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C.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予以同情 D.明清时期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6.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
1.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
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 )
A.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B.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C.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D.“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
2.《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3.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
5.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
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男女渐趋平等 B.封建社会伦理观逐渐被淡化
7.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8.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强盗也有良知,他们不愿意人们叫他强盗,说明他还知道强盗这个词是不好的;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据此可以判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突出良知 D.近朱者赤
9.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
A.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10.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11.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商鞅 B.孔子C.荀子 D.韩非子
1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 )
1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 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
1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14.)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 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 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
15.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16.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17.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8.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
A.用天来限制皇权 B.用天来加强君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使儒学处于独尊
19.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20.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2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22.林则徐在其《秦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问“码”)
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 )
A.政治制度的先进 B.对外通商的愿望 C.殖民扩张的意图 D.军事力量的强大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
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
A.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2
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24.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
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5.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
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26.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ú)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27谭嗣同在《仁学》中指出:“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
而不敢议。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其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据此可知,谭嗣同( ) A.否定专制制度 B.批判封建礼教 C.主张改革变法 D.宣传革命思想 28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
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29.190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某一政治派别作出这样的述评:“他们敢于独立思考,
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其)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下列属于这一政治派别
的人物是( )
A.严复 B.左宗棠 C.蔡元培 D.邹容
30.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
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31.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
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3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
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33.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
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34.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3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啊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6分)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3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
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B.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
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37.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3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0 DDDCC BAACC 11-20 CABDA DCACD 21 A
22.【答案】C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对英国新政体的赞溢,故A项错误;
对外通商的愿望与材料‚辄起吞并之心‛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
4
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辄起吞并之心‛不能判断英国的军事实力的强大,故D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中体西用‚包庇封建‛是‚破启锢闭‛的重要措施,未使中国成功实现近代
化,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客观作用,而非其内涵,故B项错误;材料‚欲破启锢闭……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体现中体西用推动近代化有积极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近代士人对中体西用的态度,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政体,也无法看出作者对其态度,故A项错误;
材料虽然涉及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并没有提出系统的主张,没有超越当时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其对西方代议制的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以看出志刚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故D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天演论》的传播并不是在宣传科学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1898年我国的
政治民主改革才刚刚开始,还不能说日益成熟,故B项错误;社会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由国人对《海国图志》的淡漠态度到《天演论》受到广泛的关注体现了救亡图存日益成为社会潮流,故D项正确。
26.【答案】D 【解析】在专制统治下,人民没有公民权利可言,而材料论证了中国的大患是在君主
专制之下,人民如同奴隶缺乏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与材料内容‚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与材料‚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可知,在君主专制之下人民如同奴隶,国人缺乏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故 D项正确。
27.【答案】B 【解析】谭嗣同在材料中猛烈批判的是自宋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反动
说教和伦理名教,故A项错误;‚批判封建礼教‛,符合材料观点和史实,故B项正确;‚主张改革变法‛与谭嗣同在材料中猛烈评判的是自宋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反动说教和伦理名教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宣传革命思想‛,属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可知严复并非反对学习西方,故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若要以西学为用,则必需同时接受西学之体,‚体‛ ‚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不可随意嫁接的道理,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严复提出的对‚体‛与‚用‛的看法,而并非明确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中西体用完全对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9.【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其)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
经验作为依据‛可知这一政治派别属于维新派,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A项正确;左宗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该派主张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该派提倡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30.【答案】B 【解析】据材料‚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
换‛可知清政府借鉴日本学制,与复兴传统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可知清政府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不符,故D项错误。
31.【答案】B 【解析】材料突出的是买办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是突出其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故A项错误;买办脱离洋行,想方设法去损伤外国公司体现了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中,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主张学习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应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抨击‚‘吃人的礼教’……‘非人的道德’‛以人为核心,体现出
对人的重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人的个性而非对国家、社会层面的意义,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故D项错误。
33.【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
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
5
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
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
38【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34.【答案】D 【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
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
35.【答案】B 【解析】‚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表明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指暴力革命,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也主张暴力革命,故A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大失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理论,故D项错误。
36.【答案】A 【解析】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胜利到达‚西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但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D项错误。 37.【答案】B 【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
错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与上面表格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
6
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6分)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3分)
(2)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2分)
原因:子产的信念坚定;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4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C.李贽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予以同情 D.明清时期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6.2014年8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
1.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
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 )
A.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B.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A.“恻隐之心” B.“心即理”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C.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D.“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
2.《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3.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上述孔子言论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孔子认为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B.春秋末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D.孔子推崇西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制度
5.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
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男女渐趋平等 B.封建社会伦理观逐渐被淡化
7.孔子曰:“修已以安百姓”;孟子指出:“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荀子强调:“王制”,主张君主要讲求王道仁义。据此,三者都主张( )
A.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相结合 B.礼乐制度和仁政相结合 C.“克己复礼”是君民共治的前提 D.反对苛政和肆意的刑杀
8.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强盗也有良知,他们不愿意人们叫他强盗,说明他还知道强盗这个词是不好的;又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据此可以判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突出良知 D.近朱者赤
9.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 )
A.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D.民族融合推动民间信仰变革
10.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11. “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商鞅 B.孔子C.荀子 D.韩非子
12.《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 )
1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 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 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 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
13.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14.)王阳明《泛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从这首诗中不能体现的是( )
A.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
B.王守仁的哲学观“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 C.思通万里,胸开三界,充满禅机理趣 D.格物致知,追本溯源
15.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16.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17.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8.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
A.用天来限制皇权 B.用天来加强君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使儒学处于独尊
19.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20.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段材料所蕴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战国时代,法家崛起批判儒家“重农”思想 B.隋唐时期,统治政策开明重视发展农工商业 C.两宋时期,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D.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21.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
A.“和而不同” 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22.林则徐在其《秦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问“码”)
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 )
A.政治制度的先进 B.对外通商的愿望 C.殖民扩张的意图 D.军事力量的强大 2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
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
A.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2
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24.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
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25.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
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26.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彼奴隶者苟抗颜而干预主人之家事,主人必艴然【艴(fú)然:生气的样子】而怒,非摈斥则谴责耳。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民权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27谭嗣同在《仁学》中指出:“俗学陋行,动言名教(即礼教、理学),敬若天命而不敢渝,畏若国宪
而不敢议。以名为教,则其教已为实之宾,而决非实也。又况名者,由人创造,上以其制下,而不能不奉之,则数千年来,三纲五伦之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据此可知,谭嗣同( ) A.否定专制制度 B.批判封建礼教 C.主张改革变法 D.宣传革命思想 28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
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29.1900年12月23日,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某一政治派别作出这样的述评:“他们敢于独立思考,
并能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到大清国未来除非融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发展行列,否则可能发生巨大的政治灾难„„(其)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下列属于这一政治派别
的人物是( )
A.严复 B.左宗棠 C.蔡元培 D.邹容
30.1903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
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 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
31.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
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3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
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33.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
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34.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3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啊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6分)
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 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D.“以俄为师”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
3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
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B.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6.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
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37.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38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10 DDDCC BAACC 11-20 CABDA DCACD 21 A
22.【答案】C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以及对英国新政体的赞溢,故A项错误;
对外通商的愿望与材料‚辄起吞并之心‛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
4
殖民的意图,故C项正确;仅根据材料‚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辄起吞并之心‛不能判断英国的军事实力的强大,故D项错误。
23.【答案】C 【解析】中体西用‚包庇封建‛是‚破启锢闭‛的重要措施,未使中国成功实现近代
化,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客观作用,而非其内涵,故B项错误;材料‚欲破启锢闭……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体现中体西用推动近代化有积极指导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近代士人对中体西用的态度,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立宪政体,也无法看出作者对其态度,故A项错误;
材料虽然涉及到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并没有提出系统的主张,没有超越当时的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看出其对西方代议制的态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以看出志刚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故D项正确。
25.【答案】D 【解析】《天演论》的传播并不是在宣传科学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1898年我国的
政治民主改革才刚刚开始,还不能说日益成熟,故B项错误;社会环境没有发生变化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由国人对《海国图志》的淡漠态度到《天演论》受到广泛的关注体现了救亡图存日益成为社会潮流,故D项正确。
26.【答案】D 【解析】在专制统治下,人民没有公民权利可言,而材料论证了中国的大患是在君主
专制之下,人民如同奴隶缺乏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故A项错误;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民主化发展与材料内容‚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与材料‚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故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可知,在君主专制之下人民如同奴隶,国人缺乏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故 D项正确。
27.【答案】B 【解析】谭嗣同在材料中猛烈批判的是自宋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反动
说教和伦理名教,故A项错误;‚批判封建礼教‛,符合材料观点和史实,故B项正确;‚主张改革变法‛与谭嗣同在材料中猛烈评判的是自宋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反动说教和伦理名教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宣传革命思想‛,属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D项错误。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可知严复并非反对学习西方,故
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若要以西学为用,则必需同时接受西学之体,‚体‛ ‚用‛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不可随意嫁接的道理,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严复提出的对‚体‛与‚用‛的看法,而并非明确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中西体用完全对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9.【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从商业的观点预测……(其)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
经验作为依据‛可知这一政治派别属于维新派,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A项正确;左宗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该派主张中体西用,故B项错误;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倡民主与科学,故C项错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该派提倡民主共和,故D项错误。
30.【答案】B 【解析】据材料‚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
换‛可知清政府借鉴日本学制,与复兴传统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可知清政府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不符,故D项错误。
31.【答案】B 【解析】材料突出的是买办的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不是突出其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故A项错误;买办脱离洋行,想方设法去损伤外国公司体现了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中,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主张学习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应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答案】A 【解析】新文化运动抨击‚‘吃人的礼教’……‘非人的道德’‛以人为核心,体现出
对人的重视,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对人的个性而非对国家、社会层面的意义,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系,故D项错误。
33.【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
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
5
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
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D项错误。
38【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
34.【答案】D 【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
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 D项错误,符合题意。
35.【答案】B 【解析】‚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表明马克思主义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指暴力革命,没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也主张暴力革命,故A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大失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故C项错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理论,故D项错误。
36.【答案】A 【解析】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胜利到达‚西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但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D项错误。 37.【答案】B 【解析】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
错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正确;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与上面表格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8年
6
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6分)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3分)
(2)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2分)
原因:子产的信念坚定;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