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学研究综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来研究产业现象和规律,进而揭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产业生态领域的各种理论应运而生。在随后的二十几年里,国外产业生态研究已涉及到报纸、酒类、半导体、旅馆、铁路、汽车等诸多行业,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具有跨行业意义的一般性重要结论。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理解的分歧上。   生态学中把生命系统分成四个逐级递进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种群是栖息在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相互关联的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借鉴生态学原理,本文分别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组织层次对产业生态学进行综述。   一、产业生态学概念的界定。目前,生态学理论在产业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属于环境科学,一个属于产业经济。环境科学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主要是把产业系统作为整个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改善现有产业系统,设计新的产品生产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和服务。20世纪八十年代末,Robert Frosch和Nicolas Gallopoulos开展了“工业代谢”研究,旨在模拟生物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循环再生过程,认为可以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他们在“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正式提到了“产业生态学”这个概念。2003年Graedel和Allenby在《产业生态学》(第二版)中将产业生态学方法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面向环境的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及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等,由此引发了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概念。   产业经济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则主要是在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研究各种产业现象。当前,该领域的产业生态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郭宁、梁雄健认为,产业生态学也就是企业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内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因子与企业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孟薇、钱省三则将产业组织学与生态学交叉融合产生的组织生态学定义为产业生态学。这就导致在一些文献中,有的学者分别用产业生态、组织生态、企业生态、商业生态系统等不同的术语来分析大致相同的研究对象,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概念混淆。生态学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被称为组织生态学,Hannan和Freeman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组织种群生态学”,是公认的组织生态学开山之作,其认为在一个特定边界内的具有共同形式的所有组织构成种群,同一个种群中的组织对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影响着这些组织的活动方式。1990年Singh编辑的《组织演化:新方向》把组织生态学的中心任务定义为“对社会环境如何决定组织形态的产生与消亡率、组织的创建与死亡率,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率进行调查。”Baum在2002年出版的《组织指南》一书中,则按照组织内、组织和组织间三个层次对组织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各个专题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企业这一类特定组织,企业生态学研究生态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除研究单个企业的作为外,还分析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包括企业种群生态学以及企业群落生态学。杨忠直在《企业生态学引论》中对企业生态学做了系统介绍和分析。1993年Jame F.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996年在其专著《竞争的衰亡》中系统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问题,力主共同进化。但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属于战略管理领域,故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之内。   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应该涵盖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四大方面。据此,本文将产业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分布、产业关联与产业环境的理论,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企业之间关系、产业之间及产业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产业分布;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   二、个体层次的产业生态学。借助企业与自然生命体之间的类比分析,学者们开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来研究企业个体的生存发展问题,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成长与进化模型、企业如何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及其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等。如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借鉴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对企业成长的解释中包含了对遗传、自然选择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爱迪思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和老化同生物体一样,主要都是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并以此解释企业成长的内部动力学机制。   我国学者韩福荣、徐艳梅在《企业仿生学》一书中,对企业进化、企业生命周期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林瑞基对由兼并引发的组织生命问题、企业的市场退出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而郑如霞则采用生物分类的方法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已知的生物现象作类比,依据其外在特征和组织功能的相似性,提出了描述产业特性及其分类的方法,并建立了中小企业追求成长的方向及生长和扩散的黏菌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吴飞驰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来阐述企业的性质,形成了企业的共生理论,指出从本质上说,企业就是人与人的一种权威共生的生存结构,从事专门的经济生产和交换,其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命令机制,以权威命令来指导人的行动,以命令和计划来配置资源。   三、种群层次的产业生态学。在组织生态学形成的早期,西方学者集中研究的是种群问题。具体而言,种群是由在一个特定边界内的、具有共同形式的所有组织构成的集合,即存在于特定系统中的组织形式。1992年Hannan和Carroll出版的《组织种群动力学:密度,合法化与竞争》对组织种群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认为环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量有限,种群内的组织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展开资源竞争,并且因所占有的资源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出生率、变化率和消亡率,综合表现出不同的密度依赖性。所谓密度依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种群的规模对组织进入和退出种群的比率有影响,因为不同的进入和退出比率及其组合会使种群的规模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而同时,不同的种群密度也会反作用于进入和退出过程,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此保持种群和资源间的平衡。1995年Carroll和Hannan出版了《产业中的组织:战略、结构与选择》一书,对多种产业的演化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实证研究。   最近,国内学者罗珉在《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书中,对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做了介绍。袁纯清则运用种群共生理论,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指出最优的金融共生模式是连续的、对称性互惠金融共生模式,提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最佳模式是以控股形式组建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集团。在西方学者对于传统产业的种群生态研究已经取得若干成果的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一批研究高技术产业生存及发展状态的学者,如袁智德、宣国良从产业生态基本要素出发,概括了高科技产业种群基本特征,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四、群落层次的产业生态学。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的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使群落比单独一个种群存在时更加稳定。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产业集群的企业构成以及企业间关系与生态群落有类似之处。产业集群的生物学特征使一些学者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如仇保兴就借鉴了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小企业集群的生态研究,指出集群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才能保持集群的稳定。周浩以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卫星式产业集群和网状产业集群的企业共生模式。何继善、戴卫明指出产业集群要保持生态平衡,集群内企业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功能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保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张艳辉则研究了生态群落演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指出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依次取代的现象,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有规律、有方向的过程,区域的产业结构组成类似于自然界的生态群落构成,这种产业结构组成也可称之为产业生态群落,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企业或产业构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样要遵循其固有规律,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群落在发展的同时都在改变环境条件,并创造着新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越来越不利于本群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却为下一个群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样,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产物。产业结构处于不断演进、升级过程中,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从而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基础环境。   五、系统层次的产业生态学。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即生命支持系统和生命系统)缺一不可,产业生态系统同样如此,产业内的企业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林共市从产业生态的基本要素(企业、人、技术及资本)以及产业上中下游层次的完整性、各层次内企业附加价值链的能力、企业密集度、产业技术的完整性和商品化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全程度。郝刚等人提出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框架,讨论了其外部影响因素、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动力和区域产业的贡献。   六、结论。西方产业生态学的成果广泛采用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早期文献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对不同行业、企业深入研究的需要,一些学者采集了相关的动态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丰富了产业生态学的应用对象和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则通过运用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析,扩展了理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企业(或行业)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但在进行应用研究时,往往面临难以找到恰当的经验数据来进行分析的难题。于是,一些西方学者还使用了仿真技术来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除了借鉴传统的生态学定量研究方法(如Lotka-Volterra模型、对数二次模型等)之外,一些学者还尝试运用人口统计学等新的数理分析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对产业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多样化技术支持。如2002年Carroll与Hannan合作出版的《公司与产业的人口统计学》一书,就借鉴人口统计学的方法,深化了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我国产业生态研究还未系统化地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的产业生态研究还没有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借助于与生物生态学简单的类比方法,即是对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论说式方法,而尚未开展规范的数理分析。另外,对于特定产业的实证分析工作也刚刚展开。实际上,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对我国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提出一系列积极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来研究产业现象和规律,进而揭示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产业生态领域的各种理论应运而生。在随后的二十几年里,国外产业生态研究已涉及到报纸、酒类、半导体、旅馆、铁路、汽车等诸多行业,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具有跨行业意义的一般性重要结论。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对一些基本概念、术语理解的分歧上。   生态学中把生命系统分成四个逐级递进的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其中种群是栖息在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群体;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相互关联的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是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借鉴生态学原理,本文分别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组织层次对产业生态学进行综述。   一、产业生态学概念的界定。目前,生态学理论在产业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属于环境科学,一个属于产业经济。环境科学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主要是把产业系统作为整个自然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改善现有产业系统,设计新的产品生产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和服务。20世纪八十年代末,Robert Frosch和Nicolas Gallopoulos开展了“工业代谢”研究,旨在模拟生物新陈代谢和生态系统循环再生过程,认为可以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他们在“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中正式提到了“产业生态学”这个概念。2003年Graedel和Allenby在《产业生态学》(第二版)中将产业生态学方法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面向环境的设计、生命周期评价及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等,由此引发了生态工业园、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概念。   产业经济领域的产业生态研究则主要是在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与理论,研究各种产业现象。当前,该领域的产业生态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郭宁、梁雄健认为,产业生态学也就是企业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内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因子与企业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孟薇、钱省三则将产业组织学与生态学交叉融合产生的组织生态学定义为产业生态学。这就导致在一些文献中,有的学者分别用产业生态、组织生态、企业生态、商业生态系统等不同的术语来分析大致相同的研究对象,从而产生了一定的概念混淆。生态学在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被称为组织生态学,Hannan和Freeman在1977年发表的论文“组织种群生态学”,是公认的组织生态学开山之作,其认为在一个特定边界内的具有共同形式的所有组织构成种群,同一个种群中的组织对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影响着这些组织的活动方式。1990年Singh编辑的《组织演化:新方向》把组织生态学的中心任务定义为“对社会环境如何决定组织形态的产生与消亡率、组织的创建与死亡率,以及组织形态的变化率进行调查。”Baum在2002年出版的《组织指南》一书中,则按照组织内、组织和组织间三个层次对组织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各个专题未来研究的方向。针对企业这一类特定组织,企业生态学研究生态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除研究单个企业的作为外,还分析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包括企业种群生态学以及企业群落生态学。杨忠直在《企业生态学引论》中对企业生态学做了系统介绍和分析。1993年Jame F.Mo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996年在其专著《竞争的衰亡》中系统分析了商业生态系统进化的问题,力主共同进化。但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属于战略管理领域,故不在本文的研究范畴之内。   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应该涵盖产业结构与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四大方面。据此,本文将产业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分布、产业关联与产业环境的理论,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企业之间关系、产业之间及产业与其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区域产业分布;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   二、个体层次的产业生态学。借助企业与自然生命体之间的类比分析,学者们开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来研究企业个体的生存发展问题,其研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成长与进化模型、企业如何获得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及其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等。如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借鉴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对企业成长的解释中包含了对遗传、自然选择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爱迪思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和老化同生物体一样,主要都是通过灵活性与可控性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并以此解释企业成长的内部动力学机制。   我国学者韩福荣、徐艳梅在《企业仿生学》一书中,对企业进化、企业生命周期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林瑞基对由兼并引发的组织生命问题、企业的市场退出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而郑如霞则采用生物分类的方法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已知的生物现象作类比,依据其外在特征和组织功能的相似性,提出了描述产业特性及其分类的方法,并建立了中小企业追求成长的方向及生长和扩散的黏菌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吴飞驰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来阐述企业的性质,形成了企业的共生理论,指出从本质上说,企业就是人与人的一种权威共生的生存结构,从事专门的经济生产和交换,其运行机制的核心是命令机制,以权威命令来指导人的行动,以命令和计划来配置资源。   三、种群层次的产业生态学。在组织生态学形成的早期,西方学者集中研究的是种群问题。具体而言,种群是由在一个特定边界内的、具有共同形式的所有组织构成的集合,即存在于特定系统中的组织形式。1992年Hannan和Carroll出版的《组织种群动力学:密度,合法化与竞争》对组织种群动力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证与模拟分析,认为环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量有限,种群内的组织必然会以不同的方式展开资源竞争,并且因所占有的资源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出生率、变化率和消亡率,综合表现出不同的密度依赖性。所谓密度依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种群的规模对组织进入和退出种群的比率有影响,因为不同的进入和退出比率及其组合会使种群的规模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而同时,不同的种群密度也会反作用于进入和退出过程,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此保持种群和资源间的平衡。1995年Carroll和Hannan出版了《产业中的组织:战略、结构与选择》一书,对多种产业的演化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实证研究。   最近,国内学者罗珉在《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书中,对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做了介绍。袁纯清则运用种群共生理论,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指出最优的金融共生模式是连续的、对称性互惠金融共生模式,提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最佳模式是以控股形式组建区域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集团。在西方学者对于传统产业的种群生态研究已经取得若干成果的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一批研究高技术产业生存及发展状态的学者,如袁智德、宣国良从产业生态基本要素出发,概括了高科技产业种群基本特征,对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   四、群落层次的产业生态学。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的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使群落比单独一个种群存在时更加稳定。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产业集群的企业构成以及企业间关系与生态群落有类似之处。产业集群的生物学特征使一些学者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产业集群。如仇保兴就借鉴了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小企业集群的生态研究,指出集群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才能保持集群的稳定。周浩以生态学中的Logistic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卫星式产业集群和网状产业集群的企业共生模式。何继善、戴卫明指出产业集群要保持生态平衡,集群内企业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形成功能完善的分工协作网络,保持与外界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张艳辉则研究了生态群落演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指出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依次取代的现象,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有规律、有方向的过程,区域的产业结构组成类似于自然界的生态群落构成,这种产业结构组成也可称之为产业生态群落,由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企业或产业构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样要遵循其固有规律,如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自然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群落在发展的同时都在改变环境条件,并创造着新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越来越不利于本群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却为下一个群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同样,区域的产业结构特征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产物。产业结构处于不断演进、升级过程中,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从而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基础环境。   五、系统层次的产业生态学。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即生命支持系统和生命系统)缺一不可,产业生态系统同样如此,产业内的企业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林共市从产业生态的基本要素(企业、人、技术及资本)以及产业上中下游层次的完整性、各层次内企业附加价值链的能力、企业密集度、产业技术的完整性和商品化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高科技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全程度。郝刚等人提出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框架,讨论了其外部影响因素、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动力和区域产业的贡献。   六、结论。西方产业生态学的成果广泛采用了经验研究、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早期文献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对不同行业、企业深入研究的需要,一些学者采集了相关的动态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丰富了产业生态学的应用对象和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则通过运用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对不同行业进行分析,扩展了理论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企业(或行业)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但在进行应用研究时,往往面临难以找到恰当的经验数据来进行分析的难题。于是,一些西方学者还使用了仿真技术来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除了借鉴传统的生态学定量研究方法(如Lotka-Volterra模型、对数二次模型等)之外,一些学者还尝试运用人口统计学等新的数理分析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对产业生态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多样化技术支持。如2002年Carroll与Hannan合作出版的《公司与产业的人口统计学》一书,就借鉴人口统计学的方法,深化了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我国产业生态研究还未系统化地形成完整的学科框架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的产业生态研究还没有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借助于与生物生态学简单的类比方法,即是对生物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论说式方法,而尚未开展规范的数理分析。另外,对于特定产业的实证分析工作也刚刚展开。实际上,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对我国转型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组织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提出一系列积极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关文章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作者:夏艳婷, 翟 宁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年第08期 [摘要]城市空间结构, 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形式.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生物科学的研究综述
  • 生物科学的研究.应用.前景 陈雪 [1**********]9 重庆文理学院 2010级生物科学与技术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其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 ...查看


  • 关于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 第19卷第1期2006年2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 ' an I nstitute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Vol . 19 No . 1Fan . 2006 关于循环经济的文献综述 马莉 ...查看


  •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进展综述
  • 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规划研究进展综述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ecological urban environment planning Research Development XX 102601XXXX (河南大 ...查看


  • 三峡后靠移民研究综述
  • 2006年7月第28卷 第4期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ul.2006Vol128 No.4 三峡 ...查看


  • 关于人口承载力的文献综述
  • 摘 要:本文综述了人口承载力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由来和发展,其次总结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内容.定量方法.虽然已有研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承载力的概念的复杂性.系统性,从现实的标准看,有可能将人口承载力测算的问题简 ...查看


  •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 生态文明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生态文明这一范畴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对于这一范畴的内涵.价值.特征.与 ...查看


  • 城市群行业
  • 2014-2020年中国城市群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李欣 电话:010-56288208 手机:[1**********] QQ: 1960863285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c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