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美的姿势
温四幼百好园区大(1)班
李昊宸家长
我要?我要!
“妈妈,我要干什么?”“爸爸,我要干什么?”
以前,在我们忙于工作时,儿子总是问。玩好玩具后,他就无所事事,粘在边上,老说无聊。
“去看《咕噜咕噜转》吧,还有《忙忙碌碌镇》,可有意思了!”
“真的吗?”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哦!”儿子去看书了,听着那哗哗的翻书声,我们工作也更静心了。 “妈妈,你看,这里面有香蕉车,还有会飞的玉米车呢!”
“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是呀!”
“那你先看看,回头妈和你一起看,好吗?”
“好的!”
感谢“斯凯瑞”丛书,它让儿子一接触书本便迷上了,从此不用再软硬兼施的像哄他吃饭、洗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孩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儿子看书,我们从不强求,大多数他喜欢我们给讲书里的故事,偶尔他会自己趴着看一会儿。但是很显然的,能把读书变成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真是一件好事。
“我要读书去喽!”, “爸妈工作我看书!”,这样的情景大人小孩都喜欢。 他看书时我们很少问他书里的问题,给他讲故事时我们也只是顺应情节加些动作生动地演绎,孩子听得煞是着迷,有时累了,便抛开书本编些睡前故事,如《龟兔赛跑》续集,一天一个赛跑版本,情节不一,结局不一,孩子很是期待。就这样,看书听故事成了孩子真正的“我要”。
经典?经典!
“什么是经典?”
“读什么经典?”
“怎么读经典?”
经典,具有奠基意义,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我„„
人生不同阶段读不同的经典,收获不一样„„
幼儿时期,也有很多绘本书成为经典。之前的双休日,常带儿子去少儿图书馆,一开始只是玩些玩具,后来朋友带上孩子,三五个小孩聚在一起,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妈妈们就轮流给孩子读起了绘本,孩子们听完了一个又一个,还直嚷嚷着“再讲一个”,什么《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鼠小弟》系列等等是一个也不放过。虽说没多少文字的绘本没多少可以生动讲述,但儿子却发出了“鼠小弟的背心很小却有着很多的好朋友,爷爷真了不起会想到那么多办法”之类的感慨,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以至于有一次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后,儿子每天的睡前问候都变成了“妈妈,我爱你比国家大,比天大,比整个宇宙都
要大!”
为了满足儿子渐长渐大的需求,也为了让更多的经典能渗透儿子纯真的世界, 当当网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神奇校车》丛书,《斯凯瑞》丛书第2辑,第3辑,还有阅读与学习兼顾的《巧虎》系列都成了儿子的精神食粮。果不其然,儿子不仅喜欢在眼里,更将很多知识内化在心里!
识字?识字!
学前儿童大量识字好与不好诸多专家持不同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真切体会到孩子入学时有大识字量,学习相对轻松得多。每天琐碎、繁杂、忙碌,真挤不出时间来教自己的孩子,有时只好互相打趣“老师的孩子要别人教的”,以至于儿子奶奶每每看到我们迟迟回家都会念叨:“你们呀,教了别人孩子就忘了自己的孩子了!”不过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儿子似乎天生对文字比较敏感,记得3周岁那年,他爷爷把家里的识字卡举起让他念,他竟然只在2分钟时间里认了近60个字,为了证实不是习惯作怪,我把这些字打乱了重新写在纸上,再加入一些日常用字,足足200个,没想到他都能认下来。这以后我们才发现这些识字量都来源于平常的“环境识字”,无论是逛街还是在家中看到带字的东西他都爱问,这是什么字,街上的广告牌,孩子总是问,有时刨根问底问意思,有时真是解释不清,但只好讲得尽量通俗,他也懂非懂的点头,还讲了自己的理解。
到开始接触书本时他也总喜欢先自己看看,然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来问问,日积月累,以致现在看千把个字的书,都是没有拼音的,他都能一个一个读下来,不曾为看不懂而丢置一边,我想“大量识字”也是他愿意看书的一个原因吧!不过现在想想不对,就买了专门的适合他的无字书,培养想象力了,两头也要兼顾。
榜样?榜样!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下自成蹊,说得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没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也没耐心给儿子讲讲阅读的美好(因为耐心都分给了学校里的四十来个别人的孩子),我们能告诉儿子的是上完课后把书里提到的人物再晾一晾,有时就告诉他班里某某某小朋友可会讲话了,因为他书看得多,成绩也特棒,老师们都喜欢他云云。其实,“榜样”也不一定要给予的,作为家长的我们,说到看书,既有任务又有需要,有时,为了让大人能安心看书,我们便要求他也一起,每天晚上,洗漱过后,就是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全家看书,偶尔给点小奖励,自然也就有了习惯。我们看书时不喜人打扰,对他亦是如此,不问不讲,大家兀自静静品读。
习惯成自然,榜样亦悄然!
坚持?坚持!
坚持成就美丽!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挤走一部分时间备备课,改改作业,做做课件,有时还得关注博客。给他买的书我们自己却很少看过,这也多少影响了他,看我们有一阵子不看书了,他便爬上膝盖,挤进你和电脑之间,想玩会儿,我们这才觉
得对于一个才6岁的孩子,再有趣味的书也得我们做大人的给点支持才能看得下去呀!于是我们开始尽量把工作时间缩短,尽量挤出时间给他讲讲课本里的故事,以用来强化书本的美妙,有时累得一边打呵欠一边翻书,也得喃喃讲下去,只为让他能坚持品味阅读的美妙!以身作则胜过一切说教,我们尽可能不挤占阅读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也尽可能做到多多陪读,多多听读,让淡雅书香持续弥漫在儿子幼小的心田里,充盈在我们素雅的家里。
读书,最美的姿势!读书,最妙的素养浸润!
读书,最美的姿势
温四幼百好园区大(1)班
李昊宸家长
我要?我要!
“妈妈,我要干什么?”“爸爸,我要干什么?”
以前,在我们忙于工作时,儿子总是问。玩好玩具后,他就无所事事,粘在边上,老说无聊。
“去看《咕噜咕噜转》吧,还有《忙忙碌碌镇》,可有意思了!”
“真的吗?”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哦!”儿子去看书了,听着那哗哗的翻书声,我们工作也更静心了。 “妈妈,你看,这里面有香蕉车,还有会飞的玉米车呢!”
“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是呀!”
“那你先看看,回头妈和你一起看,好吗?”
“好的!”
感谢“斯凯瑞”丛书,它让儿子一接触书本便迷上了,从此不用再软硬兼施的像哄他吃饭、洗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孩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儿子看书,我们从不强求,大多数他喜欢我们给讲书里的故事,偶尔他会自己趴着看一会儿。但是很显然的,能把读书变成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真是一件好事。
“我要读书去喽!”, “爸妈工作我看书!”,这样的情景大人小孩都喜欢。 他看书时我们很少问他书里的问题,给他讲故事时我们也只是顺应情节加些动作生动地演绎,孩子听得煞是着迷,有时累了,便抛开书本编些睡前故事,如《龟兔赛跑》续集,一天一个赛跑版本,情节不一,结局不一,孩子很是期待。就这样,看书听故事成了孩子真正的“我要”。
经典?经典!
“什么是经典?”
“读什么经典?”
“怎么读经典?”
经典,具有奠基意义,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我„„
人生不同阶段读不同的经典,收获不一样„„
幼儿时期,也有很多绘本书成为经典。之前的双休日,常带儿子去少儿图书馆,一开始只是玩些玩具,后来朋友带上孩子,三五个小孩聚在一起,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妈妈们就轮流给孩子读起了绘本,孩子们听完了一个又一个,还直嚷嚷着“再讲一个”,什么《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鼠小弟》系列等等是一个也不放过。虽说没多少文字的绘本没多少可以生动讲述,但儿子却发出了“鼠小弟的背心很小却有着很多的好朋友,爷爷真了不起会想到那么多办法”之类的感慨,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以至于有一次看了《猜猜我有多爱你》后,儿子每天的睡前问候都变成了“妈妈,我爱你比国家大,比天大,比整个宇宙都
要大!”
为了满足儿子渐长渐大的需求,也为了让更多的经典能渗透儿子纯真的世界, 当当网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神奇校车》丛书,《斯凯瑞》丛书第2辑,第3辑,还有阅读与学习兼顾的《巧虎》系列都成了儿子的精神食粮。果不其然,儿子不仅喜欢在眼里,更将很多知识内化在心里!
识字?识字!
学前儿童大量识字好与不好诸多专家持不同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作为小学老师的我们真切体会到孩子入学时有大识字量,学习相对轻松得多。每天琐碎、繁杂、忙碌,真挤不出时间来教自己的孩子,有时只好互相打趣“老师的孩子要别人教的”,以至于儿子奶奶每每看到我们迟迟回家都会念叨:“你们呀,教了别人孩子就忘了自己的孩子了!”不过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儿子似乎天生对文字比较敏感,记得3周岁那年,他爷爷把家里的识字卡举起让他念,他竟然只在2分钟时间里认了近60个字,为了证实不是习惯作怪,我把这些字打乱了重新写在纸上,再加入一些日常用字,足足200个,没想到他都能认下来。这以后我们才发现这些识字量都来源于平常的“环境识字”,无论是逛街还是在家中看到带字的东西他都爱问,这是什么字,街上的广告牌,孩子总是问,有时刨根问底问意思,有时真是解释不清,但只好讲得尽量通俗,他也懂非懂的点头,还讲了自己的理解。
到开始接触书本时他也总喜欢先自己看看,然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来问问,日积月累,以致现在看千把个字的书,都是没有拼音的,他都能一个一个读下来,不曾为看不懂而丢置一边,我想“大量识字”也是他愿意看书的一个原因吧!不过现在想想不对,就买了专门的适合他的无字书,培养想象力了,两头也要兼顾。
榜样?榜样!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下自成蹊,说得就是榜样的力量。
我们没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也没耐心给儿子讲讲阅读的美好(因为耐心都分给了学校里的四十来个别人的孩子),我们能告诉儿子的是上完课后把书里提到的人物再晾一晾,有时就告诉他班里某某某小朋友可会讲话了,因为他书看得多,成绩也特棒,老师们都喜欢他云云。其实,“榜样”也不一定要给予的,作为家长的我们,说到看书,既有任务又有需要,有时,为了让大人能安心看书,我们便要求他也一起,每天晚上,洗漱过后,就是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全家看书,偶尔给点小奖励,自然也就有了习惯。我们看书时不喜人打扰,对他亦是如此,不问不讲,大家兀自静静品读。
习惯成自然,榜样亦悄然!
坚持?坚持!
坚持成就美丽!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挤走一部分时间备备课,改改作业,做做课件,有时还得关注博客。给他买的书我们自己却很少看过,这也多少影响了他,看我们有一阵子不看书了,他便爬上膝盖,挤进你和电脑之间,想玩会儿,我们这才觉
得对于一个才6岁的孩子,再有趣味的书也得我们做大人的给点支持才能看得下去呀!于是我们开始尽量把工作时间缩短,尽量挤出时间给他讲讲课本里的故事,以用来强化书本的美妙,有时累得一边打呵欠一边翻书,也得喃喃讲下去,只为让他能坚持品味阅读的美妙!以身作则胜过一切说教,我们尽可能不挤占阅读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也尽可能做到多多陪读,多多听读,让淡雅书香持续弥漫在儿子幼小的心田里,充盈在我们素雅的家里。
读书,最美的姿势!读书,最妙的素养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