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经济学中的金融产业经营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世界各国金融分业管制出现放松的倾向,金融各业间的合作经营与相互交叉现象日趋频繁。这些活动虽然大多数还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进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活动已经或多或少地具备了混业经营的特征。而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更加剧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各国金融机构在坚持分业经营和监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   关键词:金融产业经营模式 弊端 原因 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各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混业经营被引进金融业。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可以预期,混业经营将成为各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   二、由分业管理机制向混业发展的原因   1.从需求方面考虑:首先,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打破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状态,金融业进入到了动荡期。金融业的风险激增,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要求金融业必须实行混业经营。其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业不得不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金融分业管制模式限制了各个国家金融业的发展,使他们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落到下风,因此,这些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管制政策。   2.从供给方面考虑:首先,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导致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类经济主体为了防范风险,对保险业的依赖增强了;与此同时,经济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增加了企业效益,这使得他们拥有更加充足的财力支付保费。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推动保险业快速发展。其次,以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金融通讯和数据处理成本,从而促进了金融信息传播和科学管理,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打下了基础。最后,近年来人们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银行倒闭、股市崩盘等相关事宜做的分析表明,分业管理也并非是恢复公众对商业银行体系信心、化解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作冲突和预防银行垄断的唯一法宝,因此,从理论上也给了混业经营以发展空间。   三、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情况   1.逐步走向国际化。从全球十大银行以及金融集团排名的巨幅波动我们可以看出,全球都被卷入了兼并浪潮之中。兼并范围不断扩大,兼并金额不断上升,可见混业经营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化。   2.大型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混业经营。大型金融机构所青睐的超级复合体对于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不断涌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3.金融业走向全方位、一体化。随着兼并浪潮席卷全球,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兼并过程中结合而成的“金融百货公司”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都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已经走向全方位、一体化的道路。   4.网络金融的发展。在国际兼并的浪潮下,网络金融对传统跨国金融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大,迫使传统跨国金融机构步入全面重构。一方面跨国金融机构需要在加速兼并中弥补跨国银行在网络金融投资上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兼并而强化的全球体系给跨国银行赢得了调整的时间,以应对来自网络金融带来的冲击。   5.分业经营的金融企业面临改革。虽然很多大型、超大型金融集团已经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但是各种形式的分业经营管理的金融企业仍然占绝大多数份额,并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这些企业一面在坚守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一面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改革之路。   四、结语   在很多国家,金融混业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国如果想搞好混业经营,还需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等做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各国国情,加深金融业经营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启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   [2]黄利明 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N].经济观察报,2008,10,27。

  摘 要: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世界各国金融分业管制出现放松的倾向,金融各业间的合作经营与相互交叉现象日趋频繁。这些活动虽然大多数还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进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活动已经或多或少地具备了混业经营的特征。而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更加剧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各国金融机构在坚持分业经营和监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   关键词:金融产业经营模式 弊端 原因 发展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各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混业经营被引进金融业。伴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可以预期,混业经营将成为各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   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   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   二、由分业管理机制向混业发展的原因   1.从需求方面考虑:首先,众所周知,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崩溃,打破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平稳状态,金融业进入到了动荡期。金融业的风险激增,金融危机频繁爆发要求金融业必须实行混业经营。其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为了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业不得不扩大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金融分业管制模式限制了各个国家金融业的发展,使他们在全球竞争中逐渐落到下风,因此,这些国家纷纷放弃了分业管制政策。   2.从供给方面考虑:首先,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导致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各类经济主体为了防范风险,对保险业的依赖增强了;与此同时,经济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增加了企业效益,这使得他们拥有更加充足的财力支付保费。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推动保险业快速发展。其次,以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大大降低了金融通讯和数据处理成本,从而促进了金融信息传播和科学管理,为金融机构提供多种业务服务打下了基础。最后,近年来人们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银行倒闭、股市崩盘等相关事宜做的分析表明,分业管理也并非是恢复公众对商业银行体系信心、化解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合作冲突和预防银行垄断的唯一法宝,因此,从理论上也给了混业经营以发展空间。   三、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情况   1.逐步走向国际化。从全球十大银行以及金融集团排名的巨幅波动我们可以看出,全球都被卷入了兼并浪潮之中。兼并范围不断扩大,兼并金额不断上升,可见混业经营已经逐步走向国际化。   2.大型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混业经营。大型金融机构所青睐的超级复合体对于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效果显而易见,在这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金融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不断涌现,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3.金融业走向全方位、一体化。随着兼并浪潮席卷全球,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在兼并过程中结合而成的“金融百货公司”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都进一步加大,金融业已经走向全方位、一体化的道路。   4.网络金融的发展。在国际兼并的浪潮下,网络金融对传统跨国金融机构的冲击越来越大,迫使传统跨国金融机构步入全面重构。一方面跨国金融机构需要在加速兼并中弥补跨国银行在网络金融投资上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兼并而强化的全球体系给跨国银行赢得了调整的时间,以应对来自网络金融带来的冲击。   5.分业经营的金融企业面临改革。虽然很多大型、超大型金融集团已经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但是各种形式的分业经营管理的金融企业仍然占绝大多数份额,并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这些企业一面在坚守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一面在金融全球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改革之路。   四、结语   在很多国家,金融混业经营仍处于初级阶段,各国如果想搞好混业经营,还需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等做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各国国情,加深金融业经营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启光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1)。   [2]黄利明 五次金融危机比较与对策[N].经济观察报,2008,10,27。


相关文章

  • 2009级商学院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 商学院2009级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一. 金融方面: 宣文俊老师论文题目 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2. 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 4. 论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机制 5.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 6.论银行体 ...查看


  • 中国产业金融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 附件二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 经济类: 1. 2. 3. 4. 5. 6. 7. 8. 9.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 ...查看


  • 2016年汽车金融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现状调研分 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报告编号:183150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经济学类本科论文参考题目
  • 经济贸易学院 关于2006届毕业生论文指导选题的说明 各位指导教师及经贸院毕业生: 为了使我院教师所指导的毕业生在确定选题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现对论文选题做以下说明: 1.论文选题应该结合自己专业为根本,不以指导教师专业特长作为指针,遵循双 ...查看


  • [2014年中农大]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论文方向:财政金融 对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认识 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存在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防范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统计工作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对优 ...查看


  • 关于长江上游地区财富中心建立的研究
  • 关于长江上游地区财富中心建立的研究 摘要: 继制造业.服务业之后,金融业已成为拉动重庆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重庆致力于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黄奇帆市长对重庆金融中心给出了一个清晰定位:重庆打造的金融中心与北京和上海不同,是银证保之外的 ...查看


  •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研究院一篇关于3M的访谈录
  • 不要毁掉穷人致富的途径 2015年11月21日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研究院 声   明 我院于2015年11月21日发了一篇关于3M的访谈录文章,现特作如下声明: 一.我院是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合法机构,与3M没有任何关系: 二.该文章纯属个 ...查看


  • 论深圳特区的发展阶段
  • 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把握阶段性,就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经济特区的发展在走完第一个10年之后,明显地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具体的说,第一批创办的经济特区大体上从第一个10年后开始了转型换代的历史进程,到1995年国家基本完成特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