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综述模板

作业(课程考核)

一、内容

撰写:500-800字综述。

二、步骤:

1. 确定关键词:自选学科领域中的3 个;

2. 检索文献:10-20 中、英文论文,其中至少2016年3篇或2015年以来5篇;

3. 阅读并归纳整理论文要点,撰写一篇500-800字的综述。

三、评分标准:

1. 优秀:格式规范(按模板中括号内要求);

文献真实(引用内容与文献题目和内容一致);

文题相符(综述题目与综述内容一致)。

2. 不及格:规范要点缺失超过4处以上;或者:

近期文献缺失、文献不真实(内容不符)以及雷同。

四、上传文件名与上传时间:

文件名:学号姓名1600000林大伟

上传时间:2016年12月1日至3日

信箱:[email protected]

附1. 综述模板

MHCI 类分子参与的抗原交叉递呈(题标,4号字,黑体,居中)

XXX (姓名,5号字,仿宋体,居中)

安徽农业大学 XXX学院 (单位,5号字,仿宋体,居中;以上行距20磅) 交叉递呈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键是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将消化处理的抗原肽递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其中肿瘤、病毒等内源性抗原由MHCI 类分子参与递呈,而细菌等外源性抗原则由MHCII 类分子参与,分别诱导细胞与体液免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I 和II 类分子递呈不同抗原的途径,这就是交叉递呈。

MHCI 类分子的交叉递呈外源性抗原在MHCI 类分子参与交叉递呈中,外源性抗原经树突状细胞 (Dentritic, DC) 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5],内化的抗原在胞浆中被水解成寡肽,再被相关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类似于内源性抗原转运途径[1,2];或者被内体酶分解成多肽,进入胞吞区室 (Endocytic compartment)。这些外源性抗原最后与MHCI 类分子结合,形成MHCI-

[3]多肽复合物,并转送到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可溶外源性抗原的交叉递呈则发生

在早期胞吞区室[4]。

DC 亚群介导了交叉递呈在CD8+DC亚群中,外源性抗原只与MHCI 类分子结合,而CD8-

[5]亚群却只处理抗原进入MHCII 途径。DC 通过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和吞噬作用摄取处理

和交叉递呈外源性抗原[6]。Tan 等发现在动物脾脏存在一种骨髓树突状样表型L-DC ,具有很强的交叉递呈能力和活化CD8+T细胞的能力,而对CD4+T细胞的作用却很弱[7]。除了DCs 亚群,血液单核细胞来源的Mo-DCs 也具有交叉递呈功能[8]。

B 细胞和IgG-免疫复合物的参与B 细胞也是重要的交叉递呈细胞[9];而抗体与外源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DC 摄取进入MHCI 交叉递呈的途径,即细胞表面的IgG 受体(FcγR) 和细胞内体系统(FcRn)互相作用[10],而FcRn 引导的交叉递呈在DC 要经过FcγR介导的内化和FcRn 诱导的胞内IgG Ics的分选两个步骤[11]。

关键词:MHC, 交叉递呈, 免疫细胞 (3-5个) (以上行距15磅,段距0.2行) 参考文献

1. Chemali M, Radtke K, Desjardins M, et al.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MHC class I presentation: a new function for autophagy. Cell Mol Life Sci. 2011;68(9):1533-41.

2. Rock KL, Shen L.Cross-presentation: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role in immune surveillance. Immunol Rev. 2005;207:166-83.

3. Segura E, VilladangosJA.A modular and combinatorial view of the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pathway in dendritic cells. Traffic. 2011;12(12):1677-85.

4. Burgdorf S, Scholz C, Kautz A, et al. Spatial and mechanistic separation of cross-presentation and endogenous antigen presentation. Nat Immunol. 2008;9(5):558-66.

5. Keller SA, Bauer M, Manolova V, et al . Cutting edge: limited specialization of dendritic cell subsets for MHC class II-associated presentation of viral particles.JImmunol. 2010;184(1):26-9. 6. Saveanu L, van Endert P. Preparing Antigens Suitable for Cross-presentation Assays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Mol Biol. 2013;960:389-400.

7. Tan JK, Quah BJ, Griffiths KL, et al . O'Neill HC.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ntigen cross-presenting cell type in spleen. J Cell Mol Med. 2011;15(5):1189-99.

8. Cheong C, Matos I, Choi JH, et al. Microbial stimulation fully differentiates monocytes to DC-SIGN/CD209(+) dendritic cells for immune T cell areas. Cell. 2010;143(3):416-29.

9. de Wit J, Souwer Y, Jorritsma T, et al. Antigen-specific B cells reactivate an effective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 against phagocytosed Salmonella through cross-presentation.PLoS One. 2010;5(9):e13016.

10. Baker K, Rath T, et al. Cross-presentation of IgG-containing immune complexes.CellMol Life Sci. 2012. Jul 31

11. Baker K, Qiao SW, Kuo TT, et al . Neonatal Fc receptor for IgG (FcRn) regulates cross-presentation of IgG immune complexes by CD8-CD11b+ dendritic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24):9927-32.

附 2 参考文献(中文)格式

1. 马月辉,徐桂芳,王端云,等.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动态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89-92.

作业(课程考核)

一、内容

撰写:500-800字综述。

二、步骤:

1. 确定关键词:自选学科领域中的3 个;

2. 检索文献:10-20 中、英文论文,其中至少2016年3篇或2015年以来5篇;

3. 阅读并归纳整理论文要点,撰写一篇500-800字的综述。

三、评分标准:

1. 优秀:格式规范(按模板中括号内要求);

文献真实(引用内容与文献题目和内容一致);

文题相符(综述题目与综述内容一致)。

2. 不及格:规范要点缺失超过4处以上;或者:

近期文献缺失、文献不真实(内容不符)以及雷同。

四、上传文件名与上传时间:

文件名:学号姓名1600000林大伟

上传时间:2016年12月1日至3日

信箱:[email protected]

附1. 综述模板

MHCI 类分子参与的抗原交叉递呈(题标,4号字,黑体,居中)

XXX (姓名,5号字,仿宋体,居中)

安徽农业大学 XXX学院 (单位,5号字,仿宋体,居中;以上行距20磅) 交叉递呈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关键是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将消化处理的抗原肽递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其中肿瘤、病毒等内源性抗原由MHCI 类分子参与递呈,而细菌等外源性抗原则由MHCII 类分子参与,分别诱导细胞与体液免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存在I 和II 类分子递呈不同抗原的途径,这就是交叉递呈。

MHCI 类分子的交叉递呈外源性抗原在MHCI 类分子参与交叉递呈中,外源性抗原经树突状细胞 (Dentritic, DC) 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5],内化的抗原在胞浆中被水解成寡肽,再被相关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类似于内源性抗原转运途径[1,2];或者被内体酶分解成多肽,进入胞吞区室 (Endocytic compartment)。这些外源性抗原最后与MHCI 类分子结合,形成MHCI-

[3]多肽复合物,并转送到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可溶外源性抗原的交叉递呈则发生

在早期胞吞区室[4]。

DC 亚群介导了交叉递呈在CD8+DC亚群中,外源性抗原只与MHCI 类分子结合,而CD8-

[5]亚群却只处理抗原进入MHCII 途径。DC 通过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和吞噬作用摄取处理

和交叉递呈外源性抗原[6]。Tan 等发现在动物脾脏存在一种骨髓树突状样表型L-DC ,具有很强的交叉递呈能力和活化CD8+T细胞的能力,而对CD4+T细胞的作用却很弱[7]。除了DCs 亚群,血液单核细胞来源的Mo-DCs 也具有交叉递呈功能[8]。

B 细胞和IgG-免疫复合物的参与B 细胞也是重要的交叉递呈细胞[9];而抗体与外源性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DC 摄取进入MHCI 交叉递呈的途径,即细胞表面的IgG 受体(FcγR) 和细胞内体系统(FcRn)互相作用[10],而FcRn 引导的交叉递呈在DC 要经过FcγR介导的内化和FcRn 诱导的胞内IgG Ics的分选两个步骤[11]。

关键词:MHC, 交叉递呈, 免疫细胞 (3-5个) (以上行距15磅,段距0.2行) 参考文献

1. Chemali M, Radtke K, Desjardins M, et al. Alternative pathways for MHC class I presentation: a new function for autophagy. Cell Mol Life Sci. 2011;68(9):1533-41.

2. Rock KL, Shen L.Cross-presentation: underlying mechanisms and role in immune surveillance. Immunol Rev. 2005;207:166-83.

3. Segura E, VilladangosJA.A modular and combinatorial view of the antigen cross-presentation pathway in dendritic cells. Traffic. 2011;12(12):1677-85.

4. Burgdorf S, Scholz C, Kautz A, et al. Spatial and mechanistic separation of cross-presentation and endogenous antigen presentation. Nat Immunol. 2008;9(5):558-66.

5. Keller SA, Bauer M, Manolova V, et al . Cutting edge: limited specialization of dendritic cell subsets for MHC class II-associated presentation of viral particles.JImmunol. 2010;184(1):26-9. 6. Saveanu L, van Endert P. Preparing Antigens Suitable for Cross-presentation Assays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Mol Biol. 2013;960:389-400.

7. Tan JK, Quah BJ, Griffiths KL, et al . O'Neill HC.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antigen cross-presenting cell type in spleen. J Cell Mol Med. 2011;15(5):1189-99.

8. Cheong C, Matos I, Choi JH, et al. Microbial stimulation fully differentiates monocytes to DC-SIGN/CD209(+) dendritic cells for immune T cell areas. Cell. 2010;143(3):416-29.

9. de Wit J, Souwer Y, Jorritsma T, et al. Antigen-specific B cells reactivate an effective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 against phagocytosed Salmonella through cross-presentation.PLoS One. 2010;5(9):e13016.

10. Baker K, Rath T, et al. Cross-presentation of IgG-containing immune complexes.CellMol Life Sci. 2012. Jul 31

11. Baker K, Qiao SW, Kuo TT, et al . Neonatal Fc receptor for IgG (FcRn) regulates cross-presentation of IgG immune complexes by CD8-CD11b+ dendritic cell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24):9927-32.

附 2 参考文献(中文)格式

1. 马月辉,徐桂芳,王端云,等.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信息动态研究 [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5):89-92.


相关文章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开题报告模板(格式)-副本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提出一些指导,供教 ...查看


  • 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 X X X X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文 文 献 综 述 毕业论文题目:XXXXXXXXX 学生姓名:X X X 学 号:20064XX02XX8 系 别:XX学院 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 文献综述正文格式: 一.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号 ...查看


  • 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
  • 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清华大学 于歆杰内容提要• 科技论文写作– 科技论文的类型 – 科技论文的结构 – 科技论文的几个关 键部分 – 科技论文的几个注 意点 – 科技论文的署名. 投稿和发表 – 学位培养的三大论 文• 学术报告– 学术报 ...查看


  • 语音信号处理综述
  • 语音信号处理综述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音信号处理技术不断地融入到各个领域.作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之一,它成为了人机接口的关键技术,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语音技术的相关发展及该技术在通讯,家具,导 ...查看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的规范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 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特给出下列毕业设计(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写作 ...查看


  • 03文献综述模板及基本要求
  • "论文题目"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 摘要: 关键词:1. 2正文内容33.1二级标题正文内容„„ 3.2 二级标题2 正文内容------------ 3.2.1 三级标题正文内容„„ 3.2.2 三级标题2 正文内容„„ ...查看


  •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 1. 文献综述怎么写(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1.1.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二级标题顶格书写,黑体四号) 当你选择确定了研究方向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要到图书馆里去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其结果将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加以反映.文献综述是对某一专业课 ...查看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9大模板
  •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农发院 2012年6月3日 一.开题报告9大结构 1. 选题依据及理由 2. 文献综述 3. 研究目标及内容 4. 研究思路 5. 研究手段与方法 6. 数据资料来源 7. 论文写作大纲 8. 研究及论文的写作计划 ...查看


  • 模板2012开题报告及论文新格式
  • 附件一: 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附件三: 湖北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开题申请表 附件四: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小型物流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