致比 ...查看


  • 高考语文冲刺:研读试卷看题型梳理试题找不足
  • 部分考生认为"语文靠平时积累,是慢功夫",语言素养当然不是一日之功,但如果单从应试的角度看,研究答题规律,弥补知识漏洞很有必要,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复习对语文高考成绩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考生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1.研读高考试 ...查看


  • 2015语文高考备考资料精选
  • 1. 高考语文易错字汇总 2. 高考语文字音考点--常考108个多音字 3. 高考语文常见字形易误字集锦 4. 国家语委公布异形词语整理表 5. 高考语文易读错的常用字 6. 在口语与书面语中读音不同的词 7. 500个容易读错的字音 8. ...查看


  • 高考冲刺计划
  • --用90个日日夜夜换取成功! 少年自有少年狂,涉昆仑,笑吕梁.磨剑九年今日试锋芒,烈火再炼一百日,化莫邪,断金钢!为理想去奋斗,是无比幸福的.高兴着我的高兴,拼搏着我的衡中,青春永不言败!,努力吧!要向90天挑战!为90天加油,为90天奋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语文学科,特约哈三中名师李来豹谈谈语文考试的变化,预测今年高考的语文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 浙江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冲刺语文试卷(二)
  • 浙江省2013年高考模拟冲刺(提优)测试二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刹车(shā) 倭寇(wō) ..B .特辑(jí) 田契(qì) ..C .龋齿(q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切忌背题套题
  • 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微访谈"刚刚开始,就有考生陆续发问.廖飞在一一作答后建议,考生可在考前盘点一下今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热点.焦点.大事件,可以分类整理:科技人文.文化教育.读书生活.经济政策.社会百态(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