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理解统计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活动。通常划分为调查,整理,分析,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三种含义以统计数据为核心紧密联系:统计数据与统计活动是统计成果和统计过程的关系,统计活动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的本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
(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总体性。
(3)统计研究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设计整理方案
整理方案与调查方案应紧密衔接。整理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一致,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绝不能矛盾、脱节或超越调查项目的范围。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在汇总前 ,要对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发现问题,加以纠正。统计资料的审核也包括对整理后次级资料的审核。
(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
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统计汇总
对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必要的计算,就使得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资料。
(五)编制统计表
统计表是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也是表达统计资料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研究的目的可编制各种统计表。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
(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时间数列分析法;(5)指数分析法;(6)相关分析法;(7)抽样推断法。
(5)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试举实际例子说明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
(6)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也可以说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实际存在的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有能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还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都能够用数量来表示。指标是通过标志的综合得到的,因此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则是标志的综合。但不能因此而把指标看成仅仅是标志值的量的积累,总体指标能反映出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获得个体标志难以显现的信息。
(7)什么是变异和变量?试举实际例子说明。
变异就是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例如: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这个总体来说,其不变标志是“某个地区”,“工业”,这两个标志对总体各单位包括的范围进行了具体的界定,构成企业的同质性;而每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等都可能不同,是变异标志。就是可变的。再有,例如:以每个职工为总体单位时,性别就是品质变异标志,因为性别分男、女。年龄、工资等是数量变异标志。
变量是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它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就是变量值。例如:某公司有人数650人,那人就是变量,650就是变量值。
(8)什么是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
(9)什么是统计设计?它有哪几种类型?
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盘考虑和安排,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2)工作阶段分为: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3)按时期长短分:长期 短期 中期设计。
(10)统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统计全阶段设计的内容主要有:①明确规定统计工作的目的;②确定统计对象的范围;③规定统计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④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制订出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类和分组的方法以及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⑤制定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方
法;⑥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各个工作阶段的联系和各阶段的基本方法;⑦安排好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工作。
(11)指标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
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a,数量性。指标是用数值表示客观现象两的特征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b,综合性。指标是表示总体特征的数量表现,总体是有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的数量是其所包括的每个单位的标志值进行汇总和综合之后计算的,其有综合性。 c,具体性。指标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想想两的反映,不存在脱离质的内容的指标,指标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量的反应。
分类: a,按指标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按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指标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d,按指标在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
(12)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该是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并且合理构造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这样,才能科学地反映评价的对象,才能正确地表达评价的目的。如何划分层次和指标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选择评价指标,既要考虑正面收益,也要考虑负面风险,只有全方位的指标才能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
2.重点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将反映信息化绩效的多项指标一并罗列,既无法突出综合指标的高度概括功能和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夸大了一些具体指标对评价工作的影响程度,造成评价判断逻辑不清,主次不明,难以实现全面准确反映信息化绩效的基本目标。要尽可能筛选与目标关联最紧密的重要指标,指标设置数量要尽可能精简和概括,对于次要指标可以进行适当粗略化。
3.层次性原则:对于反映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多重指标应该进行分析归类,一方面将主要的、概括性强的指标作为评价的主导指标,放在评价的第一层次,形成绩效评价的内在核心,将概括性稍差、从属性的指标放在第二层次,以此类推。这样有助于明确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简化评价过程。
4.准确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必须对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明确,确保指标的含义清楚,如果评价指标模棱两可,就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使评价无法进行。
5.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建立要能够保证不同企业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要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
6.可度量原则:在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可度量的原则。可度量是指绩效指标针对对企业目标起到增值作用的系统输出而设定,指标本身或者是定量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与信息可以获得,容易度量与界定。此外,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
7.动态性原则: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工作重点对指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8.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之间应该尽可能独立,指标的关联性应该尽可能小。
(13)设计统计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了使统计表的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简明、美观,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分组,如何设置指标,哪些指标放在主栏,哪些指标放在宾栏,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安排,务必使表的设计主次分明,简明醒目,科学合理。第二,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既不要太长,也不能太粗短,也不能为正方形。第三,统计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画线,采用开口式。第四,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的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栏。第五,表的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第六,表中的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标题内或在标题下面说明统计资料所属时间、空间。第七,表中的指标数字应有计算单位。第八,表内上下各栏数字的位数要对整齐,同类数字要保持有效的统一位数。第九,表内各主词之间、各宾词之间的排列顺序,应按时间先后、数量的大小、空间的位置等自然顺序合理编排。一般是按从小到大、从过去到现在、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第十,对某些资料必须进行说明时,应在表的下面注明。
(14)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答: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即根据一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是基础环节,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若统计调查工作做不好,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就无从做起,也就不能发挥认识社会的作用。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15)什么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者的关系如何?
答: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调查单位就是要研究的总体单位,即是所要研究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调查对象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 例如,为了收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就是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每一国有工业企业就是调查单位。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在于: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如,上例,当收集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时,每一国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若为了收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中高精尖设备的使用情况的资料,国有工业企业中每一台高精尖设备是调查对象,而填报单位则是每一国有工业企业
(16)统计调查有哪几种类型?
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如根据调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法定义务的不同,可分为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凋查;根据调查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等。本节主要介绍关于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的分类。
(17)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普查: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定性调查 ;是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面对面的直接调查 ;方便、灵活 ,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18)什么是统计报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志,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是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条件,还是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依据。
(19)什么是数据整理?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数据整理是对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活动中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检验、归类编码和数字编码的过程。它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内容是统计分组,汇总,编表和绘图等。
(20)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对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就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a、穷尽原则;b、互斥原则。
(21)什么是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为什么不宜用过多标志进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及平等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只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总体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后平等排列形成的体系即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及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是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进行的分组。进行复合分组时,要注意先按主要标志分组,再按次要标志分组。由复合分组形成的体系称不复合分组体系。
如果分组标志过多,那么形成的组数就会成倍增加,反而不易显示总体的特征。
(22)什么是变量数列?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如果将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组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一是总体按某标志分的组;另一个是次数。
(23)编制组距数列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基本步骤为:(1)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2)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者组距式分组】 (3)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全距÷组数 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4)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多打变值】 (5)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24)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5)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经济统计中有何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6)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体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
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27)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结果。【如:一个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比较相对指标: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下进行对比。【如:甲公司的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公司职工平均收入的2.2倍】
(28)如何评价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简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百分比”,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29)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统计相对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指标数值,是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对比分析准确地、深刻地反映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统计相对数的作用,在计算应用统计相对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运用;要正确地选择作为比较标准的基期;为了从各方面分析和研究问题,需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
(30)什么是平均指标?它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有何作用?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其主要作用有:第一,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一般水平;第二,可以用来对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第三,可以研究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31)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2)反映的问题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3)计算公式及内容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 一对应关系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5)作用不同。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32)在对相对数和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何应用加权算数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一般用在未知分子的情况下,即总体标志总量未知。
调和算术平均数一般用在未知分母的情况下,即总体单位数未知
(33)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标志变异指标即标志变动度,它是反映总休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范围或差异程度的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状况,标志变异指标值越大,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反之,则小。 作用:(1)用于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2)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3)研究总体标志值分布偏离正态的情况; (4)用于衡量统计推断效果。
(34)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计算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标准差与其平均数对比得到的。当不同总体平均数不相等、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则须采用标准差系数来比较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35)平均差和标准差的主要异同是什么?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 ,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平均差是总体所有单位的平均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是一种平均离差。离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之差。因离差和为零,离差的平均数不能将离差和除以离差的个数求得,而必须讲离差取绝对数来消除正负号。
(36)什么是动态数列?动态数列分为几种?各种动态数列有何特点?
定义:将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发展的一系列同类的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
种类:动态数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绝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绝对数动态数列。按照绝对数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性质,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相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相对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间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情况。
平均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平均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37)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动态数列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 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 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 充分的可比性。
(38)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者的关系如何?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39)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0)为什么要注意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
答: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其次,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间时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太,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4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推断(Sample Inference)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特点:1、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2、在数量上,以样本推断总体。3、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4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情况?
抽样组织方式是指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基本抽样方式和不同抽样方式的组合方式。
(4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与一般的统计误差有什么不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44)哪些因素决定了抽样的数量?
(1)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它与概率度t有关。若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较高,那么t值也较大。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多些;若可靠程度要求不高,那么t值也较小,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少些。
(2)总体方差的大小。即被研究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σ2和p(1-p)若变异程度大,则需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若变异程度小,则可少抽取一些。可以想象,如果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相等,只抽一个样本单位即可。
(3)抽样极限误差Δx 或Δp,的大小。即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估计值的误差范围。如极限误差小,即允许误差小,则需多抽取样本单位。如果不允许有抽样误差,就只能进行全面调查,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准确度。
(4)抽样方法与组织形式。一般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抽样需要多抽取样本,此外,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可以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样本单位数少,整群抽样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单位数多。
(45)抽样估计有哪些特点?其优良标准是什么?
估计的优良标准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46)什么是概率度?什么是置信度?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置信度,也叫置信水平。它是指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也就是概率是对个人信念合理性的量度.概率的置信度
平均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平均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37)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动态数列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 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 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 充分的可比性。
(38)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者的关系如何?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39)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0)为什么要注意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
答: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其次,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间时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太,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4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推断(Sample Inference)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特点:1、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2、在数量上,以样本推断总体。3、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4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情况?
抽样组织方式是指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基本抽样方式和不同抽样方式的组合方式。
(4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与一般的统计误差有什么不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44)哪些因素决定了抽样的数量?
(1)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它与概率度t有关。若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较高,那么t值也较大。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多些;若可靠程度要求不高,那么t值也较小,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少些。
(2)总体方差的大小。即被研究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σ2和p(1-p)若变异程度大,则需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若变异程度小,则可少抽取一些。可以想象,如果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相等,只抽一个样本单位即可。
(3)抽样极限误差Δx 或Δp,的大小。即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估计值的误差范围。如极限误差小,即允许误差小,则需多抽取样本单位。如果不允许有抽样误差,就只能进行全面调查,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准确度。
(4)抽样方法与组织形式。一般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抽样需要多抽取样本,此外,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可以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样本单位数少,整群抽样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单位数多。
(45)抽样估计有哪些特点?其优良标准是什么?
估计的优良标准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46)什么是概率度?什么是置信度?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置信度,也叫置信水平。它是指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也就是概率是对个人信念合理性的量度.概率的置信度
解释表明,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概率,事件之所以指派有概率只是指派概率的人头脑中所具有的信念证据。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
(47)假设检验与参数的区间估计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数估计:指的是用样本中的数据估计总体分布的某个或某几个参数,比如给定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要求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等。
假设检验:通过样本分布,检验某个参数的属于某个区间范围的概率。
参数估计分两种,一种是点估计,另一种是区间估计。其中,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可以看作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
(48)何为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类错误:原假设H0符合实际情况,检验结果将它否定了,称为弃真错误。
第二类错误:原假设H0不符合实际情况,检验结果无法否定它。称为取伪错误。
(49)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它的基本思想可以用小概率原理来解释。所谓小概率原理,就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50)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一)根据所研究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二)找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三)规定显著性水平 ,就是选择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最大允许概率四)确定决策规则五)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作出统计决策。
(51)如何理解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水平α?确定显著性水平的原则是什么?
假设检验运用了小概率原理,事先确定的作为判断的界限,即允许的小概率的标准,称为显著性水平。如果根据命题的原假设所计算出来的概率小于这个标准,就拒绝原假设;大于这个标准则不拒绝原假设。这样显著性水平把概率分布分为两个区间:拒绝区间,不拒绝区间。
显著性水平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其越大,则原假设被拒绝的可能性愈大,原假设为真而被否定的风险也愈大。显著性水平应根据所研究的的性质和我们对结论准确性所持的要求而定。
(52)什么是方差分析?它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53)方差分析包括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答: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而双因素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54)方差分析有哪些基本假定?
1. 可加性2. 正态性3. 方差同质性(齐性)。
(55)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将总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SS
及其自由度分别分解成相应的若干部分,然后求各相应部分的变异;再用各部分的变异与组内(或误差)变异进行比较,得出统计量F值;最后根据F值的大小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断。
(56)什么是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是一因子对另一因子的不同水准有不同的效果。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当存在交互作用时,单纯研究某个因素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分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研究该因素的作用大小。
(57)解释相关系数的含义,并举出三个例子。
相关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与之对应。因此,相关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58)简述相关关系的函数关系有何区别与联系。
相关关系是两个现象数值变化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1)函数关系指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而相关关系的两变量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2)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依存可以用一定的方程y=f(x)表现出来,可以给定自变量来推算因变量,而相关关系则不能用一定的方程表示。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即函数关系是完全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的相关关系。
(59)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
2)相关关系的种类: ①按照相关关系涉及的因素(变量)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②按照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对于一元相关,即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③对于单相关,按照现象数量变化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④按照相关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60)简述相关系数的取值及其意义。
答:(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r≤1,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2)判断标准: 为微弱
相 关,0.3<r<0.5为低度相关; 0.5< r <0.8为显著相关, 0.8< r <1 为高度相关; r =0时,不相关, r =1时完 全相关。
(61)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就一般意义而言,相关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们都是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但就具体方法而言,二者又有明显区别:(1)相关分析的具体形式,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则是用数学方程来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可以从一个已知量的变化爱推测另一未知量,为估计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
(2)相关分析既可以研究因果关系的现象也可以研究共变关系的现象,不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则是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必须明确自变量的因变量。(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相关系数只有一个;而在回归分析中,只能由自变量来估计因变量,不允许由因变量来推测自变量4)相关分析中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都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对于无明显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可以先将某个因素确定为自变量的数值,需要时再将另一变量确定为自变量,估计因变量的数值,但绝不能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逆变。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是: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应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在的数量变化
具有密切的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
(62)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参数a和b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出a和b的值?
参数a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纵轴截距,b 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63)什么是统计指数?所有的相对数都可称作指数吗? 有广狭二义:狭义指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动态的相对数。通称总指数。广义指说明同类现象对比的相对数,既包括总指数,也包括个体指数;既包括时间上的对比,也包括空间上的对比。
(64)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平均指数?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1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的总量,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综合。
2、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于综合作用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应采用与指数化指标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施资料!二平均指数则既适用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与非全面的资料,对资料的要求也比较灵活。
(65)同度量因素有何作用?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如何选择使用同度量因素?其时期怎样固定?
答: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原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6)什么是指数体系?因素分析与指数体系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指数因素分析如何进行。
指数体系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利用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分析现象总动态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方法称为因素分析。
(67)两因素分析应如何进行?对多因素分析,在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个总指标,如果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则对这个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称为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两因素分析所依据的指数体系通常是由价格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构成的,因素指数一般用综合指数形式编制。 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的关系式如下:
qp
qp0110pqqppqqp111
01000绝对数变动分析:pqqp1100
(68)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指数?如何进行分析?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指数。
(69)什么是统计预测?它有哪些种类?
统计预测是在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经济、环境统计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和方向的预测方法。 主要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按时间可分为: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按预测是否重复:一次性预测、反复预测
(70)统计预测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进行统计预测的步骤是什么?
统计预测的程序为:①确定统计预测目标;②搜集与整理有关历史资料;③确定统计预测方法;④建立预测模式;⑤进行预测;⑥分析预测误差;⑦确定预测值。在环境预测中,常常采用统计预测的方法,即通过对大量实验或试验资料的统计处理(常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反映开发活动与环境后果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预测。运用统计预测,必须注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要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统计数据的获得较易,统计数据的数量、精度应满足一定要求。
(71)什么是统计综合分析?
统计综合分析简称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是指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对事物总体的规模、水平、速度、质量等方面做出的综合分析评价。综合分析和评价是对事物的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研究现象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72)统计综合分析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一) 确定评价的目标二) 确立评价的指标体系三)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四)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五)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六)提出改进意见
(73)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一)定性法 定性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Synthesis method)是采取征集专家意见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一般采取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来征集专家的意见。这种方法是借助于专家们的智力优势或经验来选择统计评价指标。由于专家可能比较集中、也可能比较分散,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一次或者多次的形式选择确定。当专家们对选择指标的意见分散时,要进行客观的原因分析,是由于专家们对被评价现象的了解程度不同、还是对现象的认识不同,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以获得客观的选择指标。
分析法(Analysis Method)是将被评价对象划分为若干部分、不同的组、或不同的侧面,明确各个部分评价的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对每个部分分别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这种方法的应用更能充分利用人们的工作经验,反映客观实际的工作态度。
二) 定量法 常用的定量法有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法。试算法(Test Algorithm)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有效性。例如,要评价2007年全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实施效果,可以以2006年的数据进行试算,通过试算结果判断所选指标是否合适,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分析,把代表性强的指标确定下来,不断筛选,直到满意为止。
2.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System clustering method)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筛选指标的方法。例如,假设有 个指标,将每个指标作为一类,根据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通过各类之间距离的比较,把距离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在 类中,再选择各类之间距离最小的进行合并;如此连续的进行,逐步选择出所需要的评价指标。被研究总体中所有指标的亲疏关系和并类选择的情况可以绘制成一张系统聚类图,
(1)怎样理解统计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活动。通常划分为调查,整理,分析,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学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三种含义以统计数据为核心紧密联系:统计数据与统计活动是统计成果和统计过程的关系,统计活动与统计学则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统计的本质: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
(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总体性。
(3)统计研究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设计整理方案
整理方案与调查方案应紧密衔接。整理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一致,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绝不能矛盾、脱节或超越调查项目的范围。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在汇总前 ,要对调查得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审核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发现问题,加以纠正。统计资料的审核也包括对整理后次级资料的审核。
(三)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
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前提和基础。
(四)统计汇总
对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必要的计算,就使得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资料转化为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资料。
(五)编制统计表
统计表是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也是表达统计资料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研究的目的可编制各种统计表。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
(1)大量观察法;(2)统计分组法;(3)综合指标法;(4)时间数列分析法;(5)指数分析法;(6)相关分析法;(7)抽样推断法。
(5)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试举实际例子说明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
(6)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也可以说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实际存在的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
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区别表现为: 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有能用数量表示的数量标志,还有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品质标志,而指标反映的是总体的数量特征,都能够用数量来表示。指标是通过标志的综合得到的,因此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则是标志的综合。但不能因此而把指标看成仅仅是标志值的量的积累,总体指标能反映出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获得个体标志难以显现的信息。
(7)什么是变异和变量?试举实际例子说明。
变异就是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例如: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这个总体来说,其不变标志是“某个地区”,“工业”,这两个标志对总体各单位包括的范围进行了具体的界定,构成企业的同质性;而每个企业的职工人数、产量、产值等都可能不同,是变异标志。就是可变的。再有,例如:以每个职工为总体单位时,性别就是品质变异标志,因为性别分男、女。年龄、工资等是数量变异标志。
变量是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它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就是变量值。例如:某公司有人数650人,那人就是变量,650就是变量值。
(8)什么是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指的是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体。
(9)什么是统计设计?它有哪几种类型?
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通盘考虑和安排,制定各种设计方案的过程。
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2)工作阶段分为: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3)按时期长短分:长期 短期 中期设计。
(10)统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统计全阶段设计的内容主要有:①明确规定统计工作的目的;②确定统计对象的范围;③规定统计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④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制订出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类和分组的方法以及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⑤制定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方
法;⑥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各个工作阶段的联系和各阶段的基本方法;⑦安排好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工作。
(11)指标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
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a,数量性。指标是用数值表示客观现象两的特征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b,综合性。指标是表示总体特征的数量表现,总体是有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的数量是其所包括的每个单位的标志值进行汇总和综合之后计算的,其有综合性。 c,具体性。指标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定的具体的社会经济想想两的反映,不存在脱离质的内容的指标,指标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量的反应。
分类: a,按指标说明的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按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c,按指标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d,按指标在管理工作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考核指标和非考核指标。
(12)设计指标体系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该是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并且合理构造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这样,才能科学地反映评价的对象,才能正确地表达评价的目的。如何划分层次和指标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选择评价指标,既要考虑正面收益,也要考虑负面风险,只有全方位的指标才能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
2.重点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果将反映信息化绩效的多项指标一并罗列,既无法突出综合指标的高度概括功能和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也夸大了一些具体指标对评价工作的影响程度,造成评价判断逻辑不清,主次不明,难以实现全面准确反映信息化绩效的基本目标。要尽可能筛选与目标关联最紧密的重要指标,指标设置数量要尽可能精简和概括,对于次要指标可以进行适当粗略化。
3.层次性原则:对于反映企业信息化绩效的多重指标应该进行分析归类,一方面将主要的、概括性强的指标作为评价的主导指标,放在评价的第一层次,形成绩效评价的内在核心,将概括性稍差、从属性的指标放在第二层次,以此类推。这样有助于明确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利于简化评价过程。
4.准确性原则: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必须对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内容进行明确,确保指标的含义清楚,如果评价指标模棱两可,就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使评价无法进行。
5.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的建立要能够保证不同企业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要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
6.可度量原则:在选择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可度量的原则。可度量是指绩效指标针对对企业目标起到增值作用的系统输出而设定,指标本身或者是定量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指标的数据与信息可以获得,容易度量与界定。此外,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
7.动态性原则: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工作重点对指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8.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的评价指标之间应该尽可能独立,指标的关联性应该尽可能小。
(13)设计统计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为了使统计表的设计合理、科学、实用、简明、美观,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设计表之前,要对列入表中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如何分组,如何设置指标,哪些指标放在主栏,哪些指标放在宾栏,等等。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与安排,务必使表的设计主次分明,简明醒目,科学合理。第二,统计表的形式应长宽比例适中,一般为长方形,既不要太长,也不能太粗短,也不能为正方形。第三,统计表的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画线,采用开口式。第四,表中的横行“合计”一般列在最后一行(或最前一行),表的纵栏的“合计”一般列在最前一栏。第五,表的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与核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按栏的顺序编号。第六,表中的总标题要简明扼要,并能确切说明表中的内容。标题内或在标题下面说明统计资料所属时间、空间。第七,表中的指标数字应有计算单位。第八,表内上下各栏数字的位数要对整齐,同类数字要保持有效的统一位数。第九,表内各主词之间、各宾词之间的排列顺序,应按时间先后、数量的大小、空间的位置等自然顺序合理编排。一般是按从小到大、从过去到现在、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第十,对某些资料必须进行说明时,应在表的下面注明。
(14)什么是统计调查?它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答:统计调查就是搜集统计资料,即根据一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研究过程中,是基础环节,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所有的统计计算和统计研究,都是在原始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若统计调查工作做不好,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就无从做起,也就不能发挥认识社会的作用。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15)什么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三者的关系如何?
答: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调查单位就是要研究的总体单位,即是所要研究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调查对象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 例如,为了收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则调查对象就是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每一国有工业企业就是调查单位。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在于: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负责上报调查资料的单位。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如,上例,当收集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情况的资料时,每一国有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若为了收集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中高精尖设备的使用情况的资料,国有工业企业中每一台高精尖设备是调查对象,而填报单位则是每一国有工业企业
(16)统计调查有哪几种类型?
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出不同的分类。如根据调查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根据调查对象法定义务的不同,可分为义务性调查和自愿性凋查;根据调查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等。本节主要介绍关于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的分类。
(17)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普查: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依据;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指在全体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取得统计数据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定性调查 ;是根据调查者的主观判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 ;面对面的直接调查 ;方便、灵活 ,可以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18)什么是统计报表?它的作用是什么?
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志,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上而下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它是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条件,还是企业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依据。
(19)什么是数据整理?数据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数据整理是对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活动中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检验、归类编码和数字编码的过程。它是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内容是统计分组,汇总,编表和绘图等。
(20)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对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就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a、穷尽原则;b、互斥原则。
(21)什么是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为什么不宜用过多标志进行复合分组?
简单分组及平等分组体系。简单分组是只用一个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只能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情况,而不能反映现象在其他标志特征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总体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后平等排列形成的体系即平行分组体系。
复合分组及复合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是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进行的分组。进行复合分组时,要注意先按主要标志分组,再按次要标志分组。由复合分组形成的体系称不复合分组体系。
如果分组标志过多,那么形成的组数就会成倍增加,反而不易显示总体的特征。
(22)什么是变量数列?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如果将总体按数量标志分组就形成变量分组数列,简称变量数列。 一是总体按某标志分的组;另一个是次数。
(23)编制组距数列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基本步骤为:(1)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2)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者组距式分组】 (3)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组距=全距÷组数 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4)确定组限
【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多打变值】 (5)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24)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5)什么是总量指标?它在经济统计中有何作用?
总量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总规模、 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因此,总量指标又叫统计绝对数。
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总量指标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总量指标是实行社会经济管理的依据之一;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26)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体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
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27)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结果。【如:一个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比较相对指标: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下进行对比。【如:甲公司的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公司职工平均收入的2.2倍】
(28)如何评价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简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百分比”,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它以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来观察计划完成程度。
(29)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哪些问题?
统计相对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指标数值,是对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使这种对比分析准确地、深刻地反映出现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统计相对数的作用,在计算应用统计相对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数与绝对数结合起来运用;要正确地选择作为比较标准的基期;为了从各方面分析和研究问题,需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
(30)什么是平均指标?它在社会经济统计中有何作用?
平均指标是同类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其数值表现为平均数。其主要作用有:第一,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一般水平;第二,可以用来对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对比分析;第三,可以研究总体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31)平均指标与强度相对指标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体对比而形成相对数指标。算术平均数是反映同质总体单位标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2)反映的问题不同。强度相对数反映两不同总体现象形成的密度、强度。算术平均数反映同一现象在同一总体中的一般水平(3)计算公式及内容同。算术平均数分子、分母分别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即分母每一个总体单位都在分子可找到与之对应的标志值,反之,分子每一个标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总体单位。而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总体现象之比,分子分母没有一 一对应关系4)有的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数则不可(5)作用不同。平均指标的作用有:.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或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作为评价事物和作为决策的数量标准或参考;可进行数量估算。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说明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强度相对指标可以进行国家、地区之间的比较,确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的差距。
(32)在对相对数和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何应用加权算数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一般用在未知分子的情况下,即总体标志总量未知。
调和算术平均数一般用在未知分母的情况下,即总体单位数未知
(33)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标志变异指标即标志变动度,它是反映总休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范围或差异程度的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状况,标志变异指标值越大,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反之,则小。 作用:(1)用于衡量平均指标的代表性;(2)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均衡性;3)研究总体标志值分布偏离正态的情况; (4)用于衡量统计推断效果。
(34)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计算标准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它是标准差与其平均数对比得到的。当不同总体平均数不相等、计量单位不一致时,则须采用标准差系数来比较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35)平均差和标准差的主要异同是什么?
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 ,也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平均差是总体所有单位的平均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差是一种平均离差。离差是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之差。因离差和为零,离差的平均数不能将离差和除以离差的个数求得,而必须讲离差取绝对数来消除正负号。
(36)什么是动态数列?动态数列分为几种?各种动态数列有何特点?
定义:将某种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发展的一系列同类的统计指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称时间数列,时间序列。
种类:动态数列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
绝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总量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绝对数动态数列。按照绝对数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性质,绝对数动态数列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两种。
相对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相对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间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情况。
平均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平均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37)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动态数列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 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 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 充分的可比性。
(38)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者的关系如何?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39)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0)为什么要注意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
答: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其次,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间时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太,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4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推断(Sample Inference)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特点:1、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2、在数量上,以样本推断总体。3、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4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情况?
抽样组织方式是指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基本抽样方式和不同抽样方式的组合方式。
(4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与一般的统计误差有什么不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44)哪些因素决定了抽样的数量?
(1)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它与概率度t有关。若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较高,那么t值也较大。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多些;若可靠程度要求不高,那么t值也较小,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少些。
(2)总体方差的大小。即被研究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σ2和p(1-p)若变异程度大,则需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若变异程度小,则可少抽取一些。可以想象,如果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相等,只抽一个样本单位即可。
(3)抽样极限误差Δx 或Δp,的大小。即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估计值的误差范围。如极限误差小,即允许误差小,则需多抽取样本单位。如果不允许有抽样误差,就只能进行全面调查,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准确度。
(4)抽样方法与组织形式。一般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抽样需要多抽取样本,此外,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可以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样本单位数少,整群抽样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单位数多。
(45)抽样估计有哪些特点?其优良标准是什么?
估计的优良标准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46)什么是概率度?什么是置信度?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置信度,也叫置信水平。它是指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也就是概率是对个人信念合理性的量度.概率的置信度
平均数动态数列:把一系列同类的平均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动态数列,称之为平均数动态数列。它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
(37)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动态数列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 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 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 充分的可比性。
(38)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者的关系如何?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发展水平之比。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前期发展水平之比。
这两种速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而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结果加减去1,就可得到定基增长速度了!
(39)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0)为什么要注意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结合运用?如何结合?
答: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增长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其次,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是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是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间时间时期指标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太,不管用几何平均法或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41)什么是抽样推断?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推断(Sample Inference)是在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
特点:1、按随机的原则抽取样本。2、在数量上,以样本推断总体。3、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
(42)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几种?各适合于什么情况?
抽样组织方式是指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和整群抽样等基本抽样方式和不同抽样方式的组合方式。
(43)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与一般的统计误差有什么不同?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周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对总体各单位结构的代表性差别,而引起的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差异程度愈大则抽样误差愈大,反之则愈小。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单位数愈多,则抽样误差愈小。3)抽样方法。 抽样方法不同,抽样误差也不相同。一般说,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误差要大些。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其抽样误差也不相同,而且同一组织形式的合理程度也会影响抽样误差。
(44)哪些因素决定了抽样的数量?
(1)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它与概率度t有关。若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较高,那么t值也较大。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多些;若可靠程度要求不高,那么t值也较小,这样抽样的数目就要少些。
(2)总体方差的大小。即被研究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σ2和p(1-p)若变异程度大,则需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若变异程度小,则可少抽取一些。可以想象,如果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相等,只抽一个样本单位即可。
(3)抽样极限误差Δx 或Δp,的大小。即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抽样极限误差是指估计值的误差范围。如极限误差小,即允许误差小,则需多抽取样本单位。如果不允许有抽样误差,就只能进行全面调查,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准确度。
(4)抽样方法与组织形式。一般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抽样需要多抽取样本,此外,抽样单位数目的多少还取决于不同的组织方式.一般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可以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样本单位数少,整群抽样比纯随机抽样需要的单位数多。
(45)抽样估计有哪些特点?其优良标准是什么?
估计的优良标准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即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波动。
(46)什么是概率度?什么是置信度?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置信度,也叫置信水平。它是指特定个体对待特定命题真实性相信的程度.也就是概率是对个人信念合理性的量度.概率的置信度
解释表明,事件本身并没有什么概率,事件之所以指派有概率只是指派概率的人头脑中所具有的信念证据。置信水平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内的概率;而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间误差范围。置信区间越大,置信水平越高。
(47)假设检验与参数的区间估计有何区别与联系?
参数估计:指的是用样本中的数据估计总体分布的某个或某几个参数,比如给定一定样本容量的样本,要求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等。
假设检验:通过样本分布,检验某个参数的属于某个区间范围的概率。
参数估计分两种,一种是点估计,另一种是区间估计。其中,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可以看作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方式。
(48)何为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类错误:原假设H0符合实际情况,检验结果将它否定了,称为弃真错误。
第二类错误:原假设H0不符合实际情况,检验结果无法否定它。称为取伪错误。
(49)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它的基本思想可以用小概率原理来解释。所谓小概率原理,就是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50)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一)根据所研究问题的要求,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二)找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分布。三)规定显著性水平 ,就是选择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最大允许概率四)确定决策规则五)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作出统计决策。
(51)如何理解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水平α?确定显著性水平的原则是什么?
假设检验运用了小概率原理,事先确定的作为判断的界限,即允许的小概率的标准,称为显著性水平。如果根据命题的原假设所计算出来的概率小于这个标准,就拒绝原假设;大于这个标准则不拒绝原假设。这样显著性水平把概率分布分为两个区间:拒绝区间,不拒绝区间。
显著性水平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其越大,则原假设被拒绝的可能性愈大,原假设为真而被否定的风险也愈大。显著性水平应根据所研究的的性质和我们对结论准确性所持的要求而定。
(52)什么是方差分析?它所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
(53)方差分析包括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答: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而双因素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54)方差分析有哪些基本假定?
1. 可加性2. 正态性3. 方差同质性(齐性)。
(55)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类型,将总变异中的离均差平方和SS
及其自由度分别分解成相应的若干部分,然后求各相应部分的变异;再用各部分的变异与组内(或误差)变异进行比较,得出统计量F值;最后根据F值的大小确定P值,作出统计推断。
(56)什么是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是一因子对另一因子的不同水准有不同的效果。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当存在交互作用时,单纯研究某个因素的作用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分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研究该因素的作用大小。
(57)解释相关系数的含义,并举出三个例子。
相关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在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因素标志的每个数值都可能有若干个结果标志的数值与之对应。因此,相关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58)简述相关关系的函数关系有何区别与联系。
相关关系是两个现象数值变化不完全确定的随机关系,是一种不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1)函数关系指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而相关关系的两变量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2)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依存可以用一定的方程y=f(x)表现出来,可以给定自变量来推算因变量,而相关关系则不能用一定的方程表示。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即函数关系是完全的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不完全的相关关系。
(59)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
2)相关关系的种类: ①按照相关关系涉及的因素(变量)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②按照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对于一元相关,即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③对于单相关,按照现象数量变化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④按照相关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60)简述相关系数的取值及其意义。
答:(1)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在-1和+1之间,即-1≤r≤1,r>0为正相关,r<0为负相关。(2)判断标准: 为微弱
相 关,0.3<r<0.5为低度相关; 0.5< r <0.8为显著相关, 0.8< r <1 为高度相关; r =0时,不相关, r =1时完 全相关。
(61)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就一般意义而言,相关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两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们都是研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方法。但就具体方法而言,二者又有明显区别:(1)相关分析的具体形式,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则是用数学方程来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可以从一个已知量的变化爱推测另一未知量,为估计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方法。
(2)相关分析既可以研究因果关系的现象也可以研究共变关系的现象,不区别自变量和因变量,而回归分析则是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必须明确自变量的因变量。(3)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相关系数只有一个;而在回归分析中,只能由自变量来估计因变量,不允许由因变量来推测自变量4)相关分析中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而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都是随机的,自变量是给定的。对于无明显因果关系的相关变量,可以先将某个因素确定为自变量的数值,需要时再将另一变量确定为自变量,估计因变量的数值,但绝不能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逆变。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是: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应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依靠相关分析表明现在的数量变化
具有密切的相关,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
(62)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参数a和b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出a和b的值?
参数a代表直线的起点值,在数学上称为直线纵轴截距,b 代表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数学上称为斜率,也称回归系数。
(63)什么是统计指数?所有的相对数都可称作指数吗? 有广狭二义:狭义指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总动态的相对数。通称总指数。广义指说明同类现象对比的相对数,既包括总指数,也包括个体指数;既包括时间上的对比,也包括空间上的对比。
(64)什么是综合指数?什么是平均指数?二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区别:1综合指数是通过引进同度量因素,先计算出总体的总量,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的基础上计算总指数,即先对比,后综合。
2、综合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于综合作用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应采用与指数化指标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施资料!二平均指数则既适用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与非全面的资料,对资料的要求也比较灵活。
(65)同度量因素有何作用?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应如何选择使用同度量因素?其时期怎样固定?
答:在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原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6)什么是指数体系?因素分析与指数体系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指数因素分析如何进行。
指数体系是指经济上具有一定联系而且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利用指数体系从数量方面分析现象总动态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方法称为因素分析。
(67)两因素分析应如何进行?对多因素分析,在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一个总指标,如果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则对这个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称为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两因素分析所依据的指数体系通常是由价格指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所构成的,因素指数一般用综合指数形式编制。 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的关系式如下:
qp
qp0110pqqppqqp111
01000绝对数变动分析:pqqp1100
(68)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应编制哪几种指数?如何进行分析?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指数。
(69)什么是统计预测?它有哪些种类?
统计预测是在大量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经济、环境统计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趋势和方向的预测方法。 主要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按时间可分为:近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按预测是否重复:一次性预测、反复预测
(70)统计预测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进行统计预测的步骤是什么?
统计预测的程序为:①确定统计预测目标;②搜集与整理有关历史资料;③确定统计预测方法;④建立预测模式;⑤进行预测;⑥分析预测误差;⑦确定预测值。在环境预测中,常常采用统计预测的方法,即通过对大量实验或试验资料的统计处理(常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反映开发活动与环境后果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预测。运用统计预测,必须注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要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统计数据的获得较易,统计数据的数量、精度应满足一定要求。
(71)什么是统计综合分析?
统计综合分析简称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是指根据分析研究的目的,依据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对事物总体的规模、水平、速度、质量等方面做出的综合分析评价。综合分析和评价是对事物的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研究现象进行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72)统计综合分析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一) 确定评价的目标二) 确立评价的指标体系三)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四)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五)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
六)提出改进意见
(73)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一)定性法 定性方法主要有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Synthesis method)是采取征集专家意见的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一般采取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来征集专家的意见。这种方法是借助于专家们的智力优势或经验来选择统计评价指标。由于专家可能比较集中、也可能比较分散,针对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一次或者多次的形式选择确定。当专家们对选择指标的意见分散时,要进行客观的原因分析,是由于专家们对被评价现象的了解程度不同、还是对现象的认识不同,在准确分析的基础上,以获得客观的选择指标。
分析法(Analysis Method)是将被评价对象划分为若干部分、不同的组、或不同的侧面,明确各个部分评价的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对每个部分分别选择一个或几个指标来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这种方法的应用更能充分利用人们的工作经验,反映客观实际的工作态度。
二) 定量法 常用的定量法有试算法和系统聚类法。试算法(Test Algorithm)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有效性。例如,要评价2007年全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实施效果,可以以2006年的数据进行试算,通过试算结果判断所选指标是否合适,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分析,把代表性强的指标确定下来,不断筛选,直到满意为止。
2.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System clustering method)是通过判断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来筛选指标的方法。例如,假设有 个指标,将每个指标作为一类,根据指标之间的相似程度,通过各类之间距离的比较,把距离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在 类中,再选择各类之间距离最小的进行合并;如此连续的进行,逐步选择出所需要的评价指标。被研究总体中所有指标的亲疏关系和并类选择的情况可以绘制成一张系统聚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