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少先队工作的思考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依据。
纵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 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少先队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创造了发展契机—让我们的少先队工作融入课程改革中去,以课程改革作为我们的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
一、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转变为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功能,趋向全面、和谐的教育。
五育并不是五种互不相关的具体教育内容或形式,而是统一的教育整体活动中的五要素,只有在理论研究的科学抽象中才可将五育加以区分,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则不能将五育分割开来。只有在从抽象思维到具体综合过程中,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五育的关系。
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为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是一种过程,它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只有尊重并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达到全身心的投入。忽视学习过程愉悦性和主动性的体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沟通和交流的做法,不仅实际收效甚微,而且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性、功利主义和厌学情绪,不利于人的终身教育和发展,也不利于培养真正的杰出人才。
活动和实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本形式。品德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机性,渗透性。“做中学”,有助于增强生命活力,提高动手能力,造成内心世界的统一。增加兴趣,理解作用。新课程要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在活动过程中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为核心。
问题
认知教育理想化和泛政治化,缺乏艺术性和美感,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方法、手段。
实践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为活动而活动,轻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激发和情绪体验,缺乏给学生自主选择、能动参与和思考的空间。
没有感知、体验和领悟这个所谓的“意会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都难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真切的把握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加强实践性应注意的问题
扩大学生的活动与实践领域
采取或设计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抓住机会,开展各种随机实践活动
由“技术性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
二、综合性、可选性的课程结构和基于学生经验和生活,与社会、科技相联系课程内容为少先队活动拓展了活动空间,丰富的活动资源
新课改要求体现课程的现代化与适应性,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状;新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内容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的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折射出了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少先队教育及其活动的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更为中小学开展少先队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抓手和载体,大大扩展了少先队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要求我们要整合德育资源,将少先队的工作向学科活动课、向综合实践课延伸,
三、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也为少先队活动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变学习和活动方式,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和活动-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
自主活动:以趣制宜、以人为本。自由组合;自选主题,自订计划,自定内容,按计划行动,自我评价。
探究性活动:创意性,发现性,情境性,研究性
合作性活动: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互助。
四、少先队可以在改变课程评价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启发下创造更多新颖、活泼的过程性、形成性、激励发展的评价方法。
培养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
培养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促进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支持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共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少先队工作的思考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依据。
纵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以改革和建设。 课程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平台和载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少先队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创造了发展契机—让我们的少先队工作融入课程改革中去,以课程改革作为我们的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
一、课程改革中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转变为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国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课程功能,趋向全面、和谐的教育。
五育并不是五种互不相关的具体教育内容或形式,而是统一的教育整体活动中的五要素,只有在理论研究的科学抽象中才可将五育加以区分,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则不能将五育分割开来。只有在从抽象思维到具体综合过程中,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五育的关系。
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中体现为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是一种过程,它伴随着浓厚的情意色彩,只有尊重并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达到全身心的投入。忽视学习过程愉悦性和主动性的体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沟通和交流的做法,不仅实际收效甚微,而且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性、功利主义和厌学情绪,不利于人的终身教育和发展,也不利于培养真正的杰出人才。
活动和实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本形式。品德发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机性,渗透性。“做中学”,有助于增强生命活力,提高动手能力,造成内心世界的统一。增加兴趣,理解作用。新课程要以活动和实践为载体,在活动过程中以强化儿童的情感体验为核心。
问题
认知教育理想化和泛政治化,缺乏艺术性和美感,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方法、手段。
实践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为活动而活动,轻视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激发和情绪体验,缺乏给学生自主选择、能动参与和思考的空间。
没有感知、体验和领悟这个所谓的“意会思维”的过程,任何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都难以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真切的把握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
加强实践性应注意的问题
扩大学生的活动与实践领域
采取或设计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
抓住机会,开展各种随机实践活动
由“技术性实践”转向“反思性实践”
二、综合性、可选性的课程结构和基于学生经验和生活,与社会、科技相联系课程内容为少先队活动拓展了活动空间,丰富的活动资源
新课改要求体现课程的现代化与适应性,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状;新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内容更加注重联系社会的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折射出了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少先队教育及其活动的新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更为中小学开展少先队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极好的抓手和载体,大大扩展了少先队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要求我们要整合德育资源,将少先队的工作向学科活动课、向综合实践课延伸,
三、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也为少先队活动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改变学习和活动方式,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和活动-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
自主活动:以趣制宜、以人为本。自由组合;自选主题,自订计划,自定内容,按计划行动,自我评价。
探究性活动:创意性,发现性,情境性,研究性
合作性活动: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互助。
四、少先队可以在改变课程评价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启发下创造更多新颖、活泼的过程性、形成性、激励发展的评价方法。
培养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
培养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促进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支持课程改革,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改革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