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其宏阔和深远衔接了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理想与行动,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也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生动的内容。

“中国梦”的历史性特征与大学生使命感教育

提起“中国梦”,会立即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回顾和省思,这是因为其中深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元素。

一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地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拥有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领先的技术、和谐的社会和强大的国防,并因此而拥有了早熟的文化与制度,以及强大的帝国。在历史长河里,她曾经保持了长时期的繁荣和先进。

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创造了辉煌,也历经了苦难。由于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也由于文化与制度早熟性中的负面因子,使“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在近代历史上遭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封建大国梦破灭之日,也是救亡图存主题兴起之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怀着强国梦,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反思。先而器物,再而制度,最后深入到文化层面,对照西方、学习苏俄,做出各种探索,经历了多次失败,前仆后继,矢志不渝,书写了一部悲哉壮哉、可歌可泣的百年奋斗史诗。

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一个伟大的政党的领导下,终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在百年抗争史中,学习和试验了各种模式,立宪、共和,却都走向了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图存图强之路。从赢得民族独立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共产党人以其所选择的先进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开启了又一个已经接近百年,而且还将更加长远的历史进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是“中国梦”。

历史带给今人的教益,源于对它进行理性认识。中国的图强历史、复兴之路,也是民族先进分子寻找真理之路、爱国奋进之路、青春励志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是历史的启迪,也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树立一种自觉,感悟历史、鉴古知今,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国梦”的时代性特征与大学生价值观整合

如果说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尚具相当的理想和理性的成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整合就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虽然二者在“价值理性”上是共同的,但在“工具理性”上却面临着由时代特征所带来的不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统一的方法来认识二者的关系。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思想文化多元背景之下,价值多元趋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时所论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所以,价值观整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实,“中国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十分有益的方法论意义,这源于它的现实魅力和逻辑力量。

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民族复兴”。习近平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这是中华民族所有子孙都认同的。同时,习近平又为其指出了基本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发表讲话时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一句朴素的话再次诠释了党的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这也正是“中国梦”所表达的现实内涵和魅力:祖国统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稳定、国防强大、软实力提升、人民幸福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种必然性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现实的震撼力量与理论的逻辑力量在此交汇。与此同时,中国梦又以其强大的方法论意义给我们以启迪,其构建的目标、内涵、途径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带来了价值构建的明确方向和空间。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对“中国梦”的广泛认同,走向“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样既保持了与使命感教育“价值理性”的统一,又突出了“工具理性”的特色;既明确体现学校施教的责任,又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民族性特征与大学生文化观确立

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继承及时代性(创新)的价值判断。青年大学生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任何一次民族复兴,从本质上讲都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因此,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检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开辟新境界的过程。这一点,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都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特性。以中国近代以来为例,救亡图存的主题提出后,思想界很快便反思到文化层面,而且寻找文化复兴之路径也始终是伴随强国之路的探索而展开的。从新文化运动起,其后每当社会变革之时,总要伴随着文化问题的讨论。历史也反复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现实,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才是科学、进步的文化观。

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民族复兴两个高度,明确提出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作为文化创新的路向,这就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他还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以“中国梦”为生动素材,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这也是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承过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她所具有的优秀传统精神和文化品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包容万物”的包容精神,“义以为上、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和“知行合一,行重知轻”的知行观,势必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根源。帮助青年学生吸取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无疑将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其宏阔和深远衔接了历史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理想与行动,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也为我们今天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生动的内容。

“中国梦”的历史性特征与大学生使命感教育

提起“中国梦”,会立即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民族历史的回顾和省思,这是因为其中深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元素。

一个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地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拥有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领先的技术、和谐的社会和强大的国防,并因此而拥有了早熟的文化与制度,以及强大的帝国。在历史长河里,她曾经保持了长时期的繁荣和先进。

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创造了辉煌,也历经了苦难。由于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也由于文化与制度早熟性中的负面因子,使“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在近代历史上遭受了长达百年的屈辱。

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封建大国梦破灭之日,也是救亡图存主题兴起之时。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流血牺牲,怀着强国梦,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反思。先而器物,再而制度,最后深入到文化层面,对照西方、学习苏俄,做出各种探索,经历了多次失败,前仆后继,矢志不渝,书写了一部悲哉壮哉、可歌可泣的百年奋斗史诗。

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一个伟大的政党的领导下,终于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在百年抗争史中,学习和试验了各种模式,立宪、共和,却都走向了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图存图强之路。从赢得民族独立到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共产党人以其所选择的先进的理论、制度和道路,开启了又一个已经接近百年,而且还将更加长远的历史进程,这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就是“中国梦”。

历史带给今人的教益,源于对它进行理性认识。中国的图强历史、复兴之路,也是民族先进分子寻找真理之路、爱国奋进之路、青春励志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寄语:“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是历史的启迪,也是时代的召唤。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年树立一种自觉,感悟历史、鉴古知今,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中国梦”的时代性特征与大学生价值观整合

如果说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尚具相当的理想和理性的成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整合就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虽然二者在“价值理性”上是共同的,但在“工具理性”上却面临着由时代特征所带来的不同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辩证统一的方法来认识二者的关系。

毋庸讳言,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思想文化多元背景之下,价值多元趋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在北京大学发表讲话时所论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所以,价值观整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实,“中国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明确的价值目标和十分有益的方法论意义,这源于它的现实魅力和逻辑力量。

中国梦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民族复兴”。习近平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这是中华民族所有子孙都认同的。同时,习近平又为其指出了基本内涵,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发表讲话时谈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用一句朴素的话再次诠释了党的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这也正是“中国梦”所表达的现实内涵和魅力:祖国统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稳定、国防强大、软实力提升、人民幸福等。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种必然性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现实的震撼力量与理论的逻辑力量在此交汇。与此同时,中国梦又以其强大的方法论意义给我们以启迪,其构建的目标、内涵、途径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带来了价值构建的明确方向和空间。引导青年大学生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对“中国梦”的广泛认同,走向“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样既保持了与使命感教育“价值理性”的统一,又突出了“工具理性”的特色;既明确体现学校施教的责任,又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民族性特征与大学生文化观确立

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对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认同、继承及时代性(创新)的价值判断。青年大学生要担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任何一次民族复兴,从本质上讲都是民族文化的复兴。

因此,民族复兴的过程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检省、传承与创新的过程,是传统文化适应现代化、开辟新境界的过程。这一点,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以及中国近代以来历史进程都鲜明地反映出这一特性。以中国近代以来为例,救亡图存的主题提出后,思想界很快便反思到文化层面,而且寻找文化复兴之路径也始终是伴随强国之路的探索而展开的。从新文化运动起,其后每当社会变革之时,总要伴随着文化问题的讨论。历史也反复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现实,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才是科学、进步的文化观。

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民族复兴两个高度,明确提出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作为文化创新的路向,这就是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他还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根本指针。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以“中国梦”为生动素材,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这也是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传承过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她所具有的优秀传统精神和文化品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包容万物”的包容精神,“义以为上、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和“知行合一,行重知轻”的知行观,势必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根源。帮助青年学生吸取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无疑将成为他们成长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_黄民文
  • 思政教育 中国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 黄民文 中图分类号:G641摘 要 文献标识码:A 赵东明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27-0010-02 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当然,不仅如此,在今天美国梦也逐渐成为 ...查看


  • 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 2011年第8期(总第92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 8. 2011General. No. 92 [教育探索] 五四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陈 智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业解析
  • 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业解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反思 ...查看


  • 当代大学生主体价值目标需求即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 当代大学生主体价值目标需求即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目标需求的主要内容 爱党爱国,立身做人.这是大学生立身成人的前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查看


  •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
  • [摘 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理论界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进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的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这些独立学院无论是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还是生源群体上都和一.二本学校存在差别,而这种差别必然体现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环节中.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系的基础课程,在独立学院如何 ...查看


  • "写真中国"当代中国纪录片回顾展
  • "写真中国"当代中国纪录片回顾展 时间:2006-06-09 "写真中国"当代中国纪录片回顾展 周四晚新泽西亚洲文化中心免费欣赏 "写真中国"(REEL CHINA)当代中国纪录片 ...查看


  • 当代音乐的概况2
  • 当代音乐的概况 Contemporary Music--当代音乐.[Contemporary (形容词)译意为"同时"."同个时代"的:也有意译为"现代的".①]和声突显多调与无调 ...查看


  • 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词汇研究
  • 山东外语教学2010年第1期(总第134期) 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中国文化词汇研究 何宇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91)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文化现象在当代美国社会的发展特点.本文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研究了 ...查看


  •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题库
  •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复习思考题 1.简述本特利政府过程思想的内容. 2.名词解释:理想政府 现实政府 3.现实政府偏离理想政府的表现 4.政府过程中的"过程"的四种含义 5.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 6.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