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患纠纷就是在诊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产生的矛盾,为特殊的医疗纠纷。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很多护患纠纷出现的真正原因为双方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护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为中药的方式,该种沟通主要表现在眼神、面部表情、仪表服饰、声调音量、动作、姿势、身体接触、身体具体以及医院的环境。所以为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要重视护患之间非语言的沟通。
关键词:护患纠纷;非语言沟通;重要意义
1 护患关系
人与人在联系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为沟通,人在清醒时,70%的时间都在沟通,且每个人对事物认知的能力,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都和沟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护理程序中沟通为重要且不能缺少的的环节,它能够确定护理的目标,并制定好计划以及护理措施,清楚非语言行为的相关含义,可在护理交谈中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得到有利信息,对患者的行为和思想感情进行深入了解,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 非语言沟通应用在护患关系中
2.1面部表情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人的手势、表情、摆设、穿着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非语言沟通能够将人内心真实的感受进行表达。其中面部表情为情绪情感的表露,为不随意,且受自我的意识调控,护理人员一般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来获取其病情的变化,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面部不同的部位可以表达不一样的感情[2]。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从而了解患者情绪的搏动,而且在交流中,也可通过这些知识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
2.2人体接触和人际距离 人和人在沟通过程中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能够无声的表达其心理感受、社会地位、希望、态度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角色,不同的距离会导致不同效果的出现[3]。一般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中,亲昵距离为15cm,若谈论患者不想别人知道的事情,其距离为50cm,若患者和护理人员传达一些个人信息,应该选择社会距离,为1.2~3.7m。若对患者进行健康讲座,需要选择公众距离,而且声音一定要高于正常范围,距离一般在3.7m或者更远。在传统的工作中,因为对空间距离的效应并不注重,对护患关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女患者的生育史和月经情况,如果护理人员站在病房门口且大声询问,就会使患者产生不好的情绪,为以后的护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4]。但如果护理人员选择个人距离,而且采用低语调的询问,就会产生比较好的结果。
2.3环境布置 室内环境的布置情况也可对人传达很多非语言的信息。可在患者病房内,摆放适当的盆栽,以及将鱼缸放置在病房内,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调整患者的心态,尽量消除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5]。医院物理环境还有:光线、通风、温湿度、装饰等。这些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而较差的住院环境,会导致患者淡漠、烦躁,不仅影响心情,还会影响其身体恢复。根据这些情况,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温湿度都调整好,定时通风,保持新鲜空气,光线柔和,使病床保持清洁、平整和干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仪表 仪表为人衣着的风度和姿态,在人际交流中仪表占据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如果态度和蔼可亲,仪容端庄大方,举止训练有素,高雅大方。可以给患者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有利于沟通和交流。人体容貌在情感传递中为基本不为,具有审美和传递情感的功能。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流中也有着重要功能。因此,护理人员的仪表一定要保持亲切、整洁、端庄,塑造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仪表的观察,也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信息。比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突然头发散乱,衣服不整,神态游离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不不适或者生活方面的烦心事,从而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仪表,同时保持自己仪表得体。
2.5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包括手势、身姿、头语,能够支持并修饰语言,将口语不能准确表达的情感进行清楚表达,以及表示默许、肯定、否定、鼓励、批评等,经常在生活中使用体语,可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如,在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时,与患者沟通信息以及交谈的过程中,要对点头、手势等动作进行灵活运动,调节并维持交通流。所以护理人员在和护理人员讲解某些问题时,可采用一些示范的动作进行补充,使患者能够准确理解护理人员索要表达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护理操作的配合度。
2.6眼神交流 眼睛为心灵窗户,可以表达很多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以及微妙、复杂的信息,眼神和语言间会产生同步效应,通过眼神能够传递内心的品德、激情、情操、学识、审美情趣等,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在非语言性的沟通和交流中,目光接触为特别的方式。护理人员和患者在交谈中,尤其倾听患者进行诉说时,一定不能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超于词性为说话中采用的语气、语调、节奏快慢和声音强弱,通过声音的轻重缓解,能够对表达的事情赋予一定的含义,高声调说明兴奋和激动,而低声调为激动和怀疑。护理人员还可通过这种方法,来准确、清除的表达内容的情感和意义。
3 结语
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要在沟通中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在临床中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06:73.
[2]马建霞.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3]丰安兰.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09,23:2140.
[4]梁素丽.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413.
[5]郭纪文,高媛.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01:13.
编辑/哈涛
摘要:护患纠纷就是在诊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家属之间产生的矛盾,为特殊的医疗纠纷。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很多护患纠纷出现的真正原因为双方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护患沟通中非语言沟通为中药的方式,该种沟通主要表现在眼神、面部表情、仪表服饰、声调音量、动作、姿势、身体接触、身体具体以及医院的环境。所以为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要重视护患之间非语言的沟通。
关键词:护患纠纷;非语言沟通;重要意义
1 护患关系
人与人在联系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为沟通,人在清醒时,70%的时间都在沟通,且每个人对事物认知的能力,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都和沟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护理程序中沟通为重要且不能缺少的的环节,它能够确定护理的目标,并制定好计划以及护理措施,清楚非语言行为的相关含义,可在护理交谈中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得到有利信息,对患者的行为和思想感情进行深入了解,使护理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2 非语言沟通应用在护患关系中
2.1面部表情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人的手势、表情、摆设、穿着为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非语言沟通能够将人内心真实的感受进行表达。其中面部表情为情绪情感的表露,为不随意,且受自我的意识调控,护理人员一般通过患者的面部表情来获取其病情的变化,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面部不同的部位可以表达不一样的感情[2]。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从而了解患者情绪的搏动,而且在交流中,也可通过这些知识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使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
2.2人体接触和人际距离 人和人在沟通过程中的距离和空间位置能够无声的表达其心理感受、社会地位、希望、态度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和角色,不同的距离会导致不同效果的出现[3]。一般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中,亲昵距离为15cm,若谈论患者不想别人知道的事情,其距离为50cm,若患者和护理人员传达一些个人信息,应该选择社会距离,为1.2~3.7m。若对患者进行健康讲座,需要选择公众距离,而且声音一定要高于正常范围,距离一般在3.7m或者更远。在传统的工作中,因为对空间距离的效应并不注重,对护患关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女患者的生育史和月经情况,如果护理人员站在病房门口且大声询问,就会使患者产生不好的情绪,为以后的护患关系造成不良影响[4]。但如果护理人员选择个人距离,而且采用低语调的询问,就会产生比较好的结果。
2.3环境布置 室内环境的布置情况也可对人传达很多非语言的信息。可在患者病房内,摆放适当的盆栽,以及将鱼缸放置在病房内,既能美化环境,还可以调整患者的心态,尽量消除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5]。医院物理环境还有:光线、通风、温湿度、装饰等。这些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而较差的住院环境,会导致患者淡漠、烦躁,不仅影响心情,还会影响其身体恢复。根据这些情况,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温湿度都调整好,定时通风,保持新鲜空气,光线柔和,使病床保持清洁、平整和干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4仪表 仪表为人衣着的风度和姿态,在人际交流中仪表占据重要地位,护理人员如果态度和蔼可亲,仪容端庄大方,举止训练有素,高雅大方。可以给患者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有利于沟通和交流。人体容貌在情感传递中为基本不为,具有审美和传递情感的功能。护理人员在和患者交流中也有着重要功能。因此,护理人员的仪表一定要保持亲切、整洁、端庄,塑造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仪表的观察,也能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信息。比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突然头发散乱,衣服不整,神态游离时,护理人员要及时询问患者的身体情况,是否不不适或者生活方面的烦心事,从而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仪表,同时保持自己仪表得体。
2.5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包括手势、身姿、头语,能够支持并修饰语言,将口语不能准确表达的情感进行清楚表达,以及表示默许、肯定、否定、鼓励、批评等,经常在生活中使用体语,可对临床工作有一定帮助,如,在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时,与患者沟通信息以及交谈的过程中,要对点头、手势等动作进行灵活运动,调节并维持交通流。所以护理人员在和护理人员讲解某些问题时,可采用一些示范的动作进行补充,使患者能够准确理解护理人员索要表达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护理操作的配合度。
2.6眼神交流 眼睛为心灵窗户,可以表达很多语言表达不了的情绪以及微妙、复杂的信息,眼神和语言间会产生同步效应,通过眼神能够传递内心的品德、激情、情操、学识、审美情趣等,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在非语言性的沟通和交流中,目光接触为特别的方式。护理人员和患者在交谈中,尤其倾听患者进行诉说时,一定不能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超于词性为说话中采用的语气、语调、节奏快慢和声音强弱,通过声音的轻重缓解,能够对表达的事情赋予一定的含义,高声调说明兴奋和激动,而低声调为激动和怀疑。护理人员还可通过这种方法,来准确、清除的表达内容的情感和意义。
3 结语
和谐的护患关系,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要在沟通中要发挥主导的作用,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在临床中采用非语言的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06:73.
[2]马建霞.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0:2.
[3]丰安兰.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体会[J].全科护理,2009,23:2140.
[4]梁素丽.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413.
[5]郭纪文,高媛.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01:13.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