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基础论文

浅议审计重要性

摘 要: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运用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正 文: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

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审计重要性水平因审计组织及审计目标不同而不同。国家审计重点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遵循性,并把政府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为重要审计事项,对同级政府负责;内部审计以促进本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督促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为宗旨,对本单位发挥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则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否会影响使用者的判断。

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审计事项包括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济职责履行活动。对同一被审对象来说,不同时期经营重点、经营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审计事项重要性的变化;即使经营时期相同,随着审计项目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侧重点发生变化,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可能发生相互转移。对同一审计事项来说,不同的被审对象因规模、性质不同或经营管理存在差异,审计重要性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实际上,审计重要性是针对特定被审单位、特定审计事项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和个性差异,需要从审计目标、被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质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性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重要,关键时间点、关键部位的控制比履行日常监督检查重要,等等。

数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即

多大金额的错误是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某项业务错报或漏报金额虽小,从量方面考虑也许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看,可能是重要的,如舞弊、监守自盗、某些敏感账户的漏报等;另一方面,小金额的错误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对审计实务操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重要性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审计计划的编制、终结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必须运用。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1.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要注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在许多情况下,错报或漏报的数量不重要,但是从性质方面考虑则是重要的。比如说:

(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不大,但是性质是严重的,反映了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或其他人员的可信度存在问题。所以会计报表可能潜在着更大的错误,应当视其为重要的。

(2)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金额确实不大,但如果要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原来亏损变为盈利,那么就具有重要性。

(3)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如果现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小,也应引起重视,视为重要的。 另外,小金额错报漏报的累计,可能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对此重视。

2.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因为独立审计是对整体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所以必须对会计报表层次所能容忍的错报或漏报加以考虑,也就是考虑会计报表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才能最终对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发表意见。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会计报表是由各个账户和交易汇

总而来,所以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

二、重要性的含义及如何理解

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虽然各自的定义措辞上不尽相同,但是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要想正确理解重要性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

某项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不是针对审计人员而言的,而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若某项错报或漏报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了,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影响重要性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错报金额对某个企业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重要的。并且重要性的判断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关系密切,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的运用,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转贴于

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第ll条就指出了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第3款就是考虑“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如果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就第一种情形来看,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葛家澍:《最新会计审计准则实务讲解与应用指南》出版社: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3月

[3]刘明辉:《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著:《独立审计理论研究》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07年修订)。

[6]段兴民、张连起、陈晓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学 校:安徽工业大学 学 院:管理学院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091班 姓 名:琚贇

学 号:099104284

电 话:[1**********]

邮 箱:[email protected]

浅议审计重要性

摘 要:

审计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对工作效率、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理解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的运用、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以及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运用 审计风险 审计证据

正 文: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义: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计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的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

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纪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报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测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审计重要性水平因审计组织及审计目标不同而不同。国家审计重点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的遵循性,并把政府资金或公共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为重要审计事项,对同级政府负责;内部审计以促进本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督促其有效地履行职责为宗旨,对本单位发挥监督、评价和建设职能,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独立审计则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重点关注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否会影响使用者的判断。

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审计事项包括被审单位的财务活动、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以及经济职责履行活动。对同一被审对象来说,不同时期经营重点、经营策略的变化,会影响审计事项重要性的变化;即使经营时期相同,随着审计项目和审计目的不同,审计侧重点发生变化,重要事项和次要事项可能发生相互转移。对同一审计事项来说,不同的被审对象因规模、性质不同或经营管理存在差异,审计重要性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实际上,审计重要性是针对特定被审单位、特定审计事项而言的,具有相对性和个性差异,需要从审计目标、被审对象及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三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质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性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即达到什么程度的错误或偏差是重要的。一般而言,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比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更重要,重要业务授权比一般业务授权重要,蓄意作弊造成漏报或错报比核算不认真重要,关键时间点、关键部位的控制比履行日常监督检查重要,等等。

数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即

多大金额的错误是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更重要,但在很多情况下,某项业务错报或漏报金额虽小,从量方面考虑也许并不重要,但从性质上看,可能是重要的,如舞弊、监守自盗、某些敏感账户的漏报等;另一方面,小金额的错误累计,可能会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现代审计不仅重视审计质量,同时也讲求审计效率。这使得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对审计实务操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重要性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审计计划的编制、终结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都必须运用。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运用

在审计过程中运用重要性原则一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二是为了保证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 ,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此时,重要性原则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1.金额和性质的考虑

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要注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在许多情况下,错报或漏报的数量不重要,但是从性质方面考虑则是重要的。比如说:

(1)涉及舞弊或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不大,但是性质是严重的,反映了被审单位管理当局或其他人员的可信度存在问题。所以会计报表可能潜在着更大的错误,应当视其为重要的。

(2)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如果金额确实不大,但如果要影响到收益变动的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了。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原来亏损变为盈利,那么就具有重要性。

(3)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一般情况下,如果现金和实收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即使金额小,也应引起重视,视为重要的。 另外,小金额错报漏报的累计,可能也会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也应对此重视。

2.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因为独立审计是对整体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所以必须对会计报表层次所能容忍的错报或漏报加以考虑,也就是考虑会计报表这一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才能最终对会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发表意见。

(2)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会计报表是由各个账户和交易汇

总而来,所以只有通过验证各账户和交易,才能得出会计报表合法公允的整体结论。

二、重要性的含义及如何理解

各国现有的审计重要性准则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虽然各自的定义措辞上不尽相同,但是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即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就是重要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要想正确理解重要性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

某项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不是针对审计人员而言的,而是针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而言的,若某项错报或漏报影响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了,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反之,就是不重要的。

2.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

影响重要性判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相同。例如,某一错报金额对某个企业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不重要的。并且重要性的判断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3.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与可容忍误差之间关系密切,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审计风险实质上强调的是会计报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对审计意见的影响。由于抽样审计的运用,审计人员不可能将所审计报表中所有的错报或漏报都审查出来,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但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这就需要充分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者之间的关系。 转贴于

在审计中,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相互作用的反向关系。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重要性是决定审计风险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直接影响审计风险水平的确定。如果审计人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较低,则审计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审计人员必须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这里,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判断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于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在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初步判断时,应当考虑审计风险这一因素。《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第ll条就指出了审计人员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其中第3款就是考虑“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越差,评估的审计风险越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应越低;反之,如果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审计风险综合评估水平较低,则重要性水平可以确定得高一些。

2.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重要性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对重要性的定义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而且这一“程度”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改变其原有的决策,则这种错报或漏报就是重要的;反之,则是不重要的。实际上,重要性可以解释为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个界限的错、漏报是不能容忍的,而低于这一界限的错、漏报是可以接受的。 审计过程中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其运用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评估,以确定拟执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借以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进行判断,以确定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借以保证审计质量。就第一种情形来看,审计人员之所以要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其目的就是要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因为重要性是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要性是一种可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要求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从而获取越多的审计证据;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大,则可执行有限的审计程序,从而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就可以少些。

参 考 文 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葛家澍:《最新会计审计准则实务讲解与应用指南》出版社: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3月

[3]刘明辉:《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著:《独立审计理论研究》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

[5]《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及应用指南(2007年修订)。

[6]段兴民、张连起、陈晓明:《审计重要性水平》,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学 校:安徽工业大学 学 院:管理学院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091班 姓 名:琚贇

学 号:099104284

电 话:[1**********]

邮 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
  • 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审计学专业创办于1987年,是南京审计学院最早创办的专业之一, 1993年开始招收审计学专业本科学生, 2012年招收审计专业硕士.审计学专业自创办以来,依托审计行业背景,在国家审计署的指导下,伴随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发 ...查看


  • 审计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格式要求
  •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审计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及格式要求 一.选题要求 1.学生可以结合本专业所学课程,选择审计理论和实务等方面的论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题,但不得超出专业的范围. 2.论文选题初选可粗略,如"企业财务审计理 ...查看


  • 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毕业论文
  • 课 题: 毕 业 设 计(论 文) 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 ...查看


  • 申报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述职报告范文
  • 基本要求有哪些? 申报高会的基本高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就不用多说了.另外还有学历的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有些差异.但一般起码要本科以上学历.如是专科,或相当专科,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有的地方可以破格申报,但条件很苛刻.除非 ...查看


  • 审计学毕业论文
  • 浅谈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途径 [摘要] 经济效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审计对象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议,有利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本文阐述了当前经济效 ...查看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 者 卢雨朦 系 别 会计学院 专 业 审计学 年 级 07 学 号 702070605 指导教师 徐淑华 导师职称 副教授 内 容 提 要 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为 ...查看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附1: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参考) 投资与理财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以下选题只是一些选题方向,所写论文必须结合所学会计专业的相关课程,而且具体选题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 一.会计部分 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2.中 ...查看


  • 银行会计论文: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 银行会计论文: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确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首次将"增加价值"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一并列为内审的目的,给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指出内部审计职 ...查看


  • 职称论文发表决策执行情况
  • 第二,各专业职能部门和其他亚管理层责任中心管理当局提供的职称论文发表决策执行情况较难做到全面.客观甚至及时.这促使企业内部审计向着与决策执行有关的各个领域延伸.决策方案选定以后,各亚管理层责任中心管理当局要组织实施.由于受各自的权责利和企业 ...查看


  •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