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总结(三)
第四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
1、税收乘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C+S+T=C+I+G
YCIG
1b(1t)Y-国民收入 b-边际消费倾向 C-消费支出 t-税率
I-投资
G-政府支出
b
税收乘数
1b
结论:
1)税收与国民收入负相关。
2)税收增减时,国民收入成倍增减,倍数为b/(1-b)倍。
3)减税,有利于经济增长
2、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拉弗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2)获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制结构
我国于1993年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央地方实行分税制 现今房地产市场是由少数人控制多数人的利益
(二)经济周期稳定效应
1、自动稳定器(税收制度本身所有的对经济的自动反映和调节能力,使税收稳定经济的内在自动机制。)
作用过程:经济增长,GNP上升,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水平上升,税收收
入增加,相对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减轻了需求过旺的压力;反之,则相反。
局限性:内在稳定器在经济复苏中,一部分增加的收入会被税收所吸收,从而抑制了需求的增加,内在稳定器越大,税收对经济复苏的阻碍作用越大,即财政拖累。
2,相机抉择机制(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而主动采取的财政收支变动措施,以消除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缺口,即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税收的微观效应
(一)收入效应(不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所发生的仅仅是资源从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的转移)
税前:Px X +Pz Z =Y
税后(税率为t): t x X ( 1 z Z Y (1)Pt) P
MRS)P/Pxz x z 边际替代率: (
边际转化率: (MRSxz)MRTxzPx/Pz
(二)替代效应(价格变化后,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价格不变的商品,增加对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设只对X
征税,则
边际替代率: ( ) ( 1 t ) Px / Pz MRSxz
边际转化率: MRTxz Px/ Pz
(三)税收效应的分解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
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a-c为替代效率,c-b为收入效应
三、税收效应的具体表现
(一)税收对劳动的影响
1、简单分析
L1、W1是无税时的工资率和工作时间。收税后,W、L下降,变为W2、L2征税减少劳动供给。
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时,征税使得工资率下降,劳动供给增加。
2、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增加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ac>cb
2)收入效应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ac
3)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不变
a-c为收入效应,c-b替代效应,ac=cb
3、累进税与比例税比较
在累进税中,不同收入组别的人对应不同的税率,因此,很难预测累进税对社会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是什么。
而在比例税中,税率相对于计税基数保持统一,而且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总
是相等。
在累进税种,不同收入组别的人对应不同的税率,因此,很难预测累进税对社会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是什么。
(二)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融资的影响
1、税收对投融资的影响
税后企业投资报酬率=利润(1-税率)/投资额
2、税收对投资能力的影响
企业留利、折旧、加速折旧、全额提取、股票和债券融资
3、税收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1、无税时的资产选择行为
OP线为机会线,它表明,各种资产的收益都是有限的,超过一定水平,无论愿冒多大风险,也没有更大的收益了。
无差异曲线形状表明风险承担是一劣等品(bad),即,风险越大的,则收益再高,也没有人愿做。
2、有税时的资产选择行为
税后机会线变为OP‘,新的均衡点对应的风险程度大于原来的点对应的风险(虽然收益不如从前,但选择的风险大了)。
冲销的幅度小于实际损失的幅度,则不能起到激励风险的承担。 不能冲销,税收将鼓励人们选择更安全的资产。
4、税收对投资方向的影响
投资区域,投资行业
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无税时的资本结构
如果投资政策不变,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债务—股权比例并不关心。
2、有税时的资本结构
引入公司所得税,企业将增加债权融资比例,以更多的利用税收优惠。 引入个人所得税,股息收入要缴税,但股票出售收入可享受低税优惠。
整体看来,企业融资取决于对不同税收优势的权衡,当然还有非税因素(破产成本、代理成本和托宾的q)。
税收学总结(三)
第四章 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
1、税收乘数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Y=C+S+T=C+I+G
YCIG
1b(1t)Y-国民收入 b-边际消费倾向 C-消费支出 t-税率
I-投资
G-政府支出
b
税收乘数
1b
结论:
1)税收与国民收入负相关。
2)税收增减时,国民收入成倍增减,倍数为b/(1-b)倍。
3)减税,有利于经济增长
2、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拉弗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2)获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3、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税制结构
我国于1993年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中央地方实行分税制 现今房地产市场是由少数人控制多数人的利益
(二)经济周期稳定效应
1、自动稳定器(税收制度本身所有的对经济的自动反映和调节能力,使税收稳定经济的内在自动机制。)
作用过程:经济增长,GNP上升,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水平上升,税收收
入增加,相对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减轻了需求过旺的压力;反之,则相反。
局限性:内在稳定器在经济复苏中,一部分增加的收入会被税收所吸收,从而抑制了需求的增加,内在稳定器越大,税收对经济复苏的阻碍作用越大,即财政拖累。
2,相机抉择机制(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态势而主动采取的财政收支变动措施,以消除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缺口,即政府的宏观调控)
二、税收的微观效应
(一)收入效应(不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所发生的仅仅是资源从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的转移)
税前:Px X +Pz Z =Y
税后(税率为t): t x X ( 1 z Z Y (1)Pt) P
MRS)P/Pxz x z 边际替代率: (
边际转化率: (MRSxz)MRTxzPx/Pz
(二)替代效应(价格变化后,人们用一种价格下降的商品替代其他价格不变的商品,增加对价格下降商品的需求,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设只对X
征税,则
边际替代率: ( ) ( 1 t ) Px / Pz MRSxz
边际转化率: MRTxz Px/ Pz
(三)税收效应的分解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
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a-c为替代效率,c-b为收入效应
三、税收效应的具体表现
(一)税收对劳动的影响
1、简单分析
L1、W1是无税时的工资率和工作时间。收税后,W、L下降,变为W2、L2征税减少劳动供给。
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时,征税使得工资率下降,劳动供给增加。
2、比例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增加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ac>cb
2)收入效应
a-c为收入效应,c-b为替代效应,ac
3)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不变
a-c为收入效应,c-b替代效应,ac=cb
3、累进税与比例税比较
在累进税中,不同收入组别的人对应不同的税率,因此,很难预测累进税对社会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是什么。
而在比例税中,税率相对于计税基数保持统一,而且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总
是相等。
在累进税种,不同收入组别的人对应不同的税率,因此,很难预测累进税对社会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是什么。
(二)税收对储蓄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融资的影响
1、税收对投融资的影响
税后企业投资报酬率=利润(1-税率)/投资额
2、税收对投资能力的影响
企业留利、折旧、加速折旧、全额提取、股票和债券融资
3、税收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1、无税时的资产选择行为
OP线为机会线,它表明,各种资产的收益都是有限的,超过一定水平,无论愿冒多大风险,也没有更大的收益了。
无差异曲线形状表明风险承担是一劣等品(bad),即,风险越大的,则收益再高,也没有人愿做。
2、有税时的资产选择行为
税后机会线变为OP‘,新的均衡点对应的风险程度大于原来的点对应的风险(虽然收益不如从前,但选择的风险大了)。
冲销的幅度小于实际损失的幅度,则不能起到激励风险的承担。 不能冲销,税收将鼓励人们选择更安全的资产。
4、税收对投资方向的影响
投资区域,投资行业
5、税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无税时的资本结构
如果投资政策不变,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债务—股权比例并不关心。
2、有税时的资本结构
引入公司所得税,企业将增加债权融资比例,以更多的利用税收优惠。 引入个人所得税,股息收入要缴税,但股票出售收入可享受低税优惠。
整体看来,企业融资取决于对不同税收优势的权衡,当然还有非税因素(破产成本、代理成本和托宾的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