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及译文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 的方法。

一、《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    2、承认   3、应当  4、于是,就

二、1、代词,代周兴 2、代词,代囚犯

三、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

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

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2、希望   3、同“否”  4、不久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 (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鲁人曹沫》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1、(1)、来 (2)、在 (3)、失去 (4)、通“背”,违背 (5)答应  

  2、(1)、你想干什么?

  (2)、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3、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 (2)、尊称对方,您 (3)、回头看 (4)、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欧阳公事迹》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三)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一)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

则校④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及 ②访 ③咸 ④置 ⑤即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若出其中

③中有楼若者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 ②必细察其纹理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 ⑥其恕乎

4、翻译画线句子: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二)蚌方出曝(晒太阳),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夹住)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舍”的用法:

①两者不肯相舍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今日不雨 ②鞭数十 ③传不习乎

④温故而知新 ⑤死者十九 ⑥天雨墙坏

⑦听取蛙声一片 ⑧幸甚至哉

3、仿照例子,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 禽通“擒”捉住

①项为之强 通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③路转溪桥忽见 通 ④是知也 通

⑤诲女知之乎 通 ⑥一切乌有 通

⑦裁如星点 通 ⑧尊君在不 通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5、这则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意思是

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孔子立身靠着横木,表示重视)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连着有几件悲痛的事)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苛酷的统治)。”夫子曰:“小子(年轻人)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1、依次解释文

中的加点字

①过 ②之 ③使 ④之 ⑤

2、解释下列句子中“然”的用法

①怡然自得 ②忽有庞然大物 ③不觉呀然一惊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则黯然缥缈 ⑥尘气莽莽然

⑦然数年恒不一见 ⑧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本文揭示了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

(四)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衣冠 ②之 ③因 ④去 ⑤之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

(五)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用来)处子(安顿儿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吆卖(沿街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古代的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宾主相见的礼仪)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舍近墓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④遂居焉 ⑤居数月,将胡俊马而归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则故事可用 (四个字)作标题,说明 对于成才的重要性,这可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六)孟子少(年轻)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突然停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忘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孟子不复忘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方 ②乃 ③之 ④引 ⑤裂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以此戒之 ②以丛草为林 ③仁以为己任

④徐喷以烟 ⑤以亿万计 ⑥此独以跛之故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七)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通“旨”主要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甚至

)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之 ②即 ③持 ④迸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

①退为家人讲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始悟为山市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⑤可以为师矣 ⑥ 知之为知之

⑦以虫蚁为兽 ⑧项为之强

⑨为之怡然称快 ⑩二虫尽为所吞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①众皆弃去 古义 今义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古义 今义

④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⑤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古义 今义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司马光击瓮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八)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书札,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日以十本为率 ②或答人书札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海日生残夜 ⑤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⑥则或千或百 ⑦或凭或立,不一状

2、解释下列句子中“故”的用法

①故愈老愈益精妙 ② 此独以跛之故 ③故又名“鬼市”云

④温故而知新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3、文中加点的“益”的意思是“更、更加”,请写出一个带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另举一例来证明。

这些的答案,全部有得采纳。

Twenty-A 回答:1 人气:101 解决时间:2010-04-12 06:36

满意答案好评率:33% 一

到达(的水平) 询问 都 放在 便,立即

如同 好像 像....的东西 如同

代词,它的,代指大象 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 代词,他的 代词,那 代词,它的 语气助词,

无划线句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司马光

放弃 离开 房屋

下雨 用鞭子打

------ --------- 十分之九 下雨

强通僵 说通悦 见通现 知通智 女通汝 乌通无 裁通才 不通否

鹬蚌相

争,渔翁得利,两方相互争斗,第三方得利

经过 代词,哭声 让 代词,妇人

....的样子 ....的样子 在这样 ....的样子 然而 是这样的

无划线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穿衣戴帽 到,去 于是 跑开 的

无划线句

--------------------------------

靠近 离开 房屋 居住 过了

无划线句

孟母三迁 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在 于是,然后 代词,他 抓起,拿起 割断

用 把 来 用 用 因为

给 是 是 替 作为 是 作为 因为 因为 被

去:到...,去...;跑开 ------------------------------------------------------------------------

曹冲

1.猜不到加点字

2因此 原因 因此 旧的,老的 因此

精益求精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4-11 14:35 八的加点字是日,这都猜不到?

划线句 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

五 划线句

此可以处吾子矣

四 划线句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三 划线句

苛政猛于虎也

再整理完整发给我,谢谢,我会采纳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11 16:40 每天 ------------ 每天 太阳 有一天

稍微有不当心(出现错误),一定会改几遍而不厌烦

这里可以让我的儿子居住了

拿金子时,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苛刻的赋税政策真是 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

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 的方法。

一、《请君入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一、1、正在,正当    2、承认   3、应当  4、于是,就

二、1、代词,代周兴 2、代词,代囚犯

三、l、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2.于是站起来对周兴说:“宫中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请你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

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

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

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 2、冀罪止于身

3、二儿可得全不     4、寻亦收至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1、逮捕  2、希望   3、同“否”  4、不久

二、1、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2、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鲁人曹沫》①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②好力:喜欢勇士。力,有力之士。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3)、曹沫三战所亡地 (4)、欲倍其约        

  (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

  (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

《鲁人曹沫》

  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庄公喜好勇士,曹沫为鲁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不可。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它。”这样,桓公就割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1、(1)、来 (2)、在 (3)、失去 (4)、通“背”,违背 (5)答应  

  2、(1)、你想干什么?

  (2)、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3、他们“为知己者死”的道德准则和守志不屈的人格魅力。(言之成理即可)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比:副词,接连地。③还:通“环”环绕。④朝:早晨。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 (4)、伯乐乃还而视之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1.(1)、拜见 (2)、尊称对方,您 (3)、回头看 (4)、于是

  2、A 3、B 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三、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欧阳公事迹》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D“写”的意思

2.欧阳修四岁就成了孤儿。

只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事情。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

4.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

,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三)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一)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②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③。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

则校④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⑤。

补充注释:①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 ②太祖:曹操。 ③出其理:想出称象的办法。 ④校(jiào):比较。 ⑤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及 ②访 ③咸 ④置 ⑤即

2、解释下列句子中“若”的意思

①有若成人之智 ②若出其中

③中有楼若者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3、解释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

①欲知其斤重 ②必细察其纹理 ③人皆吊之,其父曰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⑤楼渐低,可见其顶 ⑥其恕乎

4、翻译画线句子:

5、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6、曹冲是著名的少年聪明人物,在我国历史上这类人物很多,请再举一个例子。

(二)蚌方出曝(晒太阳),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夹住)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舍”的用法:

①两者不肯相舍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今日不雨 ②鞭数十 ③传不习乎

④温故而知新 ⑤死者十九 ⑥天雨墙坏

⑦听取蛙声一片 ⑧幸甚至哉

3、仿照例子,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例句:渔者得而并禽之 禽通“擒”捉住

①项为之强 通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③路转溪桥忽见 通 ④是知也 通

⑤诲女知之乎 通 ⑥一切乌有 通

⑦裁如星点 通 ⑧尊君在不 通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5、这则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意思是

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三)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孔子立身靠着横木,表示重视)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连着有几件悲痛的事)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苛酷的统治)。”夫子曰:“小子(年轻人)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

1、依次解释文

中的加点字

①过 ②之 ③使 ④之 ⑤

2、解释下列句子中“然”的用法

①怡然自得 ②忽有庞然大物 ③不觉呀然一惊

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则黯然缥缈 ⑥尘气莽莽然

⑦然数年恒不一见 ⑧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本文揭示了繁重的赋税对劳动人民的伤害之大,而反映这种情况的古诗词名句也很多,请再写出一句这方面的古诗句。

(四)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到)鬻(卖)金(金子)者之所(地方),因攫(抢)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衣冠 ②之 ③因 ④去 ⑤之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篇文章讽刺了社会上什么样的人?

(五)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用来)处子(安顿儿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吆卖(沿街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古代的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宾主相见的礼仪)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舍近墓 ②太丘舍去 ③又渐如高舍

④遂居焉 ⑤居数月,将胡俊马而归

2、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这则故事可用 (四个字)作标题,说明 对于成才的重要性,这可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六)孟子少(年轻)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突然停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忘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孟子不复忘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方 ②乃 ③之 ④引 ⑤裂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

①以此戒之 ②以丛草为林 ③仁以为己任

④徐喷以烟 ⑤以亿万计 ⑥此独以跛之故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教育,请简要谈一谈。

(七)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通“旨”主要的意思)。自是手不释书,至(甚至

)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之 ②即 ③持 ④迸

2、解释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

①退为家人讲 ②此何遽不为福乎 ③始悟为山市

④为人谋而不忠乎 ⑤可以为师矣 ⑥ 知之为知之

⑦以虫蚁为兽 ⑧项为之强

⑨为之怡然称快 ⑩二虫尽为所吞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字词

①众皆弃去 古义 今义

②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③其邻人之父亦云 古义 今义

④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⑤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⑥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古义 今义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司马光击瓮实际上是一种创新思维,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八)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书札,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日以十本为率 ②或答人书札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海日生残夜 ⑤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⑥则或千或百 ⑦或凭或立,不一状

2、解释下列句子中“故”的用法

①故愈老愈益精妙 ② 此独以跛之故 ③故又名“鬼市”云

④温故而知新 ⑤故时有物外之趣

3、文中加点的“益”的意思是“更、更加”,请写出一个带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5、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另举一例来证明。

这些的答案,全部有得采纳。

Twenty-A 回答:1 人气:101 解决时间:2010-04-12 06:36

满意答案好评率:33% 一

到达(的水平) 询问 都 放在 便,立即

如同 好像 像....的东西 如同

代词,它的,代指大象 代词,它的,代指小事物 代词,他的 代词,那 代词,它的 语气助词,

无划线句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①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司马光

放弃 离开 房屋

下雨 用鞭子打

------ --------- 十分之九 下雨

强通僵 说通悦 见通现 知通智 女通汝 乌通无 裁通才 不通否

鹬蚌相

争,渔翁得利,两方相互争斗,第三方得利

经过 代词,哭声 让 代词,妇人

....的样子 ....的样子 在这样 ....的样子 然而 是这样的

无划线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穿衣戴帽 到,去 于是 跑开 的

无划线句

--------------------------------

靠近 离开 房屋 居住 过了

无划线句

孟母三迁 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正在 于是,然后 代词,他 抓起,拿起 割断

用 把 来 用 用 因为

给 是 是 替 作为 是 作为 因为 因为 被

去:到...,去...;跑开 ------------------------------------------------------------------------

曹冲

1.猜不到加点字

2因此 原因 因此 旧的,老的 因此

精益求精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4-11 14:35 八的加点字是日,这都猜不到?

划线句 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

五 划线句

此可以处吾子矣

四 划线句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三 划线句

苛政猛于虎也

再整理完整发给我,谢谢,我会采纳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4-11 16:40 每天 ------------ 每天 太阳 有一天

稍微有不当心(出现错误),一定会改几遍而不厌烦

这里可以让我的儿子居住了

拿金子时,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苛刻的赋税政策真是 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

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守株待兔”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人们用它来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注释

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根。

走——跑的意思。

颈——音井,脖颈,就是脖子。

释——释放,把东西从手里放下来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冀——音计,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评点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相关文章

  • 文言文翻译特殊问题之巧对
  • 一.问题提出 阅读下列文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1)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之勒兵入官,宣太后令, ...查看


  • 文言文翻译教案
  • 文言文翻译教案 浏阳田家炳中学 陈博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翻译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 ...查看


  • 练习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三.练习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不是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它只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增进文言语感的一种训练方式.翻译可以全面集中地训练对实词意义的确认,对虚词功能的把握,对句子语气的理解,对句中词语结合.点段 ...查看


  • 古文翻译的底线
  • 陈林森 文言文翻译的底线是什么?就是"翻译".这听起来是废话,其实是真理.就像新闻的底线是"真实",小说的底线是"虚构"一样,某个事物的底线决定了该事物的根本性质,越过了它的底线, ...查看


  •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
  •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三中学  叶桂娴) 1.  掌握200个左右词语(1-5单元)的形.音.义,并能按一定的要求(指定话题.修辞.关联词)联词成句. 2.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练出一手好的硬笔字,提高书写速度. 3. ...查看


  • [阿房宫赋]里"鼎铛玉石"究竟怎样解(网友来稿)
  •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对于<阿房宫赋>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一句,长时间纷争不断,从而导致老师面对学生,学生面对考题时莫衷一是的尴尬局面.且看下面几种译文:① 宝鼎被看作铁锅,美 ...查看


  • [过秦论]教案
  • 第6-8课时:2011.3.22-2011.3.24. 过秦论 贾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及其意义局限. 2.理解对偶.排比等的作用,掌握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处理修辞格的知识 ...查看


  • 关于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一处注释的商榷
  • 关于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穿井得人>一处注释的商榷 武汉市江夏区郑店中学 杨竞 鄂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3课·短文两篇之二<穿井得人>中,关于"闻之于宋君"一句的注释有:"'闻'是' ...查看


  • 文言文意译的方法
  • 文言文的哪些情况应该意译? 山东沾化一中 文言文翻译最常见的是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直译的方法,严格按照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这种方法大家比较熟悉. 下面我们来谈谈意译这种方法. 意译,是按原文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