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民营医疗迎来触底反弹之后的小阳春。但是,宏观经济的“L型”,再加上医疗行业特性,决定了传统的民营医疗将进入漫漫寒冬。
莆百事件、魏则西事件,相去未远;资本大鳄、上市公司,虎视眈眈;移动医疗,跑马圈地;医生集团,方兴未艾……一切的一切,都让本身举步维艰的民营医疗,加速了自我净化和洗牌。民营医疗在这巨变的洪流中,该去向何方?
一、民营医疗现实发展的窘境与错位
对于大多数民营医疗老板来说,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与思维“涛声依旧”。呼喊着转型,可“神龙见首不见尾”。更多的是照旧,垦殖着那一小方未知的“诺亚方舟”。变,或不变,多米诺骨牌已在现实中显现,并且,会加速、加剧!(当然,也有一些医院进行了难能可贵的转变)
表象一:百度事件之后的民营医疗冬天
莆百、魏泽西事件是导火索,让民营医疗传统模式轰然坍塌。依托百度过日子,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做吧,代价太大;不做,心不甘,别人都在做,仅存的网络市场被别人盘踞。近乎死结,这是当下民营医疗的缩影!
当然,也有医院转做新媒体,个别做得风生水起,有很大的到诊量,形成了与百度到诊巨大的反差,成为拓宽渠道引流病人的新利器。传统的地面营销,电视、广播等高空轰炸,乃至车体、大牌等户外,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个时间阶段,都出现了“断片”或阶段性“失灵”的状况,在魏则西事件之后更加凸显。
门诊总体的下降,导致运营维艰,患者就诊的成本会更高,在患者想要的“疗效”(信赖与认可)与医院运营的“绩效”(业绩与利润)之间,没有一个总体的平衡,导致恶性循环。就在这样险象环生、关乎存亡的时候,一个新闻出来了:2016年11月份,宇宙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落成并投入使用,该院推出了产科VIP病房——LDR产休一体化产房,3600元/天,其产房布局、陈设、软硬氛围,应不输于任何一家民营医院。可怕的是,人家的专家团队、技术实力、护理水准,甩了民营医院不知道多少条街。这样的新闻,让民营医疗的冬天,也许更冷,也更值得我们思考。
表象二:内在不安导致“赚快钱”思维加剧
政策、大环境的因素,把产品作为赚钱的工具,本身没有错。现实是,资本的嗜血逐利性,让民营医疗的“产品”本身,多了一层铜臭味。没有去关注“产品”本身给病人带来了什么,去实现基本的“顾客价值”。或者说,这个方面是次要的环节。正是因为缺乏了一种关注“顾客价值”的基本情怀,运营中的一些环节和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是,在不管不顾“顾客价值”的前提下,仍只想通过营销实现今天有100个病患到诊,明天再有100个病患到诊,而不是口碑积淀和转介绍,已是难上加难!
整个医疗圈,赚快钱的思维至上!在没有方向的当下,走向下一个没有清晰路标的未来。撑到碗里的才是肉,明日愁来明日愁!当下聚集的现金,不代表“顾客价值”实现之后获得的价值,大家都心知肚明,基于此而导致内在潜意识里深处的不安。比如,一些上市的民营医疗公司,N年前做的墙体喷绘,现今依然在做,在比较偏僻的乡村的墙壁上!当然,不是说反对做这个。只是,由此管窥民营医疗的错位与倒挂。毕竟,这样做应该是比较投机的心理吧。
表象三:时间窗口加速洗牌,机会稍纵即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对于民营医疗来说,亦是如此。政策有诸多放开的方面,但也有体制层面的约束。在这非常好的时间点上,对于不少民营医疗来说,更多的是迷茫,诸多手段“失灵”,手忙脚乱。过多地关注于“术”,而忽视了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让痛苦的当下与期许的明天,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君不见,移动医疗已经处在风口,知名医生脱离体制抱团自建医疗机构,有的甚至获得资本青睐,一些险资、房企入股大型医疗集团,拥有外部先进模式的医疗机构也在强势介入……这些不只是警惕,在时间的机会成本里,若不再重视,传统民营医疗会滑向更深的渊潭。
在这样的时间窗口,鲜有刮骨疗伤的变革,更多的是从“术”的层面来调整,从而掩盖了本质的东西,虽然市场有刚需,但市场绝不能恣意妄为。随着时间窗口期的缩减,通过“术”的调整而抓住的“诺亚方舟”,一样是不稳固的。本源不在这,而在于到底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加速洗牌时期,会有更多的痛,不光体现在表面上人民币利润的减少,或者长期的净利负值;更多的是,在这样的时间窗口,错失将来的发展机会,在加速洗牌的危机中,未能抓住机遇。譬如,在一些地方的男科医院、妇科医院,关门或者转让的比比皆是。
二、从发展错位到回归医疗本质的一些思考
“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作家木心在他的《从前慢》中这样写道。而今,在快得不能再快的节奏里,有谁能放慢“抓钱”的节奏?不浮躁的,也许都很傻!民营医疗的大市场,不以外界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与逻辑性。我们终将走在医疗(健康)发展的本源路上,谁也阻挡不了。
1、到底想给到院消费的顾客带来什么?
以战略归零的思维,选择不去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不为之,方能更好地为之。这些,也决定了企业在将来的路上能走多远。不为之和为之,核心含义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之,就是要深刻洞悉顾客的需求,从以往的产品导向思维向以顾客为导向的思维转变。
再者,需要把控的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彻底的考量,而非始终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对市场进行判断。就像梅奥诊所那样,自始至终“以患者为第一”,当然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工程。
无论是选择了特色病种,还是看重综合性医疗,在选定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填补市场空白倒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从目标患者的角度思考,我们给TA能带来什么?能给其提供基本且重要的临床效果,还是深具人文精神的服务,抑或超越顾客心理预期的关怀,这就是最大的战略。
笔者一个同学的孩子在某市三甲医院住院,同学本身是这所医院的大夫,但孩子在患病的时候依然难以入院。第二次生病的时候,还是加床住院的。当笔者去探望时,整栋楼层的空气很污浊,环境拥挤!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可病患依旧趋之若鹜。市场的刚需,在这。若民营医疗能提供更好的儿科诊疗服务,还愁生意不火?再大的资本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本对创造顾客价值的思考深度和对顾客切身利益的关注广度。
2、传递给顾客能感受和体验到的医疗价值观
很多从事民营医疗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同仁,都深刻感受着产品同质化或者营销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而这些,也正是现阶段民营医疗运营维艰的因素之一。在强化绩效独大的思维里,忽略了给顾客能感受和体验得到的医疗价值是什么。这其实是近年来民营医疗的一个错位,而如今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
从有就医欲望,到选定医院,患者在未到院之前,便开始了对医院医疗价值的感受,到就诊的检查、治疗、手术、康复、预后等等各个环节,在每一个节点的每一个细节上使顾客满意。
而这些,需要建立一套可以感知的体系,通过医院医护人员的言行(比如充分的沟通时间、关怀的话语)、举止(比如尊重患者、诊疗疾病全情投入)等行为,展现在患者的面前。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是对患者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医疗价值的升华。这其中,也是能够实现“顾客满意”的价值溢价。有了“顾客满意度”,随之而来的就是“绩效达成度”。
当然,这些方面的付诸实施,需要掌舵者的见地和卓识。笔者也听闻并亲见了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经过痛苦过程的变革之后,而今焕发的活力,从过往的营销依赖型转型到可以触摸到的医疗服务输出型,创造了顾客满意度,实现了患者需要的“顾客价值”。由是可以看出,建立患者可以感知到的医疗价值观是民营医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共识服务带来的顾客忠诚
每个做民营医疗的人,都会说“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这些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也不是营销宣传层面的东西。在百度事件、魏则西事件之后,遭遇严冬的时刻(当然也是机遇),我们更需要回归到本源的服务上来,回到务实的操作层面来进行弥补,从营销层面到关注患者本身,从营销概念的追求回到患者期望的“顾客价值”细分,与患者产生共鸣,在各个环节与流程中制造出让患者难以忘怀的就医体验。
实现这些,需要一种拥有着共同医疗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医护团队,从而达到“患者(顾客)第一”的终极性服务体现。技术和专家,是患者就医时医疗服务的基本面,是立足的基点;充分考虑患者在就医时的所需,其内心深处所想所渴望的,据此制订出具有本院特色的可以落地执行的诊疗技术、医疗护理、治疗服务、预后跟进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回归医疗本质的现实意义。据此,民营医疗,在严冬里湿滑的路面上,实现弯道超车,变危为机,安稳度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几率更大。
有了这样的共识服务意识,其实也应该说是一种共有的情怀(真正把民医当做事业来做的人,应该是有一些苍生善念的情怀吧),类似于费洛蒙的信息素,与患者有相惺相惜的感知召唤或吸引,给患者在就医全流程的过程中更多的惊喜,而不是埋怨和抱怨,实现民营医疗一直期盼与渴望的顾客忠诚。就像美国著名的消费学者M.R所罗门说的那样:“要想超越下一次浪潮,必须比竞争对手先想到消费者,并及时认识到他们的心理特点。”
4、回归路上要做讲故事的营销
民营医疗一路走来,更多的是胜在营销宣传推广,为大众提供了本应由ZF公共卫生部门做的健康教育及科普(尽管过程曲折),这点毋容置疑。在当下,因为百度事件及魏则西事件之后,各路舆论的大肆渲染,给民营医疗营销工作带来了内外挤压的沉重压力,甚至有一种说法:50%的营销费用都浪费掉了,但不知道浪费在哪了?
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的理解,关注和琢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望,把对患者想要的“顾客价值”作为营销的定位目标,搭建出医疗这种特殊的产品与目标患者需求的相互认知平台,使二者能够更趋向接近和契合,实现患者就医时所感受到的体验与之前对医院的就医想象相互吻合。在这一点上发力,在可操作的环境下,整合渠道、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引发患者的认同并产生就医的意愿。
抛开医疗产品的层面,关注患者就医时的诊疗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讲述医院真实可触摸到的“患者第一”的医疗服务价值观的故事,把关乎每个细节、每个系统的故事生动而有趣地呈现在患者及目标患者的眼前,触发内心潜意识里的共鸣,达成医疗服务的销售(绩效),是每个民营医疗从业者要深入思考并执行的现实担当。
2017年,民营医疗迎来触底反弹之后的小阳春。但是,宏观经济的“L型”,再加上医疗行业特性,决定了传统的民营医疗将进入漫漫寒冬。
莆百事件、魏则西事件,相去未远;资本大鳄、上市公司,虎视眈眈;移动医疗,跑马圈地;医生集团,方兴未艾……一切的一切,都让本身举步维艰的民营医疗,加速了自我净化和洗牌。民营医疗在这巨变的洪流中,该去向何方?
一、民营医疗现实发展的窘境与错位
对于大多数民营医疗老板来说,延续了多年的模式与思维“涛声依旧”。呼喊着转型,可“神龙见首不见尾”。更多的是照旧,垦殖着那一小方未知的“诺亚方舟”。变,或不变,多米诺骨牌已在现实中显现,并且,会加速、加剧!(当然,也有一些医院进行了难能可贵的转变)
表象一:百度事件之后的民营医疗冬天
莆百、魏泽西事件是导火索,让民营医疗传统模式轰然坍塌。依托百度过日子,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做吧,代价太大;不做,心不甘,别人都在做,仅存的网络市场被别人盘踞。近乎死结,这是当下民营医疗的缩影!
当然,也有医院转做新媒体,个别做得风生水起,有很大的到诊量,形成了与百度到诊巨大的反差,成为拓宽渠道引流病人的新利器。传统的地面营销,电视、广播等高空轰炸,乃至车体、大牌等户外,在某些方面或者某个时间阶段,都出现了“断片”或阶段性“失灵”的状况,在魏则西事件之后更加凸显。
门诊总体的下降,导致运营维艰,患者就诊的成本会更高,在患者想要的“疗效”(信赖与认可)与医院运营的“绩效”(业绩与利润)之间,没有一个总体的平衡,导致恶性循环。就在这样险象环生、关乎存亡的时候,一个新闻出来了:2016年11月份,宇宙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落成并投入使用,该院推出了产科VIP病房——LDR产休一体化产房,3600元/天,其产房布局、陈设、软硬氛围,应不输于任何一家民营医院。可怕的是,人家的专家团队、技术实力、护理水准,甩了民营医院不知道多少条街。这样的新闻,让民营医疗的冬天,也许更冷,也更值得我们思考。
表象二:内在不安导致“赚快钱”思维加剧
政策、大环境的因素,把产品作为赚钱的工具,本身没有错。现实是,资本的嗜血逐利性,让民营医疗的“产品”本身,多了一层铜臭味。没有去关注“产品”本身给病人带来了什么,去实现基本的“顾客价值”。或者说,这个方面是次要的环节。正是因为缺乏了一种关注“顾客价值”的基本情怀,运营中的一些环节和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但是,在不管不顾“顾客价值”的前提下,仍只想通过营销实现今天有100个病患到诊,明天再有100个病患到诊,而不是口碑积淀和转介绍,已是难上加难!
整个医疗圈,赚快钱的思维至上!在没有方向的当下,走向下一个没有清晰路标的未来。撑到碗里的才是肉,明日愁来明日愁!当下聚集的现金,不代表“顾客价值”实现之后获得的价值,大家都心知肚明,基于此而导致内在潜意识里深处的不安。比如,一些上市的民营医疗公司,N年前做的墙体喷绘,现今依然在做,在比较偏僻的乡村的墙壁上!当然,不是说反对做这个。只是,由此管窥民营医疗的错位与倒挂。毕竟,这样做应该是比较投机的心理吧。
表象三:时间窗口加速洗牌,机会稍纵即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对于民营医疗来说,亦是如此。政策有诸多放开的方面,但也有体制层面的约束。在这非常好的时间点上,对于不少民营医疗来说,更多的是迷茫,诸多手段“失灵”,手忙脚乱。过多地关注于“术”,而忽视了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让痛苦的当下与期许的明天,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君不见,移动医疗已经处在风口,知名医生脱离体制抱团自建医疗机构,有的甚至获得资本青睐,一些险资、房企入股大型医疗集团,拥有外部先进模式的医疗机构也在强势介入……这些不只是警惕,在时间的机会成本里,若不再重视,传统民营医疗会滑向更深的渊潭。
在这样的时间窗口,鲜有刮骨疗伤的变革,更多的是从“术”的层面来调整,从而掩盖了本质的东西,虽然市场有刚需,但市场绝不能恣意妄为。随着时间窗口期的缩减,通过“术”的调整而抓住的“诺亚方舟”,一样是不稳固的。本源不在这,而在于到底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加速洗牌时期,会有更多的痛,不光体现在表面上人民币利润的减少,或者长期的净利负值;更多的是,在这样的时间窗口,错失将来的发展机会,在加速洗牌的危机中,未能抓住机遇。譬如,在一些地方的男科医院、妇科医院,关门或者转让的比比皆是。
二、从发展错位到回归医疗本质的一些思考
“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作家木心在他的《从前慢》中这样写道。而今,在快得不能再快的节奏里,有谁能放慢“抓钱”的节奏?不浮躁的,也许都很傻!民营医疗的大市场,不以外界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与逻辑性。我们终将走在医疗(健康)发展的本源路上,谁也阻挡不了。
1、到底想给到院消费的顾客带来什么?
以战略归零的思维,选择不去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不为之,方能更好地为之。这些,也决定了企业在将来的路上能走多远。不为之和为之,核心含义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之,就是要深刻洞悉顾客的需求,从以往的产品导向思维向以顾客为导向的思维转变。
再者,需要把控的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彻底的考量,而非始终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对市场进行判断。就像梅奥诊所那样,自始至终“以患者为第一”,当然这不是口号,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工程。
无论是选择了特色病种,还是看重综合性医疗,在选定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填补市场空白倒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从目标患者的角度思考,我们给TA能带来什么?能给其提供基本且重要的临床效果,还是深具人文精神的服务,抑或超越顾客心理预期的关怀,这就是最大的战略。
笔者一个同学的孩子在某市三甲医院住院,同学本身是这所医院的大夫,但孩子在患病的时候依然难以入院。第二次生病的时候,还是加床住院的。当笔者去探望时,整栋楼层的空气很污浊,环境拥挤!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可病患依旧趋之若鹜。市场的刚需,在这。若民营医疗能提供更好的儿科诊疗服务,还愁生意不火?再大的资本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资本对创造顾客价值的思考深度和对顾客切身利益的关注广度。
2、传递给顾客能感受和体验到的医疗价值观
很多从事民营医疗管理及营销工作的同仁,都深刻感受着产品同质化或者营销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而这些,也正是现阶段民营医疗运营维艰的因素之一。在强化绩效独大的思维里,忽略了给顾客能感受和体验得到的医疗价值是什么。这其实是近年来民营医疗的一个错位,而如今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
从有就医欲望,到选定医院,患者在未到院之前,便开始了对医院医疗价值的感受,到就诊的检查、治疗、手术、康复、预后等等各个环节,在每一个节点的每一个细节上使顾客满意。
而这些,需要建立一套可以感知的体系,通过医院医护人员的言行(比如充分的沟通时间、关怀的话语)、举止(比如尊重患者、诊疗疾病全情投入)等行为,展现在患者的面前。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是对患者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医疗价值的升华。这其中,也是能够实现“顾客满意”的价值溢价。有了“顾客满意度”,随之而来的就是“绩效达成度”。
当然,这些方面的付诸实施,需要掌舵者的见地和卓识。笔者也听闻并亲见了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经过痛苦过程的变革之后,而今焕发的活力,从过往的营销依赖型转型到可以触摸到的医疗服务输出型,创造了顾客满意度,实现了患者需要的“顾客价值”。由是可以看出,建立患者可以感知到的医疗价值观是民营医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共识服务带来的顾客忠诚
每个做民营医疗的人,都会说“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可这些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也不是营销宣传层面的东西。在百度事件、魏则西事件之后,遭遇严冬的时刻(当然也是机遇),我们更需要回归到本源的服务上来,回到务实的操作层面来进行弥补,从营销层面到关注患者本身,从营销概念的追求回到患者期望的“顾客价值”细分,与患者产生共鸣,在各个环节与流程中制造出让患者难以忘怀的就医体验。
实现这些,需要一种拥有着共同医疗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医护团队,从而达到“患者(顾客)第一”的终极性服务体现。技术和专家,是患者就医时医疗服务的基本面,是立足的基点;充分考虑患者在就医时的所需,其内心深处所想所渴望的,据此制订出具有本院特色的可以落地执行的诊疗技术、医疗护理、治疗服务、预后跟进的健康管理服务,是回归医疗本质的现实意义。据此,民营医疗,在严冬里湿滑的路面上,实现弯道超车,变危为机,安稳度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几率更大。
有了这样的共识服务意识,其实也应该说是一种共有的情怀(真正把民医当做事业来做的人,应该是有一些苍生善念的情怀吧),类似于费洛蒙的信息素,与患者有相惺相惜的感知召唤或吸引,给患者在就医全流程的过程中更多的惊喜,而不是埋怨和抱怨,实现民营医疗一直期盼与渴望的顾客忠诚。就像美国著名的消费学者M.R所罗门说的那样:“要想超越下一次浪潮,必须比竞争对手先想到消费者,并及时认识到他们的心理特点。”
4、回归路上要做讲故事的营销
民营医疗一路走来,更多的是胜在营销宣传推广,为大众提供了本应由ZF公共卫生部门做的健康教育及科普(尽管过程曲折),这点毋容置疑。在当下,因为百度事件及魏则西事件之后,各路舆论的大肆渲染,给民营医疗营销工作带来了内外挤压的沉重压力,甚至有一种说法:50%的营销费用都浪费掉了,但不知道浪费在哪了?
营销的本质是对消费者的理解,关注和琢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望,把对患者想要的“顾客价值”作为营销的定位目标,搭建出医疗这种特殊的产品与目标患者需求的相互认知平台,使二者能够更趋向接近和契合,实现患者就医时所感受到的体验与之前对医院的就医想象相互吻合。在这一点上发力,在可操作的环境下,整合渠道、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引发患者的认同并产生就医的意愿。
抛开医疗产品的层面,关注患者就医时的诊疗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讲述医院真实可触摸到的“患者第一”的医疗服务价值观的故事,把关乎每个细节、每个系统的故事生动而有趣地呈现在患者及目标患者的眼前,触发内心潜意识里的共鸣,达成医疗服务的销售(绩效),是每个民营医疗从业者要深入思考并执行的现实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