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确定了制定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有关原则,在借鉴其他学者建立的指标基础上,根据高校信息化的特点对指标体系作了大幅调整,确定了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具体构成。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现状综述
2000年11月7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并正式发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化而不断调整。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制订的一整套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国家信息化指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培养、信息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引导,促进我国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设置上更加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省市、地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但是该方法只适宜用来测算社会信息化水平,若用来测算教育信息化或是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则应作较大的调整。
(一)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建立
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1990年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作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性;计算机网络特征及超文本与网络化特征的结合等。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2002)论述了教育技术的含义及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确定了制定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有关原则,在借鉴其他学者建立的指标基础上,根据高校信息化的特点对指标体系作了大幅调整,确定了高校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具体构成。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现状综述
2000年11月7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并正式发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进行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化而不断调整。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制订的一整套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国家信息化指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人才培养、信息产业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的效果等方面加以引导,促进我国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距。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对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设计及评价方法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设置上更加体现了时代特征,符合我国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各省市、地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但是该方法只适宜用来测算社会信息化水平,若用来测算教育信息化或是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则应作较大的调整。
(一)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建立
我国第一位教育技术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1990年对现代教学媒体的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作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和理想的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性;计算机网络特征及超文本与网络化特征的结合等。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2002)论述了教育技术的含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