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

  【摘要】从我国正式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注,本文结合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实践,对此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改进方面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这十多年事业单位的各种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就无法适应形势,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不合理的方面,特别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进行统一和规范。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弊端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弊端凸显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一般应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要求,不能够准确地、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客观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绩效的评估。因为实行收付实现制往往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核算期的收入、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核算期的支出,对核算期应收未收的收入不列入当期收入,对核算期支付的材料、资产和长期费用均列入当期支出,这就直接造成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耗费不能完全配比,使得相关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客观上失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意义。

  2.会计科目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状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出现的新业务。国库集中收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事业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国库单一账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需要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调整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需要,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对长期负债的管理,就要求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核算科目进行规范和统一。

  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情况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其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购建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能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同时增加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其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也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

  4.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即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业务成果信息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时点信息和收入、支出的时期信息合并在同一张报表中披露,这样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产生模糊。同时,又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也容易造成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误解。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1.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企业会计制度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能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也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1)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可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时,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额度的批复、使用和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2)加强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可以增加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信用卡存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加强事业单位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3)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一次性购进批量的这类物品时,可借记“低值易耗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摊销,摊销时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零星购进这类物品时,可直接列支,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支出”科目,贷记“现金”等资产类科目。在管理上可以视同固定资产管理。(4)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负债管理,分类管理长期负债与短期往来款,加强财务安全,应该增加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向金融等机构借入一年以上、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及发生的相关利息情况等等。通过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调整相应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一般都会拥有数额较大、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名义上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负有使这些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建议建立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客观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建议: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单位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有力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且与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在资产负债表中只列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要素。这样能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也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建立起与财政预算体制相符合的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为财政提供有用会计信息、为财政政策提供正确依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分配效率。另外逐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实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充分吸收国外先进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水平,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

  [2]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

  

  【摘要】从我国正式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至今,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然而,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加以关注,本文结合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实践,对此提出本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改进方面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从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这十多年事业单位的各种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就无法适应形势,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不合理的方面,特别是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亟待进行统一和规范。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一些弊端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弊端凸显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一般应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要求,不能够准确地、完整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和负债,客观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以及管理绩效的评估。因为实行收付实现制往往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收入作为核算期的收入、将单位的全部现金支出作为核算期的支出,对核算期应收未收的收入不列入当期收入,对核算期支付的材料、资产和长期费用均列入当期支出,这就直接造成核算期内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耗费不能完全配比,使得相关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期的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客观上失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意义。

  2.会计科目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状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出现的新业务。国库集中收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事业单位用于发放工资、购建固定资产、购买材料及服务等所需要的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拨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国库单一账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不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这就需要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需要增加了相关的会计科目,调整了相应账务处理方式,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需要,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对长期负债的管理,就要求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核算科目进行规范和统一。

  3.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情况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完全、准确、真实地反映其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购建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事业单位取得固定资产时只能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同时增加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其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也无法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

  4.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准确到位,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组成,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公式为:资产+收入=负债+支出+净资产,即表现为财务状况信息与业务成果信息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时点信息和收入、支出的时期信息合并在同一张报表中披露,这样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产生模糊。同时,又由于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现金的收支变动无法得到准确反映,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也容易造成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的误解。

  三、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的对策建议

  1.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争取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融入企业会计制度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只有在提供服务时才加以确认,而且在接受服务以后,就应该将相应的义务确认为当期费用,并将其作为债务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样,财务报表就能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同样,权责发生制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所有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对有关资产的管理和维护,也更加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

  2.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

  (1)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使用的会计核算科目,可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时,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额度的批复、使用和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2)加强其他货币资金的管理。可以增加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信用卡存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加强事业单位单位公务卡使用管理。(3)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一次性购进批量的这类物品时,可借记“低值易耗品”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摊销,摊销时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摊销”科目,贷记“低值易耗品”科目;零星购进这类物品时,可直接列支,借记“事业支出――低值易耗品支出”科目,贷记“现金”等资产类科目。在管理上可以视同固定资产管理。(4)为了加强事业单位负债管理,分类管理长期负债与短期往来款,加强财务安全,应该增加长期借款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向金融等机构借入一年以上、偿还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及发生的相关利息情况等等。通过增加相应的会计科目,调整相应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更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合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事业单位一般都会拥有数额较大、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名义上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负有使这些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只是按照实际成本价值入账,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但固定资产在后续使用时则没有核算磨损价值和计提折旧。这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就直接虚增了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状况没有能够得到真实准确地反映。另一方面,这种核算方式也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值和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变化,事业单位实际业务成本核算时没有考虑折旧费用,成本核算不到位。建议建立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科目,同时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客观准确地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更科学的方式合理反映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建立科学的财务评价指标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和内容。建议: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用来反映单位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增加现金流量表更能够科学有力地评价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管理效益的提高,且与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二是将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在资产负债表中只列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类要素。这样能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也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建立起与财政预算体制相符合的核算体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会计为财政提供有用会计信息、为财政政策提供正确依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提高事业单位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及资金分配效率。另外逐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实现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充分吸收国外先进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水平,使其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的探析[J].冶金财会,2008(5).

  [2]赵丹彤.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北方经贸,2009(6).

  


相关文章

  •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 ...查看


  • 财务会计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财务会计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3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 ...查看


  • 2012会计论文题目
  • 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1. 基于模块化的价值链会计研究 2. 论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3. 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 4.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探讨 5. 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探讨 6. 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7. 论会计目标 ...查看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提思考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提思考 作者:何欣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事业单位的管理内容主要是会计制度累计折旧计.事业单位主要以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为主要目标.需要满足社会生活的方面主要包括文化.教育. ...查看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及思考
  •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基建并账及思考 作者:杨晓红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31期 摘要: 事业单位基建并账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目的是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配合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本文就并账的实务 ...查看


  • 会计基本职能思考
  • 提要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我们亟待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基本职能;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会计核算是会计 ...查看


  • 公路养护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
  • [摘 要]为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公路养护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务行为,满足公路养护的会计核算需要,本文从公路养护会计核算的现状出发,阐明了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路养护 事业单位 会计制 ...查看


  • 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如何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 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如何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 01-000-02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 其经营规模小,管 ...查看


  •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 1
  • 会计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财务会计信息效率的实证分析 3.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影响 4.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基于**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5.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价 6.公司治理理论变 ...查看


  • 绿色会计论文-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思考
  • 绿色会计论文- 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思考 摘 要: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环境因素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政府视角出发,探讨以政府为主体的绿色会计的构建.从构建我国绿色预算会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