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说明:
Ⅰ.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Ⅱ.本卷分为试题(共6页)和答卷(共页),答案必须做在答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2分)
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 (zhǒng)而来的是芦絮( )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
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 (fù)盖了一丛白 (t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
B.由于父母离异,我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旷课去网吧,借虚拟世界来麻痹自己。 .
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
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想通过投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
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
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
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
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
4、古诗文填空(4分)
(1)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就有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话: , 。
(2)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 , ”来概括。
5.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增删个别字词),不能改变原意。(2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
6、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5月1日通车,位于南岸桥址东侧27平方公里的“桥头堡”,集现代物流、教育研发、商业服务、居住办公等四大功能为一体,将发挥“依托大桥、引领余慈、联动宁波、服务大上海“的作用。该区块既是慈溪把握大桥机遇,做大做强大桥经济的重要举
措,也是宁波融入长三角、对接上海进而与国际接轨的门户,为长三角国际贸易及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撑与服务平台。
为了欢迎海内外客商来此投资,请为“桥头堡”所在的慈溪经济开发区政府拟写一条以
“招商引资”为目的的公益广告。(4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1分)
丑 石(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
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
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
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
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
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
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
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
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了
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的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
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7.本文“丑石”的“丑”表现在哪几方面?(2分)
8.请阐释文中天文学家说这块石头“以丑为美”的意思。(2分) 9.本文在写法上最主要有两个特点,请你指出其中一个,并分析说明其好处。(4分)
(1)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言语作者通过写自己家乡门前的一块丑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12分)
美 意 朦 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
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 (2)好处
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
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
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
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2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C.其真无马邪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
16.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2分)
18.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
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9—18题。(9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春往冬反( ) ..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其意义为: 。(3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父亲和儿子雪地里走,他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跑到那棵树,但不是比谁先达到,而是看比谁在雪地上跑出来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因为比速度,父亲一定赢,所以他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走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很吃惊。
原来,人要走成一条线,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看着自己的脚,要让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轻松地走出一条直线。
同学们,生命中也有同样的情形。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脚,但多数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的启示。
15.相貌丑陋;没有大用处,而且妨碍人们的生活。答“颜色黑黝黝”“毫无用
处”不给分。每点2分。
16.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的事物用它不合世俗眼光的“不一般”来显
示自己的美,每点2分。
17.(1)①欲扬先抑(或衬托、反衬)②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对
一点给2分
(2)①前5段用大量文字,极尽“丑石”的“不能再丑的丑”,以及人们对她
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来到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彰显。写明了谁与谁对比(反衬),得2分;具体准确分析出了作用,给2分。
②本文用丑石象征虽有过巨大贡献但却默默的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
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写出第一句话给2分,写出表达的效果给2分。
18.通过写自家门前的一块“丑石”,表达了对不居功自傲,躁进求宠,而默默
承受屈辱、误解和孤独的人的敬佩,并且告诫世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不能片面看待一个人。以上两点,每点3分。
18.(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3分)
19.(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2分)(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3分)
20.(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2分)(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答对其中一点即可)(2分)
21.A.D(每项2分,共4分)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E.“朦胧美”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
保送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答题卷
说明:
Ⅰ.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Ⅱ.本卷分为试题(共6页)和答卷(共页),答案必须做在答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接(zhǒng) 芦絮(xù) 覆 (fù)盖 白 毯 (tǎn)(2分) .
2.( B)(3分) 3.( C)(3分)
4、(1)2) “”(4分)
5.我们 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心理的启示 。 (3分)
6(4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1分)
7. 分) (2分)
8._(每点1分)(2分)
9. (1 (2)好处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来到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写明谁与谁对比得1分,具体分析给1分);“象征”:本文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艺术魅力。(每句1分)(4分)
10独的人的敬佩;并且告戒世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不能片面看待一个人。(每点1分,表述顺畅1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12分)
11.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极致(意对即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作) (2分)
12.(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
(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 (4分)
13.(1)意境美(形象、意像的美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放映社会生活(1点即可)(2分)
14. (A)(D) (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9分)
15. (A) (3分)
16. 译句 : 驾驭(鞭策)它不用正确(驾驭千里马)的的方法。(2分)
17. 食马者不以其能千里而食也, 愤懑(或“愤愤不平”) 。 (2分)
18.毛遂自荐 (填相关成语), 知人善任(用)(或“举贤授能”)(填相关成语)(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9—18题。(9分)
15、(攻打) (通“返”,返回) (2分)
16.(B)(2分)
18、向有经验有成就的人学习,就会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就。(意近即可)(2分)
19、 老马识途 ,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意近即可)。(3分)
四、作文(40分)
略
保送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说明:
Ⅰ.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Ⅱ.本卷分为试题(共6页)和答卷(共页),答案必须做在答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2分)
一阵汹涌的雪过后,接 (zhǒng)而来的是芦絮( )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
的,虽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 (fù)盖了一丛白 (tǎ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
B.由于父母离异,我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朝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旷课去网吧,借虚拟世界来麻痹自己。 .
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
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想通过投取巧甚至弄虚作假的办法来求得别人的尊重,无疑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只能....
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块钱外,还有手机等其他证件。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
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在
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
D.26日晚香港艺人莫文蔚在首都剧场举办演唱会,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冻雨,但基本
爆满的上座率还是给足了莫文蔚面子。
4、古诗文填空(4分)
(1)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就有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话: , 。
(2)诸葛亮鞠躬尽瘁地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人们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的词句“ , ”来概括。
5.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增删个别字词),不能改变原意。(2分)
书籍将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我们 。
6、杭州湾跨海大桥将于5月1日通车,位于南岸桥址东侧27平方公里的“桥头堡”,集现代物流、教育研发、商业服务、居住办公等四大功能为一体,将发挥“依托大桥、引领余慈、联动宁波、服务大上海“的作用。该区块既是慈溪把握大桥机遇,做大做强大桥经济的重要举
措,也是宁波融入长三角、对接上海进而与国际接轨的门户,为长三角国际贸易及先进制造业提供支撑与服务平台。
为了欢迎海内外客商来此投资,请为“桥头堡”所在的慈溪经济开发区政府拟写一条以
“招商引资”为目的的公益广告。(4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1分)
丑 石(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
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
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
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
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
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
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
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
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了
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的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
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7.本文“丑石”的“丑”表现在哪几方面?(2分)
8.请阐释文中天文学家说这块石头“以丑为美”的意思。(2分) 9.本文在写法上最主要有两个特点,请你指出其中一个,并分析说明其好处。(4分)
(1)写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言语作者通过写自己家乡门前的一块丑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12分)
美 意 朦 胧
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
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非凡的。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带着 (2)好处
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
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
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
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11.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2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_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们是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C.其真无马邪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
16.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于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2分)
18.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
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9—18题。(9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 春往冬反( ) ..
16.“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2分)( )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8、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 ,其意义为: 。(3分)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父亲和儿子雪地里走,他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跑到那棵树,但不是比谁先达到,而是看比谁在雪地上跑出来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因为比速度,父亲一定赢,所以他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走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很吃惊。
原来,人要走成一条线,最有效的方法是不要看着自己的脚,要让眼睛注视着前方的目标。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轻松地走出一条直线。
同学们,生命中也有同样的情形。有时候你必须小心地注视着自己的脚,但多数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己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局限,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的心理的启示。
15.相貌丑陋;没有大用处,而且妨碍人们的生活。答“颜色黑黝黝”“毫无用
处”不给分。每点2分。
16.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的事物用它不合世俗眼光的“不一般”来显
示自己的美,每点2分。
17.(1)①欲扬先抑(或衬托、反衬)②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对
一点给2分
(2)①前5段用大量文字,极尽“丑石”的“不能再丑的丑”,以及人们对她
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来到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彰显。写明了谁与谁对比(反衬),得2分;具体准确分析出了作用,给2分。
②本文用丑石象征虽有过巨大贡献但却默默的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
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富有艺术魅力。写出第一句话给2分,写出表达的效果给2分。
18.通过写自家门前的一块“丑石”,表达了对不居功自傲,躁进求宠,而默默
承受屈辱、误解和孤独的人的敬佩,并且告诫世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不能片面看待一个人。以上两点,每点3分。
18.(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3分)
19.(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2分)(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3分)
20.(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2分)(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答对其中一点即可)(2分)
21.A.D(每项2分,共4分)B.作者并未否定格律C.唐诗的传播与流传,与书法艺术无关E.“朦胧美”不是唐诗的“共同”特点
保送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答题卷
说明:
Ⅰ.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Ⅱ.本卷分为试题(共6页)和答卷(共页),答案必须做在答卷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接(zhǒng) 芦絮(xù) 覆 (fù)盖 白 毯 (tǎn)(2分) .
2.( B)(3分) 3.( C)(3分)
4、(1)2) “”(4分)
5.我们 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绝望、矛盾等种种复杂心理的启示 。 (3分)
6(4分)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11分)
7. 分) (2分)
8._(每点1分)(2分)
9. (1 (2)好处人们对它的极大嫌怨,在天文学家来到之后,验明了丑石的身份,又转而写“丑石”的美,以及人们对它的重视和敬佩。前后对比鲜明,反衬强烈,使“丑石”的美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写明谁与谁对比得1分,具体分析给1分);“象征”:本文用丑石象征有过巨大贡献却默默承受委屈、误解和孤独的人。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富有艺术魅力。(每句1分)(4分)
10独的人的敬佩;并且告戒世人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评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不能片面看待一个人。(每点1分,表述顺畅1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共12分)
11.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极致(意对即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_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作) (2分)
12.(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
(2)因谋篇之难能而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 (4分)
13.(1)意境美(形象、意像的美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放映社会生活(1点即可)(2分)
14. (A)(D) (4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18题。(9分)
15. (A) (3分)
16. 译句 : 驾驭(鞭策)它不用正确(驾驭千里马)的的方法。(2分)
17. 食马者不以其能千里而食也, 愤懑(或“愤愤不平”) 。 (2分)
18.毛遂自荐 (填相关成语), 知人善任(用)(或“举贤授能”)(填相关成语)(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9—18题。(9分)
15、(攻打) (通“返”,返回) (2分)
16.(B)(2分)
18、向有经验有成就的人学习,就会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就。(意近即可)(2分)
19、 老马识途 ,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意近即可)。(3分)
四、作文(40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