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元
北师大:《数一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读懂学生: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 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你是怎么列式的, 说说为什么这么列, 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 有4列, 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 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 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在教材处理方面
以“动物园召开运动会”为主线。并把四个内容通过一个情景串了起来。数的层次与每个层次的思维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精心预设
在2个多月的网络教研和施教过程中,务实校长和武秀华校长给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议,研讨中,我五易其稿。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二、充分经历 探究新知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不同方法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数熊猫活动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在数有序排列物体时,一行行或者一列列数容易数准确,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数圆片活动时,课件只出示第一排6个圆片,第2、3、4排的圆片覆盖上,上面有文字说明,第2、3、4排的个数与第一排一样,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快来数一数吧?再次数,不直接出示全部图片的目的就是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一排一列数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这种直接用“几个4”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就会突现出。以此更好的把数一数和乘法联系起来。
数格子活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已经由数实物抽象到数图形,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 领悟新知
“数苹果” 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10盘、15盘、100盘苹果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相同加数的个数我用大括号标注出来,从而更好的是加法和乘法沟通起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些算式相同加数太多,写这些算式太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通过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下节课新知的强烈欲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深入思考:8分钟很难历数2个多月的思考,说课的最后,把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抛出来,新课数熊猫的活动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想把它改成两排,每排9个,因为越接近方阵的排列,越不容易凸显策略。这样修改的意图是更突出数的策略,我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出现各种数的结果,但是这个想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研究无止境,思考仍继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二单元北师大:《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2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使他们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
2. 能够归纳学习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
3. 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 有机地重组教材,以“五环旗”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5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设想:
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教材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1、重设情境,激qing 导入。
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于是,我改变教材中“数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运动员夺冠的片段为情境导入,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举行北京奥运会时人们各种兴奋欢呼的场面,在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欢呼声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运的激qing 在不自觉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奥运五环旗,由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教师再进行简单介绍。
2、重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环旗”及“算一算”两部分的整合。
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原本教材分“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而后才是采用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教材中的“数松果”这部分换成“五环旗”的内容,并与“算一算”这部分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导入部分教学完后直接出示9面五环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问以后,便将“一共有多少个环?”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于自己知识基础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小组活动,这样每个学生不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还能够获取别人的好方法。这样将教材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而且更能够适用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三单元 看一看
第1节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 让所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第二层次: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三层次:体验有序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 自主探索, 研究新知.
1. 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1)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桌子, 交流观察到的桌子的形状.(2)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3)小结.
2. 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 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2)小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中,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观察的好处, 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述正, 侧面和上面.
(3)小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三. 小游戏.
书中P26的连一连.
四. 巩固应用.
完成" 练一练" 中的第1,2,3,4题.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学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一、吃透教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 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 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8页到59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感知方向的相对性。
2、认识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1、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以小动物迷路为线,教会学生辩认方向方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动物回家。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建立自信。
4、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5、教学难点
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6、教学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在合理选用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注重让学生体验“从实景到纸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媒体课件、校园平面图表等。
三.说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动物迷路的情景)
问题: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引入课题:东南西北
(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 由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使体会到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根据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来辨别南方。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方等等。 活动二 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创设情景: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教室的东南西北吗?
问题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的是什么方法?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找到南北两个方向:早晨起来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创设游戏:让学生边示范边说一说。当你面向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当你面向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当你面向西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当你面向东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活动三 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说校园中的学生以升旗台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同学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的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探究。 升旗台
第三个环节 前后呼应 学以致用帮助小动物回家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西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东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问题: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课后继续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 北西 东南
第六单元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
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并且,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二、说教学目标 :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德育四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认、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能力目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按排时间。
3、德育 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心时事.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知识比较抽象, 结合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激情导入,设计动画课件,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分散难度;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游戏, 贯穿练习;质疑反思、总结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钟表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申奥背景导入, 在开课时让学生欣赏《我们赢了》影片的片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说:没有时间就不会记住这光辉的时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板书数学及文字课题。
(二) 操作体验,自主学习
1. 认识钟面
(1)知觉感知:
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钟面,直观感知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以前 学过了一些有关钟表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的钟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把学生说的话重点板书:大格,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2)重点引导:
引导学生说出整个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也就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想,拨自己的钟面,个别说。
(3)说数法:
你是怎样数的?还有别的数法吗?同桌互说、个别说。并补充板书为12个大格,60个小格。 如果数小格在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试一试就容易的多了。
2、认识时、分
(1)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学生们通过直觉感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是鼓舞他们继续学习的良机,“同学们很聪明,除了你们发现的钟面上写的数字、大格、小格、时针、分针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呢?”
让学生拿出钟表,拨一拨(时针、分针顺时转动),然后,看能提出那些问题,从中选择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补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课本上的“填一填”。这样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觉的是自己的事儿。首先从情感上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知识,再次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这部分知识,从理解的层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师给的问题要强的多。
(2) 小组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时= 分
前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动手热情,最后看动画课件演示1分、5分比较容易解决。
3. 认识时、分的关系
从一开始上课到现在学生大量的进行了操作活动, 应该说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如果再一直拨表认识, 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 所以我改变了方法。
(1)讲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学习,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样一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4. 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1时=60分”从旋转的过程中定格出“试一试”中5个时刻。
(1)分类
可以分为两类:整时,整时半和几时几分。学生自主分类,并说理由。
通过分类 知道有9时、9时半、10时是一年级学过的;9时45分是分针指到大格刻度的情况,刚才练习数小格时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时08分。
(2)读写几时几分时刻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别时针、分针,得出如果分针指到大格刻度时可用口决计算最快
捷,也可5个5个的数出是几分。如果分针还没指到10分,应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读时别忘了写“零”字,写时别忘了写“0”。
(3)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游戏练习,拓展应用
“让我们走进游戏王国,体会有关时间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 表演游戏。65页“读一读”出示四个时刻先读出,再用动作表演,然后说方法,最后进行按时作息的教育。
2. 找朋友。65页“连一连”找到朋友后要读出来,并说一下方法。3. 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
七单元乘法口诀有多少粘贴画
【说教材】
教材内容:
这节课《有多少“粘贴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第1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一些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教材通过创设有多少“粘贴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在探究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要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中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数学的灵活性。2排、3排、4排、5排是利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得数,6排、7排、8排、9排可以利用连加的方法得出,也可以利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推算,为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并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找规律整理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用编写6的乘法口诀表等。
【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乘法口诀,知道了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能应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呈现的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课本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编写意图,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到出六的乘法口诀。
1、情景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找规律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如:你发现了6的口诀里有什么秘密!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估一估粘贴画的张数,你发现了什么?
1排有6个,2排有12个,3排呢?„„
二、问题探究粘贴画的张数
1. 估一估:粘贴画的张数
2. 说一说:
同学们,要很快数出共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现在,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手势一排 一排的表示)一排有几个?(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
(一排6个)
师:一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
(板书: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
(板书,2×6=12 二六十二)
3排呢,4排呢„„请同学们把课本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3. 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 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
(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4. 引导学生编制6的乘法口诀。
P72(1)中的试一试,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
P72(2)在小组内交流。熟悉6的乘法口诀。
5.P73想一想。
三、体验感悟
1.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 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3的第1题、第4题。
2. 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方格,再组织交流。
学生没想到移动方格的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让学生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做一做,6的乘法口诀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六、布置作业
73页的第4题。
附:板书设计
有多少“粘贴画”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总的来说,本节课彰显了以下特点: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始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3、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说预期效果】
(1)以复习2—5的乘法口诀导入新课,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方法。
(2)学生争先举手参与提问并解答,课堂气氛热烈、和谐。
(3)教师提问并指名解答时具有层次性,因人而异,增强了人人学习数学的信心。
(4)课中穿插“找朋友”、“对口令”,既巩固了6的乘法口诀,又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特征,更体现了情景教学的无穷魅力。
八单元除法长颈鹿和小鸟
今天我说稿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学生对6-9的乘法口诀已经非常熟悉,而本节是让学生如何熟悉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基于对内容和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掌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并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通过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内心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把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作为本节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运用于本课。在本节课利用的教具:多媒体等。下面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这里我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冬天的时候我们都愿意躲在屋子里,小鸟们决定要到南方去旅游,它们起大早拿好东西,来到了车站,可是有的小鸟却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细心的同学们快来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小鸟该上几号车?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些6-9的不完整的算式,每个算式代表不同小鸟的号,:7×()=56 ()×9=45 7×()=28 ()×6=42 9×()=63 3×()=21 ()×4=36 ()×5=35
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车号?这里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最后:教师总结:小鸟们顺利地到达了旅游地,她们要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看到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长颈鹿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他却发愁了,怎样安排 她们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下一个场景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全作交流。
首先,先让学生看场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 什么数学信息?接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栋房子住6只小鸟,有42只小鸟。
其次,教师再一次抛出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在这里我让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谈谈列算式的理由和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42只小鸟,每栋房子在住6只,也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42除以6。六七四十二,所以知道需要7间房。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像这样把42只小鸟6只6只地分在一间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除法算式42÷6来解决,刚才同学们应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商,这个方法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用除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引申问题:长颈鹿宾馆又来了一些小鸟,共48只,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汇报个人的想法。在全班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及解释。除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同学再次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求商比较好。
第三个环节:应用提高。
在这里,教师进行故事性描术:第二天,小动物们参观了森林奇观,玩的可累了,他们要回宾馆休息,大家看一看,这些小动物该进几号房呢?我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会找到的。 接着组织学生: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分别住在几号房?和同桌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最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轮着拿桌上的卡片给小动物找家,放的时候要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算的。
第四个环节: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题目:我们学校要举行广播体操表演,三年级1班有36名同学,请你帮助设计一下,他们可以怎么排队?)先想想,怎样给这36名同学排一个整整齐齐的队呢?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接着老师投影学生的设计,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全班点评。
学生用围棋子在板子上设计出了各种不同样式的队形„„)展示汇报
再次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有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课后,小朋友收集好了可以互相说一说,也可以记在数学日记上。
以上是本人对教学的预设说稿。
九单元。生日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生日》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单元中的内容。在第一学段里,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统计,对一些事物的数据初步有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习《生日》,本课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日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全过程。
二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同时,学生经历一年多的新课程学习,初步有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小学的启蒙阶段,所以让他们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且兴趣是教学的首因。因此,教学目标如下;
(1)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三、教材处理
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书上给定的四季划分标准,改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儿歌去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扫除认知障碍为统计做好准备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美。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笑笑生日会上得到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漂亮的雪娃娃图片,激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地导入教学。
(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由结合这份特殊的礼物引学生去猜笑笑的出生季节及她的生日在几月,猜的不对,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要学习四季划分标准的需要。实际教学效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实效,今后在教学中我要继续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发教材。而且我结合儿歌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四张写有季节的不同颜色的卡片。(春:绿色;夏:红色;秋:金黄色;冬:白色)既是引学生在动手拿的过程中巩固新知,也是为了下面的统计活动做准备。
(三)师生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统计需要任务驱使。由教师有意选取3名同一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汇报,到老师武断地说:看来咱班全体同学都是这个季节出生的呀?激起了矛盾,引发了学生想要统计的需求。
(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
“那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全班同学的生日都在什么季节呢?”我记得辉煌老师说过“心动才能行动”,为了证明老师的说法不是全面的,学生积极地利用已有认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语言。实际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与资源如何把调查的结果更好地表现出来? 预设:1、学生若能提出画表格表示,予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
2、若学生不能提出画表格表示,教师直接出示表格。
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了用手中的卡片贴到黑板上意为形成以前学过的象形图来表示,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说:你很善于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基础上,老师介绍了一种新内容----条形统计图。在指导学生涂表格的教学中,感谢网上跟帖的zhui feng朋友,他提醒我: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条形图,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明白图意的基础上,再行动。既要很好的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要在涂法上有指导。 反思实际的教学,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想法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在实际涂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涂的效率上慢!
反思原因:我想是由于学生说出自己方法的基础上,老师没有组织学生去择优。
调整策略:师生共同确定省时高效的方法之后,老师或找学生示范一下,效果可能会好些。 在学生经历完统计的全过程之后,我追问:今天学的 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贴图片的方式相同吗?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六)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由大家一同用一种方法统计各季节过生日的人数,这个“收”的过程,到练习中引导各小组长自选方法统计本组成员放学回家方式的“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而且引导学生分析统计结果的过程中,生成的要比预设更为精彩。学生说:咱班坐车的人最多,说明大多数同学的家离学校比较远,因为咱们学校太有名气了。
结尾:我送学生一份礼物。播放不同的统计图在各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课虽尽,味尤存。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最希望学生有的感觉。
一单元
北师大:《数一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读懂学生: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 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你是怎么列式的, 说说为什么这么列, 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 有4列, 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 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 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在教材处理方面
以“动物园召开运动会”为主线。并把四个内容通过一个情景串了起来。数的层次与每个层次的思维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精心预设
在2个多月的网络教研和施教过程中,务实校长和武秀华校长给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议,研讨中,我五易其稿。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二、充分经历 探究新知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不同方法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数熊猫活动通过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在数有序排列物体时,一行行或者一列列数容易数准确,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数,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 数圆片活动时,课件只出示第一排6个圆片,第2、3、4排的圆片覆盖上,上面有文字说明,第2、3、4排的个数与第一排一样,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快来数一数吧?再次数,不直接出示全部图片的目的就是学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一排一列数数的时候,必然要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这种直接用“几个4”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就会突现出。以此更好的把数一数和乘法联系起来。
数格子活动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多,已经由数实物抽象到数图形,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为学生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联系拓展 领悟新知
“数苹果” 活动,学生在列式解决10盘、15盘、100盘苹果有多少个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相同加数的个数我用大括号标注出来,从而更好的是加法和乘法沟通起来,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有些算式相同加数太多,写这些算式太麻烦,进而使他们联想到能否有简便的方法。通过书上智慧老人说的话,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产生探究下节课新知的强烈欲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深入思考:8分钟很难历数2个多月的思考,说课的最后,把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抛出来,新课数熊猫的活动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想把它改成两排,每排9个,因为越接近方阵的排列,越不容易凸显策略。这样修改的意图是更突出数的策略,我想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出现各种数的结果,但是这个想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研究无止境,思考仍继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二单元北师大:《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三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旧教材在学习口诀的编排上以2的乘法口诀为开端,而北师大版教材则是以本课即“5的乘法口诀”为切入点来学习的,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更加的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自觉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更便于学生运用方法的迁移来学习其他口诀,因为5的乘法口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学习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指及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口诀。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他们已能根据情境列出的乘法算式,并结合情境用数数或连加的方法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这些知识储备都为学生在本课进行自主编制口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一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有的甚至可以背出部分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目标:
1.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使他们产生自觉记忆口诀的欲望。
2. 能够归纳学习步骤,掌握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
3. 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5. 有机地重组教材,以“五环旗”为整节课的学习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记忆5的乘法口诀
(五)、教学设想:
教材主要包括“数松果”、“算一算”、“练一练”三大块,根据教材内容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究性学习”、“游戏”、“应用”四大部分。重点从导入的处理、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安排、乘法口诀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1、重设情境,激qing 导入。
新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非常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强调了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于是,我改变教材中“数松果”的情境,用北京奥运开幕式及运动员夺冠的片段为情境导入,以此为契机,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举行北京奥运会时人们各种兴奋欢呼的场面,在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和欢呼声中,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奥运的激qing 在不自觉中已被成功激起。然后出示奥运五环旗,由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教师再进行简单介绍。
2、重组教材,自主探究。
①“五环旗”及“算一算”两部分的整合。
在新课探究这一环节中,原本教材分“数松果”和“算一算”这两大部分,潜意识已经把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割裂为先用最基础的数数的方法来解决,而后才是采用根据图意列乘法算式的方法。学生对于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根据学生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教材中的“数松果”这部分换成“五环旗”的内容,并与“算一算”这部分进行有机的整合,在导入部分教学完后直接出示9面五环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问以后,便将“一共有多少个环?”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应于自己知识基础的方法进行解决,而且将这一环节安排小组活动,这样每个学生不仅可以有自己的方法,还能够获取别人的好方法。这样将教材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空间,而且更能够适用于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小 精 灵 儿 童 网 站]
三单元 看一看
第1节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 让所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发展空间观念. 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第二层次: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三层次:体验有序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设问引入, 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 自主探索, 研究新知.
1. 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1)以小组为单位, 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桌子, 交流观察到的桌子的形状.(2)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3)小结.
2. 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 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 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
(2)小组汇报交流.
在汇报中,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观察的好处, 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述正, 侧面和上面.
(3)小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三. 小游戏.
书中P26的连一连.
四. 巩固应用.
完成" 练一练" 中的第1,2,3,4题.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学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桃子
一、吃透教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 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 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妈妈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东南西北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8页到59页。
2、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辩认方向,建立东、南、西、北的方位观念,感知方向的相对性。
2、认识在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向,并应用四个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1、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 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以小动物迷路为线,教会学生辩认方向方法,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小动物回家。让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建立自信。
4、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5、教学难点
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6、教学准备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在合理选用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注重让学生体验“从实景到纸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媒体课件、校园平面图表等。
三.说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动物迷路的情景)
问题:怎样才不会迷路呢?
引入课题:东南西北
(二) 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 由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使体会到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根据指南针指针所指的方向来辨别南方。根据北斗七星来辨别北方等等。 活动二 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创设情景: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教室的东南西北吗?
问题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的是什么方法?
2、你是怎么根据这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
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 通过儿歌来帮助学生找到南北两个方向:早晨起来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创设游戏:让学生边示范边说一说。当你面向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当你面向北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 ),右面是( )。当你面向西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当你面向东方时你的前面是( ),后面( ),左面是( ),右面是( )。 活动三 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
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说校园中的学生以升旗台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由于绘制的地图方向不一致,同学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使人们看的懂地图,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的规定,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探究。 升旗台
第三个环节 前后呼应 学以致用帮助小动物回家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西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南面面。 我的家在苹果树的东面。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问题: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课后继续搜集辨别方向的方法。 四.说板书设计; 北西 东南
第六单元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我们赢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
这部分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北师大版)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在学生一年级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并且,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写几时几分的时刻。
二、说教学目标 :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德育四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的进率,能够准确认、读、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能力目标:通过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按排时间。
3、德育 目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心时事.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知识比较抽象, 结合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激情导入,设计动画课件,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分层递进、逐步深入;突出重点、分散难度;利用旧知、探索新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游戏, 贯穿练习;质疑反思、总结方法。
四、说教学准备:课件、每人一个钟表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以申奥背景导入, 在开课时让学生欣赏《我们赢了》影片的片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然后教师说:没有时间就不会记住这光辉的时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时间有关的知识。板书数学及文字课题。
(二) 操作体验,自主学习
1. 认识钟面
(1)知觉感知:
因为有一年级的基础所以我先放手让学生观察钟面,直观感知 。过渡语:“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以前 学过了一些有关钟表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的钟面,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师把学生说的话重点板书:大格,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2)重点引导:
引导学生说出整个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字,也就有12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想,拨自己的钟面,个别说。
(3)说数法:
你是怎样数的?还有别的数法吗?同桌互说、个别说。并补充板书为12个大格,60个小格。 如果数小格在这里理解的好,下面的试一试就容易的多了。
2、认识时、分
(1)动手操作,提出问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学生们通过直觉感知有了这么多的发现,这是鼓舞他们继续学习的良机,“同学们很聪明,除了你们发现的钟面上写的数字、大格、小格、时针、分针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钟面的知识呢?”
让学生拿出钟表,拨一拨(时针、分针顺时转动),然后,看能提出那些问题,从中选择一部分,如果不全面我再补充,打在大屏幕上,暨课本上的“填一填”。这样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也会觉的是自己的事儿。首先从情感上孩子们已经接受了知识,再次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这部分知识,从理解的层次上要比直接接受教师给的问题要强的多。
(2) 小组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1、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 时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1时= 分
前3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旧知过渡,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动手热情,最后看动画课件演示1分、5分比较容易解决。
3. 认识时、分的关系
从一开始上课到现在学生大量的进行了操作活动, 应该说有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并且如果再一直拨表认识, 学生的注意力会降低, 所以我改变了方法。
(1)讲童话故事: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学习,为此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作为奖励。你们都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输得非常不服气,于是它又约了小乌龟到周围种着12棵树的圆形运动上来比赛,大家猜一猜,这一次谁赢了?好,让我们一起到比赛现场看一看。(课件演示在相同时间里,小白兔跑了一圈,小乌龟只跑到第二棵树下。)其实,在我们今天认识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龟兔赛跑。(龟兔赛跑场景变成一个钟面)
(2)小组合作:拨动闹钟的分针走一圈,认真观察时针的变化,探究1时和60分的关系。
(3)课件动态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过程,验证学生的结论。
这样一来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迫切希望能揭开钟面上“龟兔赛跑”的秘密,通过动手拨一拨终于发现了1时=60分,而课件的生动演示,既验证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兴趣盎然。
4. 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遍1时=60分”从旋转的过程中定格出“试一试”中5个时刻。
(1)分类
可以分为两类:整时,整时半和几时几分。学生自主分类,并说理由。
通过分类 知道有9时、9时半、10时是一年级学过的;9时45分是分针指到大格刻度的情况,刚才练习数小格时已有了印象;主要是9时08分。
(2)读写几时几分时刻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别时针、分针,得出如果分针指到大格刻度时可用口决计算最快
捷,也可5个5个的数出是几分。如果分针还没指到10分,应该一小格一小格地数,是几小格就是几分,读时别忘了写“零”字,写时别忘了写“0”。
(3)方法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这是我最喜欢用的方法,及时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游戏练习,拓展应用
“让我们走进游戏王国,体会有关时间的乐趣!”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
1. 表演游戏。65页“读一读”出示四个时刻先读出,再用动作表演,然后说方法,最后进行按时作息的教育。
2. 找朋友。65页“连一连”找到朋友后要读出来,并说一下方法。3. 击鼓传花。鼓响花传时间跑,鼓停花停时间停,执花学生读出课件上钟面表示的时间
七单元乘法口诀有多少粘贴画
【说教材】
教材内容:
这节课《有多少“粘贴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第1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一些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教材通过创设有多少“粘贴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在探究6的乘法口诀过程中,要体会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中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与数学的灵活性。2排、3排、4排、5排是利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得数,6排、7排、8排、9排可以利用连加的方法得出,也可以利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推算,为编制6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并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找规律整理并记忆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用编写6的乘法口诀表等。
【说学情】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乘法口诀,知道了每句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能应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呈现的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课本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编写意图,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到出六的乘法口诀。
1、情景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很简单,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找规律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如:你发现了6的口诀里有什么秘密!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估一估粘贴画的张数,你发现了什么?
1排有6个,2排有12个,3排呢?„„
二、问题探究粘贴画的张数
1. 估一估:粘贴画的张数
2. 说一说:
同学们,要很快数出共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现在,我们共同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手势一排 一排的表示)一排有几个?(课件出示一排粘贴画)
(一排6个)
师:一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
(板书:1×6=6 一六得六)
2排是几个6,列乘法算式,口诀是什么?
(板书,2×6=12 二六十二)
3排呢,4排呢„„请同学们把课本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3. 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 编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交流。
(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4. 引导学生编制6的乘法口诀。
P72(1)中的试一试,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
P72(2)在小组内交流。熟悉6的乘法口诀。
5.P73想一想。
三、体验感悟
1.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 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3的第1题、第4题。
2. 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方格,再组织交流。
学生没想到移动方格的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让学生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所在。)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做一做,6的乘法口诀给我们的解题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六、布置作业
73页的第4题。
附:板书设计
有多少“粘贴画”
2×6=12 二六十二
3×6=18 三六十八
4×6=24 四六二十四
5×6=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总的来说,本节课彰显了以下特点: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丰富多彩的游戏贯穿始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3、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说预期效果】
(1)以复习2—5的乘法口诀导入新课,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方法。
(2)学生争先举手参与提问并解答,课堂气氛热烈、和谐。
(3)教师提问并指名解答时具有层次性,因人而异,增强了人人学习数学的信心。
(4)课中穿插“找朋友”、“对口令”,既巩固了6的乘法口诀,又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特征,更体现了情景教学的无穷魅力。
八单元除法长颈鹿和小鸟
今天我说稿的题目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学生对6-9的乘法口诀已经非常熟悉,而本节是让学生如何熟悉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基于对内容和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掌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熟练并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通过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内心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应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同时,把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以及估算的实际运用作为本节的难点。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运用于本课。在本节课利用的教具:多媒体等。下面我将详细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在这里我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冬天的时候我们都愿意躲在屋子里,小鸟们决定要到南方去旅游,它们起大早拿好东西,来到了车站,可是有的小鸟却找不到自己的车了。细心的同学们快来帮他们看一看,这些小鸟该上几号车?这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些6-9的不完整的算式,每个算式代表不同小鸟的号,:7×()=56 ()×9=45 7×()=28 ()×6=42 9×()=63 3×()=21 ()×4=36 ()×5=35
然后组织学生说一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车号?这里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入本节要讲的内容。
最后:教师总结:小鸟们顺利地到达了旅游地,她们要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看到来了这么多的小客人,长颈鹿应该高兴才对啊!可是他却发愁了,怎样安排 她们呢?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看下一个场景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全作交流。
首先,先让学生看场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 什么数学信息?接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组织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栋房子住6只小鸟,有42只小鸟。
其次,教师再一次抛出问题:你们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拿出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说。 在这里我让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谈谈列算式的理由和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一共有42只小鸟,每栋房子在住6只,也就是求42里面有几个6,所以用42除以6。六七四十二,所以知道需要7间房。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像这样把42只小鸟6只6只地分在一间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列除法算式42÷6来解决,刚才同学们应用了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的商,这个方法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着重学习用除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引申问题:长颈鹿宾馆又来了一些小鸟,共48只,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汇报个人的想法。在全班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及解释。除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同学再次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认为哪种方法求商比较好。
第三个环节:应用提高。
在这里,教师进行故事性描术:第二天,小动物们参观了森林奇观,玩的可累了,他们要回宾馆休息,大家看一看,这些小动物该进几号房呢?我相信,聪明的小朋友一定会找到的。 接着组织学生:想一想,这些小动物分别住在几号房?和同桌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最后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轮着拿桌上的卡片给小动物找家,放的时候要说说理由,你是怎么算的。
第四个环节: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题目:我们学校要举行广播体操表演,三年级1班有36名同学,请你帮助设计一下,他们可以怎么排队?)先想想,怎样给这36名同学排一个整整齐齐的队呢?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接着老师投影学生的设计,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全班点评。
学生用围棋子在板子上设计出了各种不同样式的队形„„)展示汇报
再次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有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课后,小朋友收集好了可以互相说一说,也可以记在数学日记上。
以上是本人对教学的预设说稿。
九单元。生日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生日》是新世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统计与猜测单元中的内容。在第一学段里,要求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学过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统计,对一些事物的数据初步有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学习《生日》,本课借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日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全过程。
二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同时,学生经历一年多的新课程学习,初步有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在信息社会里,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由于第一学段的学生处于小学的启蒙阶段,所以让他们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而且兴趣是教学的首因。因此,教学目标如下;
(1)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三、教材处理
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书上给定的四季划分标准,改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儿歌去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扫除认知障碍为统计做好准备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语言的美。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笑笑生日会上得到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漂亮的雪娃娃图片,激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地导入教学。
(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由结合这份特殊的礼物引学生去猜笑笑的出生季节及她的生日在几月,猜的不对,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要学习四季划分标准的需要。实际教学效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实效,今后在教学中我要继续结合学生的情况开发教材。而且我结合儿歌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四张写有季节的不同颜色的卡片。(春:绿色;夏:红色;秋:金黄色;冬:白色)既是引学生在动手拿的过程中巩固新知,也是为了下面的统计活动做准备。
(三)师生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
统计需要任务驱使。由教师有意选取3名同一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汇报,到老师武断地说:看来咱班全体同学都是这个季节出生的呀?激起了矛盾,引发了学生想要统计的需求。
(四)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
“那有什么办法,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全班同学的生日都在什么季节呢?”我记得辉煌老师说过“心动才能行动”,为了证明老师的说法不是全面的,学生积极地利用已有认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语言。实际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与资源如何把调查的结果更好地表现出来? 预设:1、学生若能提出画表格表示,予以鼓励与进一步引导。
2、若学生不能提出画表格表示,教师直接出示表格。
实际教学中学生提出了用手中的卡片贴到黑板上意为形成以前学过的象形图来表示,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说:你很善于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在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基础上,老师介绍了一种新内容----条形统计图。在指导学生涂表格的教学中,感谢网上跟帖的zhui feng朋友,他提醒我: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条形图,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明白图意的基础上,再行动。既要很好的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要在涂法上有指导。 反思实际的教学,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想法也非常精彩,但学生在实际涂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涂的效率上慢!
反思原因:我想是由于学生说出自己方法的基础上,老师没有组织学生去择优。
调整策略:师生共同确定省时高效的方法之后,老师或找学生示范一下,效果可能会好些。 在学生经历完统计的全过程之后,我追问:今天学的 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贴图片的方式相同吗?这个问题自然地引发了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六)促进知识的保持和迁移。
由大家一同用一种方法统计各季节过生日的人数,这个“收”的过程,到练习中引导各小组长自选方法统计本组成员放学回家方式的“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而且引导学生分析统计结果的过程中,生成的要比预设更为精彩。学生说:咱班坐车的人最多,说明大多数同学的家离学校比较远,因为咱们学校太有名气了。
结尾:我送学生一份礼物。播放不同的统计图在各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减,课虽尽,味尤存。这也是我每次上完课,最希望学生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