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是抒情小说的典范。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本文安排在单元末尾,正是起到一个小结作用。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作为课文小说鉴赏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的受众是高三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而且在高中第三册时已经学习过一个以欣赏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为重点的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使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规律,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
【目标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进而了解作者的意图,并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2、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欣赏人物形象,并结合情节、环境等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是教学重点。
2、通过本文的学习进而把握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是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并使其能将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同时,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体读者,在与教学文本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初步理解和存疑会有所差异,这些都要在课堂这一共有的对话情境中汇聚、碰撞。所以课堂教学主体部分采用初读感知——点拨揣摩——总结归纳——知识迁移的四步互动探究式教学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本文设计教时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铁凝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教师:印发孙犁的《荷花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们看到了敏感自尊、美貌多情的林黛玉;学了《边城》,我们看到了天真单纯,不染纤尘的翠翠;今天我们又要接触到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子——香雪,让我们通过课文《哦,香雪》去接触她、了解她吧。
二、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铁凝:女,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发表《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发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出版《铁凝小说集》。她的作品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语言柔婉清新。
(二)时代背景
本文发表于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
三、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老作家的评价,那么读过小说之后,你们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回答可以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
(二)再读课文,深入揣摩
1、小说是美的,那么它“美”在哪里呢?请同学再一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品味分析。
(1)美在人物
①文中的香雪是美丽清纯的。作品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表现的。同伴说:“咱们的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里的眼 睛是“洁如水晶的”,面孔是“洁净的”,眼睛是“令人信任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些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出香雪的美丽动人。
②香雪的内心则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这时,她已经不是那个胆小、缅腆的香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回家路上她也怕了,甚至用往小辫里插草管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大哭了起来,但这不但没有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
③还有文中的那一群少女,她们每次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包括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无一不是少女世界特有的美丽风景。
(2)美在语言
本文笔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具有诗一样的美。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在铁凝笔下,天地万物无不多情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仿佛在同一时记得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绿色的长龙火车,也有灵性”,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背脊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都好像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后来“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它停了下来,“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在作家蘸满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村质朴而闭塞、纯洁而贫困,多么惹人怜惜!
再看香雪的心愿得到满足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铁轧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若非情意所致,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怎可随意得来!
2、小说作者铁凝用蘸满柔情的笔,用如此优美的语言塑造这么一群美丽的少女形象,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想想其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正)。
点拨:铁凝从小跟着同龄的农村姐妹一起摸爬滚打,喜怒哀乐。那地方、那些人,是给予她营养和灵感的第二故乡。她爱这一切,但她也看到:那被人们遗忘的贫穷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已萌动了对于现代文明的追求。
明确:小说写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她们对山外文明的关心,反映了她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进步——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
而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一个塑料铅笔盒而甘愿走上三十里夜路的举动,更是传达出新一代人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于高层次文明生活的急切呼唤。
在这里,这个小小的铅笔盒已经成了知识、文明的象征,凝结了香雪的希望,象征了她的明天。它是具体的、微小的,但它的内涵却又是广大的、丰富的!
3、小说篇幅不足万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明确:得力于精巧的构思。小说并未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不讲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尽力在“一分钟”里开掘,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的焦点紧紧定准在人物身上,精细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以此来映射生活的新旧嬗替。
(三)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1、其实,刚才分析的本文这些“美”的特征,与孙犁所说的“从头到尾都是诗”是一致的。这就是短篇小说的一种——抒情小说的特色。根据这篇小说,我们可以试着来概括抒情小说的特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正)。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四)布置作业,知识迁移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进行品读,继续赏析品味本文诗一般清新淡雅的语言。
2、通过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抒情小说的特色,而对此文有着较高评价的孙犁也正是以写抒情小说见长的,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他的代表作《荷花淀》来进一步体会这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写一篇文学评论。(可以从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侧重其中一点来写,也可以结合各点进行综合评论。)
【教学后记】
在设计教学时找准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但《哦,香雪》作为铁凝的成名作,最吸引读者的却是其淡雅的风格,悠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它给人留下的第一感觉往往就是一种纯净的美,正如孙犁先生所说的“从头到尾都是诗”。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时就从这一“美感”入手着重去体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语言,因为这里倾注了作者的柔情。把这些分析清楚了,作者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主题的揭示,情节构思的把握也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由于这篇小说是抒情小说的典范,所以也可以由此来概括抒情小说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同样是抒情小说典范之作的《荷花淀》来加以强化巩固,能取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美文要美教”,而语文教学的深层目标也正是要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提升审美境界。本课教学设计时以孙犁先生对本文的一句评价“从头到尾都是诗”贯穿始终,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美的境界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注:本教学设计获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湖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组织的湖州市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比赛一等奖)
【教材分析】
《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也是较能代表她早期风格的一篇。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小说借台儿沟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是抒情小说的典范。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本文安排在单元末尾,正是起到一个小结作用。要求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主题,明确其情节构思上的独到之处。作为课文小说鉴赏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尤其应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力。
【学生分析】
本课的受众是高三的学生,一般说来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而且在高中第三册时已经学习过一个以欣赏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为重点的小说单元,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分析能力。但学生现在的物质条件较好,对课文中人物的举动和心理乃至小说的主题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体悟感受。并帮助其树立主体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使学生能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规律,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其阅读分析的能力。
【目标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1、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进而了解作者的意图,并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对小说主题进行分析。
2、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
(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以及人们渴望摆脱贫穷走向文明的迫切心愿。
2、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欣赏人物形象,并结合情节、环境等描写来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是教学重点。
2、通过本文的学习进而把握抒情小说的艺术特点是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上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所以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并使其能将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同时,教师和学生作为个体读者,在与教学文本对话的时候,各自的初步理解和存疑会有所差异,这些都要在课堂这一共有的对话情境中汇聚、碰撞。所以课堂教学主体部分采用初读感知——点拨揣摩——总结归纳——知识迁移的四步互动探究式教学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本文设计教时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铁凝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教师:印发孙犁的《荷花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们看到了敏感自尊、美貌多情的林黛玉;学了《边城》,我们看到了天真单纯,不染纤尘的翠翠;今天我们又要接触到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孩子——香雪,让我们通过课文《哦,香雪》去接触她、了解她吧。
二、背景介绍
(一)作者简介
铁凝:女,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生于北京。1982年发表《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发表《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5年出版《铁凝小说集》。她的作品常以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表现对象,通过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灵世界,并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语言柔婉清新。
(二)时代背景
本文发表于1982年,当时正值中国步入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新阶段。
三、研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作家孙犁在读过《哦,香雪》后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它所经过的地方,都是纯净的境界。”这是老作家的评价,那么读过小说之后,你们的总体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回答可以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
(二)再读课文,深入揣摩
1、小说是美的,那么它“美”在哪里呢?请同学再一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品味分析。
(1)美在人物
①文中的香雪是美丽清纯的。作品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姑娘们的谈话以及乘客的眼睛)表现的。同伴说:“咱们的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里的眼 睛是“洁如水晶的”,面孔是“洁净的”,眼睛是“令人信任的”,嘴唇是“柔软的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马上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觉,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这些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表现出香雪的美丽动人。
②香雪的内心则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
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这时,她已经不是那个胆小、缅腆的香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求的香雪。虽然回家路上她也怕了,甚至用往小辫里插草管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大哭了起来,但这不但没有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着。
③还有文中的那一群少女,她们每次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包括凤娇对乘务员“北京话”的那种无私无邪的情感,无一不是少女世界特有的美丽风景。
(2)美在语言
本文笔调清新婉丽,优美纯净,具有诗一样的美。作者是怀着一颗爱心去写的,于是笔下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写山、写树、写小溪、写火车,笔触所至,这些物体都跃动起来,有了体温,有了脉搏,有了感情,有了灵魂,和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艺术世界。
在铁凝笔下,天地万物无不多情善感。“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是有生命的;“仿佛在同一时记得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那绿色的长龙火车,也有灵性”,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背脊匆匆而过。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辗轧钢轨时发出的声音都好像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后来“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它停了下来,“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在作家蘸满关切柔情的笔下,大山小村质朴而闭塞、纯洁而贫困,多么惹人怜惜!
再看香雪的心愿得到满足后的文字:“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铁轧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若非情意所致,这些新奇的比喻,这些美妙的想象,怎可随意得来!
2、小说作者铁凝用蘸满柔情的笔,用如此优美的语言塑造这么一群美丽的少女形象,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想想其用意是什么?(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正)。
点拨:铁凝从小跟着同龄的农村姐妹一起摸爬滚打,喜怒哀乐。那地方、那些人,是给予她营养和灵感的第二故乡。她爱这一切,但她也看到:那被人们遗忘的贫穷角落,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已萌动了对于现代文明的追求。
明确:小说写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她们对山外文明的关心,反映了她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进步——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
而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一个塑料铅笔盒而甘愿走上三十里夜路的举动,更是传达出新一代人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于高层次文明生活的急切呼唤。
在这里,这个小小的铅笔盒已经成了知识、文明的象征,凝结了香雪的希望,象征了她的明天。它是具体的、微小的,但它的内涵却又是广大的、丰富的!
3、小说篇幅不足万字,却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明确:得力于精巧的构思。小说并未着笔于轰轰烈烈的大场面,更不讲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尽力在“一分钟”里开掘,撷取几个小小的生活场景,将艺术描写的焦点紧紧定准在人物身上,精细入微地描绘她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波澜,以此来映射生活的新旧嬗替。
(三)思考讨论,总结规律
1、其实,刚才分析的本文这些“美”的特征,与孙犁所说的“从头到尾都是诗”是一致的。这就是短篇小说的一种——抒情小说的特色。根据这篇小说,我们可以试着来概括抒情小说的特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正)。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四)布置作业,知识迁移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文段进行品读,继续赏析品味本文诗一般清新淡雅的语言。
2、通过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抒情小说的特色,而对此文有着较高评价的孙犁也正是以写抒情小说见长的,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他的代表作《荷花淀》来进一步体会这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写一篇文学评论。(可以从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侧重其中一点来写,也可以结合各点进行综合评论。)
【教学后记】
在设计教学时找准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但《哦,香雪》作为铁凝的成名作,最吸引读者的却是其淡雅的风格,悠远的意境和清新的语言,它给人留下的第一感觉往往就是一种纯净的美,正如孙犁先生所说的“从头到尾都是诗”。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时就从这一“美感”入手着重去体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语言,因为这里倾注了作者的柔情。把这些分析清楚了,作者的意图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主题的揭示,情节构思的把握也自然就水到渠成。同时,由于这篇小说是抒情小说的典范,所以也可以由此来概括抒情小说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同样是抒情小说典范之作的《荷花淀》来加以强化巩固,能取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美文要美教”,而语文教学的深层目标也正是要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提升审美境界。本课教学设计时以孙犁先生对本文的一句评价“从头到尾都是诗”贯穿始终,也正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美的境界中去发现美、感受美,以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注:本教学设计获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湖州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分会组织的湖州市高中语文教学案例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