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摆的研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时《摆的研究》。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处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单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会了制作单摆的方法,并且知道了如何测量单摆的摆动次数。但在测量单摆的摆动次数的探究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发现有的摆摆得快,而有一些则摆得慢。本课我将带领学生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认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体会实验反复性的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五节课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对“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人类历史上的计时工具(太阳钟、水钟等)的演变和制造原理有了初浅的了解与认识,而从《机械摆钟》一课开始,是对计时工具“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技能和对“机械摆钟”的初步认识,尤其是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用摆计时的钟,初步知道钟摆计时的原理,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摆,排除了摆幅的大小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为本节课的探究在思维和操作技能上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另外,学生在进入五年级的学习中,经常要开展一些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本课的研究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仍将是本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整体设计从三个层面展开探究学习。第一层面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设计探究方案;第二层面是对自己的推测进行实验验证,并对探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论;第三层面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从而让科学学习应用于实际生活,并为下节课学习《做一个钟摆》做好铺垫。
3.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做出假设;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手机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变摆线的长短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
(3)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4)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的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研究改变和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和摆幅大小,是否影响摆的速度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发现影响摆动快慢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及手段
1、说教法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及发展学生的实
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做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中,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归纳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2、说学法
与教学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结合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采用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摆线、螺丝帽(砝码),铁架台,记录单,秒表,直尺 单摆装置九套(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铜棒组装而成)、螺丝帽(砝码)九盒、实验记录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此,本课的导入就直接从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入手。从生活中常玩的秋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激发学生探究意愿。(在这个环节,我在畅言通电子课本中利用多媒体视频)
2.带领学生对摆的各部分名称及摆的操作进行回顾,(在这个环节我使用了笔的功能标注,意图是使学生对摆的组成部分更加清楚,为后续的研究扫清了障碍。并设置挑战任务,复习数摆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数摆的数据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直接导入本课的第一个活动。)
(二)制作并玩摆、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接下来,在完成制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玩一玩摆。其次,学生观察、比较各组制作的
摆的不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推测。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三)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整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探究一: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探究二: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吗?探究三: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对影响摆的因素有了各自的推测,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来探究:控制某些因素,来探究另一因素对摆快慢的影响。在学生充分弄清注意事项的前提下,各组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做实验前的指导。(在这个环节我使用笔的功能随时标注,强调操作要点,避免学生在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失误,提前避免。并且在这三个活动中,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我主要使用了白板的计时功能。)
设计时摆的重量和摆绳的长短要有明显的区别,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为了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反复测量;了解小组人员的分工情况,做到各司其责。设计意图: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巩固学生知识;采用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强调—小组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的方法,便于学生直观地观测研究,得到认识;提高探究能力,体会反复实验重要意义。(这几个环节我运用的是希沃助手拍照上传的功能分别展示两个小组数据,及时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并及时给予评价,运用奖章的功能,给予肯定及表扬,奖励奖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总结,学生
1.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发现钟走快了2分钟 ,现在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
2. 有一位小朋友,在荡秋千时,发现秋千摆动的太快,有些害怕。你能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说说为什么?
3. 两个摆摆绳长短一样、摆锤轻重都一样的摆,安装在相同的支架上,它们摆动快慢会一样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 (这个环节我用到了畅言教学通中电子课本中的放大—聚焦功能—笔的功能,充分利用畅言教学通中的资源功能。在教学通中备课比较方便,里面的素材较为丰富,存储更为快捷。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要花许多时间去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特别是寻找一些有声音的教具。而畅言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制作有声教具的途径,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五)课外拓展。观看视频有趣的摆球碰撞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后感。巩固他们的认知,感受科学的探究无处不在,应养成随时观察,随时思考的好习惯。
(六)谈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
本课的最后,以学生交流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课内容。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并用名人的话激励学生,向学生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七)观看视频(视频播放,让学生感觉学习科学的有趣。)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轻重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无关 有关 无关
(板书应用软笔的书写功能、笔的粗细和颜色的选择以及橡皮擦的功能)
以上是我基于自己对教材的浅薄理解做出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五年级科学《摆的研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时《摆的研究》。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处理”、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和处理
1.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单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会了制作单摆的方法,并且知道了如何测量单摆的摆动次数。但在测量单摆的摆动次数的探究活动中,有不少学生发现有的摆摆得快,而有一些则摆得慢。本课我将带领学生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认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体会实验反复性的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五节课内容的学习与探究,对“时间”概念有了初步的感知,对人类历史上的计时工具(太阳钟、水钟等)的演变和制造原理有了初浅的了解与认识,而从《机械摆钟》一课开始,是对计时工具“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技能和对“机械摆钟”的初步认识,尤其是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用摆计时的钟,初步知道钟摆计时的原理,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摆,排除了摆幅的大小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为本节课的探究在思维和操作技能上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另外,学生在进入五年级的学习中,经常要开展一些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本课的研究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五年级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方面还不是很强,所以,在本课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仍将是本课的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整体设计从三个层面展开探究学习。第一层面是要求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设计探究方案;第二层面是对自己的推测进行实验验证,并对探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验结论;第三层面是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从而让科学学习应用于实际生活,并为下节课学习《做一个钟摆》做好铺垫。
3. 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做出假设;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手机证据;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变摆线的长短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
(3)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4)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的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研究改变和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短和摆幅大小,是否影响摆的速度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发现影响摆动快慢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及手段
1、说教法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每一节课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构成各个教学环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及发展学生的实
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探究合作小组的形式做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中,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法、讨论归纳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2、说学法
与教学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结合学情,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要采用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摆线、螺丝帽(砝码),铁架台,记录单,秒表,直尺 单摆装置九套(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铜棒组装而成)、螺丝帽(砝码)九盒、实验记录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此,本课的导入就直接从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入手。从生活中常玩的秋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激发学生探究意愿。(在这个环节,我在畅言通电子课本中利用多媒体视频)
2.带领学生对摆的各部分名称及摆的操作进行回顾,(在这个环节我使用了笔的功能标注,意图是使学生对摆的组成部分更加清楚,为后续的研究扫清了障碍。并设置挑战任务,复习数摆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数摆的数据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直接导入本课的第一个活动。)
(二)制作并玩摆、提出问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制作一个摆。接下来,在完成制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玩一玩摆。其次,学生观察、比较各组制作的
摆的不同。(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推测。为下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三)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整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探究一: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探究二: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吗?探究三: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对影响摆的因素有了各自的推测,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来探究:控制某些因素,来探究另一因素对摆快慢的影响。在学生充分弄清注意事项的前提下,各组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做实验前的指导。(在这个环节我使用笔的功能随时标注,强调操作要点,避免学生在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失误,提前避免。并且在这三个活动中,在学生实验的同时,我主要使用了白板的计时功能。)
设计时摆的重量和摆绳的长短要有明显的区别,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为了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反复测量;了解小组人员的分工情况,做到各司其责。设计意图: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巩固学生知识;采用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强调—小组实验---观察记录---交流分享的方法,便于学生直观地观测研究,得到认识;提高探究能力,体会反复实验重要意义。(这几个环节我运用的是希沃助手拍照上传的功能分别展示两个小组数据,及时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并及时给予评价,运用奖章的功能,给予肯定及表扬,奖励奖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总结,学生
1.经过一星期的观察,发现钟走快了2分钟 ,现在你能想办法让它走慢些吗?
2. 有一位小朋友,在荡秋千时,发现秋千摆动的太快,有些害怕。你能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说说为什么?
3. 两个摆摆绳长短一样、摆锤轻重都一样的摆,安装在相同的支架上,它们摆动快慢会一样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得到胜利。) (这个环节我用到了畅言教学通中电子课本中的放大—聚焦功能—笔的功能,充分利用畅言教学通中的资源功能。在教学通中备课比较方便,里面的素材较为丰富,存储更为快捷。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要花许多时间去准备教具,制作课件等。特别是寻找一些有声音的教具。而畅言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制作有声教具的途径,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五)课外拓展。观看视频有趣的摆球碰撞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后感。巩固他们的认知,感受科学的探究无处不在,应养成随时观察,随时思考的好习惯。
(六)谈谈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
本课的最后,以学生交流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课内容。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并用名人的话激励学生,向学生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七)观看视频(视频播放,让学生感觉学习科学的有趣。)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轻重 摆绳长短 摆幅大小
无关 有关 无关
(板书应用软笔的书写功能、笔的粗细和颜色的选择以及橡皮擦的功能)
以上是我基于自己对教材的浅薄理解做出的教学设想,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