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西方的作文题
[作者:张玉庭 来源:guest3 点击数:745 更新时间:2006-09-29 11:53:36 文章录入:guest3] (《应用写作》2005年第4期)
闲时读书,曾读到过一本美国出版的供家长阅读的《美式读书训练》,其中的一则故事是:有三只长得很丑的母鸡,在一起比谁长得最美。国王告诉它们,比谁最美没有用,应该比谁最能生蛋。于是,三只鸡比了起来——第一只生了一个无论形状、大小、色彩都堪称标准的蛋;第二只生了一个比驼鸟蛋还大的鸡蛋;第三只居然生了一个方形的蛋,而且每一面都有不同的颜色。至于故事的结果是,国王认定,三只鸡都应该表扬,还与它们一一合影留念。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个极有意思的故事。但细想也挺悲哀,因为这样的故事不大可能发生在我们这儿。难道不是吗?芽不信这就问上一句:如果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就是那位国王,会怎样?芽我想:八成要重奖第一个,因为她最安分守已;八成要痛斥第二个,因为她好大喜功;八成要处死第三个,因为鸡蛋不可能是方的,如此杜撰,岂不是胡说八道?
这就是我们的悲哀。我们的家长与教师们,的确很像这种中国式的国王:布置习题时,不仅题目出得死,而且总是先定好答题的框架,再让你老老实实地照着葫芦画瓢,稍有越轨,便来一通狂风暴雨,批你个死去活来。
于是想起另一件发生在美国的事。提起切苹果,人们总是把苹果竖起,然后沿着南北极方向纵向切开,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美国孩子却别开生面,偏偏沿着赤道的方向横着切了一刀,并发现这样切开的苹果的断面是两个美丽的五角星。按说,事情过了也就算了,可是他的老师却立刻“十分隆重”地表扬了他, 认为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发现?选我不知这个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我敢认定,这个孩子肯定会牢牢记住老师的表扬,并从此变得更大胆,更会思考,当然,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有出息。可是,要是在我们这儿,要是真的有个孩子这么切苹果,不挨上一顿训斥才怪呢,为什么?芽就因为这种切法极容易切破手。
行文至此,请听我讲一个更有趣的事。闲时读报,我曾读到一篇美国小学生的作文。内容是,有几个小男孩儿到野外玩耍,在芦苇丛中捡到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大家为此争执不休,决定把蛋带回去在烘箱中孵化,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没想到,蛋壳里孵出来的居然是里根总统!
绝了!选好一篇奇妙的作文?选不是吗?芽正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阻碍,这才写得如此妙趣横生。
于是进而想起马克思的话:“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试想,如果美国孩子在写作文时没有这种极舒展极自由的心态,而是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那么,能写得如此充满童真童趣吗?
让我们再细品一则英国的“一句话作文题”(中学题)。题目是:“请写一句话,这句话必须涉及宗教、皇室与爱情,还必须有神秘感。”结果,获奖的是一位女生,她的那句话是:“我的上帝,女皇怀孕了,谁干的?”写作者极大胆。信笔写来,居然一点也不顾及皇室的尊严,更奇的是,女皇还亲自为这位获胜者颁奖!
自然,我也因此想到了我们的作文题——太严肃,太古板,路子极死,极少创意,有时甚至只能千篇一律地写,而一旦遭遇了此类作文题,写作者即学生的兴趣也就会立刻大打折扣。
有句教育界公认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荡然无存时,何谈主动?芽兴趣不存,何谈提高?
不能激发兴趣的作文题肯定不是好的作文题,既然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大胆点,跳出传统的出题思路,出点让人一看就有兴趣的题目。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蔡宁涛
想起了西方的作文题
[作者:张玉庭 来源:guest3 点击数:745 更新时间:2006-09-29 11:53:36 文章录入:guest3] (《应用写作》2005年第4期)
闲时读书,曾读到过一本美国出版的供家长阅读的《美式读书训练》,其中的一则故事是:有三只长得很丑的母鸡,在一起比谁长得最美。国王告诉它们,比谁最美没有用,应该比谁最能生蛋。于是,三只鸡比了起来——第一只生了一个无论形状、大小、色彩都堪称标准的蛋;第二只生了一个比驼鸟蛋还大的鸡蛋;第三只居然生了一个方形的蛋,而且每一面都有不同的颜色。至于故事的结果是,国王认定,三只鸡都应该表扬,还与它们一一合影留念。
平心而论,这的确是个极有意思的故事。但细想也挺悲哀,因为这样的故事不大可能发生在我们这儿。难道不是吗?芽不信这就问上一句:如果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就是那位国王,会怎样?芽我想:八成要重奖第一个,因为她最安分守已;八成要痛斥第二个,因为她好大喜功;八成要处死第三个,因为鸡蛋不可能是方的,如此杜撰,岂不是胡说八道?
这就是我们的悲哀。我们的家长与教师们,的确很像这种中国式的国王:布置习题时,不仅题目出得死,而且总是先定好答题的框架,再让你老老实实地照着葫芦画瓢,稍有越轨,便来一通狂风暴雨,批你个死去活来。
于是想起另一件发生在美国的事。提起切苹果,人们总是把苹果竖起,然后沿着南北极方向纵向切开,可是,有那么一天,一个美国孩子却别开生面,偏偏沿着赤道的方向横着切了一刀,并发现这样切开的苹果的断面是两个美丽的五角星。按说,事情过了也就算了,可是他的老师却立刻“十分隆重”地表扬了他, 认为这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发现?选我不知这个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我敢认定,这个孩子肯定会牢牢记住老师的表扬,并从此变得更大胆,更会思考,当然,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有出息。可是,要是在我们这儿,要是真的有个孩子这么切苹果,不挨上一顿训斥才怪呢,为什么?芽就因为这种切法极容易切破手。
行文至此,请听我讲一个更有趣的事。闲时读报,我曾读到一篇美国小学生的作文。内容是,有几个小男孩儿到野外玩耍,在芦苇丛中捡到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大家为此争执不休,决定把蛋带回去在烘箱中孵化,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没想到,蛋壳里孵出来的居然是里根总统!
绝了!选好一篇奇妙的作文?选不是吗?芽正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阻碍,这才写得如此妙趣横生。
于是进而想起马克思的话:“自由是创造的前提。”试想,如果美国孩子在写作文时没有这种极舒展极自由的心态,而是担心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那么,能写得如此充满童真童趣吗?
让我们再细品一则英国的“一句话作文题”(中学题)。题目是:“请写一句话,这句话必须涉及宗教、皇室与爱情,还必须有神秘感。”结果,获奖的是一位女生,她的那句话是:“我的上帝,女皇怀孕了,谁干的?”写作者极大胆。信笔写来,居然一点也不顾及皇室的尊严,更奇的是,女皇还亲自为这位获胜者颁奖!
自然,我也因此想到了我们的作文题——太严肃,太古板,路子极死,极少创意,有时甚至只能千篇一律地写,而一旦遭遇了此类作文题,写作者即学生的兴趣也就会立刻大打折扣。
有句教育界公认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荡然无存时,何谈主动?芽兴趣不存,何谈提高?
不能激发兴趣的作文题肯定不是好的作文题,既然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大胆点,跳出传统的出题思路,出点让人一看就有兴趣的题目。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蔡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