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知识点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 哲学与具体科学: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科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6.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7.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及方法论?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9. 意识的本质: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他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他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0. 意识的作用是?

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食物出发,经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实务真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1. 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时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论:

实践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

践起阻碍作用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3.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 认识具有反复性,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 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联系观:

1. 世界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

是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普遍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

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 用①整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联体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系和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 观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点联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 看系 理想效果

问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题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 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①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

2.用发展的观点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看问题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

挫折与考验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普遍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⑥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即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⑦矛盾的主次方面,即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像统一的认识方面。

⑨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3.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既要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 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 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 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方法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

葆生机的源泉。

15.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存在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反之 相反

16. 社会的基本矛盾?

1.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它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

善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7.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途径: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9.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0.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

21. 人的价值: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②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4.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2.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 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我 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4.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 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 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1. 哲学与具体科学: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以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科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6.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7.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及方法论?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9. 意识的本质: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他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他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0. 意识的作用是?

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食物出发,经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实务真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11. 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时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论:

实践与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

践起阻碍作用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

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3.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 认识具有反复性,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 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联系观:

1. 世界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

是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普遍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

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 用①整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联体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系和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 观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点联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 看系 理想效果

问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题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 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①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

2.用发展的观点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看问题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

挫折与考验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以普遍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⑥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即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⑦矛盾的主次方面,即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像统一的认识方面。

⑨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3.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既要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 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 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 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1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方法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

葆生机的源泉。

15. 社会发展的规律?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存在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 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反之 相反

16. 社会的基本矛盾?

1.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它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

善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17.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途径:①通过阶级斗争实现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 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9.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0.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

21. 人的价值: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②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4.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2.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 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3.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我 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4.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 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 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相关文章

  • 哲学观:我们该如何对待哲学
  • 作者:刘福森 江海学刊 2011年05期 哲学观:不是知识,而是态度 研究哲学观,首先遇到的就是一个"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每一个哲学家在讲自己的哲学之前,都首先要谈"哲学是什么"的问题,并且都认 ...查看


  • 高二政治必修三整理
  •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 哲学是什么 一.知识梳理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2)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查看


  • 时代·哲学的功能·哲学史
  •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 ...查看


  • 简述[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 摘要:欧克肖特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作为一本批判西方理性主义的论文合集,对我们反思西方理性主义具有深刻的价值,笔者在此简述<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主要思想,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欧克肖特;理性主义;政治 ...查看


  •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生宝贵的财富. 学法指导 自学法 讨论法 探究法 讲授法 [自主预习]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 以及 的 和 .世界观人 ...查看


  • 运用建构知识框架法学好高中政治
  • 摘 要: 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同时高中阶段又是获取知识最丰富的一个阶段,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对高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科学有效的方法.作者认为建构知识框架,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解决问 ...查看


  •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作者:张蕾 来源:<教育视界>2014年第04期 与一轮复习相比,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从知识点的逐一讲解到串点.连线.立面.成体的知识网络构建 ...查看


  • 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 初中政治课法律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作者:周明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2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我国教育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整体教学中的重点.初中政治课中设立法律知识学习,是 ...查看


  • 2013-2014学年高三政治备课组教学计划
  • 2013-2014学年高三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组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查看


  • 高考政治学习方法(共5篇)
  • 篇一:高三政治学习方法 汇总 2012年邓中高考文综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邓中高三文综政治备课组 1.加大对时政内容的备考 高度重视对时政的理解,掌握必要的时政语言,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时政内容的把握,要从单纯的记忆背诵过渡到理解其基本涵义,把 ...查看


热门内容