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根据重庆市教委、江津区教委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制订我校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二)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合理有效应用,特别是推进我校“微课”项目的深入发展。
(三)完成江津区及重庆市教委相关活动计划,推进江津田中课堂教学改革。
二、活动组织
为积极推动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教师全员参与“晒课”及“优课”活动,分层次建立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李祥云
成 员:王洪 王启全 刘维志 刘彤 陈为 李家齐
职 责:全面负责该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深入学科和年级指导活动。
(二)执行小组
组 长:陈为
成 员:周其勇 钟良昌 郞永龙 吴秀娟 刘云进
职 责:制订学校行动方案,具体组织项目开展,定期对各学科组和教师进行检查和通报,联系上级相关部门,完成各项任务。
(三)评审小组
组 长:学科教研组长
成 员:由每个学科骨干教师2-5人组成
教研组长负责组建学科评审小组,根据学科人数为2-5名(6人以下的教研组2人;7-12人教研组3人;13-20人的教研组4人;21人以上的教研组5人)。
职 责:组织本组教师参与报名、集体备课、网络晒课等,审核教师将要上传的内容,督促本组教师的参与。
三、参与人员
全校教师
四、活动流程及安排
1.培训宣传:12月
召开全校教师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活动方案,积极参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学科评审小组,教师全员参与,作好准备,将此活动作为近期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2.网上认证:2014年12月25日以前
全体教师登录相关网站,进行身份认证和注册,进入相应学科的工作群。
3.制作和审核:
(1)教师作品分成三类:一是教学设计和课件类;二是将教学设计和课件转化为微课类;三是课堂实录类。
上传的“晒课”内容由教研组评审小组统一进行检查,合格后,再由教师自行上传。每个教研组必须按一定比例上传课堂实录。需要上传的课堂实录与信息中心联系,统一进行编辑和格式调整。
4.上传:2015年元月25日以前
第一阶段2015年元月25日以前,每个教师至少在空间中“晒”一节课,鼓励教师多传多晒,特别是多上传课堂实录类。
第一阶段以后,教师还要不断上传课堂教学及相关文章,充实空间,整个活动大约为三年。
5.评比和考核
学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统计和考核,将每周或每月对晒课情况进行公布。
(1)学校评估教师上传的内容量、空间的美化度、点击率等,每学期通报表扬前20名(暂定),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同时对各教研组上交质量和完成率进行评比,纳入教研组学期考核。
其它考核评比由区教科所及重庆市教科院网上完成。凡是在“晒课”中获得优评多的老师及教研组,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6.优课的制作与评比
欢迎教师踊跃参与“优课”评选活动,积极学习,完成素材积累和制作准备,学校将根据各学科、各年级情况进行协调和统一安排。
五、内容要求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本次“晒课”所选内容必须是经国家教材审定中心审定的各版本教材内容。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市级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内容须符合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课堂实录录制要求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幅面要求达到720*576以上,码流为0.5-1Mbps。
详情请查看“津教发〔2014〕196号文件”(附后)。
2014.12.25
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
根据重庆市教委、江津区教委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制订我校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校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二)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合理有效应用,特别是推进我校“微课”项目的深入发展。
(三)完成江津区及重庆市教委相关活动计划,推进江津田中课堂教学改革。
二、活动组织
为积极推动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有效开展,保证教师全员参与“晒课”及“优课”活动,分层次建立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李祥云
成 员:王洪 王启全 刘维志 刘彤 陈为 李家齐
职 责:全面负责该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深入学科和年级指导活动。
(二)执行小组
组 长:陈为
成 员:周其勇 钟良昌 郞永龙 吴秀娟 刘云进
职 责:制订学校行动方案,具体组织项目开展,定期对各学科组和教师进行检查和通报,联系上级相关部门,完成各项任务。
(三)评审小组
组 长:学科教研组长
成 员:由每个学科骨干教师2-5人组成
教研组长负责组建学科评审小组,根据学科人数为2-5名(6人以下的教研组2人;7-12人教研组3人;13-20人的教研组4人;21人以上的教研组5人)。
职 责:组织本组教师参与报名、集体备课、网络晒课等,审核教师将要上传的内容,督促本组教师的参与。
三、参与人员
全校教师
四、活动流程及安排
1.培训宣传:12月
召开全校教师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活动方案,积极参与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要求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建学科评审小组,教师全员参与,作好准备,将此活动作为近期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2.网上认证:2014年12月25日以前
全体教师登录相关网站,进行身份认证和注册,进入相应学科的工作群。
3.制作和审核:
(1)教师作品分成三类:一是教学设计和课件类;二是将教学设计和课件转化为微课类;三是课堂实录类。
上传的“晒课”内容由教研组评审小组统一进行检查,合格后,再由教师自行上传。每个教研组必须按一定比例上传课堂实录。需要上传的课堂实录与信息中心联系,统一进行编辑和格式调整。
4.上传:2015年元月25日以前
第一阶段2015年元月25日以前,每个教师至少在空间中“晒”一节课,鼓励教师多传多晒,特别是多上传课堂实录类。
第一阶段以后,教师还要不断上传课堂教学及相关文章,充实空间,整个活动大约为三年。
5.评比和考核
学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统计和考核,将每周或每月对晒课情况进行公布。
(1)学校评估教师上传的内容量、空间的美化度、点击率等,每学期通报表扬前20名(暂定),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同时对各教研组上交质量和完成率进行评比,纳入教研组学期考核。
其它考核评比由区教科所及重庆市教科院网上完成。凡是在“晒课”中获得优评多的老师及教研组,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6.优课的制作与评比
欢迎教师踊跃参与“优课”评选活动,积极学习,完成素材积累和制作准备,学校将根据各学科、各年级情况进行协调和统一安排。
五、内容要求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本次“晒课”所选内容必须是经国家教材审定中心审定的各版本教材内容。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市级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内容须符合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课堂实录录制要求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幅面要求达到720*576以上,码流为0.5-1Mbps。
详情请查看“津教发〔2014〕196号文件”(附后)。
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