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教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教案)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cell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cell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教学难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细胞

(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的,不能独立生活(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微生物。如SARS病毒、艾滋病毒、感冒病毒、麻疹病毒、鸡瘟病毒、猪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等。

(2)病毒的组成:大多数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只有DNA或只有RNA)大分子组成,少数几种大型病毒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脂质和多糖等。 (3)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储存遗传信息,控制性状

衣壳(蛋白质):保护核酸,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有些病毒外有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

(4)病毒的增殖(复制繁殖)在宿主细胞内:吸附→注入核酸→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装配→释放

(5)病毒分类:根据寄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不同分为:DNA病毒(如乙肝病毒)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RAS) (6)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原因是病毒缺乏细胞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当病毒进入

宿主细胞后,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场所,在病毒核酸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2.大肠杆菌、衣藻、酵母菌、变形虫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单细胞完成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因此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草履虫细胞的外围具有纤毛,纤毛有规律地摆动,使其水中游动。草履虫的细胞分裂,使其一分二,由一个草履虫变成两个草履虫。这实际上是草履虫的繁殖(分裂繁殖)。草履虫的细胞膜上有眼点,能够感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能根据外界光线强弱变化,作出不同的生理反应(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结论: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完成的。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各个细胞(不同细胞和相同细胞)共同完成 (1)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细胞

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人体的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组成的胚胎,在子宫发育成胚儿。胚儿出生后继续发育,最后形成具有与父母相似的成年个体。 (2)人的的遗传和变异离不开细胞

人最初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而这个细胞是由父方的精子和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融合而成的,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就充当了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因此,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与细胞关系密切。 (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 ①神经调节离不开细胞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构成的。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构成,分布于皮肤、内脏、感觉器官等处,功能是接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是将神经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低级中枢分布在脑干、脊髓灰质,高级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

传出神经:由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是将兴奋由

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分布在肌肉、腺体和内脏等,功能是接受神经传导兴奋的刺激产生反应。

神经纤维和细胞体均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没有神经细胞人体的反射就不能完成。 ②体液调节离不开细胞

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体液发挥影响的对象也是其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即体液调节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系统与生命系统

(1)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系统都有它的边界。如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

(2)生命系统是指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 2.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的概念及实例

3.如何理解生命系统各层次的关系 (1)细胞→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而成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高等动物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密集排列而成,覆盖在机体内外及囊腔和管道的表面,有保护、吸收、排泄和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

结缔组织:由分散的细胞和发达的细胞间质组成,如肌腱、软骨、骨、血液等。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种子植物的两大组织:

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生长,并分化为永久组织,如根尖和茎尖的生长点和茎内的形成层,使植物不断长高和加粗。

永久组织: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细胞停止分裂,包括保护组织(如表皮)、薄壁组织(如叶肉)、机械组织(如纤维)、输导组织(如维管束)和分泌组织(如分泌细胞)等。 (2)组织→器管→系统→个体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如心、脑、肺等。

系统由若干结构和功能相近的器官组成,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生理功能的结构。如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等组成消化系统。

个体由许多系统或器官组成。人体九大系统组成(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高等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一个种群内的个体间可能自由交配、繁殖某一物种的个体群。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个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一片草原中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如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

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所需要的无机环境。即生态系等于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如愿以偿一个农田生态系包括田中的农作物、杂草等植物,农作物上的害虫等各种动物,以及空气和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还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等各种生物所需要

的环境条件(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全地球的生物和它们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构成的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存在生命的地带,包括一切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其范围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的下层和全部水圈。

新教材看起很简单,但他里面包函了太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以及思想,他需要教师认真去发现、补充,然后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方法、技巧以及形成思想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一些知识的提法、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应先研究教材的知识及知识体系,研究课标与知识的关系,围绕课标、知识及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思维。

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回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中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实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几种不同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3.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二)教学难点: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2.显微镜的成像

(1)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先在低倍镜下寻找目标视野

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拿放: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扶住镜臂,安放于身体中线偏左侧距离桌沿10cm)。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对光:调节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隆,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方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镜筒升高,上片注视低倍物镜下降至装片0.5cm处;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升高直至出现清晰的物象)。 (2)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目标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切换到高倍物镜)。 ↓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细准螺旋,调到物像清晰)。 ↓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转动反光镜,换用大光圈,获得一个较明亮的视野)。 4.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2)防止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透镜。 (3)低倍镜下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才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4)使用高倍物镜时,调焦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使用方法技巧总结

(1)放大倍数的实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2)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

(3)玻片移动与物像位置: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如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高倍物镜低倍物镜镜的比较: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 1.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

(1)取一块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在中央加一滴清水; (2)用镊子将材料放在载玻片水滴中并展开展平;

(3)用镊子夹限一块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水滴,再慢慢放平(45度角把盖玻片斜放于清水边缘,轻轻放片,以免产生气泡)。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妨碍观察;若水分过多,用吸水纸吸去。 2.葫芦藓叶细胞的观察

(1)用镊子从葫芦藓茎尖摘取一片嫩叶。

(2)叶面朝下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加盖玻片。

(3)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片,慢慢地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数一数并记录叶片中细胞的层数。 (4)转换成高倍物镜,选一个中等的细胞,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细胞核。

3.观察洋葱植物细胞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在洋葱鳞片叶内部用刀片顺着纹理走向划几个3mm*3mm的小正方形; (3)把洋葱表皮放于清水中展平;

(4)45度角把盖玻片斜放于清水边缘,轻轻放片,以免产生气泡);(画图讲解)用吸水纸轻轻吸去多余水分;

(5)在低倍镜下找一个细胞,并将他移至视野中央。

(6)转换成高倍物镜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核。 4.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1)取血:用75%医用消毒酒精消毒左手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毒过的采血针,刺破采血部位的皮肤。待血自然流出,取消毒过的载玻片,让载玻片的一端接触血滴。

(2)推片:另取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做推片,把它一端的边缘放在血滴的前方,再把推片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为止,让血均匀地散布在推片与载玻片之间。推片跟载玻片之间成30~45度角,然后,轻轻把推片向前移动,使血滴推成均匀的涂层。

(3)染色:待涂血自然干燥后,用吸管吸取瑞氏染液染色。一两分钟后,用清水浸泡1分钟,然后冲洗,擦干载玻片背面的水分,就制成血涂片。

(4)观察血涂片:被瑞氏液染成红色的红细胞,数量多,呈圆盘形,没有细胞核。染成浅蓝色的白细胞,数量少,形态比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极少,形小而不规则,一般不易见到。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认识细胞学说建立是一个继承、修正、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二)教学难点:

1.说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

(1)真、原核细胞内结构的区别: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其中有核仁、染色质(含DNA);原核细胞无核膜,拟核为一裸露的DNA分子构成。

(2)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如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而且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细胞及不同植物的细胞也各不相同。 (3)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如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等多种形态,而且不同细菌的结构也有差异。 2.细胞结构统一性的体现

(1)真、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DNA作为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第一章走进细胞(教案)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cell的基础上; 2.举例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cell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教学难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过程

(一)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细胞

(1)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的,不能独立生活(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微生物。如SARS病毒、艾滋病毒、感冒病毒、麻疹病毒、鸡瘟病毒、猪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等。

(2)病毒的组成:大多数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只有DNA或只有RNA)大分子组成,少数几种大型病毒除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脂质和多糖等。 (3)病毒的结构:

核酸(DNA或RNA):储存遗传信息,控制性状

衣壳(蛋白质):保护核酸,决定抗原特异性(抗原决定簇) 有些病毒外有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

(4)病毒的增殖(复制繁殖)在宿主细胞内:吸附→注入核酸→复制核酸、合成蛋白质→装配→释放

(5)病毒分类:根据寄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不同分为:DNA病毒(如乙肝病毒)和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RAS) (6)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原因是病毒缺乏细胞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当病毒进入

宿主细胞后,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生物合成的场所,在病毒核酸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成熟的病毒颗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2.大肠杆菌、衣藻、酵母菌、变形虫和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单细胞完成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因此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是这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草履虫细胞的外围具有纤毛,纤毛有规律地摆动,使其水中游动。草履虫的细胞分裂,使其一分二,由一个草履虫变成两个草履虫。这实际上是草履虫的繁殖(分裂繁殖)。草履虫的细胞膜上有眼点,能够感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能根据外界光线强弱变化,作出不同的生理反应(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结论:单细胞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完成的。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靠各个细胞(不同细胞和相同细胞)共同完成 (1)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离不开细胞

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人体的生命开始于一个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形成多个细胞组成的胚胎,在子宫发育成胚儿。胚儿出生后继续发育,最后形成具有与父母相似的成年个体。 (2)人的的遗传和变异离不开细胞

人最初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而这个细胞是由父方的精子和来自母方的卵细胞融合而成的,所以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就充当了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传递的桥梁。因此,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与细胞关系密切。 (3)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 ①神经调节离不开细胞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是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构成的。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构成,分布于皮肤、内脏、感觉器官等处,功能是接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由感觉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是将神经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低级中枢分布在脑干、脊髓灰质,高级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

传出神经:由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构成,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功能是将兴奋由

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分布在肌肉、腺体和内脏等,功能是接受神经传导兴奋的刺激产生反应。

神经纤维和细胞体均是神经细胞的一部分,没有神经细胞人体的反射就不能完成。 ②体液调节离不开细胞

体液调节中的体液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体液发挥影响的对象也是其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即体液调节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系统与生命系统

(1)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系统都有它的边界。如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

(2)生命系统是指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 2.生命系统的各结构层次的概念及实例

3.如何理解生命系统各层次的关系 (1)细胞→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许多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而成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高等动物的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密集排列而成,覆盖在机体内外及囊腔和管道的表面,有保护、吸收、排泄和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

结缔组织:由分散的细胞和发达的细胞间质组成,如肌腱、软骨、骨、血液等。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能够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种子植物的两大组织:

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地分裂生长,并分化为永久组织,如根尖和茎尖的生长点和茎内的形成层,使植物不断长高和加粗。

永久组织: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细胞停止分裂,包括保护组织(如表皮)、薄壁组织(如叶肉)、机械组织(如纤维)、输导组织(如维管束)和分泌组织(如分泌细胞)等。 (2)组织→器管→系统→个体

器官是由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如心、脑、肺等。

系统由若干结构和功能相近的器官组成,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生理功能的结构。如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等组成消化系统。

个体由许多系统或器官组成。人体九大系统组成(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高等植物由六大器官组成: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是指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一个种群内的个体间可能自由交配、繁殖某一物种的个体群。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个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如一片草原中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如一片草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

生态系统包括这一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和这些生物所需要的无机环境。即生态系等于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如愿以偿一个农田生态系包括田中的农作物、杂草等植物,农作物上的害虫等各种动物,以及空气和土壤中的各种微生物,还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等各种生物所需要

的环境条件(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全地球的生物和它们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构成的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存在生命的地带,包括一切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其范围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的下层和全部水圈。

新教材看起很简单,但他里面包函了太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以及思想,他需要教师认真去发现、补充,然后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取这些知识、方法、技巧以及形成思想

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一些知识的提法、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应先研究教材的知识及知识体系,研究课标与知识的关系,围绕课标、知识及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思维。

问题式教学,让学生在回答一个个问题的过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中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实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几种不同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3.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2.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二)教学难点: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三、教学过程

(一)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2.显微镜的成像

(1)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3.显微镜使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1)先在低倍镜下寻找目标视野

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拿放:左手托住镜座,右手扶住镜臂,安放于身体中线偏左侧距离桌沿10cm)。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对光:调节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隆,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方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镜筒升高,上片注视低倍物镜下降至装片0.5cm处;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升高直至出现清晰的物象)。 (2)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目标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 ↓

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切换到高倍物镜)。 ↓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细准螺旋,调到物像清晰)。 ↓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转动反光镜,换用大光圈,获得一个较明亮的视野)。 4.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2)防止压碎玻片和损坏物镜: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透镜。 (3)低倍镜下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时,才可换高倍物镜观察。 (4)使用高倍物镜时,调焦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5.显微镜使用方法技巧总结

(1)放大倍数的实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物体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2)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

(3)玻片移动与物像位置: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如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4)高倍物镜低倍物镜镜的比较: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 1.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

(1)取一块洁净的载玻片,用滴管在中央加一滴清水; (2)用镊子将材料放在载玻片水滴中并展开展平;

(3)用镊子夹限一块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水滴,再慢慢放平(45度角把盖玻片斜放于清水边缘,轻轻放片,以免产生气泡)。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妨碍观察;若水分过多,用吸水纸吸去。 2.葫芦藓叶细胞的观察

(1)用镊子从葫芦藓茎尖摘取一片嫩叶。

(2)叶面朝下放在清洁的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加盖玻片。

(3)在低倍镜下观察叶片,慢慢地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数一数并记录叶片中细胞的层数。 (4)转换成高倍物镜,选一个中等的细胞,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细胞核。

3.观察洋葱植物细胞

(1)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在洋葱鳞片叶内部用刀片顺着纹理走向划几个3mm*3mm的小正方形; (3)把洋葱表皮放于清水中展平;

(4)45度角把盖玻片斜放于清水边缘,轻轻放片,以免产生气泡);(画图讲解)用吸水纸轻轻吸去多余水分;

(5)在低倍镜下找一个细胞,并将他移至视野中央。

(6)转换成高倍物镜仔细观察:细胞壁、细胞质(液泡)、细胞核。 4.观察人血细胞涂片

(1)取血:用75%医用消毒酒精消毒左手无名指指尖,右手持消毒过的采血针,刺破采血部位的皮肤。待血自然流出,取消毒过的载玻片,让载玻片的一端接触血滴。

(2)推片:另取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做推片,把它一端的边缘放在血滴的前方,再把推片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为止,让血均匀地散布在推片与载玻片之间。推片跟载玻片之间成30~45度角,然后,轻轻把推片向前移动,使血滴推成均匀的涂层。

(3)染色:待涂血自然干燥后,用吸管吸取瑞氏染液染色。一两分钟后,用清水浸泡1分钟,然后冲洗,擦干载玻片背面的水分,就制成血涂片。

(4)观察血涂片:被瑞氏液染成红色的红细胞,数量多,呈圆盘形,没有细胞核。染成浅蓝色的白细胞,数量少,形态比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数量极少,形小而不规则,一般不易见到。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认识细胞学说建立是一个继承、修正、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二)教学难点:

1.说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

(1)真、原核细胞内结构的区别: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其中有核仁、染色质(含DNA);原核细胞无核膜,拟核为一裸露的DNA分子构成。

(2)不同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的差异:如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肉细胞中还有叶绿体。而且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细胞及不同植物的细胞也各不相同。 (3)不同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如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弧形等多种形态,而且不同细菌的结构也有差异。 2.细胞结构统一性的体现

(1)真、原核细胞的共性: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DNA作为遗传物质。 (2)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相关文章

  • 高中生物必修1概念图汇编--人教版
  • 第1章 走进细胞 概念图汇编 -------人教版 一.本章核心概念 主要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系 统及层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病毒,细胞学说 次要概念: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拟核,细胞核,细 ...查看


  • 高一生物细胞器教案
  •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人教版)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①(必修)分子与 ...查看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11
  •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 ...查看


  •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教案
  •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 教材分析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为高中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应是同学们进 入高中后的第一堂高中生物的知识性学习课,本节课内容较多,主要是引起学生对生物 学习的兴趣并且导入我们接下来学习 ...查看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查看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查看


  •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二
  •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 ...查看


  • 细胞分化的教案
  • <细胞分化>教案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分子与细胞> 1.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的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比较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 ...查看


  •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问题教案)
  •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通过在细胞层面对核酸的分布的了解以及让学生了解核酸能够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并且通过类比蛋白质的多样性理解遗传信息多样性的结构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