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子生培养实施具体草案
一、目标:
培养一批厚积薄发、极具潜力具有夺冠实力的尖子生
二、现状分析
现在尖子生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少尖子生培养的机制和整体规划:
(1)、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所以尖子生的培养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付诸实践。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没有明确的检查和督导机制,所以干了也白干,不干无所谓。
(2)、没有整体规划。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起始年级就开始启动,我们的工作总是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上,只是到了初三才喊一喊,做一做,至于效果好坏,切合实际与否,那显然成为次要的了。
现在我们的尖子生培养,名为尖子生培养,实为“普通喂养”。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仅仅是成立一个尖子生培养补课班就培养能出尖子生吗?只不过多上了几节难题课而已。如果说能出尖子生,那是因为大家都在放养,则素质好的自然进级。
2、对尖子生培养思想不够重视
对尖子生的培养,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以为尖子生
是天生的宝物,可望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二是以为尖子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三是以为老师培养不出尖子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尖子生的健康成长,不如不去培养的好。这些培养无为论和培养有害论,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尖子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我以为,尖子生既有超群性,又有相对性。尖子生只是相对于一个群体出类拔革而已,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可找出几个成绩相对突出的尖子生,而任何一个尖子生,在另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都可能不再是尖子生,需要经过重新努力才可能成为尖子生。正所谓“山外有山,人中有人”。尖子生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尖子生是由老师确定的,也是由老师发现和培养的;尖子生不但可以发现,而且可以培养;尖子生的出现,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而必然性又远远大于偶然性。只有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才可能满腔热情、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培养尖子生。当然,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智慧与汗水、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长期劳动,每一个培养尖于生的老师,都必须抱着认真负责而乐观务实的态度,全力以赴投身其中,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课堂制约尖子生的发展。
(1)、尖子生分散在各个班级。
老师授课面向大多数学生,而不能只照顾尖子生。为了照顾到
绝大多数学生,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不敢深化所教内容。所以导致上课容量小、速度慢。现在的上课时间不少,自习时间也不少,但讲的太多,习题太多太杂,老师很累,学生很忙,却效率很低。特别是尖子生,当和大家一样面对老师的讲解习题时无所适从,很难高效。
(2)、教师的配备有缺陷。
因为尖子生分散在各个班级,所以课堂成了尖子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相关要求,或者说连胜任都谈不上,那尖子生有可能在知识的构建上就存在先天的缺陷,更不要谈方法上的指导与突破了。
4、活动少知识面窄:
对于尖子生而言,充沛的精力,灵活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维,显得异常重要。提倡尖子生苦学者多,课外涉猎的少,思维相对固定,灵活性不强。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实际还停留在时间+汗水的阶段,尖子生为了简单机械的作业疲于奔命,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那创新的思维何来?还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确实乏善可陈,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阔,其他方面的技能得不到训练,当然也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5、前两届此工作的反思。
(1)09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集中辅导。但因为辅导教师对
学情不够了解,所以讲课的针对性不强; 再每周一次的小班辅导知识的和辅导老师都没有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它不像一个正常的班级,没有正常班级的氛围,没有及时的知识跟踪和反馈,没有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大家听完就完,不希望老师布置作业,布置了也不认真做,没有达到辅导老师预期的效果,因次流于形式。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学生认为这种形式浪费了时间,参加辅导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2)10届采用的办法是:专家坐诊。首先学生和教师不是很熟悉,那学生去请教老师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很多;其次老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却又很多,若来了很多学生,一个学生就问一节课,那其他学生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吗?时间长了还会来吗?再学生问问题没有目的性,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难题要问,但有很多难题有可能是不在考纲范围之内的。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培养也只是名存实亡。
三、 对尖子生的认识
尖子生,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善于抽象、概括思考和判断,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殊的群体。
简单说来 尖子生的共性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有良好的个人品质。
(1)思想品德良好,能遵守纪律,尊重老师。
(2)有远大的社会理想或健康的个人目标作精神支柱。
(3)人聪明,资质好,悟性高,有主见。
(4)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5) 热爱科学、追求进步,容易激起上进、竞争的欲望。
(6) 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做事讲究效率,能合理安排时间。
这些良好的个人品质,为他们带来学习进步的原动力,取得挖掘潜力的优先权,减少影响学习进步的阻力,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
2、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1)喜爱学习,有强烈求知欲,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并能始终把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好思考问题,注意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钻研精神。
(3)上课认真专注,课堂效率高;悟性好,理解能力强,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联想和想象能力强。
(5)富于灵感,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
(6)善于对知识分类整理,能建构知识框架,提纲挚领,抓住重
点。
这些良好的学习品格,为尖子生进一步补短扬长,巩固基础,发展特长,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成为他们超越常人的有力的保障。
四、活动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用“化整为零”(“整”指的是整个年级的培优工作;“零”指所有科任教师。即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每个人的常规教学)和“集中辅导”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尖子生的培养工作。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五、培优职责与要求
所有人要象带“研究生”那样指导学生,重在指导、检查、督促,不能象辅导差生那样补课;以学定教,弹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班主任职责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人生目标。
(2)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形成学习耐力。
(3)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形成苦学加巧学的学习习惯。
(4)注意培养尖子生的抗挫进取能力 。
(5)注意培养尖子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7)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做到各方面素质的不偏不废。
(8)班主任要对班级的尖子生建立成绩跟踪档案。要使学生情况的分析做到经常化。每次的考试后均要有每科和总体的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要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掌握落实。
2、学科教师职责
老师们要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在上课、备课、辅导、批改、纠错、测试、反馈、教辅处理等所有教学环节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自己的课尽可能地每一节都是精彩课,这是尖子生培养的最根本。
(1)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注重学科思想渗透。
(2)严把基础知识落实,抓规范,养良好习惯。(面批面改,进行针对辅导。尖子生的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批改要细致。要把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不合理的步骤、不合理的书写也要积极纠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要讲究作业、试卷评后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的查漏工作,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一百分。)
(3)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意帮助尖子生设计错题本,保存试卷、补充试题和笔记本,
积累错题,便于日常反思与总结。要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对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梳理;要积极进行对例题、习题的探究;要积极精选习题,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要学会常题常做,重题会做,会题做对,做对得满分的好习惯;要使复习总结经常化、日常化等。)
(4)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强化激励措施,做必要的心理辅导,激发学生斗志。
(5)建立“培优日志”,对日常工作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及时会诊。
3、辅导教师职责
(1)定期进行教学“会诊”,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给每个学生指明“最近发展区”。
(2)认真研究新课标中考说明、教材、分析考题、筛选习题,搞好专题辅导。
(3)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
(4)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
(5)固强补弱、查缺补漏,在精细上做文章。
(6)选择典型习题,如有价值的易错的题目,进行能力训练和规范训练。
(7)为尖子生及时提供有关中考信息资料,有效把握中考动向。
4、年级组职责
(1)建立尖子生跟踪档案,记录辅导教师辅导、学生成长情况。
(2)定期召开尖子生座谈会。
(3)建立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
(4)定期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的“培优日志”进行检查,该结果纳入年级组量化考核。
(5)设计尖子生学习辅导手册,(内容包括:学习计划、我的疑问、我的难题、我的建议、我的困惑等;定期上交,及时解决,及时反馈。)配合辅导教师将工作落到实处。
(6)定期组织召开尖子生教育教学“会诊”,辅导教师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有实用性,讲座有启发性。
(7)每次考试后,组织做好尖子生的各项会诊和总结。
六、奖惩办法
教师的奖励参照“******初中部效益奖发放方案”和“******初中部中考奖金发放实施方案”执行。
尖子生培养实施具体草案
一、目标:
培养一批厚积薄发、极具潜力具有夺冠实力的尖子生
二、现状分析
现在尖子生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缺少尖子生培养的机制和整体规划:
(1)、没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具体要求,所以尖子生的培养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难以付诸实践。缺乏明确的责任意识,干和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没有明确的检查和督导机制,所以干了也白干,不干无所谓。
(2)、没有整体规划。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起始年级就开始启动,我们的工作总是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上,只是到了初三才喊一喊,做一做,至于效果好坏,切合实际与否,那显然成为次要的了。
现在我们的尖子生培养,名为尖子生培养,实为“普通喂养”。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仅仅是成立一个尖子生培养补课班就培养能出尖子生吗?只不过多上了几节难题课而已。如果说能出尖子生,那是因为大家都在放养,则素质好的自然进级。
2、对尖子生培养思想不够重视
对尖子生的培养,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以为尖子生
是天生的宝物,可望不可求,不是后天的努力所能培养的:二是以为尖子生很聪明,根本用不着老师去培养,或者说,培养起不了多大作用;三是以为老师培养不出尖子生,如果去培养的话反而会影响尖子生的健康成长,不如不去培养的好。这些培养无为论和培养有害论,严重影响了老师培养尖子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我以为,尖子生既有超群性,又有相对性。尖子生只是相对于一个群体出类拔革而已,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可找出几个成绩相对突出的尖子生,而任何一个尖子生,在另一个更优秀的群体中,都可能不再是尖子生,需要经过重新努力才可能成为尖子生。正所谓“山外有山,人中有人”。尖子生的相对性告诉我们,尖子生是由老师确定的,也是由老师发现和培养的;尖子生不但可以发现,而且可以培养;尖子生的出现,既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而必然性又远远大于偶然性。只有确立这样的观念,我们才可能满腔热情、坚定不移地专注于培养尖子生。当然,尖子生的培养是一个智慧与汗水、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长期劳动,每一个培养尖于生的老师,都必须抱着认真负责而乐观务实的态度,全力以赴投身其中,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3、课堂制约尖子生的发展。
(1)、尖子生分散在各个班级。
老师授课面向大多数学生,而不能只照顾尖子生。为了照顾到
绝大多数学生,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不敢深化所教内容。所以导致上课容量小、速度慢。现在的上课时间不少,自习时间也不少,但讲的太多,习题太多太杂,老师很累,学生很忙,却效率很低。特别是尖子生,当和大家一样面对老师的讲解习题时无所适从,很难高效。
(2)、教师的配备有缺陷。
因为尖子生分散在各个班级,所以课堂成了尖子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我们有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达不到相关要求,或者说连胜任都谈不上,那尖子生有可能在知识的构建上就存在先天的缺陷,更不要谈方法上的指导与突破了。
4、活动少知识面窄:
对于尖子生而言,充沛的精力,灵活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创新的思维,显得异常重要。提倡尖子生苦学者多,课外涉猎的少,思维相对固定,灵活性不强。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实际还停留在时间+汗水的阶段,尖子生为了简单机械的作业疲于奔命,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那创新的思维何来?还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确实乏善可陈,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阔,其他方面的技能得不到训练,当然也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5、前两届此工作的反思。
(1)09届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集中辅导。但因为辅导教师对
学情不够了解,所以讲课的针对性不强; 再每周一次的小班辅导知识的和辅导老师都没有连续性,最重要的是它不像一个正常的班级,没有正常班级的氛围,没有及时的知识跟踪和反馈,没有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大家听完就完,不希望老师布置作业,布置了也不认真做,没有达到辅导老师预期的效果,因次流于形式。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学生认为这种形式浪费了时间,参加辅导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2)10届采用的办法是:专家坐诊。首先学生和教师不是很熟悉,那学生去请教老师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很多;其次老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却又很多,若来了很多学生,一个学生就问一节课,那其他学生的时间不是浪费了吗?时间长了还会来吗?再学生问问题没有目的性,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难题要问,但有很多难题有可能是不在考纲范围之内的。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培养也只是名存实亡。
三、 对尖子生的认识
尖子生,他们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善于抽象、概括思考和判断,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殊的群体。
简单说来 尖子生的共性有以下两个方面:
1、有良好的个人品质。
(1)思想品德良好,能遵守纪律,尊重老师。
(2)有远大的社会理想或健康的个人目标作精神支柱。
(3)人聪明,资质好,悟性高,有主见。
(4)有很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5) 热爱科学、追求进步,容易激起上进、竞争的欲望。
(6) 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做事讲究效率,能合理安排时间。
这些良好的个人品质,为他们带来学习进步的原动力,取得挖掘潜力的优先权,减少影响学习进步的阻力,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
2、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1)喜爱学习,有强烈求知欲,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并能始终把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好思考问题,注意挖掘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定的钻研精神。
(3)上课认真专注,课堂效率高;悟性好,理解能力强,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联想和想象能力强。
(5)富于灵感,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
(6)善于对知识分类整理,能建构知识框架,提纲挚领,抓住重
点。
这些良好的学习品格,为尖子生进一步补短扬长,巩固基础,发展特长,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成为他们超越常人的有力的保障。
四、活动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采用“化整为零”(“整”指的是整个年级的培优工作;“零”指所有科任教师。即将整个活动贯穿于每个人的常规教学)和“集中辅导”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尖子生的培养工作。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五、培优职责与要求
所有人要象带“研究生”那样指导学生,重在指导、检查、督促,不能象辅导差生那样补课;以学定教,弹性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班主任职责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定人生目标。
(2)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形成学习耐力。
(3)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形成苦学加巧学的学习习惯。
(4)注意培养尖子生的抗挫进取能力 。
(5)注意培养尖子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创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7)增强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做到各方面素质的不偏不废。
(8)班主任要对班级的尖子生建立成绩跟踪档案。要使学生情况的分析做到经常化。每次的考试后均要有每科和总体的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要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掌握落实。
2、学科教师职责
老师们要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在上课、备课、辅导、批改、纠错、测试、反馈、教辅处理等所有教学环节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自己的课尽可能地每一节都是精彩课,这是尖子生培养的最根本。
(1)抓好课堂基础教学,注重学科思想渗透。
(2)严把基础知识落实,抓规范,养良好习惯。(面批面改,进行针对辅导。尖子生的各类作业、周练、试卷等批改要细致。要把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不合理的步骤、不合理的书写也要积极纠正,不留死角,不留后患。要讲究作业、试卷评后思想态度、思维习惯、知识和方法的查漏工作,做到考后有收获,考后一百分。)
(3)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意帮助尖子生设计错题本,保存试卷、补充试题和笔记本,
积累错题,便于日常反思与总结。要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对课堂上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梳理;要积极进行对例题、习题的探究;要积极精选习题,进行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要学会常题常做,重题会做,会题做对,做对得满分的好习惯;要使复习总结经常化、日常化等。)
(4)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动态,强化激励措施,做必要的心理辅导,激发学生斗志。
(5)建立“培优日志”,对日常工作做详细的记录,便于及时会诊。
3、辅导教师职责
(1)定期进行教学“会诊”,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给每个学生指明“最近发展区”。
(2)认真研究新课标中考说明、教材、分析考题、筛选习题,搞好专题辅导。
(3)注重学生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使之系统化。
(4)答疑解惑,解决疑难问题。
(5)固强补弱、查缺补漏,在精细上做文章。
(6)选择典型习题,如有价值的易错的题目,进行能力训练和规范训练。
(7)为尖子生及时提供有关中考信息资料,有效把握中考动向。
4、年级组职责
(1)建立尖子生跟踪档案,记录辅导教师辅导、学生成长情况。
(2)定期召开尖子生座谈会。
(3)建立家长联系档案,适时召开家长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形成合力。
(4)定期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的“培优日志”进行检查,该结果纳入年级组量化考核。
(5)设计尖子生学习辅导手册,(内容包括:学习计划、我的疑问、我的难题、我的建议、我的困惑等;定期上交,及时解决,及时反馈。)配合辅导教师将工作落到实处。
(6)定期组织召开尖子生教育教学“会诊”,辅导教师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做到辅导有针对性,方法有实用性,讲座有启发性。
(7)每次考试后,组织做好尖子生的各项会诊和总结。
六、奖惩办法
教师的奖励参照“******初中部效益奖发放方案”和“******初中部中考奖金发放实施方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