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1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工具:骨梭、骨针等 最初原料:麻和葛;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

记载:甲骨文:祭祀蚕神;《周礼》:“妇功” ,“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朝: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远销海外( “丝国”) 4、唐朝: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朝:棉纺织业发展,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朝:黄道婆的革新,极大地推动了…… 。棉布…… 7、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麻、葛纺织业---丝、毛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家庭田庄、民营、官营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纺织技术不断进步、纺织工具不断改进)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大多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水平高。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出现: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铁器 (2)战国时期推广:

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

①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燃料变化: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③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4)南北朝时期 :灌钢法

(5)宋代:已有用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意义?) 思考:据材料一、二说明冶铁业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 1、陶器

产生:原始时代的彩陶

发展:——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独特技术:——唐三彩 2、瓷器:

(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2)、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有“南青北白”之说) (3)、宋: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5大名窑

①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 窑 ④浙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5)、瓷路: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

3.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并长期领先世界。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工人的经验积累以及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要求。

5.经营方式不断进步。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6.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受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丝织业分布变化最明显)。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1、原始社会:

出现偶尔以物易物的早期商业交换,产生原始商业。P17 2、商朝:

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甲骨卜辞)P17 3、周朝: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骨贝、铜贝)P17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4、春秋战国:

⑴……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P17

⑵战国时,有的城市中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P19 ⑶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 5、秦朝:

⑴通过管理“市”的法律规定,规范商业贸易。P18 ⑵统一货币(秦半两)、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6、西汉:

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并且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以财力同朝廷抗衡。P17但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一入市籍贯不得为官,表明商人社会地位较低。P22 ⑵官府有专门的机构管理 “市” 。P18其中王莽执政时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P20 ⑶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洛阳等许多大城市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 P20 ⑷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7、魏晋南北朝:

⑴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

⑵形成了农村集市草市,由草市尉管理。P18 8、(隋)唐:由于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采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⑴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达。P17

⑵草市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唐前期城市中对市有严格管理,空间上市坊分隔、时间上市只能白天定时开放;唐晚期“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夜市”,P18-19。

⑶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P20

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 9、宋元:

⑴海运发达,产品运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区;P17

⑵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管理;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P19

⑶宋代汴京、临安,元代大都,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P20 ⑷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⑸宋代商人的地位有所转变 10、明清:

⑴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以及会馆。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强大。P17 ⑵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P20

⑶既有苏州一类的大都会,也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城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P20

⑷明代开始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⑸对外贸易上,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P24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二、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

工具:骨梭、骨针等 最初原料:麻和葛;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商代:

记载:甲骨文:祭祀蚕神;《周礼》:“妇功” ,“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3、汉朝: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品种多、技艺高(素纱褝衣、起绒锦) 远销海外( “丝国”) 4、唐朝: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宋朝:棉纺织业发展,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朝:黄道婆的革新,极大地推动了…… 。棉布…… 7、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从原料看:麻、葛纺织业---丝、毛织业---棉纺织业 从经营形态看:家庭田庄、民营、官营

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纺织技术不断进步、纺织工具不断改进)

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二)先进的冶金技术: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大多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水平高。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出现: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铁器 (2)战国时期推广:

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

①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②燃料变化: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③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4)南北朝时期 :灌钢法

(5)宋代:已有用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意义?) 思考:据材料一、二说明冶铁业和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冶铁业的发展使铁农具的使用更加广泛,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陶瓷业的成就(中国:“china”) 1、陶器

产生:原始时代的彩陶

发展:——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 独特技术:——唐三彩 2、瓷器:

(1)、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原始青瓷——商代(一种釉陶) 成熟青瓷器——东汉末期 (2)、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有“南青北白”之说) (3)、宋:瓷窑遍布各地,全国有5大名窑

①河北:定窑 ②河南:钧窑 ③江西:景德镇 窑 ④浙江:龙泉窑 ⑤陕西:耀州窑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 (5)、瓷路: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行业,有的则是由某个行业演变分化成的新部门。

3.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并长期领先世界。其动力主要来自手工工人的经验积累以及农业经营的发展和要求。

5.经营方式不断进步。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6.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受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丝织业分布变化最明显)。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 1、原始社会:

出现偶尔以物易物的早期商业交换,产生原始商业。P17 2、商朝:

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甲骨卜辞)P17 3、周朝:

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量增大(骨贝、铜贝)P17 商业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4、春秋战国:

⑴……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P17

⑵战国时,有的城市中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P19 ⑶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 5、秦朝:

⑴通过管理“市”的法律规定,规范商业贸易。P18 ⑵统一货币(秦半两)、度量衡,修驰道,促进了商业发展。 6、西汉:

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并且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甚至可以以财力同朝廷抗衡。P17但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一入市籍贯不得为官,表明商人社会地位较低。P22 ⑵官府有专门的机构管理 “市” 。P18其中王莽执政时在长安和“五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物价。P20 ⑶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洛阳等许多大城市发展成著名的商业中心。 P20 ⑷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7、魏晋南北朝:

⑴社会动荡,商业发展受一定影响。

⑵形成了农村集市草市,由草市尉管理。P18 8、(隋)唐:由于政治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采取开明政策,唐代商业获得明显发展。

⑴水陆商运都非常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性行业非常发达。P17

⑵草市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成地方商业中心;唐前期城市中对市有严格管理,空间上市坊分隔、时间上市只能白天定时开放;唐晚期“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夜市”,P18-19。

⑶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湖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西域、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P20

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出现了“柜坊”(银行雏形)、“飞钱”(类似汇票)。 9、宋元:

⑴海运发达,产品运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东欧、北非等地区;P17

⑵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管理;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P19

⑶宋代汴京、临安,元代大都,成为重要的政治、文化、商业大都会。P20 ⑷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⑸宋代商人的地位有所转变 10、明清:

⑴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以及会馆。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强大。P17 ⑵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P20

⑶既有苏州一类的大都会,也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城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P20

⑷明代开始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便利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集聚。 ⑸对外贸易上,明清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P24


相关文章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导学案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 ...查看


  • 民法论文契约精神
  • 浅谈中西方古代契约制度 [摘要]中国古代契约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嬗变过程,并在19世纪中叶受到了西方契约制度的挑战,且最终被西方科学民主的契约制度所取缔.本文介绍了中西方契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着力分析了中国古代契约 ...查看


  •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 年 月 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 ...查看


  • 中国古代的经济
  • 中国古代的经济 基准考点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 主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经济格局上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生产模式上是精耕细作 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查看


  • 近3年新课标全国卷1.2历史考点分析
  •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Ⅰ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杨俊民 2016年全国文综考试已尘埃落定,就历史试题的评析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全国文综Ⅰ(乙)卷.Ⅱ(甲)卷考点分布.试题设置.能力要求等方面而言,保持了极大的稳定 ...查看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 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查看


  • 繁荣的经济 领先的文明
  • (一)繁荣的经济 领先的文明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 ...查看


  • 课题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 课题 2.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前准备]课本 导学案 双色笔 [复习回顾]明末清初主要思想家的主张以及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激情导入]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示活字印刷术的片段导入 [教学内容]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 ...查看


  •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特点及规律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间的政治交往和人员往来,还包括文化.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的交流.由于国家经济.军事.文化及统治者施政方针的影响,历朝历代所奉行的对外政策都别具特色.借史以明鉴,探索中国古代对外交流 ...查看


  •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 1.统治阶级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2.对偶有的成绩而自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躺在成绩上睡大觉". 3.对科学的不重视. 4.闭关自守,总觉得外来的东西都不如自己原有的东西好,排斥外来技术.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只有从科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